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他皱着眉头说:你是来办?
  牙帖。江清澜好心提醒。
  对对。谢临川想起来了,撸了两下袖子,大包大揽,过来,我与你办!
  江清澜看那边一眼,嗫嚅道:妾想让杨郎君
  那边坐着的杨松伸长了脖子,也往这边瞅着。
  谢临川看这二人你情我愿的模样,怒了,语气生硬:他能办我不能办?过来!
  上辈子,江清澜最怕去什么局什么所办事,跑的次数多不说,有些工作人员脸臭得像你欠他钱似的。偏你要办事,又只能听他的,予取予求。
  上次遇到杨郎君,她才放松下来。哪里知道,今天又让这关系户盯上了。
  江清澜在心里叹口气,认命了。
  谢临川把牙帖本翻开,毛笔饱蘸了墨:姓名。
  江清澜。
  谢临川却没急着下笔,抬起头看了她一眼,表情有点儿严肃:你这姓不错。说罢,刷刷几笔,在本子上写下三个大字。
  江清澜哪里知道她的姓有什么不错的,临安城里,姓江*的人多了去了。未及多想,看了他写的字,冷不丁地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谢临川错愕:写错了?是这样写的啊,他虽然读书不行,字还是不会写错的。
  江清澜忍住笑,连忙否认:不是不是,写对了的。
  她笑的是这人莽莽撞撞的笔法。空格那般小,是让人写簪花小楷的,这人上去就是三个钢叉大字,超出了空格不说,还把下面两行的字都涂黑了。
  而且,他写的吧,不能说难看,就是不像写字,像在舞剑。
  谢临川倒干得兴致勃勃:用途?
  饮食。
  又是铁画银钩的两个大字。
  谢临川写完,去屋子中间的柜子里,取商户存底的牙帖单子,见有好几种,随手拿起一张好看的带莲枝花纹的。
  回了自己的案牍,把方才的姓名与用途誊了上去,再潇洒地把单子一伸说:拿去。
  江清澜接过,小心翼翼地问:办完了?
  办完了。谢临川信心满满,你可以走了。
  江清澜拿出碎银子:昨日杨郎君说,办紧凑型流动摊位,是四钱银子。
  谢临川抱臂,斜乜一眼:噢,对。收了钱,半点不羞愧。
  江清澜又拿出大夫的证明和王蕙娘的保书:昨天杨郎君说,还需要这两个东西。
  噢,是吗?谢临川皱眉。
  江清澜肯定:是。
  出了财赋司,江清澜心道:真是个草包好在,她的牙帖到底是办下来了,从此以后就是合法商人了,就有白花花的银子可以赚了。
  想到银子,她其他什么也不管了,心里像有小鹿在乱撞般,怦怦跳得厉害。
  临安府署,几个郎君在算账。牙帖与银子一一对应,把今日的账对齐了,就可以散值了。
  但是,账就是对不齐,算来算去,总少了一两六钱银子。
  有人灵机一动:会不会是收错了钱?高档位的牙帖,收成了低档位的钱?
  几个人又翻开牙帖本子,一条条紧锣密鼓地核对起来。到了江清澜这一栏,几人傻眼了。
  收了四钱银子,少的却是价值二两银子的、莲枝花纹的牙帖单子。底本上,那些个银钩铁画的钢叉大字,绝不是他们这些中过举的人写得出来的。
  一人说:是言
  杨松闻言,猛然咳嗽:
  什么言不言的,今日我们做错了账,这亏空我出一两银子,剩下的从你们几个俸禄里平分。事情就此了了,谁也不准出去说。
  知道了。几人都是司长特意调来的,很是稳妥,虽然都愁眉苦脸着。
  第10章 油卤串串(一)
  ◎你不是草包,是大大的好人◎
  上辈子,江清澜的外婆家在成都。小时候的寒暑假,妈妈总要带她去外婆家住个十天半个月。
  那时候她就发现了,成都的串串特别多。
  什么叫串串?便是像糖葫芦一般,将食物串在一根竹签子上,随吃随取。
  成都的串串,细分起来,种类又多了。
  最常见的是火锅串串,桌子上摆一口锅,或红汤或鸳鸯锅。
  串好的毛肚、鸡翅、牛肉、香肠、藕片、海带等摆在另一个地方。
  食客们自己拿铁盘子,取用想吃的菜,下自己桌上的锅去煮。
  煮的时候,食材在锅里,长长的竹签子却伸在外面,看起来乱糟糟的一把,颇为热闹。
  另有一种,叫冷锅串串,顾名思义,锅是冷的,菜却是热的。顾客的桌子上不生火,店家在屋里煮好了,直接端出来,食客开吃。
  还有一种钵钵鸡,是更冷的冷锅串串。
  煮好的串串,浸在装有秘制料汁的大青瓷钵里。
  因为钵太大了,串串放进去要往下滑,商家往往会在钵里放一个装满冰的塑料瓶。
  这样一来,串串们有了依靠,不会下滑,冰块也会让给食物施加冷气,夏天吃来更爽口。
  以上这三种,不管有火没火,有一个共同点,便是串串都是浸在油汪汪的料汁中的。
  近年来,成都大大小小的地铁口又出现了一种油卤串串,是干的,顾客拿着在路上边走边吃,不会汁水横流,更方便。
  江清澜分析她现在的情况:
  中瓦的商品琳琅满目,她要吸人眼球,必须做一些新奇的玩意儿。
  冰糖水果串当然也要做,但这个东西是零嘴,小孩子更偏爱一些,市场消费力不足。另外,她们在青莲寺挂单,不可用荤食。
  想来想去,新奇、便宜、方便的素菜,便是油卤串串。
  油卤油卤,顾名思义,是用油卤出来的。听起来难做,其实简单。
  常做菜的人知道,中餐里,凡是带炒字的,是最麻烦的,而蒸、煮、卤都相对简单。
  卤,最重要的便是卤水底料。锅里倒菜籽油,将大葱、八角、桂叶、茴香等种种香料入锅中炸香。
  这个时代,香料倒丰富,只是麻辣味由茱萸和川椒提供,没有现代辣椒花椒够味儿。
  但此时,人们的口味相对清淡,茱萸的辣度也够了。
  簸箕里的川椒与茱萸全部倒入油锅之中,锅里满目皆红,麻辣香气也被激发了出来。
  旁边的团团被熏得打了个喷嚏,揉揉鼻子,皱眉道:阿姐,好呛人啊,这是在做什么?
  原身和团团的父亲是正五品,虽说在权贵满地的临安算不得高官,但也是清贵之人。
  是以,江家崇尚清淡的口味,团团闻不惯这般呛人的气味。
  江清澜道:自然是做火锅底料,这东西要熬得久,我这次就一并做了,以后无论是卤串串,还是吃火锅,做
  她四下看了一眼,见尼姑师父们都忙着自己的事,低声说:做红烧猪蹄之类的,都好用得很。
  团团一听红烧猪蹄,眼睛都亮了,肉眼可见地吞了一口唾沫。
  江清澜笑道:别急,等咱们以后出去赁了屋子,天天吃肉。
  一边说着,手上却不停,用铁铲持续不停搅动着锅里的底料。
  小火慢熬,时间越久,味道越香,团团起先还说呛,现在想着猪蹄,又闻着香气,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还有些小尼姑,都伸长了脖子往这边瞧。
  做生意就是要宣传,人越多越好。
  江清澜不怕围观,麻利地舀出部分底料,放在一边冷置。又在剩下的底料中加水,并一个混合了草果、茴香、桂皮等十几种香料的大卤包。
  熬制到一定时间后,放入事先用竹签串好的豆皮、豆腐、木耳、藕片、萝卜等,煮不了多久,素串串们便可出锅了。
  团团当然又是第一个吃客,拿起一串热气腾腾的豆皮就往嘴里塞。
  还未入口便先是香十几种卤料混合而成的浓浓香气。入口则是烫,又辣又麻又烫,辣和麻又会加剧烫。
  团团先吃得美滋滋的,接着脸倏忽红了,满厨房跺脚乱走,嘶嘶吸气:啊啊啊,好辣!好辣!
  江清澜赶紧递给她一个冰糖李子串,小姑娘三两口嚼了,酸酸的果汁四溢、甜甜的糖衣嚼烂了,这才止了辣。
  也真是怪,团团的脸还红着,只是舌头不那么痛了,手又往素菜串串那边伸去了。
  江清澜笑她:这下不怕辣了?
  这次,团团摸了一串藕片:怕啊,又怕又想吃,阿姐,你到底在里面放了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