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江清澜买了一大把荷花,并几个新鲜莲蓬此时的莲蓬,生吃最是清甜可口,还有清热下火之功效。
这几个莲蓬,就留给团团当零嘴儿。
至于毛豆,只要一看到,江清澜就要想起小时候,跟外婆住在农村的场景。
家门前是一片一片、连绵不尽的水田。ha蟆藏在青青的禾苗里,呱呱地叫,与大槐树上的蝉鸣声此起彼伏、交相辉映。
秉着物尽其用的道理,田埂两侧多栽有矮矮的毛豆苗,遍生毛刺。
小孩儿穿着短裤、短裙从田埂上疯跑而过,柔嫩的腿上可能会被蜇红。
然而,可爱的、小小的毛豆管们便结在这些矮苗上。把它们撸下来,丢在盐水里一煮,夏夜小食就有了。
在月明的夜里,外婆手持蒲扇,坐在竹背靠椅上,一边吃着毛豆,一边给小小的她讲故事
童年光阴永远刻在人的记忆里,无论岁月如何流逝、距离有多远,这份情永远不变。
如今,江清澜穿来了这里,也很想煮一些盐水毛豆,分给团团、王蕙娘、虎子他们吃,复刻一下当年家人在身边的温馨场面。
把毛豆剪了两头,以便入味儿,下到放了花椒、盐的开水锅里煮,再少加一勺卤料即可。
让毛豆保持嫩绿的关键在于,煮的时候,不可盖锅盖。
看着小指长的、毛茸茸的小家伙们在锅里浮浮沉沉,江清澜又想到了花生。在盐水卤煮这一点上,花生是与毛豆并称的,所谓花毛一体是也。
然而,到现在为止,她还没在这个时代见过花生。
那些大量用花生的川菜宫保鸡丁、蛋酥花生、口水鸡便都没做过。酒酿冰汤圆、水果冰粉里少了花生的脆香,也失了一道风味。
如今,没有花生,先吃毛豆,慰慰乡愁吧。
她方把毛豆捞在竹簸箕里,好让它们沥水,只见一颗胖球儿一溜烟儿从外堂跑进来。
团团手里还捏着掰碎了半边的莲蓬,气喘吁吁地道:阿姐,那个很好看、很好看的阿兄来啦。
谁啊,这么早?江清澜偏头看了看天光,心里嘀咕道。
此时,太阳还挂在西天,衙门尚未散值,市井百姓也各自忙碌劳作着。一般要等到天黑,夜市与食店才会热闹起来。
江清澜怀着好奇,与团团两个到了正厅。
只见那人身着霜白圆领襕袍,手握着一卷书,正驻足在柜台前的荷花丛前。那身霜白色,与粉的花、碧的叶正是相得益彰。
江清澜脑中蓦的冒出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
她欣赏了半刻,浮起笑意,迎上前去,客气道:言郎君今日好早,吃些什么?
谢临川也一笑,说明来意:不急,我就来避个暑,讨个清净。
他眼波流转,发现团团手里的莲蓬鲜嫩可爱,就道:小妹妹,你的莲蓬给我吃怎么样?
团团一听,立马把手里的半个莲蓬背在身后,嘟着嘴说:
阿兄,莲蓬只有半个啦,团团的嘴巴、牙齿、舌头、肚子都想吃,不能给你。
她又把右手举起,张开五个胖胖的指头给他看:
这个莲蓬可不好剥。阿兄你看,我手指甲都剥黑了。阿兄你这么洁净英俊的,定然不想有个黑手指。
谢临川粲然一笑。
这妮子,不给就不给嘛,竟说得这般有趣。
他又看一眼江清澜,心道:冰雪聪明,真是有其姐必有其妹。
江清澜上来赔笑:言郎君,虽没有莲蓬了,却有毛豆。在淡淡盐水里煮过,新鲜可口。
这时离得近了,看清楚了他手上的书,她就含笑说道:
《诗经小雅》有《采菽》一篇,写周天子接见诸侯盛况。
郎君手执《太白阴经》,是为以武止戈。天下大同时,诸侯朝见天子,如此,岂不是正与采菽(毛豆)相配?
谢临川虽然不精诗书,《诗经》还是知道的。
闻言,他先是一愣,接着,把手里的书扬起来,哈哈一笑:这么说,我不吃还不行了?
江清澜但笑不语,自去屋里取了盐水毛豆出来,放于水曲柳面桌上。
谢临川抬眼看:
白瓷碟子里,堆了小山一般的绿毛豆管儿。根根被掐头去尾,披着毛茸茸的外衣,有小手指那般长。
它们有的是三颗豆,有的是两颗,都是鼓鼓囊囊的、颗粒饱满。
这满眼的绿色中,还有些红色的茱萸皮、褐色的桂叶,是煮的时候加了卤料的缘故。
绿中一点杂色,衬得绿愈发清新淡雅。
然而,更美的,是捧着白瓷碟的手指,似青葱、如白玉。如何看,也不像市井商妇日久操持家事的手。
一瞬间,谢临川那颗榆木疙瘩般的心,忽然生发了一点春芽。些许痒意,从他的胸口而起,如涟漪般涤荡开来。
冬霰遇阳、枯木逢春,连他自己都觉得颇为怪异。
他瞟了一眼,立刻别开眼去。
【作者有话说】
[1]周敦颐《爱莲说》。
第31章 盐水毛豆(二)
◎动心◎
见她放下碟子,对自己微一点头,转身就要走,谢临川又觉得,不说点儿什么,实在可惜。
他便勾一勾唇角,有些交浅言深地道:江娘子,你识文断字,何苦在市井之中讨生活?
江清澜心里咯噔一声。
完蛋,暴露了!她这书呆子女博士的坏癖,一个不注意,就要掉书袋卖弄!下次谨记,不可不可!
她脸上浮起客气的笑:市井生活很好呀,有花赏,有豆子吃,还有银子赚。
谢临川深深看她一眼。
这倒也不是谎话。她这馆子,虽小,却透露着一种勃勃生机。他甚至觉得,比偌大的东平王府,还有趣些。
他笑了笑,不再说话。把那些纷繁的心绪按下后,他默默看起《太白阴经》来,偶尔拈一颗毛豆。
江清澜退回柜台去,手肘撑在上面,支着脑袋。
听着外面小贩儿的吆喝声、杂沓的脚步声、春波河汩汩的流水声,她有些发神。
不知不觉,到这里来已经好几个月了,生活也走上正轨了。这样,也挺好的。
余光瞥见屋子里唯一的顾客,她的思绪开始神游起来。
不得不说,这言郎君看书吃毛豆,真是赏心悦目。
如果把柜台上这瓶荷花摆到他面前去,让他英俊的侧脸,在花叶掩映间半遮半露,就更好了。哈哈,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清澜带笑看。[1]
上辈子,她作为一个学霸内卷王,成天泡在图书馆,又不爱收拾打扮,男女之事的经验很少。然而,耽于行的人,往往敏于思,她脑中yy过无数帅哥故事。
言郎君的长相颇为英气。他若是在现代当明星,日系奶油小生当不了,却可以演些古偶剧里的少年将军。
给他配一个什么女主呢?是钓系作精小娇娇,还是飒爽英姿大姐姐?
哈哈,言郎君这人脾气有些差,恐怕是吃软不吃硬的,还是小娇娇吧!
but,高傲者低头也很有意思啊!一想到言郎君倒在大姐姐的怀里撒娇,捏着嗓子说:
姐姐,是这样吗?
姐姐,这个位置对吗?
姐姐,我疼。
天哪,很香.艳啊!
江清澜忍不住笑出了声。
偷偷看那边,好像他没发现,她就轻咳一声,极力压住弯起来的嘴角,狠狠地谴责了自己一番。
正乱想着,一道绯衣身影蝴蝶般地飞进屋里。
哟,钓系作精小娇娇来了!
宝庆公主小脸儿热得红扑扑的,手上拿一把芍药小团扇,扇得头发乱飞。
进得屋来,她舒了口气,用丝帕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才道:上一盏酒酿绿豆冰汤圆。
说罢,一眼就看见了谢临川,径直过去坐下了。
江清澜知她是言郎君的阿妹,二人有话要说,她就不再乱yy,自去后厨准备冰汤圆。
待上了甜品,她又扎了攀膊,去门口切卤肉,离店中二人远远的。
宝庆公主在谢临川面前,是做小伏低惯了的,有些委屈地撒娇道:流光哥哥,你巡了街怎么来这儿啦,叫我好找。
谢临川置若罔闻,只把一颗毛豆放入口中。
宝庆丝毫不气馁,自己巴巴儿地说了起来:那什么姓杨的,叶子戏打得稀烂,下个月的俸禄都输给我了。
谢临川嗯一声,眼睛仍没离开书。
宝庆公主去扯他手里的书:你看的是什么啊?
谢临川立刻把书皮卷起来,不让她看上面的字,深深蹙眉,一副看见她就烦的表情。
宝庆公主折腾这么些天,从宫里追到宫外,从临安府署追到这小饭馆,一颗明月春心都照了沟渠。
这几个莲蓬,就留给团团当零嘴儿。
至于毛豆,只要一看到,江清澜就要想起小时候,跟外婆住在农村的场景。
家门前是一片一片、连绵不尽的水田。ha蟆藏在青青的禾苗里,呱呱地叫,与大槐树上的蝉鸣声此起彼伏、交相辉映。
秉着物尽其用的道理,田埂两侧多栽有矮矮的毛豆苗,遍生毛刺。
小孩儿穿着短裤、短裙从田埂上疯跑而过,柔嫩的腿上可能会被蜇红。
然而,可爱的、小小的毛豆管们便结在这些矮苗上。把它们撸下来,丢在盐水里一煮,夏夜小食就有了。
在月明的夜里,外婆手持蒲扇,坐在竹背靠椅上,一边吃着毛豆,一边给小小的她讲故事
童年光阴永远刻在人的记忆里,无论岁月如何流逝、距离有多远,这份情永远不变。
如今,江清澜穿来了这里,也很想煮一些盐水毛豆,分给团团、王蕙娘、虎子他们吃,复刻一下当年家人在身边的温馨场面。
把毛豆剪了两头,以便入味儿,下到放了花椒、盐的开水锅里煮,再少加一勺卤料即可。
让毛豆保持嫩绿的关键在于,煮的时候,不可盖锅盖。
看着小指长的、毛茸茸的小家伙们在锅里浮浮沉沉,江清澜又想到了花生。在盐水卤煮这一点上,花生是与毛豆并称的,所谓花毛一体是也。
然而,到现在为止,她还没在这个时代见过花生。
那些大量用花生的川菜宫保鸡丁、蛋酥花生、口水鸡便都没做过。酒酿冰汤圆、水果冰粉里少了花生的脆香,也失了一道风味。
如今,没有花生,先吃毛豆,慰慰乡愁吧。
她方把毛豆捞在竹簸箕里,好让它们沥水,只见一颗胖球儿一溜烟儿从外堂跑进来。
团团手里还捏着掰碎了半边的莲蓬,气喘吁吁地道:阿姐,那个很好看、很好看的阿兄来啦。
谁啊,这么早?江清澜偏头看了看天光,心里嘀咕道。
此时,太阳还挂在西天,衙门尚未散值,市井百姓也各自忙碌劳作着。一般要等到天黑,夜市与食店才会热闹起来。
江清澜怀着好奇,与团团两个到了正厅。
只见那人身着霜白圆领襕袍,手握着一卷书,正驻足在柜台前的荷花丛前。那身霜白色,与粉的花、碧的叶正是相得益彰。
江清澜脑中蓦的冒出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
她欣赏了半刻,浮起笑意,迎上前去,客气道:言郎君今日好早,吃些什么?
谢临川也一笑,说明来意:不急,我就来避个暑,讨个清净。
他眼波流转,发现团团手里的莲蓬鲜嫩可爱,就道:小妹妹,你的莲蓬给我吃怎么样?
团团一听,立马把手里的半个莲蓬背在身后,嘟着嘴说:
阿兄,莲蓬只有半个啦,团团的嘴巴、牙齿、舌头、肚子都想吃,不能给你。
她又把右手举起,张开五个胖胖的指头给他看:
这个莲蓬可不好剥。阿兄你看,我手指甲都剥黑了。阿兄你这么洁净英俊的,定然不想有个黑手指。
谢临川粲然一笑。
这妮子,不给就不给嘛,竟说得这般有趣。
他又看一眼江清澜,心道:冰雪聪明,真是有其姐必有其妹。
江清澜上来赔笑:言郎君,虽没有莲蓬了,却有毛豆。在淡淡盐水里煮过,新鲜可口。
这时离得近了,看清楚了他手上的书,她就含笑说道:
《诗经小雅》有《采菽》一篇,写周天子接见诸侯盛况。
郎君手执《太白阴经》,是为以武止戈。天下大同时,诸侯朝见天子,如此,岂不是正与采菽(毛豆)相配?
谢临川虽然不精诗书,《诗经》还是知道的。
闻言,他先是一愣,接着,把手里的书扬起来,哈哈一笑:这么说,我不吃还不行了?
江清澜但笑不语,自去屋里取了盐水毛豆出来,放于水曲柳面桌上。
谢临川抬眼看:
白瓷碟子里,堆了小山一般的绿毛豆管儿。根根被掐头去尾,披着毛茸茸的外衣,有小手指那般长。
它们有的是三颗豆,有的是两颗,都是鼓鼓囊囊的、颗粒饱满。
这满眼的绿色中,还有些红色的茱萸皮、褐色的桂叶,是煮的时候加了卤料的缘故。
绿中一点杂色,衬得绿愈发清新淡雅。
然而,更美的,是捧着白瓷碟的手指,似青葱、如白玉。如何看,也不像市井商妇日久操持家事的手。
一瞬间,谢临川那颗榆木疙瘩般的心,忽然生发了一点春芽。些许痒意,从他的胸口而起,如涟漪般涤荡开来。
冬霰遇阳、枯木逢春,连他自己都觉得颇为怪异。
他瞟了一眼,立刻别开眼去。
【作者有话说】
[1]周敦颐《爱莲说》。
第31章 盐水毛豆(二)
◎动心◎
见她放下碟子,对自己微一点头,转身就要走,谢临川又觉得,不说点儿什么,实在可惜。
他便勾一勾唇角,有些交浅言深地道:江娘子,你识文断字,何苦在市井之中讨生活?
江清澜心里咯噔一声。
完蛋,暴露了!她这书呆子女博士的坏癖,一个不注意,就要掉书袋卖弄!下次谨记,不可不可!
她脸上浮起客气的笑:市井生活很好呀,有花赏,有豆子吃,还有银子赚。
谢临川深深看她一眼。
这倒也不是谎话。她这馆子,虽小,却透露着一种勃勃生机。他甚至觉得,比偌大的东平王府,还有趣些。
他笑了笑,不再说话。把那些纷繁的心绪按下后,他默默看起《太白阴经》来,偶尔拈一颗毛豆。
江清澜退回柜台去,手肘撑在上面,支着脑袋。
听着外面小贩儿的吆喝声、杂沓的脚步声、春波河汩汩的流水声,她有些发神。
不知不觉,到这里来已经好几个月了,生活也走上正轨了。这样,也挺好的。
余光瞥见屋子里唯一的顾客,她的思绪开始神游起来。
不得不说,这言郎君看书吃毛豆,真是赏心悦目。
如果把柜台上这瓶荷花摆到他面前去,让他英俊的侧脸,在花叶掩映间半遮半露,就更好了。哈哈,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清澜带笑看。[1]
上辈子,她作为一个学霸内卷王,成天泡在图书馆,又不爱收拾打扮,男女之事的经验很少。然而,耽于行的人,往往敏于思,她脑中yy过无数帅哥故事。
言郎君的长相颇为英气。他若是在现代当明星,日系奶油小生当不了,却可以演些古偶剧里的少年将军。
给他配一个什么女主呢?是钓系作精小娇娇,还是飒爽英姿大姐姐?
哈哈,言郎君这人脾气有些差,恐怕是吃软不吃硬的,还是小娇娇吧!
but,高傲者低头也很有意思啊!一想到言郎君倒在大姐姐的怀里撒娇,捏着嗓子说:
姐姐,是这样吗?
姐姐,这个位置对吗?
姐姐,我疼。
天哪,很香.艳啊!
江清澜忍不住笑出了声。
偷偷看那边,好像他没发现,她就轻咳一声,极力压住弯起来的嘴角,狠狠地谴责了自己一番。
正乱想着,一道绯衣身影蝴蝶般地飞进屋里。
哟,钓系作精小娇娇来了!
宝庆公主小脸儿热得红扑扑的,手上拿一把芍药小团扇,扇得头发乱飞。
进得屋来,她舒了口气,用丝帕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才道:上一盏酒酿绿豆冰汤圆。
说罢,一眼就看见了谢临川,径直过去坐下了。
江清澜知她是言郎君的阿妹,二人有话要说,她就不再乱yy,自去后厨准备冰汤圆。
待上了甜品,她又扎了攀膊,去门口切卤肉,离店中二人远远的。
宝庆公主在谢临川面前,是做小伏低惯了的,有些委屈地撒娇道:流光哥哥,你巡了街怎么来这儿啦,叫我好找。
谢临川置若罔闻,只把一颗毛豆放入口中。
宝庆丝毫不气馁,自己巴巴儿地说了起来:那什么姓杨的,叶子戏打得稀烂,下个月的俸禄都输给我了。
谢临川嗯一声,眼睛仍没离开书。
宝庆公主去扯他手里的书:你看的是什么啊?
谢临川立刻把书皮卷起来,不让她看上面的字,深深蹙眉,一副看见她就烦的表情。
宝庆公主折腾这么些天,从宫里追到宫外,从临安府署追到这小饭馆,一颗明月春心都照了沟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