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这厢,江清澜有些怔忪。
  经年不见,他黑了,身上的膏梁纨绔之气尽褪,如一株初长成的青松,既带着成年男子的坚忍,又有少年人的赤诚烂漫。
  尤其是那双眼睛,像寒夜的星辰,深邃而不乏锐利。边关的粗粝风沙,令惫懒而跋扈的谢世子脱胎换骨,璞玉百炼,终至成形。
  谢临川走到她面前两步远的地方,停住了,歪着头粲然一笑:看傻啦?
  江清澜便把眼睛别过去,脸有点儿红。
  谢临川闲闲舞着乌鞭,笑道:你的信,我收到了。隆德府之战,我军夜袭辽军主营,你功不可没呀。
  江清澜错愕一瞬,然后微笑起来。
  猪肝鱼肉松做的夜视丸还真有效,她也算出力了吧!
  一只小飞虫从竹帘外进来,嗡嗡叫个不停,谢临川左手一抬,随意将其挥走了。
  这一番动作,江清澜自然看到了,却瞥见他左上臂鼓鼓囊囊的,似是扎了绷带。她想起谢老夫人说,他在隆德府受了伤。
  你的手臂?她讷讷地问,眼角眉梢不免带了一分情意。
  平心而论,他是为国守城。他们之间,便是没有那些过往,单凭为国二字,江清澜也不可能冷言冷语。
  谢临川可不会这么想对她,他从来是涎皮涎脸的。
  这一分情意,落在他眼里,化作了万千的柔情,他笑得更开心了,颊边酒窝深深,面黑了,更显得皓齿雪白。
  你走近点儿,自己来看不就知道了?
  江清澜没有动,他这油嘴滑舌的样子,还是跟以前一样烦人!
  却猛然被抓住胳膊,轻轻一扯,跌入一个怀抱中,有低低的声音从头顶传来:我手臂就是受伤了,也抱得住你。
  江清澜脸色大变:干什么!我可没有答应你什么!
  她使劲儿要甩,那手臂却如铁钳一般,如何也甩不掉。
  到此时,谢临川才明白,他所经历的一切磨难
  夜袭敌营,在雪里被埋了一整夜;太原围城,三天没有喝过一口水;隆德府之战,被长矛刺穿手臂
  都因这一抱而值得了。
  万种情思,千般柔情,化作她耳边温柔的一句:我知道。可我想你想得厉害。
  江清澜却不知道他这里的种种情思,只气得发抖,冷声道:一去一年,你还是没有学会尊重人!在他怀里拼命乱挣。
  她反抗得激烈,谢临川便把她放开了,任她退开几步,柳眉倒竖,一副气咻咻的模样。
  凝视着那张他魂牵梦萦的脸,他笑起来:一去一年?我走了多久,你记得很清楚嘛。
  你他这次回来,竟然还变得更无赖了,跟个泥鳅似的,滑不溜秋,说什么他都能听出相反的意思来。
  江清澜便不说话了,只瞪着一双眼睛。
  谢临川见她这副生机勃勃的样子,很是满意,在桌前一坐,自己倒了一碗茶喝。
  江清澜平复了一下心情,也坐下,垂着眸道:你不是说你更厉害吗?怎么耶律望还活着?
  谢临川倒茶的手一顿,冷笑:国有昏君,岂有良将?
  江清澜悚然一惊,转身四顾,好在此时饭馆空无一人。
  大逆不道的话,他比她还敢说!却不知他说的是承平帝,还是今上熙宁?但她记得,熙宁帝还是太子时,谢临川是支持他的。
  谢临川却不肯再多说,只淡淡道:我这次回来是有军情禀告,明日就去晋州。
  熙宁和议后,太原、真定府、德州一线土地割让给了辽国,晋州、大名府现在才是北境最前线。
  江清澜点点头,快步去前台,从匣子里取了一沓信纸出来,交给谢临川。
  这都是我最近琢磨的,也不知有用没,你先试试。
  谢临川一一看过,都是些独特的军粮制作法:
  抗寒棒:熬炼动物油,混合燕麦、各色干果,凝固成棒,食之可抵御极寒天气;
  解乏丸:在燕麦、粟麦中加米醋、盐、蔗糖,以蜂蜜粘制成丸,可缓解头晕乏力之症;
  迷幻饼:罂粟壳熬水,混入军粮饼中,有迷人心神之效。罂粟壳亦有止痛之效。
  辣椒酱:以辣椒果实捻碎,与豆油炒制而成,味辛辣。牙龈、鼻腔出血,身有瘀斑等坏血病患者适宜。
  江清澜指着辣椒酱那一张,给他解释:
  这个辣椒酱,就是上次你让杨郎君给我的那封信里的植物。临安城外已经种了许多,跟土豆一样流行开来了。
  谢临川本在思索这些军粮,想着她这小脑袋瓜子,是怎么想出来的。
  此时,一见她那根莹白手指,心里立刻痒了起来,脑子昏昏然的,只见她两瓣樱唇在翻飞,说的什么,一个字也听不进去。
  压抑了片刻,他还是把那根手指抓起来,紧紧握住:不准去江陵,就在临安等着我!
  江清澜却是一惊,他怎么知道陆斐要她去江陵?她还来不及问,谢临川已放开了她,收了那些军粮方子,大步流星地离开了。
  等到初冬的时候,江清澜终于听说了她特制军粮的反响。
  隆德府在北方,冬天比江南地区更冷,随行伙夫用她的方子制作了抗寒棒,恢复体力极快,携带又方便,一时大受好评。
  又有军医,到处网罗罂.粟壳,制成止痛丸,用于外科手术中。
  时光匆匆,冬雪纷纷又是一年,战事虽歇,人们却注定过不好这个冬天。
  太上皇病重,薨逝于正月初一,举国服丧三月。熙宁帝侍父甚笃,孝心所在,心中忧苦,亦染*沉疴。
  福宁殿外,太子赵佑披着黑色大氅,侍立在外,冷风在他身后呜咽。
  他不过十二岁,却是肩宽背阔,容貌英挺,此时鼻尖都被冻红了,尤容肃着一张脸,显得十分成熟。
  门吱溜一声缓缓开了,孟贵妃着洋红五彩通袖妆花缎子袍,头顶洒金莲花观,手里捧着一个汤婆子,仪态万方地出了来。
  见了侍立在旁的太子,她笑道:原来殿下在这里。
  说罢,她又转过脸去骂内监:糊涂东西,怎的也不通传一声?竟让太子殿下吹这半天的冷风!
  孟贵妃原是熙宁帝的婢女,先帝猜疑心慎重,熙宁帝为太子时动辄得咎、惊惧不安,孟贵妃常伴其左右,日夜劝慰。
  等熙宁帝继位,婢女自然鸡犬升天,做了贵妃,儿子也封了王。
  太子赵佑十分恭敬地道:父皇身体要紧,贵妃为父皇侍疾,我不敢打扰,与内监们无干。
  孟贵妃讪讪一笑,领着丫鬟们就走了。
  太子这才进了殿中去,见熙宁帝半倚在床上,盯着手里的一卷书册出神,两眼泛红,似有泪光。
  太子一惊,立马跪在地上:父皇一定保重身体。
  熙宁帝摇头:这些日子,我每每想起先帝薨逝时,拉着我的手说的话,就寝食难安。先帝说他愧对祖宗,我岂不愧?!
  熙宁和议后,太原、真定府、德州一线土地割让给了辽国。幽云十六州非但没有收回,反倒割了大片土地。
  太子心道不好,熙宁和议已成定局。这时候,首要的是整肃军队,改革武备,厉兵秣马,以待来时。万不可仓皇去挑衅辽国。
  皇祖父自己守不住江山,仓皇之中退位,临死时说这些话做甚?
  焉知没有吴王在中间挑拨?
  方才,孟贵妃从这里出去,又说了什么话,激得父皇眼睛都红了。
  他打定主意,正要说话,忽见熙宁帝把手上书往地上一掷,恨恨道:传令,即刻命朱从达进京!
  太子心惊,方要出言阻止,只见熙宁帝猛的一阵咳嗽,吐出一口鲜血来。太子大骇,只好把话头压下,急唤了太医过来。
  一直到来年春天,熙宁帝的病才逐渐好转,然撕毁合议、与辽国开战的心思却益发笃定。
  第69章 鲤鱼焙面
  早春二月,碧空如洗,浓烈暄暖的阳光之下,田野中麦苗青青、油菜金黄,蜜蜂与蝴蝶满地乱飞。
  江清澜与王蕙娘两个,在临安城郊的田埂上转悠。
  天光明亮得晃眼,纵是早春,那骄阳竟似火一般,隔着纱衣,晒得人火辣辣的。
  江清澜戴了幕篱,只用手指撩开一点白纱,露出一双清明的眼睛,打量着地里生机勃勃的菜苗们。
  王蕙娘一指平坦的田地:从这儿,到那边,种的都是土豆和辣椒。
  土豆好养活不说,生长周期短,产量还大,且制作方法多样。
  煮、煎、炸、炒,土豆饼、土豆糕、薯片、薯条,怎么做都好吃。
  江清澜自在松林村发现土豆,并试验出其无毒后,就请了不少菜农专研,终于培育出与现代差不多品种的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