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何正威越想越气,这冯道全先前答应得好好的,现在又来搞这一出。
这不纯粹地拿自己当猴耍么不是。
不行,待会可得好好找冯道全说理去。
憋着一肚子火,何正威这才翻开自己面前的资料。
然而,当他翻开第一页,看见标题行加粗的公司名字时,右手下意识就将文件猛地合上。
只是力气一下没收住,啪的一声,瞬间吸引了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
“怎么了何副总监,有什么问题吗?”
问话的人是钟临琛。
他原本心里就发虚,此刻听到何正威搞出的这动静,便连忙追问。
“没…没什么,”何正威尽力想表现得自然,只是他越努力,脸上的表情就越怪异,“就是不小心翻多了而已。”
见他没什么意见,钟临琛暗暗松了口气,也就没再管他脸上的异色。
“好吧,”他看向会议室众人,“那在座的各位对这个项目有什么意见吗?”
“这个新能源电池项目确实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团队在材料创新上的突破很亮眼,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的数据也跑赢了不少同业竞品,加上政策对新能源赛道的持续倾斜,市场潜力是看得见的。”
听到有人认可这个项目,钟临琛紧绷的背微微松弛,七上八下的心,也总算安定了些。
“不过…”
“不过什么?”
见对方还有疑虑,他又忙问。
他的反应让高管有些奇怪,心中斟酌了一下措辞后,才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项目是没什么问题的,就是像这种小规模的公司,抗风险缓冲能力还比较有限。初盈利阶段意味着现金流储备不会太充裕,一旦遇到产业链价格波动、客户付款周期拉长这类常见问题,可能会对日常运营造成直接压力。比如上个月上游锂材价格单周涨了15%,对头部企业来说可以靠库存和长单消化,但对小公司来说,可能就得临时调整生产计划,这种弹性空间的差距需要重视。”
“而且据我所知,头部车企和大型储能项目方在谈合作上,一般会更看重过往案例和企业规模。不是质疑技术,而是担心小公司的交付能力和持续服务保障。比如有家车企采购负责人就提过,他们对年产能低于5gwh的供应商会额外增加3轮现场审核,这无形中就拉长了合作周期,也会增加不少成本。”
这次说话的人,是康利的行业顾问。他提出的问题,的确也是小规模企业时常要面临的问题。
没有品牌效应,没有市场认可度,公司常常也要因此付出额外的成本。
再加上小公司通常资金链薄弱,面对这种情况,显然又是一个大坎。
钟临琛当然听得明白这些,但如果这样苛刻的项目真的能在自己手上做成了,那无疑会在他的履历画上漂亮的一笔。
他看向身旁的乔雯婧,“乔总监,方才张总和周顾问担心的点,你有什么对策吗?”
钟临琛这个称呼,几乎是将乔雯婧的职位给定了下来。
一时间,屋内所有人的视线都打在了她身上。
乔雯婧挺直了背,轻轻做了个深呼吸。
“好的钟总,方才张总提到的抗风险能力的问题,在康利提供的关键运营资金注入后,对标的公司的库存安全构建,上下供应链的搭建,以及平滑账期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快速弥合在弹性空间上的差距,增强运营韧性与灵活性。”
“至于品牌认知度这一点,康利注资后相当于告知市场,标的公司有我们的公司效应背书,这样就可以快速建立信任基础,并且我相信我们的有效资源网,可以支持跨约规模门槛,破除合作障碍。”
乔雯婧的回答没什么可挑剔的点,但也不能完全解决他们提出问题,本质上都是假设一个向好的基本盘去做的猜测。
可在场的人都明白,她今天坐在这里,就已经代表了钟临琛的态度。
当老板想投一个项目时,自己就算说破了天,他们也能自己找石头给你堵上这个洞。
况且他们也是跟着钟士承和钟明诀过来的,已经习惯了他们钟家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做法。
反正这资料上面看起来确实没什么问题,如果他想干,他们也没理由阻拦。
邱淳雁自然也能看得出来,钟临琛这是想拿这个项目做出点成绩来证明自己,可她感觉这份资料里的财务数据,越看越心头发紧。
无他,只是因为数据太正常,以至于正常到都有些反常了。
“临琛,既然这家公司前景不错,那怎么当初投资委员会审核时没有通过,是不是有什么特殊情况?”邱淳雁问,指尖在财务报表上轻轻点了点。
“的确是有些特殊情况,因为康利对标的公司的要求是年营收达到8000万,而他们去年营收只有6000万,团队规模也才80余人,没达到我们的标准,所以才被委员会筛选掉了。”
邱淳雁听罢,有意无意地给了对面桌上某高管一个眼色。
而那人也很识趣,立马开口:“钟总,既然公司规定如此,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按规定来执行标准。”
“标准是死的,但如果有特殊情况的话,我们就不可以偶尔放宽一下标准吗?”钟临琛的声音发紧。
“可万一消息传了出去,这样对其他同样规模的标的公司是否不公平,从而影响到康利的信誉问题?现在公司本就在动荡期,股价也是最近两天才有回落的趋势,钟总,我们真的要冒这个险吗?”
此人步步紧逼,让会议室里的气氛陡然凝固。
乔雯婧抿着唇,感觉这个时候自己是不是该说些什么,可看到自己身边人的反应,还是没有主动开口。
而是跟着大家一起,把视线投在最上首的钟临琛身上。
他扶着额,指尖用力按着突突直跳的太阳穴,明明才说了几句话,却像是耗尽了全身力气,看起来疲惫极了。
“我…”
只说了一个字,钟临琛却又停住了,他抬头看向望着自己等待下文的高管们,眼底掠过一丝挣扎。
说得都对,他们说得都对,让他已经没有余地再去辩驳。
只是,钟临琛也无法开口,放弃这个项目。
他想证明自己,证明自己配得上ceo的位置,证明父亲的选择没有错,证明自己丝毫不比钟明诀差。
可这些人,为什么总是不愿意给自己一个机会呢?
钟临琛抓紧了手里的笔,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继续还是放弃,两个念头在心里反复拉扯。
忽的,一个声音在他脑中响起。
“作为一个公司的负责人,要时刻保持自己的判断,不能总是被别人左右想法…”
是父亲。
是父亲那晚对自己说过的话。
他想,父亲醒来后,肯定也想看见自己做出一番成绩的吧。
所以,自己又怎么能让他失望。
钟临琛放下手中的笔,眼神陡然坚定下来,“不用再讨论了,这家公司我将准备提入今年下半年的金石计划的名单中,还请各部门尽力配合乔总监的工作,多谢。”
听到这个消息,连一向镇定的邱淳雁都忍不住变了脸色,出声提醒。
“临琛…”
“邱总,这个决定是我深思熟虑后的结果,您不用再劝我了。”钟临琛站起身,语气不容置喙。
说完,钟临琛便带着助理和乔雯婧离开了会议室。
“老何,你怎么了,发什么呆啊?”
坐在一旁身边的男人问。
听到声音,何正威回过神,看向上首。
“乔雯婧呢?”
“刚才就走了啊,”男人觉得他很是奇怪,“诶,我说你怎么回事,刚才我就感觉你不对劲得很,发生什么事了这是。”
“没事,”何正威手忙脚乱地收拾好东西,“我还有事,就先走了。”
还没等那人说话,他便一溜烟地跑了。
见有人走了,高管们也陆陆续续离开了会议室,屋内仅剩的就只有邱淳雁等人。
“邱总,这怎么办?”有人问。
邱淳雁哪能知道怎么办,这钟家的人犟起来都一个样,一旦做了决定十匹马都拉不回来。
“先按照他说的做,我再找个机会好好跟他谈一下。”
她揉了揉眉心,声音里带着不满与无奈。
“好吧,那我们等您消息。”
等所有人离开,邱淳雁继续在会议室里坐了好一会。
她很清楚,没有人推波助澜的话,钟临琛不可能突然会想到要投资这家公司的项目。
至于这个人是谁,答案已经不言而喻了。
她再度翻开资料里财务报表那一页,越看,眉头就拧得越紧。
一声微不可察的叹息,从邱淳雁身体里传来。
不行,自己不能任由这俩孩子胡闹下去。
拿上资料,她起身走向电梯厅。
看见她来自己的办公室,钟念玺还有些意外,但随即想起今天似乎是新能源公司投资讨论会的日子,大概也猜到了对方来找自己的目的。
这不纯粹地拿自己当猴耍么不是。
不行,待会可得好好找冯道全说理去。
憋着一肚子火,何正威这才翻开自己面前的资料。
然而,当他翻开第一页,看见标题行加粗的公司名字时,右手下意识就将文件猛地合上。
只是力气一下没收住,啪的一声,瞬间吸引了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
“怎么了何副总监,有什么问题吗?”
问话的人是钟临琛。
他原本心里就发虚,此刻听到何正威搞出的这动静,便连忙追问。
“没…没什么,”何正威尽力想表现得自然,只是他越努力,脸上的表情就越怪异,“就是不小心翻多了而已。”
见他没什么意见,钟临琛暗暗松了口气,也就没再管他脸上的异色。
“好吧,”他看向会议室众人,“那在座的各位对这个项目有什么意见吗?”
“这个新能源电池项目确实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团队在材料创新上的突破很亮眼,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的数据也跑赢了不少同业竞品,加上政策对新能源赛道的持续倾斜,市场潜力是看得见的。”
听到有人认可这个项目,钟临琛紧绷的背微微松弛,七上八下的心,也总算安定了些。
“不过…”
“不过什么?”
见对方还有疑虑,他又忙问。
他的反应让高管有些奇怪,心中斟酌了一下措辞后,才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项目是没什么问题的,就是像这种小规模的公司,抗风险缓冲能力还比较有限。初盈利阶段意味着现金流储备不会太充裕,一旦遇到产业链价格波动、客户付款周期拉长这类常见问题,可能会对日常运营造成直接压力。比如上个月上游锂材价格单周涨了15%,对头部企业来说可以靠库存和长单消化,但对小公司来说,可能就得临时调整生产计划,这种弹性空间的差距需要重视。”
“而且据我所知,头部车企和大型储能项目方在谈合作上,一般会更看重过往案例和企业规模。不是质疑技术,而是担心小公司的交付能力和持续服务保障。比如有家车企采购负责人就提过,他们对年产能低于5gwh的供应商会额外增加3轮现场审核,这无形中就拉长了合作周期,也会增加不少成本。”
这次说话的人,是康利的行业顾问。他提出的问题,的确也是小规模企业时常要面临的问题。
没有品牌效应,没有市场认可度,公司常常也要因此付出额外的成本。
再加上小公司通常资金链薄弱,面对这种情况,显然又是一个大坎。
钟临琛当然听得明白这些,但如果这样苛刻的项目真的能在自己手上做成了,那无疑会在他的履历画上漂亮的一笔。
他看向身旁的乔雯婧,“乔总监,方才张总和周顾问担心的点,你有什么对策吗?”
钟临琛这个称呼,几乎是将乔雯婧的职位给定了下来。
一时间,屋内所有人的视线都打在了她身上。
乔雯婧挺直了背,轻轻做了个深呼吸。
“好的钟总,方才张总提到的抗风险能力的问题,在康利提供的关键运营资金注入后,对标的公司的库存安全构建,上下供应链的搭建,以及平滑账期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快速弥合在弹性空间上的差距,增强运营韧性与灵活性。”
“至于品牌认知度这一点,康利注资后相当于告知市场,标的公司有我们的公司效应背书,这样就可以快速建立信任基础,并且我相信我们的有效资源网,可以支持跨约规模门槛,破除合作障碍。”
乔雯婧的回答没什么可挑剔的点,但也不能完全解决他们提出问题,本质上都是假设一个向好的基本盘去做的猜测。
可在场的人都明白,她今天坐在这里,就已经代表了钟临琛的态度。
当老板想投一个项目时,自己就算说破了天,他们也能自己找石头给你堵上这个洞。
况且他们也是跟着钟士承和钟明诀过来的,已经习惯了他们钟家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做法。
反正这资料上面看起来确实没什么问题,如果他想干,他们也没理由阻拦。
邱淳雁自然也能看得出来,钟临琛这是想拿这个项目做出点成绩来证明自己,可她感觉这份资料里的财务数据,越看越心头发紧。
无他,只是因为数据太正常,以至于正常到都有些反常了。
“临琛,既然这家公司前景不错,那怎么当初投资委员会审核时没有通过,是不是有什么特殊情况?”邱淳雁问,指尖在财务报表上轻轻点了点。
“的确是有些特殊情况,因为康利对标的公司的要求是年营收达到8000万,而他们去年营收只有6000万,团队规模也才80余人,没达到我们的标准,所以才被委员会筛选掉了。”
邱淳雁听罢,有意无意地给了对面桌上某高管一个眼色。
而那人也很识趣,立马开口:“钟总,既然公司规定如此,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按规定来执行标准。”
“标准是死的,但如果有特殊情况的话,我们就不可以偶尔放宽一下标准吗?”钟临琛的声音发紧。
“可万一消息传了出去,这样对其他同样规模的标的公司是否不公平,从而影响到康利的信誉问题?现在公司本就在动荡期,股价也是最近两天才有回落的趋势,钟总,我们真的要冒这个险吗?”
此人步步紧逼,让会议室里的气氛陡然凝固。
乔雯婧抿着唇,感觉这个时候自己是不是该说些什么,可看到自己身边人的反应,还是没有主动开口。
而是跟着大家一起,把视线投在最上首的钟临琛身上。
他扶着额,指尖用力按着突突直跳的太阳穴,明明才说了几句话,却像是耗尽了全身力气,看起来疲惫极了。
“我…”
只说了一个字,钟临琛却又停住了,他抬头看向望着自己等待下文的高管们,眼底掠过一丝挣扎。
说得都对,他们说得都对,让他已经没有余地再去辩驳。
只是,钟临琛也无法开口,放弃这个项目。
他想证明自己,证明自己配得上ceo的位置,证明父亲的选择没有错,证明自己丝毫不比钟明诀差。
可这些人,为什么总是不愿意给自己一个机会呢?
钟临琛抓紧了手里的笔,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继续还是放弃,两个念头在心里反复拉扯。
忽的,一个声音在他脑中响起。
“作为一个公司的负责人,要时刻保持自己的判断,不能总是被别人左右想法…”
是父亲。
是父亲那晚对自己说过的话。
他想,父亲醒来后,肯定也想看见自己做出一番成绩的吧。
所以,自己又怎么能让他失望。
钟临琛放下手中的笔,眼神陡然坚定下来,“不用再讨论了,这家公司我将准备提入今年下半年的金石计划的名单中,还请各部门尽力配合乔总监的工作,多谢。”
听到这个消息,连一向镇定的邱淳雁都忍不住变了脸色,出声提醒。
“临琛…”
“邱总,这个决定是我深思熟虑后的结果,您不用再劝我了。”钟临琛站起身,语气不容置喙。
说完,钟临琛便带着助理和乔雯婧离开了会议室。
“老何,你怎么了,发什么呆啊?”
坐在一旁身边的男人问。
听到声音,何正威回过神,看向上首。
“乔雯婧呢?”
“刚才就走了啊,”男人觉得他很是奇怪,“诶,我说你怎么回事,刚才我就感觉你不对劲得很,发生什么事了这是。”
“没事,”何正威手忙脚乱地收拾好东西,“我还有事,就先走了。”
还没等那人说话,他便一溜烟地跑了。
见有人走了,高管们也陆陆续续离开了会议室,屋内仅剩的就只有邱淳雁等人。
“邱总,这怎么办?”有人问。
邱淳雁哪能知道怎么办,这钟家的人犟起来都一个样,一旦做了决定十匹马都拉不回来。
“先按照他说的做,我再找个机会好好跟他谈一下。”
她揉了揉眉心,声音里带着不满与无奈。
“好吧,那我们等您消息。”
等所有人离开,邱淳雁继续在会议室里坐了好一会。
她很清楚,没有人推波助澜的话,钟临琛不可能突然会想到要投资这家公司的项目。
至于这个人是谁,答案已经不言而喻了。
她再度翻开资料里财务报表那一页,越看,眉头就拧得越紧。
一声微不可察的叹息,从邱淳雁身体里传来。
不行,自己不能任由这俩孩子胡闹下去。
拿上资料,她起身走向电梯厅。
看见她来自己的办公室,钟念玺还有些意外,但随即想起今天似乎是新能源公司投资讨论会的日子,大概也猜到了对方来找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