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纸扎坐骑要这么拉风,做起来是真的不容易,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所以纸扎坐骑的定价极高,一只就要上百万贡献点,或者上亿人民币。
就连精英大师,也不是每个人都买得起的。
就这,宋妙竹也只承诺每个大师朋友卖给他们一只,不能像聚灵福娃一样,代别人购买。
她只想再做几只灵纸坐骑,加强一下纸扎手艺,顺便修炼,还能赚点钱,不想后面日日都在完成坐骑订单。
她还想研究别的纸扎呢!
灵调局知道彩凤和玄武只是纸扎灵物,而且除了载主人和主人的灵物之外,没有别的能力之后,就放心了。
不是危险灵物,也没有什么不可替代的作用,连重点灵物都称不上,只是看起来唬人而已。
上天下水,不是只有灵物能做到,灵气现在这么紧缺,以灵力作为能源的灵物,也得慎重使用。
说到底,就是灵物版的奢侈品,从实用性和性价比上来看,很一般。
比起彩凤和玄武坐骑,他们觉得还是聚灵福娃更重要。
对宋妙竹控制纸扎坐骑的售卖,他们还是很高兴的。
网友们知道这是纸扎坐骑后,更激动了,但是一看到放出的定价,就颓废了。
“这么拉风的坐骑,游戏里我买不起,现实里我还是买不起……”
“同样是修行者,人家养出的大凤凰能上天入地,我养出的小麻雀就只会叽叽喳喳,差距怎么这么大啊!”
“我决定了,从今天起,我就画超级大凤凰!凤凰不行,我就画大鲲鹏,大青鸾,大朱雀,能飞的神鸟我挨着画,我就不信我养不出能飞的坐骑来!”
“我就不同了,我要画龙!”
“我们学书法的可怎么办啊!写什么能养出飞行坐骑啊!”
……
自这日后,修行者们对以神兽为素材制作手工技艺作品热情格外高涨,就连精英大师们都忍不住尝试起来。
只是灵物外形虽然会一定程度限制灵物的效果,但是却并没有决定性作用。
加上灵气缺乏,养灵物越来越困难,养成一个灵物都需要积攒许久的灵力,根本没办法大面积试验,最后也少有人达成所愿。
而此时的宋妙竹,正在灵纸玄武的背上,逛江底。
她在远山古镇长大,小梨江上的风景,她早熟悉了,但这江底下,还是第一回 来。
灵纸玄武在水中堪比一艘潜艇,背上的水都被隔离在外,宋妙竹就像到了一个可以移动的水族馆似的。
深水中,光线不足,不过她开了天眼,不怎么受影响。
就是江水中的水草鱼虾没有海中的那么色彩斑斓,观赏性上,稍微差一点,但对从来没有以这种形式畅游过江底的宋妙竹来说,还是挺新鲜的。
“诶?那里是什么?”
正在拍摄江底情形的宋妙竹忽然看到前方水底有微弱的灵光闪烁,在灰沉沉的水底无比显眼。
她赶紧让灵纸玄武上前去。
那东西被江底的泥沙掩盖着,只有巴掌大的地方露了出来,看着像是块石头。
但是宋妙竹清清楚楚看到了,那上面有灵光。
虽然只是一闪而逝,和她引气入体前折金元宝时,元宝沾染到的灵气泛出的灵感也差不多,但是确确实实存在。
“谁把自己的石雕扔江心来了吗?”
有灵光就不可能是普通石头,只有可能是石雕了。
宋妙竹拿出一个五色纸纸人兵士,让它显化出外形,跳入水底,拂去那东西上的泥沙。
结果发现,它个头还不小。
还有更大的地方潜藏在水下。
得亏了纸人兵士力大无穷,才把周围的泥沙挖空,让它露了出来。
确实是一个石雕,上面能看到雕琢的痕迹。
虽然不多,但寥寥几处人为雕琢的痕迹,和它粗壮的外形,就让人一眼认出了这石雕的身份:“是犀牛?”
不过这明显不是现在的石犀牛啊!
不说这覆盖着石犀牛的泥沙都不是一年两年能累积下来的,就这雕琢风格,也不是现在流行的。
而且现在手工作品都具有养成灵物的潜力,金贵的很,谁没事把只沾染了一点灵气的手工作品抛江里来埋着?
第221章 石犀牛
而且这犀牛,重量起码有八九吨,运到这里来都难。
宋妙竹瞧着这石犀牛,越想越觉得眼熟,不断的回想,终于想起来了。
她好像在江城博物馆见到过!
赶紧在网上搜“江城博物馆石犀牛”,对照搜索出来的结果一看,还真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就连大小都差不多。
网上的资料说,江城博物馆那个石犀牛,是二十年前,江城修建滨江广场,挖出来的,形如犀牛,实际是古代用来衡量水位的水尺,同时也是镇水石神。
江城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历史专家从《江城地方志》里,找到了镇水石犀的来历,据说是三百年前的一位郡守下令让石匠雕刻的,一共雕刻了三头。
按现在的地理位置,一头在江城,一头在岭城,还有一头在云城。
江城的已经被发掘出来,放进了博物馆,岭城和云城的还一直没有被发现。
“这难道是岭城的那只镇江石犀?”宋妙竹有些惊疑不定。
三百年前的石犀牛,埋在江底,怎么会沾染上灵气?
现在又不是上一个修行时代了,灵气不钟爱那些天生地养的动物植物。
迄今为止,游离在空气中的灵气光点,只能被正在做手工艺活儿的人吸收。
引气入体前,如果技艺足够精湛的话,也会有少量灵气会融入正在制作的手工艺作品中。
不过这样融入的灵气,只能让手工艺作品看起来更精致一些,没办法和修行者修炼出的灵力养出来的灵物相提并论。
所以一旦修炼出了灵力,就不会有修行者把灵气直接导入灵物浪费了。
没有修行者制作手工艺作品这个动作,把灵气从另一个“图层”中吸引到现世,手工艺作品根本也没法吸收灵气光点。
也就是说,没有制作手工艺品的人,手工艺品是无法直接吸收灵气光点的。
灵力灌注又只能灌注自己的作品,所以博物馆收藏的那些精美绝伦的物件,并未沾到灵气复苏的光。
这是根据灵气复苏后的各种变化,得出的结论,因为从未发现过一例例外,所以被所有人当做这一次灵气复苏规则的一部分,谨记于心。
但是现在,宋妙竹觉得,这个规则的解读可能有问题。
三百年前的镇水石犀,那时候上一个修行时代已经结束了,灵气断绝,所以石犀的制作者不可能是仙人,也不可能活到现在。
镇水石犀的制作者死了,那么在当前的修行规则下,应该无人能让它沾染上灵气才对。
但偏偏它身上出现了灵光。
这是不是说明,不需要制作者引导,手工艺品也有可能自行吸收空气中游离的灵气光点?
宋妙竹环视四周,一个游离的灵气光点都没发现。
这很正常。
若不是水底没有灵气,她也不会一眼发现镇水石犀身上那微弱的灵光。
灵气光点总是会被制作手工艺品的过程吸引,所以一直聚集在有人的地方。
就算是天地间刚出现的灵气光点,也钟爱人群。
人多的地方,灵气光点出现的就多,人迹罕至的地方,可能一个新的灵气光点都没有。
所以修行者们都往大城市跑,少有隐居深山的,城里的房价都在持续走高。
这一段小梨江两岸本来就有很多山林,村民居住零散,附近只有远山古镇处的人多,灵气大多也会出现在那里。
偶尔江上有点灵气光点,不是被吸引到了岸上,就是有人开船去吸收了。
华国全民修炼手工技艺,灵气一出现,不超过一天,就被吸收的干干净净,哪能留到现在?
“难道是灵调局还没公开灵气复苏的事情时吸收的?”
但现在,宋妙竹也没法验证过去的事。
她不缺灵气,但都是灵石中的灵气。
灵石里的灵气就和被制作手工艺品过程吸引到现世来的灵气光点一样,接触就很容易吸收。
而且灵石里的灵气,可不会像天地间的灵气,失去了吸引后,就退到另一个“图层”里。
就算这镇水石犀能吸收灵石里的灵气,也不能证明,它能自主吸收天地间的灵气。
不过能验证一点是一点。
宋妙竹想了想,还是掏出了一颗下品灵石,没有用灵力引出其中的灵气,而是直接捏碎了,让其中的灵气逸散出来,静静观察着灵气的运动。
这里远离人群,别的修行者修炼的吸引力再大也够不到这里的灵气。
宋妙竹静静的站着,这种情况下,她和灵纸玄武、纸人兵士都对灵气没有额外的吸引力。
就连精英大师,也不是每个人都买得起的。
就这,宋妙竹也只承诺每个大师朋友卖给他们一只,不能像聚灵福娃一样,代别人购买。
她只想再做几只灵纸坐骑,加强一下纸扎手艺,顺便修炼,还能赚点钱,不想后面日日都在完成坐骑订单。
她还想研究别的纸扎呢!
灵调局知道彩凤和玄武只是纸扎灵物,而且除了载主人和主人的灵物之外,没有别的能力之后,就放心了。
不是危险灵物,也没有什么不可替代的作用,连重点灵物都称不上,只是看起来唬人而已。
上天下水,不是只有灵物能做到,灵气现在这么紧缺,以灵力作为能源的灵物,也得慎重使用。
说到底,就是灵物版的奢侈品,从实用性和性价比上来看,很一般。
比起彩凤和玄武坐骑,他们觉得还是聚灵福娃更重要。
对宋妙竹控制纸扎坐骑的售卖,他们还是很高兴的。
网友们知道这是纸扎坐骑后,更激动了,但是一看到放出的定价,就颓废了。
“这么拉风的坐骑,游戏里我买不起,现实里我还是买不起……”
“同样是修行者,人家养出的大凤凰能上天入地,我养出的小麻雀就只会叽叽喳喳,差距怎么这么大啊!”
“我决定了,从今天起,我就画超级大凤凰!凤凰不行,我就画大鲲鹏,大青鸾,大朱雀,能飞的神鸟我挨着画,我就不信我养不出能飞的坐骑来!”
“我就不同了,我要画龙!”
“我们学书法的可怎么办啊!写什么能养出飞行坐骑啊!”
……
自这日后,修行者们对以神兽为素材制作手工技艺作品热情格外高涨,就连精英大师们都忍不住尝试起来。
只是灵物外形虽然会一定程度限制灵物的效果,但是却并没有决定性作用。
加上灵气缺乏,养灵物越来越困难,养成一个灵物都需要积攒许久的灵力,根本没办法大面积试验,最后也少有人达成所愿。
而此时的宋妙竹,正在灵纸玄武的背上,逛江底。
她在远山古镇长大,小梨江上的风景,她早熟悉了,但这江底下,还是第一回 来。
灵纸玄武在水中堪比一艘潜艇,背上的水都被隔离在外,宋妙竹就像到了一个可以移动的水族馆似的。
深水中,光线不足,不过她开了天眼,不怎么受影响。
就是江水中的水草鱼虾没有海中的那么色彩斑斓,观赏性上,稍微差一点,但对从来没有以这种形式畅游过江底的宋妙竹来说,还是挺新鲜的。
“诶?那里是什么?”
正在拍摄江底情形的宋妙竹忽然看到前方水底有微弱的灵光闪烁,在灰沉沉的水底无比显眼。
她赶紧让灵纸玄武上前去。
那东西被江底的泥沙掩盖着,只有巴掌大的地方露了出来,看着像是块石头。
但是宋妙竹清清楚楚看到了,那上面有灵光。
虽然只是一闪而逝,和她引气入体前折金元宝时,元宝沾染到的灵气泛出的灵感也差不多,但是确确实实存在。
“谁把自己的石雕扔江心来了吗?”
有灵光就不可能是普通石头,只有可能是石雕了。
宋妙竹拿出一个五色纸纸人兵士,让它显化出外形,跳入水底,拂去那东西上的泥沙。
结果发现,它个头还不小。
还有更大的地方潜藏在水下。
得亏了纸人兵士力大无穷,才把周围的泥沙挖空,让它露了出来。
确实是一个石雕,上面能看到雕琢的痕迹。
虽然不多,但寥寥几处人为雕琢的痕迹,和它粗壮的外形,就让人一眼认出了这石雕的身份:“是犀牛?”
不过这明显不是现在的石犀牛啊!
不说这覆盖着石犀牛的泥沙都不是一年两年能累积下来的,就这雕琢风格,也不是现在流行的。
而且现在手工作品都具有养成灵物的潜力,金贵的很,谁没事把只沾染了一点灵气的手工作品抛江里来埋着?
第221章 石犀牛
而且这犀牛,重量起码有八九吨,运到这里来都难。
宋妙竹瞧着这石犀牛,越想越觉得眼熟,不断的回想,终于想起来了。
她好像在江城博物馆见到过!
赶紧在网上搜“江城博物馆石犀牛”,对照搜索出来的结果一看,还真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就连大小都差不多。
网上的资料说,江城博物馆那个石犀牛,是二十年前,江城修建滨江广场,挖出来的,形如犀牛,实际是古代用来衡量水位的水尺,同时也是镇水石神。
江城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历史专家从《江城地方志》里,找到了镇水石犀的来历,据说是三百年前的一位郡守下令让石匠雕刻的,一共雕刻了三头。
按现在的地理位置,一头在江城,一头在岭城,还有一头在云城。
江城的已经被发掘出来,放进了博物馆,岭城和云城的还一直没有被发现。
“这难道是岭城的那只镇江石犀?”宋妙竹有些惊疑不定。
三百年前的石犀牛,埋在江底,怎么会沾染上灵气?
现在又不是上一个修行时代了,灵气不钟爱那些天生地养的动物植物。
迄今为止,游离在空气中的灵气光点,只能被正在做手工艺活儿的人吸收。
引气入体前,如果技艺足够精湛的话,也会有少量灵气会融入正在制作的手工艺作品中。
不过这样融入的灵气,只能让手工艺作品看起来更精致一些,没办法和修行者修炼出的灵力养出来的灵物相提并论。
所以一旦修炼出了灵力,就不会有修行者把灵气直接导入灵物浪费了。
没有修行者制作手工艺作品这个动作,把灵气从另一个“图层”中吸引到现世,手工艺作品根本也没法吸收灵气光点。
也就是说,没有制作手工艺品的人,手工艺品是无法直接吸收灵气光点的。
灵力灌注又只能灌注自己的作品,所以博物馆收藏的那些精美绝伦的物件,并未沾到灵气复苏的光。
这是根据灵气复苏后的各种变化,得出的结论,因为从未发现过一例例外,所以被所有人当做这一次灵气复苏规则的一部分,谨记于心。
但是现在,宋妙竹觉得,这个规则的解读可能有问题。
三百年前的镇水石犀,那时候上一个修行时代已经结束了,灵气断绝,所以石犀的制作者不可能是仙人,也不可能活到现在。
镇水石犀的制作者死了,那么在当前的修行规则下,应该无人能让它沾染上灵气才对。
但偏偏它身上出现了灵光。
这是不是说明,不需要制作者引导,手工艺品也有可能自行吸收空气中游离的灵气光点?
宋妙竹环视四周,一个游离的灵气光点都没发现。
这很正常。
若不是水底没有灵气,她也不会一眼发现镇水石犀身上那微弱的灵光。
灵气光点总是会被制作手工艺品的过程吸引,所以一直聚集在有人的地方。
就算是天地间刚出现的灵气光点,也钟爱人群。
人多的地方,灵气光点出现的就多,人迹罕至的地方,可能一个新的灵气光点都没有。
所以修行者们都往大城市跑,少有隐居深山的,城里的房价都在持续走高。
这一段小梨江两岸本来就有很多山林,村民居住零散,附近只有远山古镇处的人多,灵气大多也会出现在那里。
偶尔江上有点灵气光点,不是被吸引到了岸上,就是有人开船去吸收了。
华国全民修炼手工技艺,灵气一出现,不超过一天,就被吸收的干干净净,哪能留到现在?
“难道是灵调局还没公开灵气复苏的事情时吸收的?”
但现在,宋妙竹也没法验证过去的事。
她不缺灵气,但都是灵石中的灵气。
灵石里的灵气就和被制作手工艺品过程吸引到现世来的灵气光点一样,接触就很容易吸收。
而且灵石里的灵气,可不会像天地间的灵气,失去了吸引后,就退到另一个“图层”里。
就算这镇水石犀能吸收灵石里的灵气,也不能证明,它能自主吸收天地间的灵气。
不过能验证一点是一点。
宋妙竹想了想,还是掏出了一颗下品灵石,没有用灵力引出其中的灵气,而是直接捏碎了,让其中的灵气逸散出来,静静观察着灵气的运动。
这里远离人群,别的修行者修炼的吸引力再大也够不到这里的灵气。
宋妙竹静静的站着,这种情况下,她和灵纸玄武、纸人兵士都对灵气没有额外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