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小人省得。
谢临川抬脚便要走。
那教头不知怎么鬼使神差的,又冒出一句话来:小人斗胆,敢问世子爷,为何襄助齐云社?
襄助?谢临川脚步停了,谁说我襄助齐云社了?我不过是想跟那个叫陆斐的过过招。
他看一眼外间明朗的天光,勾起唇角:如今看来,不过如此。
这句话之后,再无人声。
地上二人趴了许久,才缓缓抬头。
哪里还有人,只有微风卷着帘子,把场外的沸腾与热闹带入屋内。
这厢,谢临川志得意满。那厢,回程马车上的陆斐面无表情。
砚书瞅他神色,把红布托盘掀开:
这是火焰队给的银子,五百两。奴数了,不多不少。
陆斐盯着青色幔帘出神,嗯一声,算是回答。
砚书小心翼翼道:
郎君别生气,咱们虽输了球,好歹得了五百两银子。
戴朝奉还说,郎君第二次比赛赢了球,让火焰队在关朴中大赚了一笔,到时候会给郎君分成。
陆斐回过神来,捏捏眉心,淡淡道:
别用那种眼神看我,也别把那副表情带回家去。雕虫小技而已,输了就输了,我岂会挂怀?
他历来低调,若非陆家此时缺钱,火焰队许诺他,无论输赢,都回以丰厚的银子,他才不会去比赛。
砚书得了回应,欢喜得很,欸一声钻出车去。
陆斐两道英挺的长眉又拧在一起。
蹴鞠场边,那道苍葭绿的身影,在他脑中晃过。
江清澜发了大财,兴致极高。
她把东西送回江米巷后,草草收拾了,就要上街去庆祝一番。
团团见陆斐输了球,本有些闷闷,听说要上街去庆祝,也兴奋起来。
她们再次吸取教训,先去钱庄把多的银子存了,这才往饮食区域去。
只是,日常她们爱吃的小馆子,多在中瓦周围,要走一段路。
正说着要再去雇马车,江清澜忽的站住不动了。
她神秘地一笑,指了指不远处高楼上招摇的酒帘:
不雇马车了,我们上那儿吃去。
团团瞅了一眼,瞪大了眼睛:丰乐楼!
历史上,真正的丰乐楼又称白矾楼、樊楼,是北宋汴京著名的高档酒楼。
据说,站在其西楼上,甚至可以俯瞰皇宫。
这里的丰乐楼虽无此噱头,但也是日日宾客盈门,贵人塞途。
团团欢呼:
咱们已经这么有钱了吗?以前爹爹在的时候,也不过是生日的时候,我才能去吃一顿。
江清澜豪气地说:是啊,阿姐说过,会让团团过上好日子的。
登时,团团的眼睛比星子还亮。
待入了楼中,果见得琉璃灯映、云母屏开,一派豪华景象。
引路的小二见她们姐妹衣着朴素,却撇了撇嘴。
他将二人引去一偏远角落坐下,又提醒:
娘子可知我们丰乐楼的规矩?概不赊账的。
这种事情,江清澜也不是第一次遇到。
上辈子,她就不爱打扮,衣服也喜欢穿些纯棉体恤之类的。
有时候,她陪老师出去做项目开会,难免会遇上一两个狗眼看人低的。
当下,她也不恼:不赊账。
翻着菜谱,把招牌的肉荤、素菜、点心、饮子各点了些。
小二又好心地说:
娘子,你二人可吃不了这么多的菜。到时候,菜上了没法退,别赖我没提醒啊。
那鼻孔,差点儿翻到天上去了。
其实,这趟来丰乐楼,除了庆祝发财,江清澜还有一重打算。
便是考察高档酒楼的菜品。
到目前为止,她摆摊卖的冰糖水果、油卤串串这些,走的都是低端路线。
但现在,她有了本钱,预备要租铺子开店了,就得考察一下竞品中的佼佼者。
因此,她才多点了几个菜。
哪里知道,这小伙子真的是
她这人吧,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瞧不起我,我当然也得恶心你了。
暴发户江清澜忽然嘚瑟起来,微笑着道:
小哥儿,你别担忧,我们两个吃不完,就带回去给狗吃。
我家的大黄狗可好啦,一见我俩回去,就使劲儿摇尾巴,亲热得很。倒不像有些什么东西,总是看人低一等的。
团团听罢,嘿嘿笑起来。
那小伙计闻言,一时语塞,也尴尬地笑了两声。
接着,他红着脸往后厨跑了,像身后有鬼在撵似的。
菜很快齐了,两荤一素一甜点煎鹌子、豆酱鱼、旋切莴苣菜、桂花糯米丸子。
小孩子爱吃甜,团团决定先吃丸子。
糯米搓的小丸子,像一颗颗小雪团,煮得胖胖的、软软的。
碗被端来端去,里面的丸子们也微微颤动着,煞是可爱。
桂花小丸子最常见的做法是加些酒酿,取其中的甜味,以及那微薄的酒意。
微醺中的甜,更好喝。
除了丸子,碗里还有大枣、枸杞*等滋补之物。看上去深红、橘黄的一片,配料甚是丰富。
团团肚子空落落的,先舀一勺蜂蜜水。
哎呀,纯净的甜,却又不腻味,还有桂花的清香,喝下去全身暖暖的。
因为有糯米粉融入水中,尝起来就带了些糊状的口感,唇齿间留味更久。
再来一勺丸子。
鲜桂花粘在丸子、红枣、枸杞上。咀嚼时,糯米丸子的软糯q弹占了大半,剩下的一小半便是干红枣、干枸杞微柴的口感。
眼前所见并非全状。
团团吃了几口、搅动碗底才发现,下面还卧着一个荷包蛋呢。
一咬,金黄色的溏心几乎要流出来了!
不像全熟蛋那般噎人,也根本没有生鸡蛋的腥味儿,全是鲜嫩二字。
一口溏心蛋、一口糯米丸子,再一口甜汤,三下两除二,这碗小小的桂花蜂蜜糯米丸子就□□完了。
江清澜笑她:重头戏还没来呢,你倒把肚子吃饱了。
说着,自己去夹豆酱鱼。
黄豆酱、酸豆角、酸萝卜等放在一起爆炒,加水淀粉做成酱汁,淋在已炸熟的整鱼上,再上蒸笼浅蒸几分钟,便做成了豆酱鱼。
入口,鱼肉鲜嫩、豆角萝卜脆爽、酱料香气浓郁,各种滋味集于一口,非常下饭。
其实,这种做法有点像川菜中的藿香豆瓣鱼。
只是,其中缺了辣,咸味儿也不够,更没有藿香。
但回过头来说,相比她印象中后世的江南菜来说,这道菜已经是重口味儿了。
上辈子,她看到美食视频中的蟹黄面、灌汤包,总是流口水。
但真正去了苏杭,她才发现,自己根本吃不惯那种甜腻的口感。
穿越到了这个时空后,她有点儿担忧,怕上层阶级的饮食也偏甜腻。
那样的话,她的生意就不好做了。
幸好,从丰乐楼的招牌菜来看,他们还是能接受浓香重油的。
正在那里想着,两个小子抬着一个锅子过来了,有点儿类似现代涮羊肉的铜锅。
他们齐声道:
娘子,您点的古董羹拨霞供来了,小心烫着。
【作者有话说】
感觉连载期比存稿期难熬多了[捂脸笑哭]
第23章 古董羹拨霞供
◎敢耍我,你是临安城的头一个◎
古董羹,也就是火锅。据说,其名得自食物入水时咕咚一声的谐音。
历史上,宋代最出名的古董羹,是林洪在《山家清供》里记载的拨霞供。
其实,就是新鲜的兔肉片。因兔肉泛红,夹起时如同拨动云霞,故有此雅称。
此时的拨霞供有点儿像涮羊肉,吃的是食材本身的新鲜。
兔肉片被切得薄薄的,用黄酒、酱等简单的调料腌制一下,就可入锅烫了。
这锅底呢,也不如后世川式火锅的复杂,甚至就是清水。
江清澜烫了几筷子吃,着实清鲜。兔肉切得极薄,烫得又嫩,轻轻一抿即化。
但多吃了几口,就觉味道有些单调。
再吃,更腻味了,只想夹酸酸咸咸的豆酱鱼吃。
她心道:火锅市场,大有可为啊!
便是不加辣椒,只用羊肉、鸡骨、蘑菇等富含谷氨酸钠的食材,吊些鲜味高汤出来,烫什么不好吃?
而且,火锅实在是省人省事。
只要把锅底做出来,雇个墩子切菜,她就可以当甩手掌柜了。不像其他菜,还要一道道地炒、煎、炸。
谢临川抬脚便要走。
那教头不知怎么鬼使神差的,又冒出一句话来:小人斗胆,敢问世子爷,为何襄助齐云社?
襄助?谢临川脚步停了,谁说我襄助齐云社了?我不过是想跟那个叫陆斐的过过招。
他看一眼外间明朗的天光,勾起唇角:如今看来,不过如此。
这句话之后,再无人声。
地上二人趴了许久,才缓缓抬头。
哪里还有人,只有微风卷着帘子,把场外的沸腾与热闹带入屋内。
这厢,谢临川志得意满。那厢,回程马车上的陆斐面无表情。
砚书瞅他神色,把红布托盘掀开:
这是火焰队给的银子,五百两。奴数了,不多不少。
陆斐盯着青色幔帘出神,嗯一声,算是回答。
砚书小心翼翼道:
郎君别生气,咱们虽输了球,好歹得了五百两银子。
戴朝奉还说,郎君第二次比赛赢了球,让火焰队在关朴中大赚了一笔,到时候会给郎君分成。
陆斐回过神来,捏捏眉心,淡淡道:
别用那种眼神看我,也别把那副表情带回家去。雕虫小技而已,输了就输了,我岂会挂怀?
他历来低调,若非陆家此时缺钱,火焰队许诺他,无论输赢,都回以丰厚的银子,他才不会去比赛。
砚书得了回应,欢喜得很,欸一声钻出车去。
陆斐两道英挺的长眉又拧在一起。
蹴鞠场边,那道苍葭绿的身影,在他脑中晃过。
江清澜发了大财,兴致极高。
她把东西送回江米巷后,草草收拾了,就要上街去庆祝一番。
团团见陆斐输了球,本有些闷闷,听说要上街去庆祝,也兴奋起来。
她们再次吸取教训,先去钱庄把多的银子存了,这才往饮食区域去。
只是,日常她们爱吃的小馆子,多在中瓦周围,要走一段路。
正说着要再去雇马车,江清澜忽的站住不动了。
她神秘地一笑,指了指不远处高楼上招摇的酒帘:
不雇马车了,我们上那儿吃去。
团团瞅了一眼,瞪大了眼睛:丰乐楼!
历史上,真正的丰乐楼又称白矾楼、樊楼,是北宋汴京著名的高档酒楼。
据说,站在其西楼上,甚至可以俯瞰皇宫。
这里的丰乐楼虽无此噱头,但也是日日宾客盈门,贵人塞途。
团团欢呼:
咱们已经这么有钱了吗?以前爹爹在的时候,也不过是生日的时候,我才能去吃一顿。
江清澜豪气地说:是啊,阿姐说过,会让团团过上好日子的。
登时,团团的眼睛比星子还亮。
待入了楼中,果见得琉璃灯映、云母屏开,一派豪华景象。
引路的小二见她们姐妹衣着朴素,却撇了撇嘴。
他将二人引去一偏远角落坐下,又提醒:
娘子可知我们丰乐楼的规矩?概不赊账的。
这种事情,江清澜也不是第一次遇到。
上辈子,她就不爱打扮,衣服也喜欢穿些纯棉体恤之类的。
有时候,她陪老师出去做项目开会,难免会遇上一两个狗眼看人低的。
当下,她也不恼:不赊账。
翻着菜谱,把招牌的肉荤、素菜、点心、饮子各点了些。
小二又好心地说:
娘子,你二人可吃不了这么多的菜。到时候,菜上了没法退,别赖我没提醒啊。
那鼻孔,差点儿翻到天上去了。
其实,这趟来丰乐楼,除了庆祝发财,江清澜还有一重打算。
便是考察高档酒楼的菜品。
到目前为止,她摆摊卖的冰糖水果、油卤串串这些,走的都是低端路线。
但现在,她有了本钱,预备要租铺子开店了,就得考察一下竞品中的佼佼者。
因此,她才多点了几个菜。
哪里知道,这小伙子真的是
她这人吧,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瞧不起我,我当然也得恶心你了。
暴发户江清澜忽然嘚瑟起来,微笑着道:
小哥儿,你别担忧,我们两个吃不完,就带回去给狗吃。
我家的大黄狗可好啦,一见我俩回去,就使劲儿摇尾巴,亲热得很。倒不像有些什么东西,总是看人低一等的。
团团听罢,嘿嘿笑起来。
那小伙计闻言,一时语塞,也尴尬地笑了两声。
接着,他红着脸往后厨跑了,像身后有鬼在撵似的。
菜很快齐了,两荤一素一甜点煎鹌子、豆酱鱼、旋切莴苣菜、桂花糯米丸子。
小孩子爱吃甜,团团决定先吃丸子。
糯米搓的小丸子,像一颗颗小雪团,煮得胖胖的、软软的。
碗被端来端去,里面的丸子们也微微颤动着,煞是可爱。
桂花小丸子最常见的做法是加些酒酿,取其中的甜味,以及那微薄的酒意。
微醺中的甜,更好喝。
除了丸子,碗里还有大枣、枸杞*等滋补之物。看上去深红、橘黄的一片,配料甚是丰富。
团团肚子空落落的,先舀一勺蜂蜜水。
哎呀,纯净的甜,却又不腻味,还有桂花的清香,喝下去全身暖暖的。
因为有糯米粉融入水中,尝起来就带了些糊状的口感,唇齿间留味更久。
再来一勺丸子。
鲜桂花粘在丸子、红枣、枸杞上。咀嚼时,糯米丸子的软糯q弹占了大半,剩下的一小半便是干红枣、干枸杞微柴的口感。
眼前所见并非全状。
团团吃了几口、搅动碗底才发现,下面还卧着一个荷包蛋呢。
一咬,金黄色的溏心几乎要流出来了!
不像全熟蛋那般噎人,也根本没有生鸡蛋的腥味儿,全是鲜嫩二字。
一口溏心蛋、一口糯米丸子,再一口甜汤,三下两除二,这碗小小的桂花蜂蜜糯米丸子就□□完了。
江清澜笑她:重头戏还没来呢,你倒把肚子吃饱了。
说着,自己去夹豆酱鱼。
黄豆酱、酸豆角、酸萝卜等放在一起爆炒,加水淀粉做成酱汁,淋在已炸熟的整鱼上,再上蒸笼浅蒸几分钟,便做成了豆酱鱼。
入口,鱼肉鲜嫩、豆角萝卜脆爽、酱料香气浓郁,各种滋味集于一口,非常下饭。
其实,这种做法有点像川菜中的藿香豆瓣鱼。
只是,其中缺了辣,咸味儿也不够,更没有藿香。
但回过头来说,相比她印象中后世的江南菜来说,这道菜已经是重口味儿了。
上辈子,她看到美食视频中的蟹黄面、灌汤包,总是流口水。
但真正去了苏杭,她才发现,自己根本吃不惯那种甜腻的口感。
穿越到了这个时空后,她有点儿担忧,怕上层阶级的饮食也偏甜腻。
那样的话,她的生意就不好做了。
幸好,从丰乐楼的招牌菜来看,他们还是能接受浓香重油的。
正在那里想着,两个小子抬着一个锅子过来了,有点儿类似现代涮羊肉的铜锅。
他们齐声道:
娘子,您点的古董羹拨霞供来了,小心烫着。
【作者有话说】
感觉连载期比存稿期难熬多了[捂脸笑哭]
第23章 古董羹拨霞供
◎敢耍我,你是临安城的头一个◎
古董羹,也就是火锅。据说,其名得自食物入水时咕咚一声的谐音。
历史上,宋代最出名的古董羹,是林洪在《山家清供》里记载的拨霞供。
其实,就是新鲜的兔肉片。因兔肉泛红,夹起时如同拨动云霞,故有此雅称。
此时的拨霞供有点儿像涮羊肉,吃的是食材本身的新鲜。
兔肉片被切得薄薄的,用黄酒、酱等简单的调料腌制一下,就可入锅烫了。
这锅底呢,也不如后世川式火锅的复杂,甚至就是清水。
江清澜烫了几筷子吃,着实清鲜。兔肉切得极薄,烫得又嫩,轻轻一抿即化。
但多吃了几口,就觉味道有些单调。
再吃,更腻味了,只想夹酸酸咸咸的豆酱鱼吃。
她心道:火锅市场,大有可为啊!
便是不加辣椒,只用羊肉、鸡骨、蘑菇等富含谷氨酸钠的食材,吊些鲜味高汤出来,烫什么不好吃?
而且,火锅实在是省人省事。
只要把锅底做出来,雇个墩子切菜,她就可以当甩手掌柜了。不像其他菜,还要一道道地炒、煎、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