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宋妙竹索性把收藏的皮影文物都放到一起,让它们优先吸收灵气,蜕变成无主灵物,采集对应的灵魄。
  每个皮影匠人制作皮影的时候,都会经历选皮制皮这两步,所以不论这些灵魄的能力是什么,都会有一段匠人制作皮影用皮的记忆。
  吸收学习了这些灵魄中的记忆,宋妙竹制作起皮影用皮来,就越发得心应手了。
  等把攒的皮影灵魄中的匠人记忆都学完,再稍作练习,她就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制皮兼皮影匠人了。
  炮制出的皮,张张都附带灵光,成了名副其实的灵纸。
  别人一辈子勤学苦练才能掌握的得心应手的技艺,靠着灵魄,宋妙竹半年就学会了。
  在这个基础上,她才进一步研究起了,怎么把皮刮的更薄一些,达到九转纸灵笼需要的薄如蝉翼的效果。
  有丰厚的制皮经验做支撑,只是更进一步并不难。
  薄如蝉翼的皮她没用多久就做出来了。
  将皮裁成合适的尺寸后,她就折了起来。
  用薄如蝉翼的灵纸,折一个中空的八角灯笼,再在灯笼内侧用沉水朱砂绘制云涡纹,最后再用竹篾做支撑。
  这样的八角灯笼,九个一组,按方位摆放,就是九转纸灵笼了,可以达成“一气周流,九转不枯”的效果。
  这八角灯笼,要说做工多精致多复杂谈不上,就是得做的稳固协调,而且得九个一模一样的八角灯笼,才能成功组成九转纸灵笼。
  若是八角灯笼本身做的不够稳固,或者同组的灯笼,相似度不够高,最终组成的九转纸灵笼,就没法严密的回转灵气了,可能会有灵气漏出。
  这就很需要很精湛的纸扎技艺了。
  而且宋妙竹做的灵皮虽然确实薄如蝉翼了,但是这质感和纸还是有区别的,灵皮更柔韧,也更不容易折叠。
  她必须更小心更仔细,才能让灵皮向她想要的位置保持弯折。
  有时候,还得靠竹篾借力,才能达成想要的效果。
  虽然过程有些坎坷,但经过不断的尝试和练习后,她还是做成了九个宛如复制黏贴般的八角灯笼。
  然后在小竹山正东、正南、正西、正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这八个方位,竹马界碑以内,纸草迷心阵外围的位置,挖一个小坑,将八角灯笼置于其中,覆土掩埋,只留灯笼顶部微露。
  再到小竹山山顶正中的位置,挖下一个坑,将最后一个八角灯笼放入其中,以特定的点灵之法,对其点灵,一共点灵九次。
  前八次点灵,都是启动周围八个防备的八角灯笼,最后一次点灵,才是对中心位置的这个八角灯笼点灵。
  连续点灵九次,次次都需要全神贯注,一气呵成,不能中断,中间拿灵石恢复灵力的机会都没有。
  但凡有一处滞涩,点灵就失败了,又得重新做灯笼。
  即使宋妙竹现在是全球唯一一个白灵阶的修士,连续九次点灵,也有些吃不消,尤其是覆盖整个小竹山的九转纸灵笼的点灵,每一次都需要维持点灵的状态一段时间。
  第一次点灵,启动正东方位的那个八角灯笼时,宋妙竹感觉这前所未有的灵力消耗速度,就有预感自己的灵力储备可能有些吃不消完成全部点灵。
  等完成这个八角灯笼的点灵时,她更加确定了这么下去不行,马上就停了下来。
  早点暂停,好歹只废了正东方位的那个八角灯笼,算是及时止损了,若是真不管不顾的继续点灵下去,好不容易做出的这几只八角灯笼,就要全毁掉了。
  一组九只八角灯笼组成的九转纸灵笼理论上是可以覆盖任意大小的土地的,只要修为能完成点灵。
  但现在,她的修为有些负担不起。
  好在《纸扎秘术》上也有提到,如果修为有所不及,但纸扎技艺足够精湛的话,可以用增加八角灯笼数量的方式,来减少每次点灵时的灵力需求。
  从一组九个八角灯笼,变成九组八十一个八角灯笼,且每个八角灯笼都得一样。
  宋妙竹还得做七十三个八角灯笼才够用。
  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她才集齐八十一个完全一样的八角灯笼。
  然后在周围八个方位和山顶中心位置,都布置一组八角灯笼。
  不过这个时候,就可以一个方位一个方位的点灵了。
  先是正东方向,对正东方向那组八角灯笼最中间的那个灯笼点灵,依旧是点灵九次,不能停滞,直至把这一组九个八角灯笼全部启动才行。
  这九个八角灯笼,彼此相隔都不远,点灵难度大大下降,宋妙竹轻松就完成了点灵。
  然后是正西方向,正南方向,正北方向……八个方位,结成八个小范围九转纸灵笼后,再到山顶的中心方位,对最后一组八角灯笼点灵,同样的点灵方法。
  点灵成功,启动中心方位的小范围九转纸灵笼后,再在一天之内,向中心位置的小范围九转纸灵笼注入足够的灵力,将它与其他八个方位的小范围九转纸灵笼链接起来,一个足够覆盖整个小竹山的大范围九转纸灵笼就成了。
  自此,小竹山内的灵气,不管往哪个方位流动,那个方位的八角灯笼,都会将灵气吸纳过来,再送到中心位置的八角灯笼处吐出,完成灵气循环,保证没有一丝灵气外溢。
  就连小竹山下的灵气,都有些被八角灯笼吸纳过来,送到了山中。
  小竹山的灵气还在一如既往着的喷涌着,但宋妙竹再不用担心,自己吸引来的灵气,来不及修炼吸收就逸散到山下去了,她也可以好好规划自己的时间,安心修炼,而不是总想着,怎么快点把这些灵气花完了。
  整个小竹山的灵气浓度,肉眼可见的增长了起来。
  第256章 当代灵山
  灵气浓度升高后,灵宅内的文物也得了好处,蜕变成无主灵物的速度更快了。
  每天小纸仆都能挑拣出几样即将蜕变的无主灵物,将其收到没有灵气的鬼铺仓库里保存,再拿新的文物出来继续吸收灵气。
  宋妙竹每天都得抽点时间出来采集灵魄。
  积攒灵魄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她消化灵魄的速度。
  越来越多的灵魄被她保存在了灵台空间中。
  储存灵石灵气不太够用的灵台空间,装起灵魄来却迟迟探不到上限。
  灵台空间里的灵魄数量都破百了,宋妙竹也依旧没有什么感觉。
  灵台空间内赤、青、蓝、黄、白五个灵晶台阶加在一起,依旧够不到七彩光门所在的高度。
  可见还得继续努力。
  白灵阶后,宋妙竹明显感觉吃老本不太行了,做已经熟练掌握了的那些纸扎,基本没法将多少灵气凝聚成白灵晶,转化为她的灵力。
  只有在纸扎技艺上有进步,制作出新的纸扎作品的时候,凝聚灵晶的速度,才能比得上以前。
  和白灵阶前,每个大阶时遇到瓶颈的感觉差不多,需要寻求技艺上的突破,修为才能更进一步。
  白灵阶后,每一颗灵晶的凝聚都是瓶颈,再也不能和以前一样,灵气足够,不停做纸扎,就能提升修为了。
  《纸扎秘术》中记载的纸扎,除了灵犀纸偶和蜃楼纸境,其他的她都掌握了。
  比起九转纸灵笼,灵犀纸偶和蜃楼纸境宋妙竹完全没有把握。
  宋妙竹便把修炼的重心,从《纸扎秘术》转移到了灵魄上。
  收集能力相同的灵魄,学习消化匠人经验的同时,感悟灵魄中的灵性力量,设计新的纸扎图纸和对应的点灵之法,以此增长修为。
  虽然不如过去直接研究《纸扎秘术》里的纸扎图纸来的方便快捷,但修为也在缓慢而持续的增长,偶尔遇到难点了稍微停滞一段时间,很快就又克服难关,更进一步了。
  继驱邪点灵之法和驱邪金纸铃后,宋妙竹又根据有护身保平安能力的灵魄,研究出了保平安点灵之法以及适配它的平安葫芦。
  宋妙竹做了四个平安葫芦,自己一个,三只猫各一个。
  这时候,小竹山的灵气,已经浓到开始在竹叶和纸草纸花上凝结成灵气露珠了。
  灵宅所在的老槐树附近灵气露珠最多,一滴一滴的滴落到了土地中。
  九转纸灵笼集中喷吐灵气的山顶区域,灵气更是汇集成了云雾,开始小范围的降灵雨了。
  不过小竹山的土地和植物还是那个样子,没有被灵气影响,变成修行古书中提到过的灵土和灵植。
  虽然不知道那些灵气露珠,最后流到了哪里,但宋妙竹知道,有九转纸灵笼在,它们就不可能流到小竹山外。
  只要还在自己的地盘上,无论跑到了哪里,都还是她的,真想用的时候,总还是能找得到的。
  所以宋妙竹也不去管那些灵气露水到底到了哪里。
  反正现在小竹山喷涌的灵气,她一个人敞开了用,也用不完。
  灵气还在持续喷涌,小竹山的灵气多到凝成了露水,和小竹山外,简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