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就怕威力不够大,火乍不开这个地方呢。
“水!水来了!”有人眼尖的发现,已经有水流冲下来了,忍不住叫了起来。
“真的是水!”谁能不激动,这可是他们一年多的努力啊。
等水库蓄满了水,以后干旱也不怕没有水了。
虽然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最起码,发洪水的时候,稍微能好上那么一点。
“也不知道蓄满要等多久。”这也不是洪水的季节,水量并不算大,只是能看到,有明显的水流淌过去,但不至于将整个水库蓄满。
“等等吧。”成蟜不着急,回头他还要让人,丢些育苗下去呢。
到了成熟的季节,他们可就有*不少鱼吃了。
以前做鱼不好吃还腥,城中少有人做鱼吃,可自从打了铁锅以后,鱼已经在各家各户的餐桌上出现。
这也是生活变好了,不然谁家能吃上大鱼大肉。
“回去给大家伙加餐。”成蟜对身边的蒙毅吩咐的说道,水库是建完了,接下来就要迎接收割季了。
没有好的体魄,要怎么能想办法将粮食在短时间内收割下来。
每一样的农作物,都是不能浪费一点,像玉米这种的,连杆子都不能放过,回头都是可以做成饲料的。
成蟜的饲料作坊,可就在等着今年的丰收季呢。
“喏。”蒙毅也明白这一点,该大方的时候,吝啬不了一点。
八月的日头还是很晒的,但架不住所有人火热的心,这么多成片的粮食,谁能不心跳加速。
这可是他们未来一年的口粮,所有人目光炯炯,挥舞着镰刀,“冲啊!”
连秦兵这时候,都放下武器,帮忙收割,可以看得出场面是多么的宏大。
不过这般壮观的景象,在其他地方却是见不到的。
也就长安地界,才可能发生。
原本可能成为祸端的战俘,在这里也变得老实的不行,因为他们也都清楚,接下来的一年想要吃饱,都得看这次收成了。
“我瞧着,这一次收成不会少。”战俘们一边在收割,一边在那闲聊。
“这地方是真好啊,种的粮食,都比我们那要多。”也有不少人羡慕的,毕竟这样的产量,都是让人眼红的程度了。
谁人见过,有地方种出这么多粮食来的。
“你们也别羡慕,这可都是我们主父给带来的。”一旁干活,顺便监督战俘的老农,开口说道。
“怎么说?”众人下意识的扭头问道。
“以前的时候,这里还不叫长安,那时候主父都还没来,每年的收成,也没比其他的地方多的,有时候甚至更少。”地里的老农,回忆以前的日子,那时候一个个都吃不饱,哪里像现在这样。
“可这跟长安君有什么关系?”更多人眼神里的不解,总不能是长安君有什么神力吧?
“这你们就不懂了吧,一开始我们也不懂。”老农骄傲的说道,“主父派人来教我们种地,教我们用肥,这不,粮食的产量就上来了。”
众人听了这个解释,总算是明白了。
原来种粮食,不光要看老天,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才行。
成蟜就是那人和!
这长安的土地原本也没有那么的肥沃,至少在老农口中,以前都是差不多的。
就是这样差不多的土地,如今收获大量的粮食,不光要提供给长安境内的黔首,要输送给咸阳等地。
“这主父其实是农神吧?”有人砸吧着嘴,忍不住说道。
连他自己都没注意到,他已经从长安君,改口成了主父了。
“对,没错!”老农听了,当即一拍大腿说道。
其他人也都纷纷附和,若不是农神,怎么能种出这么多粮食来。
这老天,还是站在秦国一边的啊。
即便不甘心,但在看到长安境内,富足安逸的生活,谁也不舍得离开。
好像留下也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主父是嬴成蟜的时候。
“休息时间到了!今天有绿豆汤!”负责发放消暑饮品的人,敲锣打鼓的通知所有人。
“绿豆汤,我喜欢。”老农笑眯眯的放下手里的活计,拎着镰刀往后走。
众人也都跟着前往,这时候绿豆汤的前面,已经排起了长队来。
一个个老老实实的等待,前面的小吏还在那喊,“每个人都有,有序排队!不然谁也别想喝!”
“还是凉的?”不少人惊喜的说道。
谁都知道,这个季节的冰块有多么的珍贵。
“还是甜的!”喝到甜滋滋的绿豆汤,都没人舍得咽下去。
“主父太好了,我要给主父种一辈子地!”喝着绿豆汤,眼泪已经止不住下来了。
“别把眼泪掉绿豆汤里了,不然该咸了。”一旁的人见他这没出息的模样,忍不住调侃的说道。
“才不会!可甜了!”这人气鼓鼓的说道,但还是抹了一把眼泪,小口小口的喝起来。
【作者有话说】
[比心]
第70章
◎谁还没有个好弟弟!◎
“君上君上,我们一支运粮的队伍,被人打了!”成蟜的小弟们赶紧来汇报情况。
“什么?”成蟜一惊,这还得了!赶紧询问起来,“伤亡如何?”
“伤亡不大,就是抢走了一些粮食。”小弟说完,还不忘记补充了一句,“不多。”
“啊,那没事了。”成蟜听了,当即放松下来说道。
抢走一点粮食而已,根本无伤大雅。
还以为战俘,或者是将士们受伤了呢,吓他一跳。
“啊?不打一下吗?那山匪横行,长安境内可就不太平了。”小弟都傻眼了,他们老大是不是太淡定了一些?
“这事交给蒙恬就好,他会处理的。”成蟜摆摆手说道,“而且抢粮食就跑的,可能是以前跑上山的人。”
众人一听,交给蒙恬管,那就没他们什么事了。
打仗的事也轮不到他们上,安安心心继续收粮就行。
这么一想就放下心来了,只是平日里运送粮食,护送的军队人数多了一倍。
再让人抢了粮食,他们是这个!
别说农务司这边了,就是守卫长安的将士们,也都不会答应的。
被抢走的是粮食吗?那是他们的脸面!
蒙恬立刻带人出发,并且怀疑,不止这一批山匪,若是放任不管,恐怕这些人会越发的胆大。
至于以前为何无人敢来打劫,其实也很简单,之前这块地方也不是属于长安的,是后来大王给成蟜划拉的新地盘。
又因为没有及时的清扫过,才会留下匪患。
蒙恬很快就检讨自己,太过轻敌,才会被抢走了粮食。
有蒙恬出马,成蟜很放心,同时蒙恬出门还带了两千兵马,剿匪轻而易举!
最重要的是成蟜还给蒙恬一些火药,就算火乍不到人家,闹出点响动,也能吓唬对方。
可恶,这些道士咋还没做出烟花来呢。
他还准备秋收的时候,办个节庆热闹热闹的。
这古代能过的节日实在太少,像那端午节,他们这边也不过的。
毕竟屈原怎么死的,多少还是有那么一点关系的。
没有节庆,这不是可以自己创造节庆嘛!
成蟜最近又派人寻了一些人才回来,不为其他,就是让这些人给他编著黄历。
顺便将一些后世的节日,也都给加进去。
隔三差五的在长安城内办些活动,想想都觉得心情愉悦。
像什么二十四节气,等等其他的,都不能少。
为何如今的黔首都记不清楚自己的年龄,多数也是因为,没有黄历这种东西。
从成蟜来到长安地界上以后,出生的所有孩童,都是有出生年份记录的。
新一批的孩童进入学堂,最早进入,如今又已经毕业的学生们,有几个留在了学堂,接替蒙毅的工作,成为新的启蒙先生。
这是蒙毅都想不到的,那些最让人看不起的黔首,读了六年的书。
不说能跟成蟜身边的人比,最起码,他们学会了识字,掌握了各种学科,比如算学等等。
与懵懵懂懂的黔首,有了天差地别的差距。
这就是他们君上带来的,原来黔首也是可以成长且有礼的。
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童,其实也不能算是来自黔首的家庭。
城中有的黔首家庭,其实往上数,是出过一些勋贵的,只是随着家族人员的平庸,也就没落了。
到最后成了最普通的黔首,想要重新东山再起,对黔首来说犹如登天。
远在长安边境的蒙恬,此刻就没有先前来时的轻松了。
“包抄过去!”蒙恬发出命令,这十七岁的少年,还是头一次对上这样的战事。
他们不过两千人左右,对方少说有五千,但他们这边装备精良,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蒙恬手里捏着成蟜出发前给他的望远镜,正是因为有这东西,他才能老远发现敌情。
“水!水来了!”有人眼尖的发现,已经有水流冲下来了,忍不住叫了起来。
“真的是水!”谁能不激动,这可是他们一年多的努力啊。
等水库蓄满了水,以后干旱也不怕没有水了。
虽然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最起码,发洪水的时候,稍微能好上那么一点。
“也不知道蓄满要等多久。”这也不是洪水的季节,水量并不算大,只是能看到,有明显的水流淌过去,但不至于将整个水库蓄满。
“等等吧。”成蟜不着急,回头他还要让人,丢些育苗下去呢。
到了成熟的季节,他们可就有*不少鱼吃了。
以前做鱼不好吃还腥,城中少有人做鱼吃,可自从打了铁锅以后,鱼已经在各家各户的餐桌上出现。
这也是生活变好了,不然谁家能吃上大鱼大肉。
“回去给大家伙加餐。”成蟜对身边的蒙毅吩咐的说道,水库是建完了,接下来就要迎接收割季了。
没有好的体魄,要怎么能想办法将粮食在短时间内收割下来。
每一样的农作物,都是不能浪费一点,像玉米这种的,连杆子都不能放过,回头都是可以做成饲料的。
成蟜的饲料作坊,可就在等着今年的丰收季呢。
“喏。”蒙毅也明白这一点,该大方的时候,吝啬不了一点。
八月的日头还是很晒的,但架不住所有人火热的心,这么多成片的粮食,谁能不心跳加速。
这可是他们未来一年的口粮,所有人目光炯炯,挥舞着镰刀,“冲啊!”
连秦兵这时候,都放下武器,帮忙收割,可以看得出场面是多么的宏大。
不过这般壮观的景象,在其他地方却是见不到的。
也就长安地界,才可能发生。
原本可能成为祸端的战俘,在这里也变得老实的不行,因为他们也都清楚,接下来的一年想要吃饱,都得看这次收成了。
“我瞧着,这一次收成不会少。”战俘们一边在收割,一边在那闲聊。
“这地方是真好啊,种的粮食,都比我们那要多。”也有不少人羡慕的,毕竟这样的产量,都是让人眼红的程度了。
谁人见过,有地方种出这么多粮食来的。
“你们也别羡慕,这可都是我们主父给带来的。”一旁干活,顺便监督战俘的老农,开口说道。
“怎么说?”众人下意识的扭头问道。
“以前的时候,这里还不叫长安,那时候主父都还没来,每年的收成,也没比其他的地方多的,有时候甚至更少。”地里的老农,回忆以前的日子,那时候一个个都吃不饱,哪里像现在这样。
“可这跟长安君有什么关系?”更多人眼神里的不解,总不能是长安君有什么神力吧?
“这你们就不懂了吧,一开始我们也不懂。”老农骄傲的说道,“主父派人来教我们种地,教我们用肥,这不,粮食的产量就上来了。”
众人听了这个解释,总算是明白了。
原来种粮食,不光要看老天,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才行。
成蟜就是那人和!
这长安的土地原本也没有那么的肥沃,至少在老农口中,以前都是差不多的。
就是这样差不多的土地,如今收获大量的粮食,不光要提供给长安境内的黔首,要输送给咸阳等地。
“这主父其实是农神吧?”有人砸吧着嘴,忍不住说道。
连他自己都没注意到,他已经从长安君,改口成了主父了。
“对,没错!”老农听了,当即一拍大腿说道。
其他人也都纷纷附和,若不是农神,怎么能种出这么多粮食来。
这老天,还是站在秦国一边的啊。
即便不甘心,但在看到长安境内,富足安逸的生活,谁也不舍得离开。
好像留下也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主父是嬴成蟜的时候。
“休息时间到了!今天有绿豆汤!”负责发放消暑饮品的人,敲锣打鼓的通知所有人。
“绿豆汤,我喜欢。”老农笑眯眯的放下手里的活计,拎着镰刀往后走。
众人也都跟着前往,这时候绿豆汤的前面,已经排起了长队来。
一个个老老实实的等待,前面的小吏还在那喊,“每个人都有,有序排队!不然谁也别想喝!”
“还是凉的?”不少人惊喜的说道。
谁都知道,这个季节的冰块有多么的珍贵。
“还是甜的!”喝到甜滋滋的绿豆汤,都没人舍得咽下去。
“主父太好了,我要给主父种一辈子地!”喝着绿豆汤,眼泪已经止不住下来了。
“别把眼泪掉绿豆汤里了,不然该咸了。”一旁的人见他这没出息的模样,忍不住调侃的说道。
“才不会!可甜了!”这人气鼓鼓的说道,但还是抹了一把眼泪,小口小口的喝起来。
【作者有话说】
[比心]
第70章
◎谁还没有个好弟弟!◎
“君上君上,我们一支运粮的队伍,被人打了!”成蟜的小弟们赶紧来汇报情况。
“什么?”成蟜一惊,这还得了!赶紧询问起来,“伤亡如何?”
“伤亡不大,就是抢走了一些粮食。”小弟说完,还不忘记补充了一句,“不多。”
“啊,那没事了。”成蟜听了,当即放松下来说道。
抢走一点粮食而已,根本无伤大雅。
还以为战俘,或者是将士们受伤了呢,吓他一跳。
“啊?不打一下吗?那山匪横行,长安境内可就不太平了。”小弟都傻眼了,他们老大是不是太淡定了一些?
“这事交给蒙恬就好,他会处理的。”成蟜摆摆手说道,“而且抢粮食就跑的,可能是以前跑上山的人。”
众人一听,交给蒙恬管,那就没他们什么事了。
打仗的事也轮不到他们上,安安心心继续收粮就行。
这么一想就放下心来了,只是平日里运送粮食,护送的军队人数多了一倍。
再让人抢了粮食,他们是这个!
别说农务司这边了,就是守卫长安的将士们,也都不会答应的。
被抢走的是粮食吗?那是他们的脸面!
蒙恬立刻带人出发,并且怀疑,不止这一批山匪,若是放任不管,恐怕这些人会越发的胆大。
至于以前为何无人敢来打劫,其实也很简单,之前这块地方也不是属于长安的,是后来大王给成蟜划拉的新地盘。
又因为没有及时的清扫过,才会留下匪患。
蒙恬很快就检讨自己,太过轻敌,才会被抢走了粮食。
有蒙恬出马,成蟜很放心,同时蒙恬出门还带了两千兵马,剿匪轻而易举!
最重要的是成蟜还给蒙恬一些火药,就算火乍不到人家,闹出点响动,也能吓唬对方。
可恶,这些道士咋还没做出烟花来呢。
他还准备秋收的时候,办个节庆热闹热闹的。
这古代能过的节日实在太少,像那端午节,他们这边也不过的。
毕竟屈原怎么死的,多少还是有那么一点关系的。
没有节庆,这不是可以自己创造节庆嘛!
成蟜最近又派人寻了一些人才回来,不为其他,就是让这些人给他编著黄历。
顺便将一些后世的节日,也都给加进去。
隔三差五的在长安城内办些活动,想想都觉得心情愉悦。
像什么二十四节气,等等其他的,都不能少。
为何如今的黔首都记不清楚自己的年龄,多数也是因为,没有黄历这种东西。
从成蟜来到长安地界上以后,出生的所有孩童,都是有出生年份记录的。
新一批的孩童进入学堂,最早进入,如今又已经毕业的学生们,有几个留在了学堂,接替蒙毅的工作,成为新的启蒙先生。
这是蒙毅都想不到的,那些最让人看不起的黔首,读了六年的书。
不说能跟成蟜身边的人比,最起码,他们学会了识字,掌握了各种学科,比如算学等等。
与懵懵懂懂的黔首,有了天差地别的差距。
这就是他们君上带来的,原来黔首也是可以成长且有礼的。
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童,其实也不能算是来自黔首的家庭。
城中有的黔首家庭,其实往上数,是出过一些勋贵的,只是随着家族人员的平庸,也就没落了。
到最后成了最普通的黔首,想要重新东山再起,对黔首来说犹如登天。
远在长安边境的蒙恬,此刻就没有先前来时的轻松了。
“包抄过去!”蒙恬发出命令,这十七岁的少年,还是头一次对上这样的战事。
他们不过两千人左右,对方少说有五千,但他们这边装备精良,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蒙恬手里捏着成蟜出发前给他的望远镜,正是因为有这东西,他才能老远发现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