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豆大的烛火不够明亮,施停月又从柜子里寻出三根点上,屋里顿时亮堂许多。她这才能看清沈青砚的容貌,清瘦且憔悴,一看就是多日未曾好好休息。
她嗔怪起来:“又是只顾着政事,不顾及自己的身子吧?”
沈青砚未答言,只从怀里拿出莫侯成典给的信件,一一摆在桌面,兄妹二人不识周腾笔迹,因此都是一头雾水地望着他。
“这些都是扳倒周腾的铁证。”
施停月惊异:“你是说,这些信是丞相曾经写给莫侯渊的?”
沈青砚颔首。
施远潮:“殿下,若丞相抵死不认这些信,狡辩乃是有人仿写笔迹该如何?”
沈青砚:“孤已寻到人证,他为了毁掉信件甚至要杀莫侯成典灭口,朝堂之上,他百口莫辩。”他又看向施停月,“停月,你只需再忍耐几日便可以大功告成。”
施停月并不觉得关在家中的这些时日是煎熬,反而乐在其中:“我没事,有哥哥陪我一点都不难熬,你没看我都被喂胖了嘛。”她捏捏自己嘟嘟的小脸蛋,向沈青砚展示被兄长投喂的结果
。
沈青砚眸光温柔似水:“胖点更好看。”
施远潮:“殿下准备何时揭露丞相之罪?”
沈青砚原本预备翌日上朝便呈上去,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让周腾无所遁形。他正欲开口告诉施远潮,忽闻杨叔又慌慌张张来报:“姑娘,有位自称冷无酒的人,说是你师父,要来见你……”
杨叔等着姑娘发话,见或不见,才好去回人。
没想到他一个转背的功夫,历真就将冷无酒和窈娘一同带了进来。只见冷无酒坐在轮椅上,不能动弹的双腿盖着一层绒毯,他行动不能自如,神情本有些落寞,然而看到徒弟的一瞬间,眼中的光芒又被点燃,那是久违的重见天日般的希望。
“师父!”施停月猛地扑到冷无酒腿边,双手不停摸索着冷无酒的手背,可是他的手背冰凉,比这暮春的夜色还凉几分。
眼眶中蓄满泪水,她的小脸上带着隐忍的坚强。
“停月……”,冷无酒唤了她一声,嗓音已和从前完全不一样,清亮干脆的声音变得浑浊沧桑,叫人难以辨认。
“师父,你的声音?”
冷无酒微微地摇头:“无妨,师父还能见到你,就已是万幸。”
从踏入京城的那一刻起,他就抱着必死的决心,从没奢望过还能活着见到这孩子。
施停月难以自抑,泪水夺眶而出:“师父,你能好好地活着真是太好了。”
窈娘不忍见师徒二人太过悲怆,于是开口:“停月,你师父说有东西要交给你,因此叫我带他前来找你。”
冷无酒朝窈娘点头示意,窈娘从腰间摸出一块成色绝佳的玉佩,交给施停月。
施停月将玉佩接过,不明所以。
冷无酒:“你仔细瞧瞧玉佩背面。”
她将玉佩翻过来,通透的玉面上刻有一个醒目的“腾”字!
第90章
那个“腾”字早已与莹润的玉佩融为一体,字体边缘圆滑,甚至看不出雕刻痕迹。这样的东西,必是经年的旧物。
施停月不明白师父为何拿出这样一块玉佩,十分困惑:“师父,此玉佩有何意?”
沈青砚却是一眼看出端倪:“想必冷前辈手中的玉佩是当朝丞相周腾的私物吧?”
冷无酒抬起眼皮看了沈青砚一眼:“太子殿下果然聪慧卓绝,此物之主正是周腾。”
施停月:“他的东西怎么会在您那?难道您刺杀他,跟这玉佩有关?”
冷无酒颔首低眉,眼神变得复杂:“玉佩是你父亲临死之前交给我的。他在凉城一战中,于莫侯渊军中见到周腾的身影,趁周腾不备之机,顺走这枚玉佩。停月,你知道我为何要杀他了吧?”
又是周腾,施停月已经无数次听到这个名字,本就憎恨此逆臣,在得知父母之死与他有关时,如滔天巨浪般的恨意涌上心头,顷刻间便她吞噬殆尽,她瞋目切齿,恨不得食其骨,啮其肉:“师父,我知道了,您为何不早点告诉我,我也好早点报仇雪恨。”
“我送你下山,让你回到京城施家,只希望你此生能平稳康健,那些肮脏的事我不希望你插手。”
施停月心里有万只蝼蚁在啃咬,极度的自责与不舍交织:“所以您将我打发走就是准备孤注一掷,要与周腾以命相搏吗?”
冷无酒没有否认,这确实是他当初的打算。他生来是杜若的死侍,小姐死了,他本该也在那场战争中结束生命。可是小姐的幼女尚存,孤苦无依,危在旦夕,他只能选择苟且偷生,带着孩子远遁山林,好好地将她抚养长大。
直到停月平安抵达京城,他知道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便无所顾忌,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师父……”,施停月伏在他膝盖处,涕泗横流,啜泣不止,“你为什么那么傻……”
“你要是死了,我该怎么办……”
此时的冷无酒很想像从前一样摸摸她的头,可是四肢已无知觉,无法动弹,这样小小的举动对他来说都是痴心妄想。
他满目慈爱地注视着爱徒,宛如父亲:“傻孩子,我这不是好好的吗?”
这怎么会是好好的呢,施停月比谁都明白,如今的师父双手双腿尽废,形同废人,此生无法再行走,更无法重新拿起剑来,这对于学武之人来说,比杀了他还难受。可是师父却仍旧只有轻飘飘一句“好好的”,叫她听了心比刀绞还疼。
她的师父,原是世间最潇洒不羁之人啊。
她已哭到无声,脸颊的清泪如雨珠般流淌,钻入发丝缝隙,悄悄湿了大片鬓发。
沈青砚不忍,上前将她扶起靠在自己怀中,好生安慰:“停月,你这样冷前辈只会更难受,你要振作起来,前辈才能心安。”
冷无酒已经听窈娘说过太子与徒弟之事,对太子前往莫侯国救人一事深感钦佩,有这样的良人相托,他对停月算是放心了。
他的目光投向沈青砚,暗含打量审视,当日在牢房他听到“太子”二字时,并未看清太子的容颜身段,此时仔细看下来,确实乃天人之姿,世无其右。
“太子殿下”,冷无酒向沈青砚开口,“草民有一事相托。”
沈青砚松开仍旧啜泣的施停月,回应道:“前辈请说,我能做到的定不遗余力。”
“刺杀周腾一事已失败,当今朝中能扳倒他的唯有殿下您,草民将玉佩交给您作为证据,必要时,草民亦可现身作证。”薄凉的夜色罩在冷无酒身上,更添几分清寂,“此事只有殿下能办到,草民求您为施攸夫妇讨个公道。”
“至于停月,草民不希望她再涉险,还望殿□□谅。”
沈青砚眉目舒朗,对冷无酒所托之事即刻就应下来:“前辈放心,此事我定不负所托。我和您一样,绝不会再让停月以身犯险。”
冷无酒颇感欣慰,他趁夜而来,原本只是告诉停月真相,没想到能再次见到太子,让事情有了转机。
月悬高空,清冷的月光透过漏窗泄了一地。
冷无酒身子单薄,被寒气入侵,禁不住咳嗽起来。施停月担心,劝他:“师父今晚就留在家里住吧,免得夜归着凉。”
窈娘亦不放心:“是啊,不如就依停月所言,你再禁不得寒凉。”
施远潮主动提出:“我搬回自己院子,就让前辈住在停月隔壁吧,窈娘,我命人另外收拾一间厢房给你。”
窈娘:“多谢。”
冷无酒见大家都安排好住处,也就没有推辞,正好他想等天明,去拜会施敬,说起来,他们已有十几年没见过。
沈青砚带着玉佩和所有信件离开施家时,一片乌云随风飘动,遮住月光,一时变得晦暗不明。然而风一直在,乌云也很快消散,他抬头仰望明月:“很快,朝堂上的乌云也会彻底消除。”
历真知道他所指,还是有些担心:“主子准备何时行动?”
“事不宜迟,明日如期。”沈青砚没有丝毫推却,“历真,早朝时你务必将紧要人证一一带到,包括冷前辈。孤要一击即中,不容有失。”
历真:“是,属下明白。”
当夜,东宫的灯火彻夜未曾灭过。
值夜的宫人就着廊下的月光窃窃私语:
“莫不是殿下为了大婚之事废寝忘食,连觉都不用睡了?”
“我估计是,要说这丞相千金可真是好福气,得了咱们殿下这样的好夫君,还未成婚便这般上心。”
“那是,可惜这样的福气岁安郡主却错失
了……”
“嘘……太子妃已定,这样的话切不可再说。”
说错话的宫人噤若寒蝉,慌得用手掌捂住嘴巴,左右张望确认无人听见后,才算放了心。
明黄的羊角灯悬在廊下,在寒风中摇摇晃晃,似乎随时都会掉落。
当东方破晓后泛起第一丝鱼肚白,寂静的宫城开始喧闹起来。躬着身子的宫女太监们来来往往,穿梭于各宫之间。前朝大臣陆续进宫,上朝议政。
她嗔怪起来:“又是只顾着政事,不顾及自己的身子吧?”
沈青砚未答言,只从怀里拿出莫侯成典给的信件,一一摆在桌面,兄妹二人不识周腾笔迹,因此都是一头雾水地望着他。
“这些都是扳倒周腾的铁证。”
施停月惊异:“你是说,这些信是丞相曾经写给莫侯渊的?”
沈青砚颔首。
施远潮:“殿下,若丞相抵死不认这些信,狡辩乃是有人仿写笔迹该如何?”
沈青砚:“孤已寻到人证,他为了毁掉信件甚至要杀莫侯成典灭口,朝堂之上,他百口莫辩。”他又看向施停月,“停月,你只需再忍耐几日便可以大功告成。”
施停月并不觉得关在家中的这些时日是煎熬,反而乐在其中:“我没事,有哥哥陪我一点都不难熬,你没看我都被喂胖了嘛。”她捏捏自己嘟嘟的小脸蛋,向沈青砚展示被兄长投喂的结果
。
沈青砚眸光温柔似水:“胖点更好看。”
施远潮:“殿下准备何时揭露丞相之罪?”
沈青砚原本预备翌日上朝便呈上去,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让周腾无所遁形。他正欲开口告诉施远潮,忽闻杨叔又慌慌张张来报:“姑娘,有位自称冷无酒的人,说是你师父,要来见你……”
杨叔等着姑娘发话,见或不见,才好去回人。
没想到他一个转背的功夫,历真就将冷无酒和窈娘一同带了进来。只见冷无酒坐在轮椅上,不能动弹的双腿盖着一层绒毯,他行动不能自如,神情本有些落寞,然而看到徒弟的一瞬间,眼中的光芒又被点燃,那是久违的重见天日般的希望。
“师父!”施停月猛地扑到冷无酒腿边,双手不停摸索着冷无酒的手背,可是他的手背冰凉,比这暮春的夜色还凉几分。
眼眶中蓄满泪水,她的小脸上带着隐忍的坚强。
“停月……”,冷无酒唤了她一声,嗓音已和从前完全不一样,清亮干脆的声音变得浑浊沧桑,叫人难以辨认。
“师父,你的声音?”
冷无酒微微地摇头:“无妨,师父还能见到你,就已是万幸。”
从踏入京城的那一刻起,他就抱着必死的决心,从没奢望过还能活着见到这孩子。
施停月难以自抑,泪水夺眶而出:“师父,你能好好地活着真是太好了。”
窈娘不忍见师徒二人太过悲怆,于是开口:“停月,你师父说有东西要交给你,因此叫我带他前来找你。”
冷无酒朝窈娘点头示意,窈娘从腰间摸出一块成色绝佳的玉佩,交给施停月。
施停月将玉佩接过,不明所以。
冷无酒:“你仔细瞧瞧玉佩背面。”
她将玉佩翻过来,通透的玉面上刻有一个醒目的“腾”字!
第90章
那个“腾”字早已与莹润的玉佩融为一体,字体边缘圆滑,甚至看不出雕刻痕迹。这样的东西,必是经年的旧物。
施停月不明白师父为何拿出这样一块玉佩,十分困惑:“师父,此玉佩有何意?”
沈青砚却是一眼看出端倪:“想必冷前辈手中的玉佩是当朝丞相周腾的私物吧?”
冷无酒抬起眼皮看了沈青砚一眼:“太子殿下果然聪慧卓绝,此物之主正是周腾。”
施停月:“他的东西怎么会在您那?难道您刺杀他,跟这玉佩有关?”
冷无酒颔首低眉,眼神变得复杂:“玉佩是你父亲临死之前交给我的。他在凉城一战中,于莫侯渊军中见到周腾的身影,趁周腾不备之机,顺走这枚玉佩。停月,你知道我为何要杀他了吧?”
又是周腾,施停月已经无数次听到这个名字,本就憎恨此逆臣,在得知父母之死与他有关时,如滔天巨浪般的恨意涌上心头,顷刻间便她吞噬殆尽,她瞋目切齿,恨不得食其骨,啮其肉:“师父,我知道了,您为何不早点告诉我,我也好早点报仇雪恨。”
“我送你下山,让你回到京城施家,只希望你此生能平稳康健,那些肮脏的事我不希望你插手。”
施停月心里有万只蝼蚁在啃咬,极度的自责与不舍交织:“所以您将我打发走就是准备孤注一掷,要与周腾以命相搏吗?”
冷无酒没有否认,这确实是他当初的打算。他生来是杜若的死侍,小姐死了,他本该也在那场战争中结束生命。可是小姐的幼女尚存,孤苦无依,危在旦夕,他只能选择苟且偷生,带着孩子远遁山林,好好地将她抚养长大。
直到停月平安抵达京城,他知道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便无所顾忌,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师父……”,施停月伏在他膝盖处,涕泗横流,啜泣不止,“你为什么那么傻……”
“你要是死了,我该怎么办……”
此时的冷无酒很想像从前一样摸摸她的头,可是四肢已无知觉,无法动弹,这样小小的举动对他来说都是痴心妄想。
他满目慈爱地注视着爱徒,宛如父亲:“傻孩子,我这不是好好的吗?”
这怎么会是好好的呢,施停月比谁都明白,如今的师父双手双腿尽废,形同废人,此生无法再行走,更无法重新拿起剑来,这对于学武之人来说,比杀了他还难受。可是师父却仍旧只有轻飘飘一句“好好的”,叫她听了心比刀绞还疼。
她的师父,原是世间最潇洒不羁之人啊。
她已哭到无声,脸颊的清泪如雨珠般流淌,钻入发丝缝隙,悄悄湿了大片鬓发。
沈青砚不忍,上前将她扶起靠在自己怀中,好生安慰:“停月,你这样冷前辈只会更难受,你要振作起来,前辈才能心安。”
冷无酒已经听窈娘说过太子与徒弟之事,对太子前往莫侯国救人一事深感钦佩,有这样的良人相托,他对停月算是放心了。
他的目光投向沈青砚,暗含打量审视,当日在牢房他听到“太子”二字时,并未看清太子的容颜身段,此时仔细看下来,确实乃天人之姿,世无其右。
“太子殿下”,冷无酒向沈青砚开口,“草民有一事相托。”
沈青砚松开仍旧啜泣的施停月,回应道:“前辈请说,我能做到的定不遗余力。”
“刺杀周腾一事已失败,当今朝中能扳倒他的唯有殿下您,草民将玉佩交给您作为证据,必要时,草民亦可现身作证。”薄凉的夜色罩在冷无酒身上,更添几分清寂,“此事只有殿下能办到,草民求您为施攸夫妇讨个公道。”
“至于停月,草民不希望她再涉险,还望殿□□谅。”
沈青砚眉目舒朗,对冷无酒所托之事即刻就应下来:“前辈放心,此事我定不负所托。我和您一样,绝不会再让停月以身犯险。”
冷无酒颇感欣慰,他趁夜而来,原本只是告诉停月真相,没想到能再次见到太子,让事情有了转机。
月悬高空,清冷的月光透过漏窗泄了一地。
冷无酒身子单薄,被寒气入侵,禁不住咳嗽起来。施停月担心,劝他:“师父今晚就留在家里住吧,免得夜归着凉。”
窈娘亦不放心:“是啊,不如就依停月所言,你再禁不得寒凉。”
施远潮主动提出:“我搬回自己院子,就让前辈住在停月隔壁吧,窈娘,我命人另外收拾一间厢房给你。”
窈娘:“多谢。”
冷无酒见大家都安排好住处,也就没有推辞,正好他想等天明,去拜会施敬,说起来,他们已有十几年没见过。
沈青砚带着玉佩和所有信件离开施家时,一片乌云随风飘动,遮住月光,一时变得晦暗不明。然而风一直在,乌云也很快消散,他抬头仰望明月:“很快,朝堂上的乌云也会彻底消除。”
历真知道他所指,还是有些担心:“主子准备何时行动?”
“事不宜迟,明日如期。”沈青砚没有丝毫推却,“历真,早朝时你务必将紧要人证一一带到,包括冷前辈。孤要一击即中,不容有失。”
历真:“是,属下明白。”
当夜,东宫的灯火彻夜未曾灭过。
值夜的宫人就着廊下的月光窃窃私语:
“莫不是殿下为了大婚之事废寝忘食,连觉都不用睡了?”
“我估计是,要说这丞相千金可真是好福气,得了咱们殿下这样的好夫君,还未成婚便这般上心。”
“那是,可惜这样的福气岁安郡主却错失
了……”
“嘘……太子妃已定,这样的话切不可再说。”
说错话的宫人噤若寒蝉,慌得用手掌捂住嘴巴,左右张望确认无人听见后,才算放了心。
明黄的羊角灯悬在廊下,在寒风中摇摇晃晃,似乎随时都会掉落。
当东方破晓后泛起第一丝鱼肚白,寂静的宫城开始喧闹起来。躬着身子的宫女太监们来来往往,穿梭于各宫之间。前朝大臣陆续进宫,上朝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