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男人们也都没闲着,有的获得木匠的活,也有得到编织草鞋的工作。
  总比他们每天吃饱了没事就躺着强,秦国的小吏忙的飞起,而灾民则是只在帐篷里躺着。
  光想想都憋闷的很,现在好了,大家都没办法闲着了。
  还得是他们君上有办法!
  赵国的黔首与秦国的,明显不同,比起秦国的严明律法,赵国的黔首相对闲散一些。
  每天日头最晒的时候,秦国的小吏会在所有人出来晒太阳的时候,大声的宣读秦国律法,让他们明白秦律不得违抗!
  “这里的孩童有多少?”成蟜开口询问起来。
  “回君上的话,目前孩童有一千人左右。”蒙毅回答。
  “这么多?”成蟜惊讶的问道。
  “其实不多,我们已经收留了七八万的灾民了。”蒙毅苦笑的说道。
  “也是。”成蟜点点头表示明白,这大灾来临,最先沦陷的,就是没有反抗能力的孩童和老人。
  能活着走到这里的人,能有一千孩子也算不错了。
  “把那些孩子分批送去读书,免得在这里耽误事。”成蟜在赈灾区里见过不少乱跑的孩子,他们无所事事,让秦人看着都不顺眼,太闲了!
  “喏!”蒙毅立刻派人去办,将这些灾民都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新到赈灾地方的灾民,都会先被隔离开,确定没有什么病症后,才能安排进入其中。
  玲珑带着一群医者,在第一线努力工作。
  有秦兵的镇守,没有真的不长脑子的,去冲撞他们,谁也不是活腻了。
  事实上在看到秦兵后,所有人都吓傻了,让干嘛就干嘛。
  还真发现了不少生病的人,全部进行隔离治疗。
  又过了几日,地震中心没有再传来余震的消息,成蟜便派出人手,前往地震中心。
  不是成蟜不想之前去营救,而是这是古代,先不说工具落后。
  就算真去挖了,最多也就挖点尸体上来。
  这样的大灾之下,尸体很可能会变成瘟疫的源头。
  成蟜便让秦兵用布蒙脸,手上也都带着厚实的手套,让他们不要接触尸体,一旦发现集中焚烧。
  还有其他防止瘟疫的手段,成蟜是通通用上了。
  半个月后,远在咸阳的嬴政,才知道自家弟弟去了地震的中心,差点没给气死。
  更气的是底下的人隐瞒不报,可惜成蟜已经写信认错,并且一力承担,是他逼着其他人不告诉的。
  嬴政能怎么办,自己的弟弟,自己宠着呗。
  就这样,嬴政虽然大发雷霆,但在弟弟的写信哄好了,这雷声大雨点小的。
  除了让咸阳宫中的人们吓的要死,其他人是丝毫不受影响。
  最多传出去了,也就是让咸阳的那些贵族们,都在背后笑成蟜傻。
  为了那些黔首不值钱的小命,跑去以身犯险。
  他们永远都不会懂,更体会不到成蟜的想法。
  唯有嬴政看着那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话,只能默认弟弟的行为。
  这数十万的灾民,平安的度过了最寒冷的冬天。
  随着春天的到来,他们才得以回到家乡去,成蟜对他们承诺,会帮他们重建家园。
  否则这几十万的人,无论是跑到哪里,都是个大麻烦。
  回到原籍以后,他们就发现,多了一个集体的墓碑,底下埋着的,正是他们的亲人朋友。
  在各家各户报上死去的亲人名字后,成蟜才让人在那巨大的墓碑上,刻上了遇难者的名字。
  接下来便是重建家园了,整个冬天都没有忍饥挨饿,他们的状态甚至比之前还要好。
  【作者有话说】
  [比心]
  第119章
  ◎返程路上遭遇行刺!◎
  重建家园,当地的黔首可谓是最积极不过了。
  谁让长安君给他们的优待,无人能够拒绝。
  遭受大灾后,这些人也没多少财物,一个地龙翻身,家里人能活下来都是谢天谢地了,谁还来得及拿什么财物。
  能坚持走到收留灾民的地方,基本都是运气好的。
  成蟜给他们贷款的机会,给他们重建家园,同时可以替他工作,当然了,有别的营生的,也可以选择不替他工作,只要在规定时间内还清欠款就好。
  如果到了时间还无力偿还,也不会有不合大秦律例的催款动作,而是以工抵。
  这样的条件,傻子才会拒绝。
  对于秦国的律法严苛,即便曾经是赵国人,也是略有耳闻的。
  几个月下来的接触,让原本的赵国人,对亲人好感度暴增。
  毕竟以前的赵国也不是没有过灾害发生,可那个时候,他们的王在做什么?
  享受着他们带来的财富,却根本不管他们的死活。
  秦国人原本可以看着他们去死,却还要尽心尽力的,全力救助他们。
  谁能做到不动容呢?
  为长安君干活,他们都是乐意的。
  光是冬日里编织毛衣,就获得了不少的收益。
  总算他们也不算白吃白喝的,否则多不好意思。
  大部分的灾民,还是很淳朴的,更愿意付出劳动力。
  成蟜也允许黔首们,上山砍伐一些树木,用来建造新的家园。
  毕竟没有木头,他们拿什么来建房?
  徒手盖吗?
  这又不是后世,拥有钢筋水泥的,哦,现在水泥有,钢筋是绝对舍不得的。
  这年头金属都是被严格控制的,无论是武器还是锅灶,都缺少不了。
  “看起来真热闹啊。”成蟜坐的老远,看那边建造的热火朝天,忍不住的感叹。
  “是啊,正是干劲十足的时候。”蒙毅看着这一片土地,谁能想到,几个月前,这里还是哀嚎遍地,黔首们都活不下去的程度。
  看着县城破烂不堪的样子,成蟜能怎么办,当然是选择重建啊。
  修修补补可比重建造价昂贵多了,非常的不划算,成蟜是不会做的,掌握财政的蒙毅,也是不会答应的。
  正好相反,重建的话,可以选择更好的地理位置,然后规划城市的模样,成蟜带来的工匠可以直接投入工作。
  本地的青年壮劳力,便跟着工匠们一起,顺便可以学习新的建筑方法。
  可比他们古老的,一代传一代的方法省力多了。
  不少人没有回到故乡去,主要是回去也没办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建造家园,还不如跟着长安君呢。
  当所有人齐心协力的时候,没有什么是无法撼动的。
  一边开垦荒地,一边建造新的城市,几个月的时间,简直一眨眼就过去了。
  然后……
  旱情就来了……
  无数的黔首,看着地里的作物,内心的煎熬无以复加,甚至有人跪在地上,“苍天啊,这是不给我们活路啊!”
  “说什么呢,还不快集中青壮劳力,君上说了,开始挖井!”很快负责这一块的小吏,大声的呵斥。
  “要挖井吗?”所有人眼睛亮晶晶的望着小吏。
  “当然,挖井的图纸都在我手上了,还不快些!”小吏骑在马背上,大声呵斥。“君上为了你们走遍附近,才定下的挖井位置。”
  这些人就不能态度过分的谦和,否则就不会听人说话。
  听到是君上亲自为他们绘图,确定挖井位置,黔首们哪里还敢质疑,当即组织人手,还等什么,当然是去挖井啊!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又一个的井被挖掘出来。
  回头成蟜准备再建水库,这样也能避免遇上干旱无水可用。
  “如今干旱,让所有上山的人,都注意一些,别燃起火星了。”成蟜吩咐下去,真就祸不单行,前头才地震过,现在又来干旱。
  “喏!”
  所幸系统扫描还是很有用的,地下水的流向,还有比较容易可以挖到水源的位置,全部提供给他,也只需要少少的积分而已。
  只要能救人,成蟜并不在乎那点积分。
  当初占了赵国王宫,他就顺便获得了不少的积分,扫描王宫收藏,还是很赚的。
  所以花费点积分扫描水源位置,成蟜是一点不带心疼的。
  更何况,这也是大功德一件,能让更多的人活下来。
  相比这边的粮食产量,成蟜本来也没多指望。
  玉米红薯等,对于气候要求没有那么的高,还是可以长起来的。
  只要别放火烧山,让旱情变的更加糟糕,成蟜觉得一切都是会好起来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虽说大家辛苦了些,要运送水过去浇灌田地,但看着地里的作物,大家还是能打起精神。
  城墙在大家的努力下,终于建了起来,城内的住房也随之建成,比*起城墙来,住房要简单的多。
  跟长安城比,这里自然是要简陋不少。
  但对比以前的县城,简直天壤之别,成蟜也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