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薛徵心中微动,面上却不显,只是诧异地挑了挑眉,“你怎知是我?”
他确信,初夏那次意外,两人并未照面。
闻言,程明簌的唇角似乎微微上扬了几分,那弧度转瞬即逝,带着不易察觉的讥诮。
他语调平稳,熟练地恭维道:“薛将军英姿勃发,威名赫赫。京中谁人不识?将军风采,学生虽在书斋,亦常闻同窗瞻仰谈论,心向往之。今日得见真容,将军气度非凡,自然不难辨认。”
薛徵淡淡地笑了一声,“程小郎君过誉了。”
他声音平稳,听不出情绪,“今日前来,主要是为了探望几位恩师。又想起家父夏时马车失控,不慎撞伤了一位国子监的学子,心中挂怀,便顺道来问问,你的伤势如今可大好了?先前受伤的地方,有没有不适发作?”
京中素来传言,薛小侯爷性子温润,待人彬彬有礼,大概因为曾考过进士郎的缘故,他身上除了杀伐果决外,还有几分书生气,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在一个身上竟然融合得相得益彰,非但不显突兀,反而形成一种无形的压迫感。
程明簌的脸上适时浮现出受宠若惊的表情,“不过是皮外伤罢了,承蒙侯爷仁厚,将学生接回府中医治,又有大夫悉心照拂,晚辈早已痊愈,侯爷与夫人的恩情,学生铭感五内,不敢忘怀。”
“应当的。”薛徵的声音依旧温和,目光不明,他试图从程明簌的眼睛里看到一些其他的东西。
然而,少年的眼眸澄澈宁静,坦坦荡荡,除了恰到好处的感激与面对高位者时的惶恐恭敬外,再无其他杂色。
许久,薛徵才笑了声,“说起来,过几日恰是小妹生辰。她偶尔与母亲还会提起你,念着你在府中养伤时的情形,说你帮了她许多。”
程明簌嘴角轻抽,谁,薛瑛吗?念着他?他确信薛徵找他并非一时兴起,这一听就是信口胡邹的谎言。
薛徵微笑,“若你课业不忙,得空的话,不妨来侯府坐一坐?家母见到你,想必会很高兴。”
程明簌不答,他与这位亲生兄长接触不深,暂且摸不透薛徵的想法,还有那个跟踪过他的人,不知道是不是薛徵的手下,莫非薛徵已经知晓什么,才来试探他?亦或者是,这只是话本试图修复剧情的一种手段,去了侯府,不知道又会发生什么。
他垂下视线,轻声道:“侯府门第高贵,二小姐金枝玉叶,她的生辰宴必然高朋满座,学生一介白身,无功名傍身,贸然登门,恐失了礼数,也扰了诸位贵客的兴致。”
“这不要紧。”薛徵笑说:“我父母向来不在乎这些,家父有许多学生,也都是寒门出身,如今也经常往来,你走后,他还曾向同僚打听过你的功课,请他们对你多加关照。”
程明簌露出惶然的神色。
见少年又要拒绝,薛徵又说道:“你曾在府中养伤,也算一段缘分。你若不愿前来,倒显得生分,还是侯府哪里怠慢过,令你不满了?”
“不曾。”话都说到这个份上,程明簌只能道:“学生会去的,到时多有叨扰,还望贵人不要怪罪。”
薛徵几次邀请,他若还拒绝,反倒显得奇怪,更让人怀疑。
“好。”
薛徵扬唇一笑,目光亲和。
他朝程明簌微微颔首,“那我就不打扰了。”
程明簌俯身行礼,“将军慢走。”
薛徵紧了紧肩上的大氅,高大的身影很快消失在雪地里。
程明簌直起身,脚步声渐渐走远,他脸上的笑容与刚才伪装出来的惶恐谦卑悉数消退。
去了侯府,不知道话本又会做出什么邪门的举动。
走了几步,程明簌的脚步又停住。
薛徵方才说什么,他妹妹的生辰快到了?
程明簌低头想了想,倒是忘了,她与他同年同月同日生,左右相差不过几个时辰,若真细究起来,其实她还要大一些。
原来是姐姐啊。
程明簌嗤笑一声,推开木门,回屋继续看书。
第23章 第二十三章落水
过了年,薛瑛就满十七岁了。
每年这个时节,京师大雪纷飞,从入秋开始,关外的战事便接连不断。
今年秋收时,常有游牧部落的士兵入关内劫掠,一开始只是抢些粮食,后来胆大些,还会掳良民回去,每每这些人过境,边关的小镇总要受磋磨一次。
腊月开始,薛徵就不太着家了。
前些天,薛瑛将自己在外面买的书与笔墨放在兄长的书房里,正准备待他回来后让他夸夸自己的贴心,结果薛徵好几日都未出现,娘说,关外又在打仗,薛徵变得很忙。
“怎么又有战事呀。”
她小声地嘀咕,“打来打去好烦的。”
自从薛徵去了军营,这几年与家人便聚少离多,也就今年,因为北大营需要他练兵,他才在京中多待了几个月。
“我过几日生辰,哥哥会回来吗?”
侯夫人拍了拍她的手,“那是自然,前几日他还说过,要好好操办。”
薛瑛不由笑了。
用完午膳,薛瑛去后院探望祖母,徐星涯的母亲也在,老夫人大病一场后身体不如从前,平日很少见客,甚至也没什么力气说话,薛瑛每次都只能在院外请安,见不到人。
快要过年,老夫人难得有个好精神,被嬷嬷扶着坐了起来,听外面的人说薛瑛过来请安,赶忙招了招手,“快,让她进来。”
细密的雪落在屋檐,丫鬟打起帘子时带进一股雪气,屋里正说笑着,暖炕上围着的老夫人、下首坐着的徐夫人并几个嬷嬷,目光齐齐投了过来。
薛瑛裹在一团银狐裘里,风帽边沿湿漉漉的狐毛衬得她的脸愈发莹白,少女领口还沾着未及拍净的细雪,一旁的丫鬟为她脱下狐裘,薛瑛站在风口,冷得瑟缩了一下。
见状,暖炕上的老夫人最先出声,心疼地直招手,“快过来!冻坏了吧?瞧这手冰的。”
下首穿着绛紫团花袄的徐夫人捏着帕子,笑说:“可不是,这大雪天的,难为瑛娘孝顺,日日不落请安。”
她打量着面前的少女,香腮似雪,眼尾上扬,唇珠圆润,娇媚得浑然天成,偏偏目光澄澈明亮,带着几分无辜天真,让人见了便喜爱。
老夫人拉着薛瑛说了好一会儿话,她难得精神气这么足,想起薛瑛过几日生辰,叫嬷嬷去屋里拿了个玉镯子,套在薛瑛腕上。
徐夫人见了,便笑着道:“这还是母亲当年的嫁妆,母亲先前都不舍得拿出来给我们看看。”
玉镯色润剔透,很衬薛瑛,她低头欣赏,心里喜欢得紧,甜甜地道:“孙儿多谢祖母。”
屋中热闹,徐夫人蓦地开口:“说起来,瑛娘过了生辰就满十七了,也到了该许人家的时候,不知道谁家的郎君那么有福气,能娶到瑛娘。”
她看着薛瑛长大,心里喜欢,幼时曾口头与侯夫人开过玩笑,说瑛娘应当嫁给表哥,两个孩子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彼此知根知底,原本是很般配的。
只是这些年,薛瑛出落得越来越漂亮,眼馋这朵牡丹的人数不胜数,入宫为皇子妃都说不定。
她心里着急,想赶紧同侯府将婚事定下。
“她还小呢。”老夫人说:“且在老婆子我身边再留一年吧。”
徐夫人眸光垂了下来。
徐家虽然也是官宦世家,但徐大人有七个兄弟,这几房关系谈不上好,彼此之间多有龃龉,徐夫人在徐家日子过得都不算安稳,妯娌婆媳间常常闹事,徐家水深,老夫人可不想自己的乖孙女嫁过去受罪。
知道她老人家是何意,徐夫人也不敢多说什么,心里只能叹气。
坐了一会儿,嬷嬷提醒老夫人休息,屋里的人便都散了。
薛瑛盘着腕上的玉镯玩,怎么看怎么喜欢。
家中将要设宴,薛瑛暗示父母,要多请些有学问,有潜力的学子过来,出身寒门也没关系,只要家世清白便好。
这可是个好机会,能物色招婿的人选,侯夫人掩唇而笑,“你这孩子,若家世不好,怎配得上你。”
“有侯府帮衬呀。”薛瑛说:“我压他一头,他就不敢欺负我。”
侯夫人听了若有所思,她知道自己女儿不够聪明,性子娇气,不适合嫁到高门大户,或是入宫当皇子妃,她心机不够,玩不过别人,确实得找个好拿捏的男子为婿才行,有侯府撑腰,不怕被人欺负。
侯夫人叫底下的人去安排了。
薛瑛一直等着兄长的礼物,每年这个时候,薛徵都会给她送东西,去年,他送了一只训好的隼给她,薛瑛有些害怕,可是渐渐与那只海东青熟了,她也敢摸它的脑袋,喂些肉。
只是未曾等到礼物,派薛徵出征去边关的圣旨却先下来了。
事发突然,薛徵都有些始料未及,本来还打算陪薛瑛过生辰,再试探程明簌对侯府的态度如何,没成想圣旨直接送到手中,隔日就要出发。
他确信,初夏那次意外,两人并未照面。
闻言,程明簌的唇角似乎微微上扬了几分,那弧度转瞬即逝,带着不易察觉的讥诮。
他语调平稳,熟练地恭维道:“薛将军英姿勃发,威名赫赫。京中谁人不识?将军风采,学生虽在书斋,亦常闻同窗瞻仰谈论,心向往之。今日得见真容,将军气度非凡,自然不难辨认。”
薛徵淡淡地笑了一声,“程小郎君过誉了。”
他声音平稳,听不出情绪,“今日前来,主要是为了探望几位恩师。又想起家父夏时马车失控,不慎撞伤了一位国子监的学子,心中挂怀,便顺道来问问,你的伤势如今可大好了?先前受伤的地方,有没有不适发作?”
京中素来传言,薛小侯爷性子温润,待人彬彬有礼,大概因为曾考过进士郎的缘故,他身上除了杀伐果决外,还有几分书生气,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在一个身上竟然融合得相得益彰,非但不显突兀,反而形成一种无形的压迫感。
程明簌的脸上适时浮现出受宠若惊的表情,“不过是皮外伤罢了,承蒙侯爷仁厚,将学生接回府中医治,又有大夫悉心照拂,晚辈早已痊愈,侯爷与夫人的恩情,学生铭感五内,不敢忘怀。”
“应当的。”薛徵的声音依旧温和,目光不明,他试图从程明簌的眼睛里看到一些其他的东西。
然而,少年的眼眸澄澈宁静,坦坦荡荡,除了恰到好处的感激与面对高位者时的惶恐恭敬外,再无其他杂色。
许久,薛徵才笑了声,“说起来,过几日恰是小妹生辰。她偶尔与母亲还会提起你,念着你在府中养伤时的情形,说你帮了她许多。”
程明簌嘴角轻抽,谁,薛瑛吗?念着他?他确信薛徵找他并非一时兴起,这一听就是信口胡邹的谎言。
薛徵微笑,“若你课业不忙,得空的话,不妨来侯府坐一坐?家母见到你,想必会很高兴。”
程明簌不答,他与这位亲生兄长接触不深,暂且摸不透薛徵的想法,还有那个跟踪过他的人,不知道是不是薛徵的手下,莫非薛徵已经知晓什么,才来试探他?亦或者是,这只是话本试图修复剧情的一种手段,去了侯府,不知道又会发生什么。
他垂下视线,轻声道:“侯府门第高贵,二小姐金枝玉叶,她的生辰宴必然高朋满座,学生一介白身,无功名傍身,贸然登门,恐失了礼数,也扰了诸位贵客的兴致。”
“这不要紧。”薛徵笑说:“我父母向来不在乎这些,家父有许多学生,也都是寒门出身,如今也经常往来,你走后,他还曾向同僚打听过你的功课,请他们对你多加关照。”
程明簌露出惶然的神色。
见少年又要拒绝,薛徵又说道:“你曾在府中养伤,也算一段缘分。你若不愿前来,倒显得生分,还是侯府哪里怠慢过,令你不满了?”
“不曾。”话都说到这个份上,程明簌只能道:“学生会去的,到时多有叨扰,还望贵人不要怪罪。”
薛徵几次邀请,他若还拒绝,反倒显得奇怪,更让人怀疑。
“好。”
薛徵扬唇一笑,目光亲和。
他朝程明簌微微颔首,“那我就不打扰了。”
程明簌俯身行礼,“将军慢走。”
薛徵紧了紧肩上的大氅,高大的身影很快消失在雪地里。
程明簌直起身,脚步声渐渐走远,他脸上的笑容与刚才伪装出来的惶恐谦卑悉数消退。
去了侯府,不知道话本又会做出什么邪门的举动。
走了几步,程明簌的脚步又停住。
薛徵方才说什么,他妹妹的生辰快到了?
程明簌低头想了想,倒是忘了,她与他同年同月同日生,左右相差不过几个时辰,若真细究起来,其实她还要大一些。
原来是姐姐啊。
程明簌嗤笑一声,推开木门,回屋继续看书。
第23章 第二十三章落水
过了年,薛瑛就满十七岁了。
每年这个时节,京师大雪纷飞,从入秋开始,关外的战事便接连不断。
今年秋收时,常有游牧部落的士兵入关内劫掠,一开始只是抢些粮食,后来胆大些,还会掳良民回去,每每这些人过境,边关的小镇总要受磋磨一次。
腊月开始,薛徵就不太着家了。
前些天,薛瑛将自己在外面买的书与笔墨放在兄长的书房里,正准备待他回来后让他夸夸自己的贴心,结果薛徵好几日都未出现,娘说,关外又在打仗,薛徵变得很忙。
“怎么又有战事呀。”
她小声地嘀咕,“打来打去好烦的。”
自从薛徵去了军营,这几年与家人便聚少离多,也就今年,因为北大营需要他练兵,他才在京中多待了几个月。
“我过几日生辰,哥哥会回来吗?”
侯夫人拍了拍她的手,“那是自然,前几日他还说过,要好好操办。”
薛瑛不由笑了。
用完午膳,薛瑛去后院探望祖母,徐星涯的母亲也在,老夫人大病一场后身体不如从前,平日很少见客,甚至也没什么力气说话,薛瑛每次都只能在院外请安,见不到人。
快要过年,老夫人难得有个好精神,被嬷嬷扶着坐了起来,听外面的人说薛瑛过来请安,赶忙招了招手,“快,让她进来。”
细密的雪落在屋檐,丫鬟打起帘子时带进一股雪气,屋里正说笑着,暖炕上围着的老夫人、下首坐着的徐夫人并几个嬷嬷,目光齐齐投了过来。
薛瑛裹在一团银狐裘里,风帽边沿湿漉漉的狐毛衬得她的脸愈发莹白,少女领口还沾着未及拍净的细雪,一旁的丫鬟为她脱下狐裘,薛瑛站在风口,冷得瑟缩了一下。
见状,暖炕上的老夫人最先出声,心疼地直招手,“快过来!冻坏了吧?瞧这手冰的。”
下首穿着绛紫团花袄的徐夫人捏着帕子,笑说:“可不是,这大雪天的,难为瑛娘孝顺,日日不落请安。”
她打量着面前的少女,香腮似雪,眼尾上扬,唇珠圆润,娇媚得浑然天成,偏偏目光澄澈明亮,带着几分无辜天真,让人见了便喜爱。
老夫人拉着薛瑛说了好一会儿话,她难得精神气这么足,想起薛瑛过几日生辰,叫嬷嬷去屋里拿了个玉镯子,套在薛瑛腕上。
徐夫人见了,便笑着道:“这还是母亲当年的嫁妆,母亲先前都不舍得拿出来给我们看看。”
玉镯色润剔透,很衬薛瑛,她低头欣赏,心里喜欢得紧,甜甜地道:“孙儿多谢祖母。”
屋中热闹,徐夫人蓦地开口:“说起来,瑛娘过了生辰就满十七了,也到了该许人家的时候,不知道谁家的郎君那么有福气,能娶到瑛娘。”
她看着薛瑛长大,心里喜欢,幼时曾口头与侯夫人开过玩笑,说瑛娘应当嫁给表哥,两个孩子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彼此知根知底,原本是很般配的。
只是这些年,薛瑛出落得越来越漂亮,眼馋这朵牡丹的人数不胜数,入宫为皇子妃都说不定。
她心里着急,想赶紧同侯府将婚事定下。
“她还小呢。”老夫人说:“且在老婆子我身边再留一年吧。”
徐夫人眸光垂了下来。
徐家虽然也是官宦世家,但徐大人有七个兄弟,这几房关系谈不上好,彼此之间多有龃龉,徐夫人在徐家日子过得都不算安稳,妯娌婆媳间常常闹事,徐家水深,老夫人可不想自己的乖孙女嫁过去受罪。
知道她老人家是何意,徐夫人也不敢多说什么,心里只能叹气。
坐了一会儿,嬷嬷提醒老夫人休息,屋里的人便都散了。
薛瑛盘着腕上的玉镯玩,怎么看怎么喜欢。
家中将要设宴,薛瑛暗示父母,要多请些有学问,有潜力的学子过来,出身寒门也没关系,只要家世清白便好。
这可是个好机会,能物色招婿的人选,侯夫人掩唇而笑,“你这孩子,若家世不好,怎配得上你。”
“有侯府帮衬呀。”薛瑛说:“我压他一头,他就不敢欺负我。”
侯夫人听了若有所思,她知道自己女儿不够聪明,性子娇气,不适合嫁到高门大户,或是入宫当皇子妃,她心机不够,玩不过别人,确实得找个好拿捏的男子为婿才行,有侯府撑腰,不怕被人欺负。
侯夫人叫底下的人去安排了。
薛瑛一直等着兄长的礼物,每年这个时候,薛徵都会给她送东西,去年,他送了一只训好的隼给她,薛瑛有些害怕,可是渐渐与那只海东青熟了,她也敢摸它的脑袋,喂些肉。
只是未曾等到礼物,派薛徵出征去边关的圣旨却先下来了。
事发突然,薛徵都有些始料未及,本来还打算陪薛瑛过生辰,再试探程明簌对侯府的态度如何,没成想圣旨直接送到手中,隔日就要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