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先帝出于双方结盟的考量,自然有意许婚。
于先帝来说,这是再正常不过,便是自小看着长大的重臣贵女又如何,便是自己的公主,说许出去也就许了,在国事政务的考量上,一个小女儿的心思无关轻重。
然而此事于阿柠来说,几乎是晴天霹雳,她当然不想嫁给北狄二王子,那二王子颇为粗鲁,生了好多胡子,她一点不喜欢!
更何况要她离开家人,去往遥远的北狄。
她和家里人哭,又去祈求先帝,可她祖父虽身居高位,在关系到边境外事的大事上也无计可施,先帝更是不可能见她,将她拒之门外。
父亲叹息,无能为力,继母牵着她的手安抚她,说这就是你的命,认了吧。
二皇子寻到她,拉着她的手,说绝对不会要她嫁到北狄去,要带着她去见父皇,请求父皇赐婚,他要娶她。
可是,二皇子已经和别的女子有了瓜葛,她再是喜欢,也绝对不会应了,更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节外生枝。
就在她绝望之际,六皇子李秉璋出现在她面前。
她至今记得,那一日她双眼含泪,迷惘无助时,那双漆黑的眸子无声地望着她,问他,若他前去求亲,她可愿意嫁他。
他的声音很轻,仿佛只是不经意间提起。
她含着泪点头,说愿意,他什么都没说,转首走了。
之后她知道,他竟然去求了先帝。
她不知道在两国缔盟的关键时候,一向受先帝鄙薄的李秉璋是用什么法子说服了先帝,并得到先帝赐婚,接下来的一切就仿佛梦一般,她嫁给李秉璋,跟随她离开熟悉的皇都,前往荒僻的陇地。
从她和李秉璋结为夫妇并被打发至荒僻之地的那一刻,她便知道,他和她永生永世回不得皇都了,或者说他们永远离开了大昭权利巅峰的中心,离开了这片是非之地。
在那些人眼中,她和李秉璋相当于死了。
大昭荒僻之地的一对夫妇,这辈子都不可能翻身了,所以她和李秉璋的日子过得并不容易。
阿柠心神恍惚地捧起眼前的夜光杯,这夜光杯产于陇地,当时的肃王府自然很有一些,她尤其喜欢这一只,往日总是会用这只夜光杯,鲜亮的果子茶汤盛放在这夜光杯中,色泽莹润璀璨,她总要把玩一番。
而捧着这只夜光杯,昔日陇地的许多记忆清晰鲜明地涌入。
她自从十四岁那年便体弱多病,根本受不得半点磋磨,陇地苦寒,那些日子于她来说并不好捱,不过李秉璋对她极好,把她捧在手心,用尽全力地对她好。
那是一段温暖而艰涩的日子,两个人相濡以沫,一起熬过去。
她和他还拥有了一对儿女,她身子弱,儿女来之不易,李穆清生下来便体弱,曾经一度以为养不活,李秉璋对这个女儿宠爱有加,还设法从皇都请了名医为产后的她调养身子,总之那是一段温馨而甜蜜的光阴。
只可惜后来她重病不治,到底撒手人寰。
阿柠想起这些,抬起颤抖的手,紧紧攥住那流光溢彩的夜光杯。
隔了十年的光阴,临死前的那些记忆于她来说依然是清晰的,她记得那张苍白脆弱的面容,他望着自己时痛彻心扉的眼神,他颤抖的指骨,他无能为力时的悲愤。
他想留住她,倾尽一切,却无力回天。
其实她也不舍得,不甘心。
明明说过要白首偕□□一生,说过要陪着他,弥补他年少时的寂寞,说好要一起抚养两个孩子长大成人。
明明说好了,窗前种下的频婆树,要看到开花结果。
可什么都没了,她在双十的年华,在荒凉的陇地一点点没了气息。
最后的意识中,她感觉到了李秉璋紧攥着自己的手,他的手冰冷冰冷的,比她还冷,冷到颤抖。
她实在不放心,不知道若自己走了,他该怎么办。
她也心疼自己的一双儿女,她自己十一岁丧母,眼看着父亲续弦,另有了子女,眼看着他们一家四口和融美满,她心里其实诸多酸楚。
自己儿女也才两岁,尚且牙牙学语,又是何等可怜可悲!
阿柠捧着夜光杯的手颤抖,她哭得泣不成声。
天可怜见,她竟得此奇缘,竟再世为人,且残留着一些记忆。
冥冥之中,便是这些朦胧的记忆指引着她,到底让她踏上了征途,来到了皇都,来到太医院,竭尽全力地接近他。
事到如今,她怎么能不明白,他必是认出自己,只是不敢道破罢了。
自己这住处,穆清公主送给自己的各样物件,以及各种似有若无的接触,甚至夜光杯,玉带钩,这必是他暗中的安排。
他一直在默默地望着自己,期待自己恢复昔日记忆。
阿柠想到这里,又心痛,又凄凉,又感动到心颤。
他就是这么固执,认死理,是断断不肯在她面前主动说什么,非要她自己想起。
其实她记忆中的李秉璋依然是十年前的李秉璋,那个远在陇地无人问津的李秉璋,那个注定一无所成困在封地的李秉璋。
可是十年过去了,他变了许多,竟然从被人忽视冷落的闲王变成了如今九五之尊的帝王。
她不敢相信自己缺失的十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必是经历了万千苦痛,才被逼走到这一步,甚至还落下狼藉的声名!
阿柠也想起穆清公主。
其实哪怕重新恢复记忆,她依然有些不敢置信,穆清公主和太子便是昔日那对软糯的小娃儿,她记得她的穆清小时候体弱,很瘦很小的一个,就跟一只软玉雕成的小粉猫般,可如今她长大了,还被养成了骄矜刁蛮的小性子。
还有太子——
想到太子,阿柠心痛极了。
太子并不喜欢她,总是用那么冷漠的眼神看她,性情难测的样子。
他怎么长成了这样?他小时候分明是个乖巧的小孩子,很聪颖懂事的模样。
阿柠无力地扶着窗棂,几乎站都站不稳。
突然恢复了记忆,觉得自己有许多事要做,要疼爱穆清,要教诲太子,还要安抚李秉璋……她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想起李秉璋,只是这三个字,阿柠心里便是痛,几乎抽搐的痛。
她的李秉璋是如何生生地熬过这十年。
阿柠闭上眼睛,缓慢地消化着往日记忆的冲击,并一点点让自己冷静下来,开始思量着李秉璋,思量着如今的境况。
她知道,李秉璋把夜光杯送来,把玉带钩送来,他就是故意的,这是他为她设下的局。
那么,设局的李秉璋,他在哪里?
其实自从搬来这里后,偶尔间,她会有些不自在,会有种若隐若现的被窥探感,夜晚时也总是有些异样,一觉醒来,仿佛自己身上发生过什么。
可她只是一个小小的医女,她会以为自己做了春梦,也会以为是自己想多了,毕竟她怎么可能想到那位高高在上的帝王会煞费苦心地给自己设下一个局。
现在,拥有了上一世记忆,阿柠一下子明白了。
昔日那个青涩的少年也曾躲在暗处,无声地注视着自己。
自己试着和他说话,他却理都不理,一转身离开了。
所以她知道,是他。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便认出自己了,也许是自己险些被地衣扳倒的那一次。
从那之后,他一直都在暗中观察着自己。
阿柠抬起头来,视线巡视过四周围,冬日的傍晚清冷内敛,入眼的是巍峨宫阙,是高高翘起的飞檐。
所以,他在哪里?
她的视线缓慢扫过远处。
冬日的黄昏下,斜阳轻洒在枯树老枝之间,干枯的枝桠伸展在庄重威严的城墙间,城墙的暗红和古老枝干的棕褐交织在一起,这就是厚重而饱经沧桑的紫禁城。
就不晓世事的阿柠来说,这里是陌生而威严的,犹如一座错综复杂的迷宫,小小的医女只能窥见自己上方的天地,她的眼睛看不透这高高城墙背后层层的迷雾。
但是一旦恢复了记忆的阿柠,拥有了上一世阿凝的记忆,一切都明了了。
她熟悉这里,也熟悉这里曾经发生的过往,昔日的记忆如此鲜明,以至于她仿佛看到了那个城府深沉的先帝,那些勾心斗角的贵女,几位暗藏野心的皇子,还有无声地站在角落,被所有人都忽视的苍白少年。
她的视线拂过这里的每一处,掠过高高挑起的翘角,扫过气势恢宏的殿宇,于是昔日的过往便如同一幅画,在她脑中缓缓展开。
春去秋回,四季轮转,自她离了这方天地,竟已是悠悠十三载,于她来说,一切犹如一场荒诞大梦,梦醒时,蓦然惊觉世间已换了天地。
十三年,有人平步青云尽享荣华,有人却悄然湮灭不见踪迹,曾经青涩稚嫩的身影化为庄重深沉,往昔啼哭不止的小儿也已悄然长大。
阿柠在这万千思绪中,终于将视线投向一处。
于先帝来说,这是再正常不过,便是自小看着长大的重臣贵女又如何,便是自己的公主,说许出去也就许了,在国事政务的考量上,一个小女儿的心思无关轻重。
然而此事于阿柠来说,几乎是晴天霹雳,她当然不想嫁给北狄二王子,那二王子颇为粗鲁,生了好多胡子,她一点不喜欢!
更何况要她离开家人,去往遥远的北狄。
她和家里人哭,又去祈求先帝,可她祖父虽身居高位,在关系到边境外事的大事上也无计可施,先帝更是不可能见她,将她拒之门外。
父亲叹息,无能为力,继母牵着她的手安抚她,说这就是你的命,认了吧。
二皇子寻到她,拉着她的手,说绝对不会要她嫁到北狄去,要带着她去见父皇,请求父皇赐婚,他要娶她。
可是,二皇子已经和别的女子有了瓜葛,她再是喜欢,也绝对不会应了,更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节外生枝。
就在她绝望之际,六皇子李秉璋出现在她面前。
她至今记得,那一日她双眼含泪,迷惘无助时,那双漆黑的眸子无声地望着她,问他,若他前去求亲,她可愿意嫁他。
他的声音很轻,仿佛只是不经意间提起。
她含着泪点头,说愿意,他什么都没说,转首走了。
之后她知道,他竟然去求了先帝。
她不知道在两国缔盟的关键时候,一向受先帝鄙薄的李秉璋是用什么法子说服了先帝,并得到先帝赐婚,接下来的一切就仿佛梦一般,她嫁给李秉璋,跟随她离开熟悉的皇都,前往荒僻的陇地。
从她和李秉璋结为夫妇并被打发至荒僻之地的那一刻,她便知道,他和她永生永世回不得皇都了,或者说他们永远离开了大昭权利巅峰的中心,离开了这片是非之地。
在那些人眼中,她和李秉璋相当于死了。
大昭荒僻之地的一对夫妇,这辈子都不可能翻身了,所以她和李秉璋的日子过得并不容易。
阿柠心神恍惚地捧起眼前的夜光杯,这夜光杯产于陇地,当时的肃王府自然很有一些,她尤其喜欢这一只,往日总是会用这只夜光杯,鲜亮的果子茶汤盛放在这夜光杯中,色泽莹润璀璨,她总要把玩一番。
而捧着这只夜光杯,昔日陇地的许多记忆清晰鲜明地涌入。
她自从十四岁那年便体弱多病,根本受不得半点磋磨,陇地苦寒,那些日子于她来说并不好捱,不过李秉璋对她极好,把她捧在手心,用尽全力地对她好。
那是一段温暖而艰涩的日子,两个人相濡以沫,一起熬过去。
她和他还拥有了一对儿女,她身子弱,儿女来之不易,李穆清生下来便体弱,曾经一度以为养不活,李秉璋对这个女儿宠爱有加,还设法从皇都请了名医为产后的她调养身子,总之那是一段温馨而甜蜜的光阴。
只可惜后来她重病不治,到底撒手人寰。
阿柠想起这些,抬起颤抖的手,紧紧攥住那流光溢彩的夜光杯。
隔了十年的光阴,临死前的那些记忆于她来说依然是清晰的,她记得那张苍白脆弱的面容,他望着自己时痛彻心扉的眼神,他颤抖的指骨,他无能为力时的悲愤。
他想留住她,倾尽一切,却无力回天。
其实她也不舍得,不甘心。
明明说过要白首偕□□一生,说过要陪着他,弥补他年少时的寂寞,说好要一起抚养两个孩子长大成人。
明明说好了,窗前种下的频婆树,要看到开花结果。
可什么都没了,她在双十的年华,在荒凉的陇地一点点没了气息。
最后的意识中,她感觉到了李秉璋紧攥着自己的手,他的手冰冷冰冷的,比她还冷,冷到颤抖。
她实在不放心,不知道若自己走了,他该怎么办。
她也心疼自己的一双儿女,她自己十一岁丧母,眼看着父亲续弦,另有了子女,眼看着他们一家四口和融美满,她心里其实诸多酸楚。
自己儿女也才两岁,尚且牙牙学语,又是何等可怜可悲!
阿柠捧着夜光杯的手颤抖,她哭得泣不成声。
天可怜见,她竟得此奇缘,竟再世为人,且残留着一些记忆。
冥冥之中,便是这些朦胧的记忆指引着她,到底让她踏上了征途,来到了皇都,来到太医院,竭尽全力地接近他。
事到如今,她怎么能不明白,他必是认出自己,只是不敢道破罢了。
自己这住处,穆清公主送给自己的各样物件,以及各种似有若无的接触,甚至夜光杯,玉带钩,这必是他暗中的安排。
他一直在默默地望着自己,期待自己恢复昔日记忆。
阿柠想到这里,又心痛,又凄凉,又感动到心颤。
他就是这么固执,认死理,是断断不肯在她面前主动说什么,非要她自己想起。
其实她记忆中的李秉璋依然是十年前的李秉璋,那个远在陇地无人问津的李秉璋,那个注定一无所成困在封地的李秉璋。
可是十年过去了,他变了许多,竟然从被人忽视冷落的闲王变成了如今九五之尊的帝王。
她不敢相信自己缺失的十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必是经历了万千苦痛,才被逼走到这一步,甚至还落下狼藉的声名!
阿柠也想起穆清公主。
其实哪怕重新恢复记忆,她依然有些不敢置信,穆清公主和太子便是昔日那对软糯的小娃儿,她记得她的穆清小时候体弱,很瘦很小的一个,就跟一只软玉雕成的小粉猫般,可如今她长大了,还被养成了骄矜刁蛮的小性子。
还有太子——
想到太子,阿柠心痛极了。
太子并不喜欢她,总是用那么冷漠的眼神看她,性情难测的样子。
他怎么长成了这样?他小时候分明是个乖巧的小孩子,很聪颖懂事的模样。
阿柠无力地扶着窗棂,几乎站都站不稳。
突然恢复了记忆,觉得自己有许多事要做,要疼爱穆清,要教诲太子,还要安抚李秉璋……她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想起李秉璋,只是这三个字,阿柠心里便是痛,几乎抽搐的痛。
她的李秉璋是如何生生地熬过这十年。
阿柠闭上眼睛,缓慢地消化着往日记忆的冲击,并一点点让自己冷静下来,开始思量着李秉璋,思量着如今的境况。
她知道,李秉璋把夜光杯送来,把玉带钩送来,他就是故意的,这是他为她设下的局。
那么,设局的李秉璋,他在哪里?
其实自从搬来这里后,偶尔间,她会有些不自在,会有种若隐若现的被窥探感,夜晚时也总是有些异样,一觉醒来,仿佛自己身上发生过什么。
可她只是一个小小的医女,她会以为自己做了春梦,也会以为是自己想多了,毕竟她怎么可能想到那位高高在上的帝王会煞费苦心地给自己设下一个局。
现在,拥有了上一世记忆,阿柠一下子明白了。
昔日那个青涩的少年也曾躲在暗处,无声地注视着自己。
自己试着和他说话,他却理都不理,一转身离开了。
所以她知道,是他。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便认出自己了,也许是自己险些被地衣扳倒的那一次。
从那之后,他一直都在暗中观察着自己。
阿柠抬起头来,视线巡视过四周围,冬日的傍晚清冷内敛,入眼的是巍峨宫阙,是高高翘起的飞檐。
所以,他在哪里?
她的视线缓慢扫过远处。
冬日的黄昏下,斜阳轻洒在枯树老枝之间,干枯的枝桠伸展在庄重威严的城墙间,城墙的暗红和古老枝干的棕褐交织在一起,这就是厚重而饱经沧桑的紫禁城。
就不晓世事的阿柠来说,这里是陌生而威严的,犹如一座错综复杂的迷宫,小小的医女只能窥见自己上方的天地,她的眼睛看不透这高高城墙背后层层的迷雾。
但是一旦恢复了记忆的阿柠,拥有了上一世阿凝的记忆,一切都明了了。
她熟悉这里,也熟悉这里曾经发生的过往,昔日的记忆如此鲜明,以至于她仿佛看到了那个城府深沉的先帝,那些勾心斗角的贵女,几位暗藏野心的皇子,还有无声地站在角落,被所有人都忽视的苍白少年。
她的视线拂过这里的每一处,掠过高高挑起的翘角,扫过气势恢宏的殿宇,于是昔日的过往便如同一幅画,在她脑中缓缓展开。
春去秋回,四季轮转,自她离了这方天地,竟已是悠悠十三载,于她来说,一切犹如一场荒诞大梦,梦醒时,蓦然惊觉世间已换了天地。
十三年,有人平步青云尽享荣华,有人却悄然湮灭不见踪迹,曾经青涩稚嫩的身影化为庄重深沉,往昔啼哭不止的小儿也已悄然长大。
阿柠在这万千思绪中,终于将视线投向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