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祝余见状并未阻止,飞身向前,又与其他刺客战成一团。
对方人多势众,护卫们死伤大半,祝余持剑护着余下的护卫回退至房门前,拒霜剑上血迹点点,护卫们在她身后列阵。
黑衣人压上来,却并未急着动手,为首的谑笑道:“好厉害的剑法,好厉害的姑娘。”而后持刀指向祝余,示意手下上前拿人:“可惜了。”
他身侧几人率先而至,砍向祝余,祝余抬手拦住要上前的护卫们,示意他们退后,右手紧握拒霜剑,沉身起势,沉重的刀锋近前来,她舞动剑器格挡,审度机势,时而左腿虚提,以便进退,剑光忽闪若梨花滚袖,闪避之间适时换手持剑,腾挪转向,配合身形足尖轻点,似舞鹤游天。
擦身而过之际,刀身紧贴她的鼻尖,黑衣人魁梧的身形压来,她抽身而出,右肘在黑衣人弯下的脊背借力,自黑衣人身前翻腾而上,落至他身后,复又腾空而起,双手持剑,劈杀而下,血溅起来,穿透雾气,扑在她面门,眉间染血好似罗刹。
上前挑衅的刺客皆毙命,祝余收剑转身,捏起袖子擦了擦脸上的血,望向那为首之人:“也不过如此。”
黑衣人大骂一声,怒不可遏,持刀又上,护卫们纷纷上前,众人又战在一起,祝余一边杀人,一边时不时替身旁的护卫们接下杀招,对方人多,渐渐地她有些体力不济,剑法委顿下来。
此时有黑衣人钻了空子,持刀悄然逼近祝余身后,她察觉有异便要回头格挡,谁知先前那傻护卫飞身过来抱住她一推,就要替她挡刀,祝余暗骂一声,抓住护卫的肩膀,用力将两人身位换回,抬起剑抵挡近在眼前的刀锋,那人用了死力气,她被逼的往后退了两步,刀锋浅浅没入她的右肩,还未伤及内里,那黑衣人便被祝余一脚踹飞。
祝余松了一口气,抬手按住受伤的右肩,伤势不重,她这才回过头去看那傻护卫:“不要自寻死路,护好你自己。”
言罢又提剑入场,去救身陷囹圄的其他护卫。院中杀意弥漫,压过漫天的雾气,刀剑声不断,远远地传了出去,落进暗格里陆英的耳边。
她握着祝余给她的短刀,时刻不敢松懈,就怕有人来拉暗格的门。
月色昏暗,佛庵里一片寂静,陆英缩在佛像底下,四下漆黑,她看不见任何东西,只能一下一下去数自己的心跳,给自己打气。
她从小生活在后院,除了偶尔随父兄出行,很少有接触刀剑的机会,因着身子弱,家中也不让她多走动,怕她累着,而令仪,她像天生的剑客,机敏,灵巧,最重要的是有一颗冷静的心。
陆英心想,大概自己真的很容易成为太多人的累赘。
萧应淮是如此,令仪亦是如此。
她在萧应淮被追杀时救下他,与他朝夕相对,互定终身,谁知他伤好回京后便一直杳无音信,父兄为此震怒,斥他为负心薄幸之人。
她伤心欲绝,写下一封诀别书,寄往京中要与萧应淮一刀两断,却等来了册封太子妃的圣旨。
陆家门第低,父兄远在他乡,她独自上京入东宫,是令仪一直陪着她。此桩婚事并非她所愿,萧应淮也从未提及府中已有姬妾,他从未问过她是否愿意,便向陛下求来这旨意。
一个出身低微的太子妃,足以让他在朝中遭受非议,而她自己,也因此忍气吞声,在东宫苦苦熬着,这原本没什么,有令仪在,她们倚靠在一起,日子也能就这样过下去。
可他不该在她回家时逼走了令仪。
这些年在东宫搓磨,她早已心如死灰,令仪是她唯一想要保全之人,但萧应淮做不到,他总是有更多更重要的事,譬如朝局,譬如他的太子之位。
娶陆英,已是他此生做的最出格之事。
陆英在祝余走后的第一年便与萧应淮分房而住,此后一直闭门不见,萧应淮夜夜宿在书房,为了子嗣,偶尔会召幸其他姬妾,两人就这样相看两厌,陆英一直在等自己被休弃的一天。
但萧应淮没有,哪怕朝中再艰难,陆英也依旧是太子妃。
转机出现在陆英主动提出要替他假孕做饵时,萧应淮以为这是她在求和,因而并未拒绝。
而陆英在求死。
她在等一个能够光明正大死去的机会,不必再在宫里煎熬度日,被刺杀也好,自杀也罢。
可是令仪忽然回来了,陆英紧紧握着怀里的短刀,她的袖中原本也有一把刀,是想着这次没死成,用来自戕的。
令仪回来了,她得保护她。
暗格外传来凌乱的脚步声,混着声声沉重的喘息,陆英心下一惊,拔出短刀,握在手里,声音越来越近,暗格的木板上传来闷重的撞击声,有人靠在了木板上,陆英放轻呼吸。
那人□□,隔着门板,陆英闻到一股血腥味,像是受了伤。
她不敢松懈,出鞘的短刀就对着门板,那人动了动,似是察觉了什么,轻响一声,暗格的开关被扳动,陆英屏住呼吸,缩在暗格右侧,伺机而动。
心跳声越来越大,陆英咽了咽喉咙,咬牙,双手握住短刀。
“刺啦”一声,暗格木板被拉开,一张陌生的脸出现在陆英眼前,是个黑衣人,方才在小院受了伤怕死想逃跑。
那人看见陆英的模样,又往下扫了一眼她的肚子,顿时瞪大了眼睛,就要呼喊,陆英抓住时机,扑向黑衣人,短刀没入他心间,鲜血奔涌而出,陆英并未停手,用力往下一压,听见皮肉被刺穿的声音,黑衣人的眼睛剧烈的凸起,眼球似要爆裂,垂死之际,*倏地抬起手抓住陆英手中紧握的短刀,挣扎了一下。
陆英怕极了,急剧地呼吸,咬住舌尖,抑制住自己想要呼救的声音,双手用尽了力气,将刀锋逼入,彻底杀死了他。
第12章 天外飞鸟
◎“他们要你杀了我,是不是?”◎
不知过了多久,直到耳边再也听不见黑衣人的喘息,陆英这才松了手,她抬起袖子擦了擦自己脸上的冷汗,又去摸插在黑衣人心口的短刀,用力拔出,而后在黑衣人的身上擦干净。
随后她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冷静的决定,用力将黑衣人的尸体推进了暗格之中,趁着尸体还温热,她扯了佛像旁的经幡,将尸体四肢折叠起来,捆住塞在暗格左侧。
接着抓起短刀,自己又藏了回去,缩在暗格右侧,小院那边的刀剑声还未停歇,她不能在这时候跑出去添乱。
和尸体共处同一空间的滋味并不好受,陆英恐惧得浑身发抖,身上每个毛孔都在叫嚣着逃离,她不想待在这儿,想要明亮的灯火,想握一握令仪的温热的手。
方才杀人时的战栗,仿佛还有所觉,亲手把刀刃送进活人身躯的滋味,让她浑身发冷,她吸了吸鼻子,眼泪不受控制地往外流,害怕自己的抽噎声传出去,她只能用手牢牢握住自己的口鼻,双眼被憋的瞪圆通红,怀里揣着祝余给她的短刀。
泪珠一滴一滴砸在自己怀里,她咬紧牙关,在心里告诫自己。
陆英,记住今日的感受,永远都不要忘记。
与萧应淮有关的一切在脑海中盘旋,她以为早已麻木的心,却涌出汨汨的恨意,轻而易举就毁了她一辈子的人,还高坐在上,自己却连抽身回头都不能。
三年前令仪的话回荡在她耳边,她说,英姐姐,不要再过这样的日子。
萧应淮加注在自己身上的痛苦,何止这一桩,利用陆家遮掩行踪,连累兄长身受重伤,落下残疾,明明已有姬妾,却还与自己许下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誓约,回京后无端断联,最后自己不愿再纠缠,却又以权压人强娶之。
任凭她在宫中战战兢兢度日,受尽冷眼薄待,却还要与她说情分。陆英环抱住自己,尝到泪水咸涩的滋味,纵然有情,也早已在一次次失望中,消磨殆尽了。
令仪说的对,不要再过这样的日子,当她把刀按进刺客的心口,摸到鲜血温热的触感,她从来没有如此清晰地意识到,该死的另有其人。
无边的寂静笼罩着陆英,斑驳的佛像静立,夜风吹动经幡,拂起地上的灰尘,掠过草木,鲜血溅落在地,祝余利落收剑。
黑衣人攻势猛烈,他们越退越后,直至逼近内室,祝余示意护卫们退开身,黑衣人扑上来,劈开了房门,她拦住要上前的护卫,领着众人往外退。
室内空无一人。
黑衣人扑了个空,意识到大事不妙,就要往外退,却反被团团围住。祝余持剑立在前头,形势陡然逆转,为首的脸色一变,掏出腰间竹哨,一声长鸣后,便有人往小院来,是他们的同伙。
祝余一惊,暗道不好,持剑回身,护卫们围上去,与内里的刺客战在一起,祝余出了院子,关上院门,独自与刺客援兵拼杀。
雾气越来越重,深山的夜里,冷湿的水汽弥漫,洇湿她的眼睫,与额前冷汗混在一起往下垂落,她握紧剑柄,恍若身在宵衣卫的斗场。
对方人多势众,护卫们死伤大半,祝余持剑护着余下的护卫回退至房门前,拒霜剑上血迹点点,护卫们在她身后列阵。
黑衣人压上来,却并未急着动手,为首的谑笑道:“好厉害的剑法,好厉害的姑娘。”而后持刀指向祝余,示意手下上前拿人:“可惜了。”
他身侧几人率先而至,砍向祝余,祝余抬手拦住要上前的护卫们,示意他们退后,右手紧握拒霜剑,沉身起势,沉重的刀锋近前来,她舞动剑器格挡,审度机势,时而左腿虚提,以便进退,剑光忽闪若梨花滚袖,闪避之间适时换手持剑,腾挪转向,配合身形足尖轻点,似舞鹤游天。
擦身而过之际,刀身紧贴她的鼻尖,黑衣人魁梧的身形压来,她抽身而出,右肘在黑衣人弯下的脊背借力,自黑衣人身前翻腾而上,落至他身后,复又腾空而起,双手持剑,劈杀而下,血溅起来,穿透雾气,扑在她面门,眉间染血好似罗刹。
上前挑衅的刺客皆毙命,祝余收剑转身,捏起袖子擦了擦脸上的血,望向那为首之人:“也不过如此。”
黑衣人大骂一声,怒不可遏,持刀又上,护卫们纷纷上前,众人又战在一起,祝余一边杀人,一边时不时替身旁的护卫们接下杀招,对方人多,渐渐地她有些体力不济,剑法委顿下来。
此时有黑衣人钻了空子,持刀悄然逼近祝余身后,她察觉有异便要回头格挡,谁知先前那傻护卫飞身过来抱住她一推,就要替她挡刀,祝余暗骂一声,抓住护卫的肩膀,用力将两人身位换回,抬起剑抵挡近在眼前的刀锋,那人用了死力气,她被逼的往后退了两步,刀锋浅浅没入她的右肩,还未伤及内里,那黑衣人便被祝余一脚踹飞。
祝余松了一口气,抬手按住受伤的右肩,伤势不重,她这才回过头去看那傻护卫:“不要自寻死路,护好你自己。”
言罢又提剑入场,去救身陷囹圄的其他护卫。院中杀意弥漫,压过漫天的雾气,刀剑声不断,远远地传了出去,落进暗格里陆英的耳边。
她握着祝余给她的短刀,时刻不敢松懈,就怕有人来拉暗格的门。
月色昏暗,佛庵里一片寂静,陆英缩在佛像底下,四下漆黑,她看不见任何东西,只能一下一下去数自己的心跳,给自己打气。
她从小生活在后院,除了偶尔随父兄出行,很少有接触刀剑的机会,因着身子弱,家中也不让她多走动,怕她累着,而令仪,她像天生的剑客,机敏,灵巧,最重要的是有一颗冷静的心。
陆英心想,大概自己真的很容易成为太多人的累赘。
萧应淮是如此,令仪亦是如此。
她在萧应淮被追杀时救下他,与他朝夕相对,互定终身,谁知他伤好回京后便一直杳无音信,父兄为此震怒,斥他为负心薄幸之人。
她伤心欲绝,写下一封诀别书,寄往京中要与萧应淮一刀两断,却等来了册封太子妃的圣旨。
陆家门第低,父兄远在他乡,她独自上京入东宫,是令仪一直陪着她。此桩婚事并非她所愿,萧应淮也从未提及府中已有姬妾,他从未问过她是否愿意,便向陛下求来这旨意。
一个出身低微的太子妃,足以让他在朝中遭受非议,而她自己,也因此忍气吞声,在东宫苦苦熬着,这原本没什么,有令仪在,她们倚靠在一起,日子也能就这样过下去。
可他不该在她回家时逼走了令仪。
这些年在东宫搓磨,她早已心如死灰,令仪是她唯一想要保全之人,但萧应淮做不到,他总是有更多更重要的事,譬如朝局,譬如他的太子之位。
娶陆英,已是他此生做的最出格之事。
陆英在祝余走后的第一年便与萧应淮分房而住,此后一直闭门不见,萧应淮夜夜宿在书房,为了子嗣,偶尔会召幸其他姬妾,两人就这样相看两厌,陆英一直在等自己被休弃的一天。
但萧应淮没有,哪怕朝中再艰难,陆英也依旧是太子妃。
转机出现在陆英主动提出要替他假孕做饵时,萧应淮以为这是她在求和,因而并未拒绝。
而陆英在求死。
她在等一个能够光明正大死去的机会,不必再在宫里煎熬度日,被刺杀也好,自杀也罢。
可是令仪忽然回来了,陆英紧紧握着怀里的短刀,她的袖中原本也有一把刀,是想着这次没死成,用来自戕的。
令仪回来了,她得保护她。
暗格外传来凌乱的脚步声,混着声声沉重的喘息,陆英心下一惊,拔出短刀,握在手里,声音越来越近,暗格的木板上传来闷重的撞击声,有人靠在了木板上,陆英放轻呼吸。
那人□□,隔着门板,陆英闻到一股血腥味,像是受了伤。
她不敢松懈,出鞘的短刀就对着门板,那人动了动,似是察觉了什么,轻响一声,暗格的开关被扳动,陆英屏住呼吸,缩在暗格右侧,伺机而动。
心跳声越来越大,陆英咽了咽喉咙,咬牙,双手握住短刀。
“刺啦”一声,暗格木板被拉开,一张陌生的脸出现在陆英眼前,是个黑衣人,方才在小院受了伤怕死想逃跑。
那人看见陆英的模样,又往下扫了一眼她的肚子,顿时瞪大了眼睛,就要呼喊,陆英抓住时机,扑向黑衣人,短刀没入他心间,鲜血奔涌而出,陆英并未停手,用力往下一压,听见皮肉被刺穿的声音,黑衣人的眼睛剧烈的凸起,眼球似要爆裂,垂死之际,*倏地抬起手抓住陆英手中紧握的短刀,挣扎了一下。
陆英怕极了,急剧地呼吸,咬住舌尖,抑制住自己想要呼救的声音,双手用尽了力气,将刀锋逼入,彻底杀死了他。
第12章 天外飞鸟
◎“他们要你杀了我,是不是?”◎
不知过了多久,直到耳边再也听不见黑衣人的喘息,陆英这才松了手,她抬起袖子擦了擦自己脸上的冷汗,又去摸插在黑衣人心口的短刀,用力拔出,而后在黑衣人的身上擦干净。
随后她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冷静的决定,用力将黑衣人的尸体推进了暗格之中,趁着尸体还温热,她扯了佛像旁的经幡,将尸体四肢折叠起来,捆住塞在暗格左侧。
接着抓起短刀,自己又藏了回去,缩在暗格右侧,小院那边的刀剑声还未停歇,她不能在这时候跑出去添乱。
和尸体共处同一空间的滋味并不好受,陆英恐惧得浑身发抖,身上每个毛孔都在叫嚣着逃离,她不想待在这儿,想要明亮的灯火,想握一握令仪的温热的手。
方才杀人时的战栗,仿佛还有所觉,亲手把刀刃送进活人身躯的滋味,让她浑身发冷,她吸了吸鼻子,眼泪不受控制地往外流,害怕自己的抽噎声传出去,她只能用手牢牢握住自己的口鼻,双眼被憋的瞪圆通红,怀里揣着祝余给她的短刀。
泪珠一滴一滴砸在自己怀里,她咬紧牙关,在心里告诫自己。
陆英,记住今日的感受,永远都不要忘记。
与萧应淮有关的一切在脑海中盘旋,她以为早已麻木的心,却涌出汨汨的恨意,轻而易举就毁了她一辈子的人,还高坐在上,自己却连抽身回头都不能。
三年前令仪的话回荡在她耳边,她说,英姐姐,不要再过这样的日子。
萧应淮加注在自己身上的痛苦,何止这一桩,利用陆家遮掩行踪,连累兄长身受重伤,落下残疾,明明已有姬妾,却还与自己许下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誓约,回京后无端断联,最后自己不愿再纠缠,却又以权压人强娶之。
任凭她在宫中战战兢兢度日,受尽冷眼薄待,却还要与她说情分。陆英环抱住自己,尝到泪水咸涩的滋味,纵然有情,也早已在一次次失望中,消磨殆尽了。
令仪说的对,不要再过这样的日子,当她把刀按进刺客的心口,摸到鲜血温热的触感,她从来没有如此清晰地意识到,该死的另有其人。
无边的寂静笼罩着陆英,斑驳的佛像静立,夜风吹动经幡,拂起地上的灰尘,掠过草木,鲜血溅落在地,祝余利落收剑。
黑衣人攻势猛烈,他们越退越后,直至逼近内室,祝余示意护卫们退开身,黑衣人扑上来,劈开了房门,她拦住要上前的护卫,领着众人往外退。
室内空无一人。
黑衣人扑了个空,意识到大事不妙,就要往外退,却反被团团围住。祝余持剑立在前头,形势陡然逆转,为首的脸色一变,掏出腰间竹哨,一声长鸣后,便有人往小院来,是他们的同伙。
祝余一惊,暗道不好,持剑回身,护卫们围上去,与内里的刺客战在一起,祝余出了院子,关上院门,独自与刺客援兵拼杀。
雾气越来越重,深山的夜里,冷湿的水汽弥漫,洇湿她的眼睫,与额前冷汗混在一起往下垂落,她握紧剑柄,恍若身在宵衣卫的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