第277章
帝师有洁症,却不顾脏污去碰了雕像。
一个荒诞的念头呼之欲出。
下一刻,雕像轰然倒塌,将她的念头一起掩埋了。
前朝太祖皇帝的雕像意义非凡。
若是帝师与前朝有关,又岂会眼睁睁地看着老祖宗的雕像化作废墟呢?
帝师转头看向盯着他出神的皇后:“娘娘?”
皇后回神,面对帝师询问的眼神,微微扯动唇角:“本宫想起一件事,帝师每次离开北齐超过七日,北齐便会发生一件大事。”
“第一次,你二十多年前离开北齐,仪贞丧生野兽之口。”
“第二次,你出使大周,北齐爆发出瘟疫。”
“第三次,你与虚清大师辩经,林家灭门。”
帝师眉眼沉敛。
“若是这几次帝师都在都城,应当能够避免悲剧发生。”皇后意味不明地说道:“帝师今后少离开都城为好。”
帝师说:“娘娘这话将陛下置于何地?”
皇后脸色微微一变。帝师是个聪明人,听得出她话里的意思。若是落在北齐帝的耳朵里,只会听出她是在暗喻他无能。
她微微抿唇,自知有些失言了。
“明日早朝,微臣若将娘娘的意思禀奏陛下,地方官员监管不力,致使瘟疫爆发。刑部失察,导致林氏一族灭门。恳请陛下下令督查百官恪守尽职,事必躬亲,再有疏忽之处定当严惩。”
帝师继续说:“娘娘想过后果吗?”
皇后脸色沉下来,帝师这么做了,弹劾她后宫干政的奏折便会如雪花片飞向北齐帝的龙案。
帝师从容不迫地朝皇后作揖,随即朝雕像走去。
皇后望着帝师的背影,手指紧紧攥着帕子,突然发出猛烈的咳嗽声。
绿枝吓一跳,连忙给皇后拍背顺气。
她知道娘娘为何会失态,不仅仅是因为娘娘猜疑帝师,还有娘娘对仪贞公主的死耿耿于怀。
娘娘中秋前便病了,没有去参加宫宴,方才来不及阻止悲剧的发生。
帝师也恰好不在都城,否则以帝师的大局观,绝对会阻止北齐帝将仪贞公主扔进野兽的笼子。
这成了娘娘心里的一道坎。
皇后止住了咳嗽,没有再进去,而是回了长乐宫,宣称病情再度复发了,无法去养心殿探望北齐帝。
帝师并不受皇后的影响,命人将雕像的碎石片清理掉,发现雕像底座连接着地宫的入口。
不过,随着雕像的崩塌,入口闭合,他们无法进入地宫查探情况。只能确定是有人启动机关,将埋藏在地宫的雕像升出地面。
而宫里的消息,也传到了宫外文武百官的耳朵里。
历经两朝的两个年迈的大臣,在听到一丝风声后,拄着拐杖站在窗前,推开一扇窗,遥遥望着皇宫的方向。
他们知道皇宫雕像的来历,前朝太祖皇帝在驾崩之前,收罗海内外擅长机关术的奇人异士,给他打造一尊巨像,矗立在皇宫东面的承天殿,面朝金銮殿的方向,有守卫宗政家江山的意思。
历经三十年,工匠方才将这一尊巨像打造出来,每一处都是机关,与承天殿的地宫相通。
前朝在亡国之前,这一尊雕像矗立在承天殿的地面,守望着宗政家的江山。直到先帝造反,攻打进都城,这一尊雕像方才被藏进承天殿的地宫里。
前朝亡国之君在启动机关之前,扶着雕像说:“太祖雕像重见天日之时,便是复国之日。”
第395章 较量
先帝自认悍勇无敌,并不惧怕一个死人。他知晓这么一尊雕塑的存在,却没有安排人销毁。
反而让守卫宗政家江山的这一尊雕像,埋在地下好好地看着,看着他是如何抢夺宗政家的江山,又是如何踵事增华,将楚家的江山发扬得更甚。
先帝唯一忌惮的人,便是前朝太子。
他害怕昶元会卷土重来,推翻了他的王朝。
因此对前朝余孽赶尽杀绝。
几十年过去了,无论是先帝,还是北齐帝,都没有找到昶元的踪迹。
如今昶元传递出复国的信号,恐怕会令北齐帝更加寝食难安了。
果然,如这两位前朝老臣所料,北齐帝听到帝师禀报的调查结果,惊惧地瞪大了眼睛:“鹤清,朕没听清你说的话,你再说一遍。”
“微臣与禁卫军统领在现场严密调查了一番,又询问了历经两朝的宫人,还特意去藏书阁查了前朝的史记,倒是得知了一些内情。”
帝师看着面如金纸的北齐帝,温声说道:“承天殿的雕像是前朝太祖皇帝收罗奇人异士打造而成,矗立在承天殿镇守前朝。前朝亡国之际,亡国之君将雕像埋藏在地下。”
说到这里,帝师稍作停顿,方才继续说:“知道机关的只有前朝太子,除了他之外,无人能开启机关,让雕像升出地面。”
北齐帝惊恐万状,只觉得一股寒气爬上他的脖子,心口凉了半截。
帝师的话无疑是告诉他,前朝太子就在他的身边。
北齐帝浑身冒出冷汗:“鹤清,你尽快将人给抓出来。”他从齿缝中挤出一句话:“朕定要将他碎尸万段。”
“陛下,前朝太子的人在朝中根植已深,仅凭微臣一己之力,恐怕没那么快将人给找出来。”帝师说:“您再派几个人一起搜查。”
北齐帝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齐王,下一瞬又记起齐王挨了板子,还在府里养伤。
文武百官的面孔一张张在他脑海里过了一遍,每当有一个合适的人选,便不由自主的想到帝师说前朝太子在朝中根植的势力。
样貌看起来再如何忠厚老实的大臣,在他眼底顿时变得面目可憎,疑心他们会是前朝太子的人。
北齐帝悲哀的发现,除了帝师和齐王,他竟然无人可用了。
突然之间,他想到了赵颐。
这个儿子虽然心里向着大周,但是不会被前朝太子收买,覆灭了自家的王朝。
只不过搜查前朝余孽,一旦发现踪迹,必定要出兵剿杀。
如此一来,他要给赵颐一块调兵符。
涉及到兵权,北齐帝心中仍有一些顾忌,但想到悬在头顶的那把刀,已经架在了脖子上,到底是下定了决心,命人将赵颐请进宫。
随即,他对帝师说:“你忙碌了一日,早些回府歇着吧。”
帝师察觉到北齐帝是在让他回避。
自从坊间在传北齐帝无能后,北齐帝许多政事不再请教他,而是模仿他的处事风格。
帝师告退回府。
而赵颐也在宫人的带领下来到养心殿,作揖道:“臣给陛下请安。”
北齐帝微微皱眉,目光落在赵颐的面孔,神色如常。并无面见天子的敬畏,也没有面见长辈的敬重。
如今赵颐已经认祖归宗,迄今为止,还不曾改口唤他一声父皇。
分明知道他龙体欠安,却连一句问候都没有。
北齐帝询问:“你可知今日宫里发生的事?”
赵颐说:“略有耳闻。”
北齐帝对这个不在跟前长大的儿子,并没有多少感情,对他只有算计和利用。
可如今看到赵颐神情寡淡,对他既没有孺慕之情,也没有曲意逢迎,心里没由来冒出一股子怒火。
但如今只有这个儿子能用,他只得将怒火压下去:“你说来听听。”
赵颐看向憔悴不堪的北齐帝:“陛下认为前朝余孽搬出雕像的目的是什么?”
北齐帝冷笑:“无非是恫吓朕。”
“这是其一。”赵颐又添一把火:“其二,前朝太祖皇帝的雕像重见天日,传递出前朝太子归来的信号,目的是在号召前朝的旧部。”
北齐帝脸色阴沉。
赵颐不再开口,北齐帝生性多疑,他说得多了,恐怕会适得其反。
他把利害摆出来了,以北齐帝对前朝太子的恐惧,越琢磨便会越惧怕,进而采取行动。
果然,北齐帝开口了:“朕给你调兵符,卫所的兵马任你调用,一个月之内,找到前朝余孽的老巢剿除。”
赵颐没有应下来,而是提出一个条件:“母妃的生辰要到了,我身为人子,该去墓前祭拜她。”
北齐帝回绝:“你母妃册封为贵妃,朕另外给她修建园寝,暂时还没有入葬。你先在府里给她简单设立一块灵位祭拜。”
赵颐沉默不语。
北齐帝哪里不知道赵颐是在交换条件?
他怒火滔天,却又不能拿赵颐怎么样。
毕竟前朝太子图谋复国,他若是处置了赵颐,便是与大周撕破脸。大周助前朝太子一臂之力,那他就是内外夹击了。
“朕将你母妃的神牌,迁去园寝享殿。她生辰之日,你去园寝祭拜。”北齐帝妥协了,拿出一块调兵符递给赵颐:“退下吧。”
赵颐对这个结果不满意,却也没有顶撞北齐帝,紧抿着唇角,一言不发地拿着调兵符离开。
北齐帝将赵颐沉郁的神情收进眼底,冷笑一声,胳膊终究是拧不过大腿。
一个荒诞的念头呼之欲出。
下一刻,雕像轰然倒塌,将她的念头一起掩埋了。
前朝太祖皇帝的雕像意义非凡。
若是帝师与前朝有关,又岂会眼睁睁地看着老祖宗的雕像化作废墟呢?
帝师转头看向盯着他出神的皇后:“娘娘?”
皇后回神,面对帝师询问的眼神,微微扯动唇角:“本宫想起一件事,帝师每次离开北齐超过七日,北齐便会发生一件大事。”
“第一次,你二十多年前离开北齐,仪贞丧生野兽之口。”
“第二次,你出使大周,北齐爆发出瘟疫。”
“第三次,你与虚清大师辩经,林家灭门。”
帝师眉眼沉敛。
“若是这几次帝师都在都城,应当能够避免悲剧发生。”皇后意味不明地说道:“帝师今后少离开都城为好。”
帝师说:“娘娘这话将陛下置于何地?”
皇后脸色微微一变。帝师是个聪明人,听得出她话里的意思。若是落在北齐帝的耳朵里,只会听出她是在暗喻他无能。
她微微抿唇,自知有些失言了。
“明日早朝,微臣若将娘娘的意思禀奏陛下,地方官员监管不力,致使瘟疫爆发。刑部失察,导致林氏一族灭门。恳请陛下下令督查百官恪守尽职,事必躬亲,再有疏忽之处定当严惩。”
帝师继续说:“娘娘想过后果吗?”
皇后脸色沉下来,帝师这么做了,弹劾她后宫干政的奏折便会如雪花片飞向北齐帝的龙案。
帝师从容不迫地朝皇后作揖,随即朝雕像走去。
皇后望着帝师的背影,手指紧紧攥着帕子,突然发出猛烈的咳嗽声。
绿枝吓一跳,连忙给皇后拍背顺气。
她知道娘娘为何会失态,不仅仅是因为娘娘猜疑帝师,还有娘娘对仪贞公主的死耿耿于怀。
娘娘中秋前便病了,没有去参加宫宴,方才来不及阻止悲剧的发生。
帝师也恰好不在都城,否则以帝师的大局观,绝对会阻止北齐帝将仪贞公主扔进野兽的笼子。
这成了娘娘心里的一道坎。
皇后止住了咳嗽,没有再进去,而是回了长乐宫,宣称病情再度复发了,无法去养心殿探望北齐帝。
帝师并不受皇后的影响,命人将雕像的碎石片清理掉,发现雕像底座连接着地宫的入口。
不过,随着雕像的崩塌,入口闭合,他们无法进入地宫查探情况。只能确定是有人启动机关,将埋藏在地宫的雕像升出地面。
而宫里的消息,也传到了宫外文武百官的耳朵里。
历经两朝的两个年迈的大臣,在听到一丝风声后,拄着拐杖站在窗前,推开一扇窗,遥遥望着皇宫的方向。
他们知道皇宫雕像的来历,前朝太祖皇帝在驾崩之前,收罗海内外擅长机关术的奇人异士,给他打造一尊巨像,矗立在皇宫东面的承天殿,面朝金銮殿的方向,有守卫宗政家江山的意思。
历经三十年,工匠方才将这一尊巨像打造出来,每一处都是机关,与承天殿的地宫相通。
前朝在亡国之前,这一尊雕像矗立在承天殿的地面,守望着宗政家的江山。直到先帝造反,攻打进都城,这一尊雕像方才被藏进承天殿的地宫里。
前朝亡国之君在启动机关之前,扶着雕像说:“太祖雕像重见天日之时,便是复国之日。”
第395章 较量
先帝自认悍勇无敌,并不惧怕一个死人。他知晓这么一尊雕塑的存在,却没有安排人销毁。
反而让守卫宗政家江山的这一尊雕像,埋在地下好好地看着,看着他是如何抢夺宗政家的江山,又是如何踵事增华,将楚家的江山发扬得更甚。
先帝唯一忌惮的人,便是前朝太子。
他害怕昶元会卷土重来,推翻了他的王朝。
因此对前朝余孽赶尽杀绝。
几十年过去了,无论是先帝,还是北齐帝,都没有找到昶元的踪迹。
如今昶元传递出复国的信号,恐怕会令北齐帝更加寝食难安了。
果然,如这两位前朝老臣所料,北齐帝听到帝师禀报的调查结果,惊惧地瞪大了眼睛:“鹤清,朕没听清你说的话,你再说一遍。”
“微臣与禁卫军统领在现场严密调查了一番,又询问了历经两朝的宫人,还特意去藏书阁查了前朝的史记,倒是得知了一些内情。”
帝师看着面如金纸的北齐帝,温声说道:“承天殿的雕像是前朝太祖皇帝收罗奇人异士打造而成,矗立在承天殿镇守前朝。前朝亡国之际,亡国之君将雕像埋藏在地下。”
说到这里,帝师稍作停顿,方才继续说:“知道机关的只有前朝太子,除了他之外,无人能开启机关,让雕像升出地面。”
北齐帝惊恐万状,只觉得一股寒气爬上他的脖子,心口凉了半截。
帝师的话无疑是告诉他,前朝太子就在他的身边。
北齐帝浑身冒出冷汗:“鹤清,你尽快将人给抓出来。”他从齿缝中挤出一句话:“朕定要将他碎尸万段。”
“陛下,前朝太子的人在朝中根植已深,仅凭微臣一己之力,恐怕没那么快将人给找出来。”帝师说:“您再派几个人一起搜查。”
北齐帝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齐王,下一瞬又记起齐王挨了板子,还在府里养伤。
文武百官的面孔一张张在他脑海里过了一遍,每当有一个合适的人选,便不由自主的想到帝师说前朝太子在朝中根植的势力。
样貌看起来再如何忠厚老实的大臣,在他眼底顿时变得面目可憎,疑心他们会是前朝太子的人。
北齐帝悲哀的发现,除了帝师和齐王,他竟然无人可用了。
突然之间,他想到了赵颐。
这个儿子虽然心里向着大周,但是不会被前朝太子收买,覆灭了自家的王朝。
只不过搜查前朝余孽,一旦发现踪迹,必定要出兵剿杀。
如此一来,他要给赵颐一块调兵符。
涉及到兵权,北齐帝心中仍有一些顾忌,但想到悬在头顶的那把刀,已经架在了脖子上,到底是下定了决心,命人将赵颐请进宫。
随即,他对帝师说:“你忙碌了一日,早些回府歇着吧。”
帝师察觉到北齐帝是在让他回避。
自从坊间在传北齐帝无能后,北齐帝许多政事不再请教他,而是模仿他的处事风格。
帝师告退回府。
而赵颐也在宫人的带领下来到养心殿,作揖道:“臣给陛下请安。”
北齐帝微微皱眉,目光落在赵颐的面孔,神色如常。并无面见天子的敬畏,也没有面见长辈的敬重。
如今赵颐已经认祖归宗,迄今为止,还不曾改口唤他一声父皇。
分明知道他龙体欠安,却连一句问候都没有。
北齐帝询问:“你可知今日宫里发生的事?”
赵颐说:“略有耳闻。”
北齐帝对这个不在跟前长大的儿子,并没有多少感情,对他只有算计和利用。
可如今看到赵颐神情寡淡,对他既没有孺慕之情,也没有曲意逢迎,心里没由来冒出一股子怒火。
但如今只有这个儿子能用,他只得将怒火压下去:“你说来听听。”
赵颐看向憔悴不堪的北齐帝:“陛下认为前朝余孽搬出雕像的目的是什么?”
北齐帝冷笑:“无非是恫吓朕。”
“这是其一。”赵颐又添一把火:“其二,前朝太祖皇帝的雕像重见天日,传递出前朝太子归来的信号,目的是在号召前朝的旧部。”
北齐帝脸色阴沉。
赵颐不再开口,北齐帝生性多疑,他说得多了,恐怕会适得其反。
他把利害摆出来了,以北齐帝对前朝太子的恐惧,越琢磨便会越惧怕,进而采取行动。
果然,北齐帝开口了:“朕给你调兵符,卫所的兵马任你调用,一个月之内,找到前朝余孽的老巢剿除。”
赵颐没有应下来,而是提出一个条件:“母妃的生辰要到了,我身为人子,该去墓前祭拜她。”
北齐帝回绝:“你母妃册封为贵妃,朕另外给她修建园寝,暂时还没有入葬。你先在府里给她简单设立一块灵位祭拜。”
赵颐沉默不语。
北齐帝哪里不知道赵颐是在交换条件?
他怒火滔天,却又不能拿赵颐怎么样。
毕竟前朝太子图谋复国,他若是处置了赵颐,便是与大周撕破脸。大周助前朝太子一臂之力,那他就是内外夹击了。
“朕将你母妃的神牌,迁去园寝享殿。她生辰之日,你去园寝祭拜。”北齐帝妥协了,拿出一块调兵符递给赵颐:“退下吧。”
赵颐对这个结果不满意,却也没有顶撞北齐帝,紧抿着唇角,一言不发地拿着调兵符离开。
北齐帝将赵颐沉郁的神情收进眼底,冷笑一声,胳膊终究是拧不过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