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皇上若是下诏蠲免百姓所借的粮食,官员便能抹去这一笔烂账,白赚一大笔银子。
“流月,研墨。”
沈青檀起身去往书案处,铺开一张素笺提笔写一封信。
流月自小跟在主子身边长大,主子特地教她与听雪读书识字,勉强算是通读诗文。
她看到沈青檀信里写的内容,惊讶地说道:“您要让秦老板囤粮?现在收的粮食全都是陈粮,而且因为粮食短缺的缘故,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再有一个月不到便能丰收了,当季粮食一出来,百姓们不会再缺粮食。”
她分析道:“到时候,当季粮食的价钱都卖不了现在陈粮的价钱,您手里高价收来的陈粮,恐怕要赔本卖出去。”
“关州的流民来到了京城,若非当地的粮荒情况严峻,他们又怎么会背井离乡,跋山涉水的来到京城?”
沈青檀叹息道:“秦叔现在收的粮食,会用来应对关州的灾情,不会砸在手里的。”
流月一听还有地方闹粮荒,拧着眉头说道:“奴婢记得去年闹天灾,朝廷开了粮仓救济百姓。岁末的时候各地都有上报,说是粮荒的问题已经全面解决了。”
说到这里,她嘀咕一句:“其他地方已经熬过了粮荒,只有关州还有大批的流民,必定是当地出了贪官,黑心的昧下救灾的粮食。百姓们都快活不下去了,只能逃出关州另寻一条活路。”
“流民到了皇城脚下,事情若是发酵起来的话,一定会得到皇上的重视。”沈青檀搁下羊毫,晾干了墨迹,将素笺塞进信封内,交到流月的手里。她语气莫测地说道:“涉事的官员想捂嘴,都已经来不及了。”
流月问:“若是没有发酵起来呢?”
“这还不简单?”沈青檀意味深长地说道:“添一把柴,再拱一拱火,想不烧起来都难。”
“也对,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流月笑了起来,随即她又好奇地问道:“您要拱火吗?”
沈青檀摇头:“还不到时候。”
流月闻言,将信揣进袖袋里:“那奴婢现在去秦府送信。”
——
承恩侯府。
前院书房里的氛围很凝重,承恩侯面色沉冷地端坐在圈椅里,面前的书案上摊放着一封信函。
他昨日便听说京城城门口聚集了流民,当即便派人去调查了一番,这些流民全都是从关州来的。
他还没有想好对策,便又收到了关州送来的信函。
信函里交代关州的局面已经失控了,大批的流民冲破了关州的关卡,他们逃到京城来告御状。
承恩侯冷笑出声。
告御状。
御状岂是这般容易告的?
“父亲,流民要如何处理?”沈少淮眉心紧蹙道:“此事若是闹到皇上面前,您恐怕也会受到牵连。”
承恩侯已经做好了打算:“这件事交给你的舅舅去处理。”
“勇毅伯府?”沈少淮思忖道:“舅母寿宴的时候,长公主才在伯府大发雷霆。我们将此事交给舅舅去处理,若是长公主的人在注意勇毅伯府的动向,我们岂不是自投罗网?”
“这件事我去打听了,戏班子的班主拐了不少小孩,这才被抓去问罪。”承恩侯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决定重新找上勇毅伯府:“我们要祸水东引,越拖下去越后患无穷。”
沈少淮顿时明白过来,父亲这是要拉着勇毅伯府做替罪羊。
他沉吟道:“要告诉母亲一声吗?”
承恩侯按着胀痛的太阳穴,缓缓说道:“你母亲通情达理,她说以大局为重。毕竟只有侯府好了,伯府才会有指望。侯府若是倒下了,伯府更是难逃一劫。”
沈少淮默许了。
忽然,他又提起另一桩事:“如今关州乱了,我们要派人去接三弟回京吗?”
“不必管这个逆子!”承恩侯提到沈少白,眉心皱成一个川字:“如今侯府正是多事之秋,他若是回来为沈青檀的事与我们闹腾,只会坏我们的事。”
沈少淮听到“沈青檀”这三个字,顿时想到他对她的调查,脸色沉了沉。
虽然是母亲与二妹妹先动的手,但是沈青檀每次都能避开,然后借力打力让母亲与二妹妹自食恶果,足以可见她的心机与手段。
沈少淮第一次真正的正视沈青檀,这个女人让他生出了忌惮,不能再贸然的对她动手。
尤其是她身后还站着赵颐。
若是要动的话,必须要保证一击即中。
第107章 沈青檀献计
刘若娇从赵国公府离开后,匆匆回到勇毅伯府,径自去找勇毅伯与勇毅伯夫人。
“爹爹,娘亲!”刘若娇踏进正屋,欢喜地说道:“我有好消息告诉你们。”
勇毅伯与勇毅伯夫人一脸愁云惨淡,完全提不起任何兴致。
承恩侯府靠不住,他们今日便去找先伯爷留下的人脉,在对方的府里坐了大半日的冷板凳,就连人影儿都没有见着。
刘若娇屏退婢女,小心谨慎地关上门,一脸喜气地说道:“女儿今日去赵国公府听到一个消息,两淮巡盐御史被查了,皇上暂时还未安排人顶上这个缺位呢。”
勇毅伯与勇毅伯夫人唉声叹气,这种肥差事他们想都不敢想。
“皇上如何宠爱大表姐夫,满京城的人都是有目共睹的。盯上这个缺位的人,这两日去国公府拜访大表姐夫与大表姐,希望大表姐夫能替他们在皇上跟前举荐呢。”
刘若娇眼底流露出向往:“大表姐原来挺照顾咱们家的,若是咱们托大表姐帮忙,应该能为爹爹谋下这一份差事?”
勇毅伯与勇毅伯夫人对视一眼,二人心思顿时活泛起来。
当真是瞌睡来了,便有人递枕头。
他们怎的就没有想到这一层关系呢?
勇毅伯夫人意识到一个问题:“我们将檀儿得罪了,她还会帮忙吗?”
勇毅伯不以为然道:“她向来善良大度,不会同我们计较的。”
勇毅伯夫人定下心来,决定探一探沈青檀的口风。
“叩叩!”
这时,婢女敲响门,站在门外说道:“伯爷,承恩侯来拜访您。”
勇毅伯有些惊奇道:“承恩侯来咱们伯府了?”
婢女回道:“门房是这么传的话。”
勇毅伯连忙说道:“你快去将侯爷请到前院书房。”
婢女应下:“是。”
勇毅伯随后对伯夫人说道:“咱们虽然要另攀高枝,但是之前为侯府做过不少事,或多或少有些把柄在他们手里,不能一下子撕破脸,还是得去见一见。”
勇毅伯夫人神色不悦:“承恩侯再指使你为他做事,你可不许再答应。”
勇毅伯连声应下,便去了前院书房。
他坐在短榻上,吩咐小厮沏一壶热茶摆上,承恩侯恰好便到了。
勇毅伯坐着没有动:“妹夫,你今日莅临寒舍,真是让寒舍蓬荜生辉啊。”
承恩侯听出勇毅伯话里的挖苦,倒是没有与他计较。
他撩开袍摆,坐在勇毅伯对面:“大哥,你自己身处于官场,应该明白我的不容易。”
勇毅伯没搭话茬,啜饮一口热茶。
“你们勇毅伯府得罪了长公主,我们侯府首先要明哲保身,不被你们给拖下水,才能找门路救你们出来。”
承恩侯一副勇毅伯不懂他一片苦心的模样,无奈地说道:“如果我们没有撇清关系,万一长公主降你们的罪,还又迁怒我们侯府,咱们两家全都得完蛋!”
勇毅伯隔着茶杯瞅了承恩侯一眼,在心里琢磨承恩侯的来意。
“你是我的妻兄,我不可能不管你。”承恩侯开门见山地说道:“关州闹粮荒的事情还没有解决,流民已经逃荒到京城来了。这件事要不了多久便会发酵起来,皇上一定会重视这件事。”
勇毅伯放下茶杯,问道:“你是要主动揽下解决流民的差事?”
承恩侯摇一摇头,道出自己的打算。
“现在各地粮食都很紧缺,好在各地的灾情已经缓解,只有关州还在闹粮荒。粮商卖给关州百姓的粮食,是平常的四倍价钱。”
“我在关州认识一个粮长,往日里是他负责为朝廷收粮食、运粮食。他也会趁机自己囤积一些私粮。”
“我让他在正常的粮价上低一成卖给你,你买下这一批粮食后,以正常的粮价卖给百姓们,你可以从中赚取这一成的差价。”
“等皇上关注到关州的灾情,派人去关州一调查,便会发现你用这一批粮食缓解关州的灾情。到时候我再请同僚们一起上奏为你请功,你或许会因此获得升官的机会。”
承恩侯一口气说完,然后观察勇毅伯的神情,见他的表情有所松动,心知鱼儿快要上钩了。
“我念在你是我妻兄的情面上,方才将这表功的机会留给你,你好好考虑一下。”承恩侯站起身,最后下一剂猛药:“此事很紧急,你在天黑之前给我答复。你也不必顾忌我的面子应下这件差事,若是嫌麻烦不愿去关州,我可以安排其他人去。”
“流月,研墨。”
沈青檀起身去往书案处,铺开一张素笺提笔写一封信。
流月自小跟在主子身边长大,主子特地教她与听雪读书识字,勉强算是通读诗文。
她看到沈青檀信里写的内容,惊讶地说道:“您要让秦老板囤粮?现在收的粮食全都是陈粮,而且因为粮食短缺的缘故,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再有一个月不到便能丰收了,当季粮食一出来,百姓们不会再缺粮食。”
她分析道:“到时候,当季粮食的价钱都卖不了现在陈粮的价钱,您手里高价收来的陈粮,恐怕要赔本卖出去。”
“关州的流民来到了京城,若非当地的粮荒情况严峻,他们又怎么会背井离乡,跋山涉水的来到京城?”
沈青檀叹息道:“秦叔现在收的粮食,会用来应对关州的灾情,不会砸在手里的。”
流月一听还有地方闹粮荒,拧着眉头说道:“奴婢记得去年闹天灾,朝廷开了粮仓救济百姓。岁末的时候各地都有上报,说是粮荒的问题已经全面解决了。”
说到这里,她嘀咕一句:“其他地方已经熬过了粮荒,只有关州还有大批的流民,必定是当地出了贪官,黑心的昧下救灾的粮食。百姓们都快活不下去了,只能逃出关州另寻一条活路。”
“流民到了皇城脚下,事情若是发酵起来的话,一定会得到皇上的重视。”沈青檀搁下羊毫,晾干了墨迹,将素笺塞进信封内,交到流月的手里。她语气莫测地说道:“涉事的官员想捂嘴,都已经来不及了。”
流月问:“若是没有发酵起来呢?”
“这还不简单?”沈青檀意味深长地说道:“添一把柴,再拱一拱火,想不烧起来都难。”
“也对,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流月笑了起来,随即她又好奇地问道:“您要拱火吗?”
沈青檀摇头:“还不到时候。”
流月闻言,将信揣进袖袋里:“那奴婢现在去秦府送信。”
——
承恩侯府。
前院书房里的氛围很凝重,承恩侯面色沉冷地端坐在圈椅里,面前的书案上摊放着一封信函。
他昨日便听说京城城门口聚集了流民,当即便派人去调查了一番,这些流民全都是从关州来的。
他还没有想好对策,便又收到了关州送来的信函。
信函里交代关州的局面已经失控了,大批的流民冲破了关州的关卡,他们逃到京城来告御状。
承恩侯冷笑出声。
告御状。
御状岂是这般容易告的?
“父亲,流民要如何处理?”沈少淮眉心紧蹙道:“此事若是闹到皇上面前,您恐怕也会受到牵连。”
承恩侯已经做好了打算:“这件事交给你的舅舅去处理。”
“勇毅伯府?”沈少淮思忖道:“舅母寿宴的时候,长公主才在伯府大发雷霆。我们将此事交给舅舅去处理,若是长公主的人在注意勇毅伯府的动向,我们岂不是自投罗网?”
“这件事我去打听了,戏班子的班主拐了不少小孩,这才被抓去问罪。”承恩侯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决定重新找上勇毅伯府:“我们要祸水东引,越拖下去越后患无穷。”
沈少淮顿时明白过来,父亲这是要拉着勇毅伯府做替罪羊。
他沉吟道:“要告诉母亲一声吗?”
承恩侯按着胀痛的太阳穴,缓缓说道:“你母亲通情达理,她说以大局为重。毕竟只有侯府好了,伯府才会有指望。侯府若是倒下了,伯府更是难逃一劫。”
沈少淮默许了。
忽然,他又提起另一桩事:“如今关州乱了,我们要派人去接三弟回京吗?”
“不必管这个逆子!”承恩侯提到沈少白,眉心皱成一个川字:“如今侯府正是多事之秋,他若是回来为沈青檀的事与我们闹腾,只会坏我们的事。”
沈少淮听到“沈青檀”这三个字,顿时想到他对她的调查,脸色沉了沉。
虽然是母亲与二妹妹先动的手,但是沈青檀每次都能避开,然后借力打力让母亲与二妹妹自食恶果,足以可见她的心机与手段。
沈少淮第一次真正的正视沈青檀,这个女人让他生出了忌惮,不能再贸然的对她动手。
尤其是她身后还站着赵颐。
若是要动的话,必须要保证一击即中。
第107章 沈青檀献计
刘若娇从赵国公府离开后,匆匆回到勇毅伯府,径自去找勇毅伯与勇毅伯夫人。
“爹爹,娘亲!”刘若娇踏进正屋,欢喜地说道:“我有好消息告诉你们。”
勇毅伯与勇毅伯夫人一脸愁云惨淡,完全提不起任何兴致。
承恩侯府靠不住,他们今日便去找先伯爷留下的人脉,在对方的府里坐了大半日的冷板凳,就连人影儿都没有见着。
刘若娇屏退婢女,小心谨慎地关上门,一脸喜气地说道:“女儿今日去赵国公府听到一个消息,两淮巡盐御史被查了,皇上暂时还未安排人顶上这个缺位呢。”
勇毅伯与勇毅伯夫人唉声叹气,这种肥差事他们想都不敢想。
“皇上如何宠爱大表姐夫,满京城的人都是有目共睹的。盯上这个缺位的人,这两日去国公府拜访大表姐夫与大表姐,希望大表姐夫能替他们在皇上跟前举荐呢。”
刘若娇眼底流露出向往:“大表姐原来挺照顾咱们家的,若是咱们托大表姐帮忙,应该能为爹爹谋下这一份差事?”
勇毅伯与勇毅伯夫人对视一眼,二人心思顿时活泛起来。
当真是瞌睡来了,便有人递枕头。
他们怎的就没有想到这一层关系呢?
勇毅伯夫人意识到一个问题:“我们将檀儿得罪了,她还会帮忙吗?”
勇毅伯不以为然道:“她向来善良大度,不会同我们计较的。”
勇毅伯夫人定下心来,决定探一探沈青檀的口风。
“叩叩!”
这时,婢女敲响门,站在门外说道:“伯爷,承恩侯来拜访您。”
勇毅伯有些惊奇道:“承恩侯来咱们伯府了?”
婢女回道:“门房是这么传的话。”
勇毅伯连忙说道:“你快去将侯爷请到前院书房。”
婢女应下:“是。”
勇毅伯随后对伯夫人说道:“咱们虽然要另攀高枝,但是之前为侯府做过不少事,或多或少有些把柄在他们手里,不能一下子撕破脸,还是得去见一见。”
勇毅伯夫人神色不悦:“承恩侯再指使你为他做事,你可不许再答应。”
勇毅伯连声应下,便去了前院书房。
他坐在短榻上,吩咐小厮沏一壶热茶摆上,承恩侯恰好便到了。
勇毅伯坐着没有动:“妹夫,你今日莅临寒舍,真是让寒舍蓬荜生辉啊。”
承恩侯听出勇毅伯话里的挖苦,倒是没有与他计较。
他撩开袍摆,坐在勇毅伯对面:“大哥,你自己身处于官场,应该明白我的不容易。”
勇毅伯没搭话茬,啜饮一口热茶。
“你们勇毅伯府得罪了长公主,我们侯府首先要明哲保身,不被你们给拖下水,才能找门路救你们出来。”
承恩侯一副勇毅伯不懂他一片苦心的模样,无奈地说道:“如果我们没有撇清关系,万一长公主降你们的罪,还又迁怒我们侯府,咱们两家全都得完蛋!”
勇毅伯隔着茶杯瞅了承恩侯一眼,在心里琢磨承恩侯的来意。
“你是我的妻兄,我不可能不管你。”承恩侯开门见山地说道:“关州闹粮荒的事情还没有解决,流民已经逃荒到京城来了。这件事要不了多久便会发酵起来,皇上一定会重视这件事。”
勇毅伯放下茶杯,问道:“你是要主动揽下解决流民的差事?”
承恩侯摇一摇头,道出自己的打算。
“现在各地粮食都很紧缺,好在各地的灾情已经缓解,只有关州还在闹粮荒。粮商卖给关州百姓的粮食,是平常的四倍价钱。”
“我在关州认识一个粮长,往日里是他负责为朝廷收粮食、运粮食。他也会趁机自己囤积一些私粮。”
“我让他在正常的粮价上低一成卖给你,你买下这一批粮食后,以正常的粮价卖给百姓们,你可以从中赚取这一成的差价。”
“等皇上关注到关州的灾情,派人去关州一调查,便会发现你用这一批粮食缓解关州的灾情。到时候我再请同僚们一起上奏为你请功,你或许会因此获得升官的机会。”
承恩侯一口气说完,然后观察勇毅伯的神情,见他的表情有所松动,心知鱼儿快要上钩了。
“我念在你是我妻兄的情面上,方才将这表功的机会留给你,你好好考虑一下。”承恩侯站起身,最后下一剂猛药:“此事很紧急,你在天黑之前给我答复。你也不必顾忌我的面子应下这件差事,若是嫌麻烦不愿去关州,我可以安排其他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