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罗雪棠听这话,疑惑,眼底升起希冀:“母亲怎么说这话?”
她喜欢元熙帝,一直都喜欢,毕竟那样俊美的男子,谁能不喜欢,甚至因为这个,她的婚事至今未定,可是她也知道自己毫无希望。
元熙帝只惦记着一个死人,这让她怎么甘心!
聂氏笑着说起来这件事来龙去脉,罗雪棠一听,顿时失落了,酸涩地道:“怎么会突然出现这样一个女子?一个医女,竟得了他的青睐,怎么可能?”
聂氏却是笑得笃定:“这说明皇上终于开始走出来,忘记阿凝,往日我不敢让你试,是因为他死心眼,一直惦记着阿凝,如今却不一样,他愿意动凡心,这说明石头也裂了缝,既然有缝,那咱们就有机会。”
她满意地打量着女儿:“若论情分,你自然比那女子亲近,若论相貌,你也一定比那女子更像阿凝,不说别的,只说阿凝昔日的过往、喜好,这些除了咱们家,谁能更清楚?”
罗雪棠怔了怔,觉得母亲说得有道理。
聂氏又道:“皇帝的后宫,但凡有缝,咱们家就能往里面钻,他要纳哪个女子都行,只要纳了,于情于理,咱们家也能在后宫占一席之地,进了后宫,咱们自然有的是手段。”
罗雪棠听这话,眼睛逐渐瞪大,兴奋起来。
她明白母亲是对的,她有机会了。
************
待一行人抵达赤扈山,安国公自然忧心忡忡,相比之下,聂氏和罗雪棠母女两个却是满心期待,罗雪棠甚至迫不及待起来。
听说这次被匆忙召来赤扈山的不止安国公府,还有皇亲国戚,几位朝中重臣以及家眷等,自己有了这心思,别人未必没有,后宫如今空无一人,那么多位子等着人去占,大家说不得都要拼一把。
下榻后,她便连忙沐浴盥洗,并自随身的箱笼中挑拣衣裙,聂氏帮着把关,最后挑了一件松绿褙子搭配洒红裙。
她笑道:“往日你姐姐似乎最爱这么穿,松绿褙子配白色,配红色都好看。”
罗雪棠听这话,其实心里有些不痛快,她已经不太记得那个传说中的姐姐了,心里也并不喜欢,更并不甘心学了姐姐的模样去蛊惑帝王的心。
可她也知道,自己十八岁了,必须设法了,不然这辈子就要彻底错过了。
她只能先设法笼络住那个男人的心,再图其它。
聂氏又帮着女儿重新梳洗过,指点着,要妆容和发饰都尽可能模仿了当年的阿凝,待打扮过后,她自然是格外满意。
恰时辰也差不多了,母女两个出了寝房,前去见安国公,过去时,便见外面校尉林立,那衣着一看便知,是太子的人。
聂氏给女儿使了一个眼色,两个人一起进去拜见了。
李君劢此时正和安国公说着话,对于这位外祖父,他还算敬重,此次因阿柠一事,他更是将一腔希望寄托于外祖父。
安国公原本听自己儿子提起过这女医的种种,如今听李君劢说,更是惊心。
他紧皱着眉,疑惑地问:“你是说,你曾前往清水镇探查过,那女子幼时一直懵懂不知人事?”
李君劢颔首:“是。”
说着,他将自己所知详细都说给安国公,安国公越听,眉心皱得越厉害。
李君劢察觉安国公神情有异,疑惑道:“外祖父的意思是?”
安国公忧心忡忡:“此事太过匪夷所思,又有诸般巧合,如今皇上和公主殿下更是认定那女子便是你母后转世……”
这一路行来,他心中隐隐的不安,如今越发强烈了。
李君劢不敢置信,忙道:“难道外祖父也信了不成?”
安国公道:“这种怪力乱神之事,微臣自然不信,如今之计,一则微臣需要见到那女子,要找出她的破绽,二则殿下还是需要细查这女子过往,这诸般巧合之下,必有缘故。”
李君劢:“是,我正有此意,如今只恨母亲在时,我年纪还小,不记得许多事,所以要倚赖外祖父,和那女子对峙,定要拆穿她的身份。”
安国公点头称是,这么说着,安国公夫人并罗雪棠恰过来拜见。
双方相见,聂氏母女自然恭顺小心,谁都知道这位太子年纪虽小,但绝不容小觑,不敢对他有半分轻慢。
李君劢淡扫过这母女,他素来不喜这位安国公府继夫人,总觉得看到就碍眼,至于罗雪棠,这位姨母,他更是疏远得很。
说什么和自己母亲像,哪儿像了?
李君劢厌恶一切借着母亲名义心存妄念的人,对安国公之所以勉强还算敬重,也是念了这份血脉亲缘。
当下他抿着唇,倨傲地微颔首,算是见过了。
聂氏母女讨了一个没趣,心里自然不喜,但此时少不得勉强赔笑。
无论如何,必须先见到元熙帝再做打算。
第64章 父女
李君劢亲自陪着安国公一行人来到帝王行宫, 这行宫因依傍活水,倒是意趣横生,有深池, 有曲水, 更有竹林繁茂,如今一行人一路走来, 却听有鸟鸣之声, 清脆悦耳。
不过显然大家心思沉重,都无心欣赏,匆忙来到殿前,还没上台阶, 便见殿门开了,里面迎出一行人, 为首的却是赵朝恩。
赵朝恩打眼一看,连忙小跑步下了台阶, 弯腰请安赔笑。
李君劢眼神凉凉的,他现在看着赵朝恩就烦, 没什么表情地道:“赵公公, 劳烦通禀一声。”
赵朝恩赶紧点头哈腰的,笑着道:“殿下, 适才陛下已经吩咐下来,宣召国公爷进殿面圣, 还请殿下稍侯片刻。”
安国公一听连忙拱手称是,李君劢挑眉:“哦?孤无旨,不可面圣?”
赵朝恩哪敢说什么,这位小爷他得罪不起,可皇上的口谕又不敢不遵, 他只能一径地赔笑。
安国公见此,忙道:“殿下,老臣先行面见陛下,还请殿下稍侯片刻。”
李君劢蹙眉,看向安国公。
安国公自然明白李君劢的担心,心里不免叹息。
这个孩子一心记挂着他的亡母,无法接受别人替代自己母亲的位置,他是怎么也要阻止元熙帝这般荒诞的行径,而自己则是被他寄予厚望的。
还不满十三岁的孩子,他对自己并不放心,唯恐自己迫于元熙帝的权威就此认下。
他在心里苦笑一声,用温和的声音道:“殿下放心便是。”
这边赵朝恩连忙做了个“请”的姿势,安国公对李君劢略点头,示意他放心,这才跟随赵朝恩进去院中,进去后,沿着水廊往前,穿过一处殿宇,最后来到后院的水厅。
这水厅因有温泉活水经过,白雾缭绕,热气氤氲,比外面暖和许多。
乍走进来,安国公鼻子有些发堵,年纪大了毛病多,但因是在御前,他尽量忍着。
踏入水厅,便见暖房摆着案桌,茶香袅袅中,炉子里的炭火烧得发红,案桌上的各样点心齐全,他心里正疑惑着,便见元熙帝自屏风后出来。
安国公忙上前跪拜,不过这么动作间,心里已经生了狐疑。
今日的元熙帝和往日格外不同,完全不像一个人。
往日的元熙帝身上总透着一股沉郁之气,他不喜见光,沉默寡言,性情莫测,这个人明明还活着,但却透出一股阴恻恻的死气。
他就像一棵枯萎的树,树叶早已凋零,唯有遒劲的枝干在硬撑着。
可现在他却和往日完全不同了,就好像沙漠中的枯树得了滋润,春风化雨,他的眉眼间有了神采,甚至透出冶艳的风采。
……就像一幅笔墨的山水画突然幻化出万千世界,他被注入了灵气。
不过此时的他根本来不及细想,只惴惴地跪见了。
李秉璋略抬手,示意安国公平身,安国公谢恩,恭敬地起身。
李秉璋笑看着安国公:“国公爷已经听君劢提过了?”
安国公看着李秉璋的笑,越发心惊。
李秉璋哪是会笑的人!
少年时的他寡言阴郁,他不笑,总是绷着脸,倔强固执,像一块结了冰的石头。
从陇地回来,丧妻的他,阴郁苍白,更不可能笑。
他只会阴冷地笑,他一笑,必是哪家大祸临头!
可现在,他实实在在地在笑,愉悦的,轻松的,满足的。
安国公心里已经惊起千层浪,他战战兢兢地道:“是,老臣听太子殿下提起了。”
他的声音很是小心,完全不知道此时该如何应对了。
李秉璋却依然在笑,笑着道:“虽说君劢已经和你说过了,但朕还是再说清楚一些,免得误会了什么。”
安国公连连颔首,于是李秉璋便和安国公提起自己和阿凝昔日的约定,阿凝临终前的约定,以及阿凝火化前自己滴下的那滴血。
若是以往,这些往事他自然不会和人提起,一直埋在他心里,这是无法触碰的苦痛,可现在不一样了,阿凝回来了,昔日的一切就变得别有趣味,仿佛只是通往最终幸福的一段坎坷罢了。
她喜欢元熙帝,一直都喜欢,毕竟那样俊美的男子,谁能不喜欢,甚至因为这个,她的婚事至今未定,可是她也知道自己毫无希望。
元熙帝只惦记着一个死人,这让她怎么甘心!
聂氏笑着说起来这件事来龙去脉,罗雪棠一听,顿时失落了,酸涩地道:“怎么会突然出现这样一个女子?一个医女,竟得了他的青睐,怎么可能?”
聂氏却是笑得笃定:“这说明皇上终于开始走出来,忘记阿凝,往日我不敢让你试,是因为他死心眼,一直惦记着阿凝,如今却不一样,他愿意动凡心,这说明石头也裂了缝,既然有缝,那咱们就有机会。”
她满意地打量着女儿:“若论情分,你自然比那女子亲近,若论相貌,你也一定比那女子更像阿凝,不说别的,只说阿凝昔日的过往、喜好,这些除了咱们家,谁能更清楚?”
罗雪棠怔了怔,觉得母亲说得有道理。
聂氏又道:“皇帝的后宫,但凡有缝,咱们家就能往里面钻,他要纳哪个女子都行,只要纳了,于情于理,咱们家也能在后宫占一席之地,进了后宫,咱们自然有的是手段。”
罗雪棠听这话,眼睛逐渐瞪大,兴奋起来。
她明白母亲是对的,她有机会了。
************
待一行人抵达赤扈山,安国公自然忧心忡忡,相比之下,聂氏和罗雪棠母女两个却是满心期待,罗雪棠甚至迫不及待起来。
听说这次被匆忙召来赤扈山的不止安国公府,还有皇亲国戚,几位朝中重臣以及家眷等,自己有了这心思,别人未必没有,后宫如今空无一人,那么多位子等着人去占,大家说不得都要拼一把。
下榻后,她便连忙沐浴盥洗,并自随身的箱笼中挑拣衣裙,聂氏帮着把关,最后挑了一件松绿褙子搭配洒红裙。
她笑道:“往日你姐姐似乎最爱这么穿,松绿褙子配白色,配红色都好看。”
罗雪棠听这话,其实心里有些不痛快,她已经不太记得那个传说中的姐姐了,心里也并不喜欢,更并不甘心学了姐姐的模样去蛊惑帝王的心。
可她也知道,自己十八岁了,必须设法了,不然这辈子就要彻底错过了。
她只能先设法笼络住那个男人的心,再图其它。
聂氏又帮着女儿重新梳洗过,指点着,要妆容和发饰都尽可能模仿了当年的阿凝,待打扮过后,她自然是格外满意。
恰时辰也差不多了,母女两个出了寝房,前去见安国公,过去时,便见外面校尉林立,那衣着一看便知,是太子的人。
聂氏给女儿使了一个眼色,两个人一起进去拜见了。
李君劢此时正和安国公说着话,对于这位外祖父,他还算敬重,此次因阿柠一事,他更是将一腔希望寄托于外祖父。
安国公原本听自己儿子提起过这女医的种种,如今听李君劢说,更是惊心。
他紧皱着眉,疑惑地问:“你是说,你曾前往清水镇探查过,那女子幼时一直懵懂不知人事?”
李君劢颔首:“是。”
说着,他将自己所知详细都说给安国公,安国公越听,眉心皱得越厉害。
李君劢察觉安国公神情有异,疑惑道:“外祖父的意思是?”
安国公忧心忡忡:“此事太过匪夷所思,又有诸般巧合,如今皇上和公主殿下更是认定那女子便是你母后转世……”
这一路行来,他心中隐隐的不安,如今越发强烈了。
李君劢不敢置信,忙道:“难道外祖父也信了不成?”
安国公道:“这种怪力乱神之事,微臣自然不信,如今之计,一则微臣需要见到那女子,要找出她的破绽,二则殿下还是需要细查这女子过往,这诸般巧合之下,必有缘故。”
李君劢:“是,我正有此意,如今只恨母亲在时,我年纪还小,不记得许多事,所以要倚赖外祖父,和那女子对峙,定要拆穿她的身份。”
安国公点头称是,这么说着,安国公夫人并罗雪棠恰过来拜见。
双方相见,聂氏母女自然恭顺小心,谁都知道这位太子年纪虽小,但绝不容小觑,不敢对他有半分轻慢。
李君劢淡扫过这母女,他素来不喜这位安国公府继夫人,总觉得看到就碍眼,至于罗雪棠,这位姨母,他更是疏远得很。
说什么和自己母亲像,哪儿像了?
李君劢厌恶一切借着母亲名义心存妄念的人,对安国公之所以勉强还算敬重,也是念了这份血脉亲缘。
当下他抿着唇,倨傲地微颔首,算是见过了。
聂氏母女讨了一个没趣,心里自然不喜,但此时少不得勉强赔笑。
无论如何,必须先见到元熙帝再做打算。
第64章 父女
李君劢亲自陪着安国公一行人来到帝王行宫, 这行宫因依傍活水,倒是意趣横生,有深池, 有曲水, 更有竹林繁茂,如今一行人一路走来, 却听有鸟鸣之声, 清脆悦耳。
不过显然大家心思沉重,都无心欣赏,匆忙来到殿前,还没上台阶, 便见殿门开了,里面迎出一行人, 为首的却是赵朝恩。
赵朝恩打眼一看,连忙小跑步下了台阶, 弯腰请安赔笑。
李君劢眼神凉凉的,他现在看着赵朝恩就烦, 没什么表情地道:“赵公公, 劳烦通禀一声。”
赵朝恩赶紧点头哈腰的,笑着道:“殿下, 适才陛下已经吩咐下来,宣召国公爷进殿面圣, 还请殿下稍侯片刻。”
安国公一听连忙拱手称是,李君劢挑眉:“哦?孤无旨,不可面圣?”
赵朝恩哪敢说什么,这位小爷他得罪不起,可皇上的口谕又不敢不遵, 他只能一径地赔笑。
安国公见此,忙道:“殿下,老臣先行面见陛下,还请殿下稍侯片刻。”
李君劢蹙眉,看向安国公。
安国公自然明白李君劢的担心,心里不免叹息。
这个孩子一心记挂着他的亡母,无法接受别人替代自己母亲的位置,他是怎么也要阻止元熙帝这般荒诞的行径,而自己则是被他寄予厚望的。
还不满十三岁的孩子,他对自己并不放心,唯恐自己迫于元熙帝的权威就此认下。
他在心里苦笑一声,用温和的声音道:“殿下放心便是。”
这边赵朝恩连忙做了个“请”的姿势,安国公对李君劢略点头,示意他放心,这才跟随赵朝恩进去院中,进去后,沿着水廊往前,穿过一处殿宇,最后来到后院的水厅。
这水厅因有温泉活水经过,白雾缭绕,热气氤氲,比外面暖和许多。
乍走进来,安国公鼻子有些发堵,年纪大了毛病多,但因是在御前,他尽量忍着。
踏入水厅,便见暖房摆着案桌,茶香袅袅中,炉子里的炭火烧得发红,案桌上的各样点心齐全,他心里正疑惑着,便见元熙帝自屏风后出来。
安国公忙上前跪拜,不过这么动作间,心里已经生了狐疑。
今日的元熙帝和往日格外不同,完全不像一个人。
往日的元熙帝身上总透着一股沉郁之气,他不喜见光,沉默寡言,性情莫测,这个人明明还活着,但却透出一股阴恻恻的死气。
他就像一棵枯萎的树,树叶早已凋零,唯有遒劲的枝干在硬撑着。
可现在他却和往日完全不同了,就好像沙漠中的枯树得了滋润,春风化雨,他的眉眼间有了神采,甚至透出冶艳的风采。
……就像一幅笔墨的山水画突然幻化出万千世界,他被注入了灵气。
不过此时的他根本来不及细想,只惴惴地跪见了。
李秉璋略抬手,示意安国公平身,安国公谢恩,恭敬地起身。
李秉璋笑看着安国公:“国公爷已经听君劢提过了?”
安国公看着李秉璋的笑,越发心惊。
李秉璋哪是会笑的人!
少年时的他寡言阴郁,他不笑,总是绷着脸,倔强固执,像一块结了冰的石头。
从陇地回来,丧妻的他,阴郁苍白,更不可能笑。
他只会阴冷地笑,他一笑,必是哪家大祸临头!
可现在,他实实在在地在笑,愉悦的,轻松的,满足的。
安国公心里已经惊起千层浪,他战战兢兢地道:“是,老臣听太子殿下提起了。”
他的声音很是小心,完全不知道此时该如何应对了。
李秉璋却依然在笑,笑着道:“虽说君劢已经和你说过了,但朕还是再说清楚一些,免得误会了什么。”
安国公连连颔首,于是李秉璋便和安国公提起自己和阿凝昔日的约定,阿凝临终前的约定,以及阿凝火化前自己滴下的那滴血。
若是以往,这些往事他自然不会和人提起,一直埋在他心里,这是无法触碰的苦痛,可现在不一样了,阿凝回来了,昔日的一切就变得别有趣味,仿佛只是通往最终幸福的一段坎坷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