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他来北齐的目的,就是为了接他娘回大周。
  一旦拿到了骸骨,他势必不会再留在北齐。
  赵颐不由得想起黎城的那一场瘟疫,当初他们就疑心是帝师的手笔,故意引他来北齐。
  毕竟大周让北齐割地,北齐痛快的给了。
  紧接着大周要的那一座城池爆发瘟疫,大周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接手那一座城池,没有人力和财力治理瘟疫。不接手那一座城池,便又会失去威信和民心。
  第388章 真相在慢慢浮出水面
  他为了化解大周的处境,不得不穿上北齐的皇子服,承认自己的身份,继而回到北齐。
  帝师顺理成章的安排他治理瘟疫,在他治理瘟疫立下大功后,将他推入了权利的中心。
  当时他和蛮蛮猜测,帝师在他身上有所图谋。
  那么国寺里的另一股势力来自帝师吗?
  赵颐猜不透帝师的目的,将自己的猜测说给沈青檀,眼底充满了困惑:“若帝师谋的是北齐的皇位,不需要大费周章的引我来北齐,给我铺路。他可以在齐王和贤王之间挑选一个扶持登基,继续做他手里的傀儡皇帝。”
  沈青檀同样很迷惑,不禁想起帝师和林家有旧怨:“难道皇后和帝师也有恩怨,帝师才不愿意扶持齐王?”
  赵颐陷入了沉思,帝师与皇后有旧怨,在扳倒林家之后,必定会继续布局,对皇后出手。
  可是帝师毫无半点动静。
  不期然的,他想到他娘的遗骸在国寺,而帝师每年都会去国寺。
  想到这里,赵颐抿紧了唇角,停止了这个话题。
  他沉声说道:“我有一种预感,真相很快要露出水面了。”
  沈青檀柔声说道:“如今在都城的皇子,只剩下你和齐王。帝师有什么动机,端看他下一步棋怎么走。”
  说到这里,沈青檀轻叹一声:“齐王的人擅闯禅院被抓,他为此挨了罚,手里掌管的事务落在你手里。我怕他会怀疑是你设下圈套陷害他,对你怀恨在心。”
  赵颐早已想到了这一点,侧身抱住沈青檀。她身上的暖香充盈在他的鼻息间,奇异地驱散他内心涌出的阴霾。
  他收紧了双臂,庆幸身边有她:“我会提防齐王。”
  果然,如沈青檀所料,齐王在宫里挨了十板子,被随从抬回齐王府,便命人将常安唤来:“你说赵颐偷偷查贵妃的遗骸,是为了带着贵妃回大周。我信了你的话,特地去找他合作,助他将贵妃的遗骸偷出来。结果呢?”
  “结果,赵颐没有派人去国寺,只有我派人去了,还被父皇逮住了。我挨了板子,被禁足,还被夺了权。”
  “赵颐呢?他什么都没干,躺在府里捡着我送给他的大馅饼。”
  说到这里,齐王情绪激动,翻身就要坐起来,屁墩碰到垫子,疼得他面庞扭曲,重新趴回床上。
  “我这心里一琢磨,越发觉得是赵颐太阴险狡诈。他故意误导我们,让我们以为他无心皇位,一心想要回大周。”
  “我们为了搬开他这一块绊脚石,必定会助他一臂之力。他在我们去偷遗骸的时候,故意引来僧人撞破。”
  齐王愤懑地捶着枕头:“本王就该以静制动。”
  常安却觉得是他们的计划不够缜密,才会出了纰漏。他阅人无数,赵颐并不是会拿生母的遗骸来做引的小人。
  他正要劝齐王,不必与赵颐针锋相对,单凭赵颐体内的血脉不纯正,便注定他不会成为北齐的储君。
  齐王若是继续与赵颐作对,反而会弄巧成拙。
  “殿下……”
  “常安……”
  两个人异口同声。
  常安连忙说:“您请说。”
  齐王语气沉闷:“父皇命我处置了常远。”
  常安脑袋空白,脸上的血色尽褪。
  第389章 最后听我一次劝
  齐王见常安如遭雷击一般僵在原地,脸色十分苍白。
  他心里跟着难受,却又无力去改变结局。
  常安追随在他身边将近十年,是除了母后之外,最得他信任的人。
  他们兄弟俩自小失去双亲,相依为命长大,感情非常好。
  若是他处置了常远,常安必定会与他生出隔阂,不会再为他效命。
  齐王说:“我请母后去向父皇求情,尽全力保常远一命。”
  常安很清楚保不住常远了,他跟在齐王身边搅弄风云,早已摸透了北齐帝的心思,心里不抱任何期望。
  他脑子里浑浑沌沌,思绪不清,定定地看着齐王,看着他追随多年的主子。
  在他踏进齐王府的那一刻起,他便预料到自己的结局。要么是扶持齐王登基,他有从龙之功,今后飞黄腾达。要么他助齐王登基失败,埋骨荒野。
  弟弟死了,他很痛心,但也是命运所趋,对齐王生不出怨言。
  可他们之间横亘着弟弟的一条性命,齐王终究不会再像曾经那样信任他。
  “殿下,您若愿意信我,最后再听我一次劝。”常安屈膝跪在地上:“您别针对广陵王,助他回大周。只要做到这一点,那个位置终将会是您的。”
  即便不属于您,您也能保全一条性命。
  最后一句话,常安没有说出口。
  齐王看着常安眼里闪动着泪花,苦心劝诫他的模样,不禁想到这么一些年,常安一心一意的对待他,不曾有过二心。
  他心底受到了极大的触动,深刻的意识到这是常安最后一次为他筹谋。
  “常安,你虽然是我的幕僚,却胜似我的师傅。”齐王郑重其事:“父皇和母后将你送到我身边,叮嘱我多听你的话,我一直谨记于心。只要是你说的话,我自然是听的。”
  常安得了齐王的话,欣慰的笑了一下,不枉他一片忠心。他慢慢站起身,规矩地朝齐王行一礼,缓缓地走出屋子。
  齐王一瞬不瞬地注视常安,看着他向来直挺的脊背,弯曲了下来,迈着沉重的步伐,渐渐走出他的视野,融入光影中。
  -
  与此同时,皇后听闻齐王派人去国寺盗取仪贞的遗骸,最终事迹败露,被北齐帝责罚了。
  皇后微微皱了一下眉头,齐王的性子不稳重,若非身边有一个常安盯着,不知会捅出多少篓子。
  “陛下抛下了大周的使臣,亲自去了一趟国寺。”绿枝嘀咕:“不知情的人,还以为陛下对贵妃有情意呢。”
  皇后眼底透着嘲讽,北齐帝自私自利,自负自傲,爱的只有他自己。
  当年他不只是被仪贞的傲骨给吸引,而且带着极强的征服欲。因为满都城的权贵子弟,手段用尽了,也没有人让仪贞低头。
  他得到了仪贞,折下了这一朵高岭之花,令他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只不过,他得到人之后,并不满足于此,还想要得到仪贞的心。
  可惜北齐帝生来尊贵不凡,身边从来不缺乏女人,走到哪里都是众星捧月,前呼后拥,又怎么懂得以真心换真心的道理呢?
  他见识到那些权贵子弟欺辱仪贞,拿她的皇兄逼迫她妥协,便有样学着样儿,拿捏着仪贞的软肋去逼迫她屈服。
  最终,他为了可怜的自尊心,以及可笑的尊严,逼死了仪贞。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仪贞进了斗兽场,他履行了自己的诺言,撤了兵。没有趁着大周内忧外患之际,去攻打大周。
  而是等靖安帝登基之后,才对大周出兵。
  皇后唇边浮起一抹冷笑,北齐帝并未将靖安帝放在眼里,还当他是人人可欺的质子,才会撤兵撤得干脆。
  如今形势逆转,北齐不敌大周,吃了败仗。
  不知他可有后悔?
  “他是怕遗失了仪贞的骸骨,手里没有东西威胁靖安帝。”皇后讥诮道:“可惜,他打错了算盘。”
  绿枝想起曾经那个会弯眉唤她“枝枝”的女子,微微红了眼眶。
  她觉得仪贞公主太可怜,生前,人人拿着她兄长逼迫她,折断她的傲骨。死后,却不能入土为安,被人拿着遗骸去掣肘她的至亲。
  殿内的氛围沉凝,主仆俩都不再说话。
  这时,染秋从殿外匆匆进来,“娘娘,齐王殿下说陛下要赐死常远,他请您保常远一命。”
  皇后沉默片刻,抚一抚鬓发:“绿枝,为我梳妆。”
  绿枝扶着皇后去内殿梳妆,取来稍厚一点的披风给皇后裹上,方才命人去备肩舆,抬着皇后去养心殿。
  刘公公守在殿外,瞧见皇后来了,吃了一惊。
  这是皇后第一次主动来找陛下。
  刘公公连忙给皇后请安,随即,又说:“娘娘,陛下今日歇下了。您有要紧的事儿,奴婢可以代您转述给陛下。”
  他怕皇后误会,多说了一嘴:“自从林家被灭门,陛下便日不能息,夜不能寐。今儿个好不容易睡下,奴婢不敢惊扰陛下。”
  “倒也不是什么大事。”皇后道明来意:“本宫来问陛下要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