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毕竟他亲历过夺嫡之路,很清楚皇子们的想法。
  为了杜绝父子相残的局面,他决定提前做出决断。
  北齐帝问:“你为了你的生母,可愿意回到封地?只不过,你不能像其他亲王一般豢养亲兵与护卫,必须将封地的赋税全部上交朝廷。”
  贤王愣住了。
  “朕拨十个宫婢与十个内侍服侍你,朝廷每月会按例分拨俸禄给你。你不得召永不得回都城。若是有违此旨意,按谋反的罪行处置。”
  北齐帝再问:“你可愿意?”
  这是变相圈禁。
  贤王手指慢慢收拢,难以做出抉择。
  他如果答应了,今后就是一个无权无势,靠领着朝廷俸禄过日子的闲散王爷,一举一动都在父皇的监视中,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
  他如果不答应,母妃就会被赐死。
  严寒的冬日里,贤王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淑妃眼底的光亮瞬间熄灭:“不要答应……”
  她为了让儿子成为储君,汲汲营营二十多年,手里沾了无数条人命。
  为此哥哥死在了赵颐的手里,林家惨遭灭门。
  付出了这么多的代价,如果最后只是一场空,她无法接受。
  若是儿子为了她,放弃争夺储君之位的资格,她宁可死了。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林家的势力还有残存,他们暂时蛰伏下来,养精蓄锐,今后还能搏上一搏。
  回到封地就什么都没有了。
  等新帝登基,哪里还有他们母子的活路?
  “珩儿,母妃作恶多端,罪不容恕,不值得你为我求情。”淑妃认下自己的罪名,语气急切:“你听话,不要做傻事。”
  贤王紧紧闭上眼睛,指尖抠进地面,细碎的沙砾嵌进指甲缝。
  “儿子愿意。”贤王艰涩地说:“恳请父皇,饶了母妃一命。”
  这是生他养他的亲娘,他不能不顾她的死活。
  他说过,他要护着她。
  北齐帝深深地看了贤王一眼:“依你的意思办了,明日你便动身去封地。”
  “儿臣遵命。”贤王磕头谢恩。
  淑妃只觉得头顶的天塌下来了,无法承受这个打击:“你为什么要答应?”
  她想冲过去质问贤王,可她被禁卫军牢牢禁锢住,无法往前迈动一步。
  淑妃厉声道:“你为什么不听我的话?”
  贤王低垂着头,不敢面对淑妃。
  北齐帝看向情绪彻底失控的淑妃:“将她打入冷宫。”
  禁卫军拖着淑妃往外走去。
  淑妃激烈地挣扎,喊得声哑力竭:“陛下,臣妾干预朝政,擅作威福,戕害忠臣,罪不容恕,您杀了臣妾……”
  只有她死了,才不会阻碍她儿子的大业。
  可惜她未能如愿。
  御书房离她越来越远,淑妃绝望了。
  这时,禁卫军看到对面走来的赵颐,连忙行礼。
  “下官给殿下请安。”
  “不必多礼。”
  淑妃听到赵颐的声音,倏然抬头看去,看到站在薄暮霞光里的赵颐,仿佛看见了转机。
  第375章 旧日恩怨
  “我有几句话要与广陵王说。”淑妃挣扎着不肯走,出口威胁禁卫军:“陛下只是把我打入冷宫,没让我死。我若是有个好歹,你们也无法向陛下交差。”
  禁卫军想起淑妃为了让贤王留在都城,一心求死的画面,心中凛然。
  他们相互看了一眼,终究没有强行将她带走。
  淑妃示意禁卫军站远一点。
  禁卫军也怕听到不该听到的事,会招来杀身之祸,确定淑妃逃不掉,便往后退了一段距离。
  赵颐得召进宫,并不打算与淑妃有交集,朝御书房走去。
  淑妃在赵颐即将要从身边走过的时候,急忙开口:“你就不想知道,你生母是怎么死的吗?”
  闻言,赵颐脚步停下来,面目平静地看向淑妃。
  淑妃一瞬不瞬地盯着赵颐,只见他的眼睛似冰雪融化的湖泊,波澜不惊。
  仿佛只是听到她的声音,下意识投来的注目,并不太在意仪贞公主的死因。
  淑妃不相信赵颐真的这般风轻云淡。
  若是赵颐当真不在意仪贞公主,又怎么会亲自来北齐接仪贞公主的遗骸回大周呢?
  事到如今,她没有别的选择了,所以打算用仪贞公主的死因,刺激赵颐动手杀了她。
  因为她心里很清楚,即便自己在冷宫自缢,也无法改变儿子回封地的局面。
  说不定还会适得其反,令北齐帝更加厌恶她的儿子。
  如果是赵颐动的手,情况完全不同了。
  “我想,你应该想知道,你娘在北齐的生活?那我今日便做一回好人,将她的一些事告诉你,免得她死得不明不白。”
  淑妃抬手指着一个方向:“她生前住在安瑞殿,亲手在院子里种了一棵梓树,听说梓树的寓意为家乡。”
  “每年端午和中秋的时候,她会在树下坐上一天,然后在树上绑一根红色的布条祈福。”
  “你现在去安瑞殿,说不定还能看到那棵树,上头应该还绑着布条呢。”
  淑妃盯着赵颐清隽的面容,连一根眉毛都没有动一下。她紧了紧手指,继续说:“每一根布条都蕴藏着她对家乡的思念。可惜——她被我的人抓去和野兽关在一个笼子里搏斗,被野兽活活咬死了。哈哈哈哈,多可怜啊,她到死都没有等到亲人来接她回到渴望的故土。”
  赵颐拢在袖子里的手,紧紧握成了拳头,极力的克制住自己的情绪,才不至于动手掐死淑妃。
  “她只要再多活一个月,就能等到大周的使臣来接她回国了。可惜她就是一条贱命,福薄,生来就是给人为奴为婢,享受不了荣华富贵。”
  淑妃看着赵颐面庞紧紧绷着,笑得很得意:“啊,我想起来了,她被野兽扑倒,绝望地望着安瑞殿的方向,嘴里还在喊着你的名字呢。”
  赵颐早已洞察到淑妃的心思,不受她的激将:“你作恶多端,如今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淑妃愣住了,赵颐不该是这样的反应,他该激动的杀了她给仪贞报仇才对。
  “你害死我娘,无非是嫉妒她当年先一步生下皇子,给你的地位带来了威胁。”
  “你生下贤王之后,从此得到陛下的恩宠。陛下提拔林家,林家自此如日中天,圣宠不衰。”
  “这么多年以来,贤王得到陛下重用,是他最喜欢的儿子之一。可惜——”
  赵颐话音一转:“你欲壑难填,偏偏去招惹效忠陛下的帝师,与帝师结下恩怨。你为了扳倒帝师,不惜制造瘟疫,到头来害死了你的大哥。”
  淑妃脸色一变。
  “你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想要给你大哥报仇,继而害得林家惨遭灭门。”
  赵颐看着狼狈不堪的淑妃,一字一句地说道:“即使到了这一个地步,你还是看不清形势,闹到陛下面前要为林家讨一个公道,最终害得贤王失去了陛下的恩宠。”
  说到这里,赵颐提起唇角:“淑妃娘娘,贤王的势力原本压了齐王一头,在诸位皇子中脱颖而出。你若是安分守己,他也不会为了救你,一无所有。”
  这几句话犹如一把利刃扎刺进淑妃的心口,逼迫她去面对现实。
  她一直认定是赵颐杀了大哥,姜监正灭了林家满门。
  结果赵颐却说是她害死了大哥,也是她害得林家灭门,更是她害得儿子被圈禁在封地,失去所有权势与恩宠。
  她才是罪魁祸首。
  “不、不是我,是你害死我大哥,是姜宿灭了我林家。”
  淑妃极力反驳:“如果不是姜宿说珩儿将来会谋反,陛下怎么会这般对待我们母子?”
  可越反驳,越是有一个声音在心里说:【如果不是你抓走姜监正的儿子,姜监正又怎么会说你儿子将来会谋反?】
  【是你,就是你害死了自己的大哥,害得林家灭门,更害得你儿子与储君之位失之交臂。】
  如果她没有生出拉拢帝师的念头,也就不会和帝师结怨,更不会为了除掉帝师制造出瘟疫,哥哥也就不会死在赵颐的手里。
  如果她没有为了救林家,剑走偏锋,抓走姜宿的儿子,激怒了姜宿,林家也就不会被灭门。
  如果她没有被仇恨蒙蔽双眼,看清楚形势,不来找陛下给林家讨一个公道,就不会被夺去妃位赐死。
  她儿子也不会为了给她求情,而被贬到封地去。
  是她,是她……全都是她一手造成的。
  无数声音在她耳边说这句话,淑妃痛苦地抱住了自己的脑袋,仿佛只要屏蔽这些声音,就不会击溃她。
  可无论她怎么捂住耳朵,这些声音依旧从四面八方涌来,一遍遍折磨她的神智,将她逼到崩溃的边缘。
  “不是我……不是我的错……”
  只要她不去承认,就不会痛苦,更不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