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话音刚落,萧持钧的神色就冷下去,一副起了杀心的模样,祝余敏锐地察觉出什么,轻轻拧眉:“帝京出了何事?”萧持钧的反应与她料想中的有些不一样。
今日他们本不该见面,按照前世的时间,再次见到萧持钧应该是她叛出宵衣卫之后,只是今日若不救下萧持钧,他便会留下伴随一生的重伤,最后也因此而死。
祝余以为,一定是帝京出了什么变故,才让萧持钧提起太子时如此异样,却不料萧持钧并未作解释,只道与太子已形同陌路,祝余追问,他便又多说了几句,来回都是些言辞模糊的套话。迟钝如祝余,这才终于想起三年前那场杖刑,她当众拒婚,冲撞了太子,被罚了二十杖。当时萧持钧不在京中,后来想必也是知晓的。
她调整了一下姿势,坐直了身子,又想起来宵衣卫内部的龃龉,还是将自己的猜想和盘托出:“宵衣卫行事一向稳妥,向来一击即中,不做没把握的事,今日这追兵有些太过招摇。此处虽为城郊,但周遭有不少田庄,极易被人撞见,况且……”她顿了顿,“令牌也没有带走,行色匆匆,倒像是嫁祸。”
“为何对宵衣卫如此熟悉?”
祝余一愣,萧持钧此刻面色不算好,除了受伤后的苍白,还有些说不出来的阴沉,习惯使然,她微微有些紧张:“先前跟着太子妃,时有提及,因而知道得比旁人多些。”
见她答得一板一眼,萧持钧顿了顿,意识到自己失态,收敛了些情绪,却又有些难以克制地唤她:“小鱼,我很担心你。”
祝余一愣,垂了垂眼,不知该说什么,好半天才低低地“嗯”了一声,随后又缓缓俯下上身,趴靠在萧持钧手边,一只手虚虚攥着他的虎口,闷声道:“我知道的。”闭上眼,就这样伏在榻边不再言语,知道她有事瞒着自己,也不愿说出口,萧持钧有些无奈,但还好人就在自己身旁,他收拢手掌,蹭了蹭她软绵绵的脸颊肉,也没再逼迫她说些什么,半晌,一直不说话的祝余突然又出声:“对不起。”
是为分别的这三年,也是为自己现下的隐瞒,萧持钧没说话,握住她的手,轻轻晃了晃,察觉到他的动作,祝余笑了笑,回握住他的手,也学他轻轻晃,萧持钧低下头,盯着她半边脸,心绪翻涌,良久,只是用指尖挠了挠她的掌心:“原谅你了。”
闻言,祝余有些讶异地直起身,动作间牵扯到手臂的伤处,疼得她下意识紧缩,萧持钧托住她的手臂,这才发觉这里有一道旧伤,正欲出言斥她毛躁,就被她拉住手:“真的?”
祝余不明白。
从前她惹萧持钧生气,都得哄上三两天,他这人看着温和好说话,实则端得厉害,说话又喜拐弯抹角,在与人交际上,她话少,又比较迟钝,绕着绕着就容易会错意,常弄出乌龙来。
他细细看了看祝余手臂上的伤口,又皱起眉头,触了触另一只手臂,没有再看到其他伤处,这才看着她,故作轻松地揶揄道:“我若与你置气,指不定哪日,你便又如变戏法一般……”言罢错开目光,不再看她,只握着她的手,低着头继续道:“消失了。”
温热的体温从掌心传递过来,仿佛方才只是一句埋怨的玩笑话。
祝余沉默下来,轻柔地摸摸他的手心,想起上一世重逢,是在几年后的大雪天,她追杀一名宵衣卫入了深巷,杀完人听见身后的脚步声,还没来得及拔剑,就听见他的声音。彼时他应是伤心的,但祝余没敢相认,翻墙便走,从始至终都未转过身看他一眼。
后来是发现宵衣卫在跟踪他,她半路设伏截杀,受了点伤,在青州城外休养,遇见了黄老汉,翌日便在门外见到了风雪中的萧持钧。当时他应是恼恨的,日日冷着脸,悉心照顾了她月余,却不曾与她说几句话。
“令仪——”
黄老汉的声音从门外远远传来,祝余起身去开门,只见黄老汉身后跟着个老头和小孩,慈眉善目的,她迎了人进来,那人仔细瞧了瞧萧持钧的伤,就去解萧持钧的衣裳,祝余见状出了门,背过身抱着手在檐下站着。
等伤口处理好,便听见萧持钧唤她。
她应了声,这才又进去,那老郎中将手中的伤药递过来,随行的小孩上前领她去竹编的屏风后,祝余这才发现,是个小女孩,黄老汉察觉到她身上有伤,怕上药不方便,这才舍近求远,多走了几步,去寻这老郎中来。
小女孩年纪虽小,手下动作却老迈,上药也伶俐,揭开衣裳后,看见祝余身上错落的疤痕,“呀”了一声,祝余竖起食指“嘘”了一声,她便闭紧了嘴。
等送走郎中爷孙,擦洗完身子,已快到天亮时分,天边露出些鱼肚白,村子里的农户晨起开始生火。
黄老汉也在灶房里,还没进去就闻到了熟悉的香味。祝余倚在门边,静静地看着黄老汉,老头子原是蜀地人士,做得一手好菜,后来久居京城,当地人冬日喜爱煲汤,便又习得一手好汤品,先前在帝京,萧持钧来东宫时常常带着黄老汉的汤给她。
烟熏火燎的,现下两人都受了伤,黄老汉在下热汤面,瞧着有些像青州风味,煮了香浓的汤底,还炒了些新鲜的浇头,察觉到祝余在看她,黄老汉抹了抹脸:“饿了吧!”说完递给祝余一双筷子,让她先吃些浇头垫一垫。祝余接过但并未动筷:“黄叔……”
话还未说出口便被黄老汉打断:“嗨呀,别整些唧唧歪歪的,回来就好,老头子不在意这些。”
黄老汉很高兴,但又想起什么似的:“不过跟二公子你可得好好说说,这些年都去哪了……”一边说还要一边探头出去看,提防着萧持钧听到:“小鱼儿,我瞧着他正伤心呢!”
祝余闻言点点头:“您放心,我会同二哥好好说的。”黄老汉这才满意地继续搅和锅里的面,约莫是真的高兴,嘴里还哼起了小曲儿。
雨停了,夜里还有些风,祝余静立在小院的屋檐下,抬头去望未散的乌云,上苍垂怜,让她重活一世,及时救下萧持钧,黄叔也还活着,这是最好的年岁,一切都还来得及。
第3章 势如连璧
◎“英姐姐,你别着急。”◎
萧持钧的伤有些深,在李家村又歇了几日才决定启程回京,黄老汉不放心他二人独自上路,嚷嚷着要送一程,送着送着,这一送便要送到帝京去。
青州城是南北衔接的地界,依山傍水,此时未至深秋,草木尚有余夏,青葱可爱。捎着两个伤患,赶路多有不便,黄老汉大手一挥赁了辆马车,老头子戴着顶草帽,驾起车来虎虎生风,萧持钧的侍卫将月和带星紧随其后。
路有颠簸,祝余靠在车窗旁半梦半醒,萧持钧的目光太直白,她偏过脸躲了躲,后者便不动声色地挪开目光,闭目养神。
如今是嘉平二十四年,距离上一世在丰庆寺被截杀,尚有三年之久。
算算日子,太子妃此时已有三个月的身孕,下月便会前往苍梧山小住,回京前夕遭遇刺客,身受重伤,也因此小产。
祝余睁开眼,车帘在颠簸中掀起又落下,忽明忽暗。太子妃小产后,病骨支离,与太子彻底离心,三年后便郁郁而终,甚至没能与她见最后一面。祝余细细思索着,双手交叠卧于膝上,拇指摩挲着虎口,身子随马车行进微微晃动,旁侧的萧持钧握着卷书,似读非读。
行至云州,三人寻了家客栈,歇息一日再上路。祝余前世来过云州,这儿的鱼不错,江水绕山而过,秋日鲈鱼正肥美,宵衣卫在此处设有暗阁,那时她爱喝街头那家的鲈鱼豆腐汤,肉质鲜美,混着轻微的豆腥气,不算精细的饭食,但有种令人心安的熨帖,厮杀缠斗过后的麻木被热汤一浇,人就活了过来。
思及宵衣卫,祝余回想起那晚逃走的几人,夜色朦胧,不敢肯定他们看清了自己的面容,当时伤势惨重,宵衣卫在青州城并无据点,想必他们只能就近投靠云州暗阁。
萧持钧正盯着祝余出神,谁料她倏地回过头:“此处依山傍水,物产丰饶,我请你用饭吧!”
言罢也未候着他答话,径直往前带路去了,似是料定他会跟上。
她对云州很熟悉,萧持钧想。
不是第一回 见,青州城的时候,她对黄老汉也熟稔非常,虽不曾与人多言语,却常常瞧着老头子劈柴、生火、切菜,与有目的的窥视不同,他能察觉到其中的满足和惬意。人也变了许多,剑法精进不少,人却比从前还要沉默。
街边人多,行走之间有一货郎的担子撞上了萧持钧,轻微的痛感叫人清醒,他并未再多想,抬步跟上祝余。
-
自青州北上,途径云、永二城,过洛川,再行半日便是帝京。
萧持钧要回侯府,祝余随黄老汉去京中老宅,下了马车,正欲分道扬镳,萧持钧却缓步跟了上来,同他们一道走。
重回故地,推开院门,小院子一切如*昨,水井,梨树,连积灰都未见,像是每日都有人打扫,黄老汉瞧了瞧萧持钧的神色,有些欲言又止,不知为何却又没多说,径直进了门,收拾屋子去。
今日他们本不该见面,按照前世的时间,再次见到萧持钧应该是她叛出宵衣卫之后,只是今日若不救下萧持钧,他便会留下伴随一生的重伤,最后也因此而死。
祝余以为,一定是帝京出了什么变故,才让萧持钧提起太子时如此异样,却不料萧持钧并未作解释,只道与太子已形同陌路,祝余追问,他便又多说了几句,来回都是些言辞模糊的套话。迟钝如祝余,这才终于想起三年前那场杖刑,她当众拒婚,冲撞了太子,被罚了二十杖。当时萧持钧不在京中,后来想必也是知晓的。
她调整了一下姿势,坐直了身子,又想起来宵衣卫内部的龃龉,还是将自己的猜想和盘托出:“宵衣卫行事一向稳妥,向来一击即中,不做没把握的事,今日这追兵有些太过招摇。此处虽为城郊,但周遭有不少田庄,极易被人撞见,况且……”她顿了顿,“令牌也没有带走,行色匆匆,倒像是嫁祸。”
“为何对宵衣卫如此熟悉?”
祝余一愣,萧持钧此刻面色不算好,除了受伤后的苍白,还有些说不出来的阴沉,习惯使然,她微微有些紧张:“先前跟着太子妃,时有提及,因而知道得比旁人多些。”
见她答得一板一眼,萧持钧顿了顿,意识到自己失态,收敛了些情绪,却又有些难以克制地唤她:“小鱼,我很担心你。”
祝余一愣,垂了垂眼,不知该说什么,好半天才低低地“嗯”了一声,随后又缓缓俯下上身,趴靠在萧持钧手边,一只手虚虚攥着他的虎口,闷声道:“我知道的。”闭上眼,就这样伏在榻边不再言语,知道她有事瞒着自己,也不愿说出口,萧持钧有些无奈,但还好人就在自己身旁,他收拢手掌,蹭了蹭她软绵绵的脸颊肉,也没再逼迫她说些什么,半晌,一直不说话的祝余突然又出声:“对不起。”
是为分别的这三年,也是为自己现下的隐瞒,萧持钧没说话,握住她的手,轻轻晃了晃,察觉到他的动作,祝余笑了笑,回握住他的手,也学他轻轻晃,萧持钧低下头,盯着她半边脸,心绪翻涌,良久,只是用指尖挠了挠她的掌心:“原谅你了。”
闻言,祝余有些讶异地直起身,动作间牵扯到手臂的伤处,疼得她下意识紧缩,萧持钧托住她的手臂,这才发觉这里有一道旧伤,正欲出言斥她毛躁,就被她拉住手:“真的?”
祝余不明白。
从前她惹萧持钧生气,都得哄上三两天,他这人看着温和好说话,实则端得厉害,说话又喜拐弯抹角,在与人交际上,她话少,又比较迟钝,绕着绕着就容易会错意,常弄出乌龙来。
他细细看了看祝余手臂上的伤口,又皱起眉头,触了触另一只手臂,没有再看到其他伤处,这才看着她,故作轻松地揶揄道:“我若与你置气,指不定哪日,你便又如变戏法一般……”言罢错开目光,不再看她,只握着她的手,低着头继续道:“消失了。”
温热的体温从掌心传递过来,仿佛方才只是一句埋怨的玩笑话。
祝余沉默下来,轻柔地摸摸他的手心,想起上一世重逢,是在几年后的大雪天,她追杀一名宵衣卫入了深巷,杀完人听见身后的脚步声,还没来得及拔剑,就听见他的声音。彼时他应是伤心的,但祝余没敢相认,翻墙便走,从始至终都未转过身看他一眼。
后来是发现宵衣卫在跟踪他,她半路设伏截杀,受了点伤,在青州城外休养,遇见了黄老汉,翌日便在门外见到了风雪中的萧持钧。当时他应是恼恨的,日日冷着脸,悉心照顾了她月余,却不曾与她说几句话。
“令仪——”
黄老汉的声音从门外远远传来,祝余起身去开门,只见黄老汉身后跟着个老头和小孩,慈眉善目的,她迎了人进来,那人仔细瞧了瞧萧持钧的伤,就去解萧持钧的衣裳,祝余见状出了门,背过身抱着手在檐下站着。
等伤口处理好,便听见萧持钧唤她。
她应了声,这才又进去,那老郎中将手中的伤药递过来,随行的小孩上前领她去竹编的屏风后,祝余这才发现,是个小女孩,黄老汉察觉到她身上有伤,怕上药不方便,这才舍近求远,多走了几步,去寻这老郎中来。
小女孩年纪虽小,手下动作却老迈,上药也伶俐,揭开衣裳后,看见祝余身上错落的疤痕,“呀”了一声,祝余竖起食指“嘘”了一声,她便闭紧了嘴。
等送走郎中爷孙,擦洗完身子,已快到天亮时分,天边露出些鱼肚白,村子里的农户晨起开始生火。
黄老汉也在灶房里,还没进去就闻到了熟悉的香味。祝余倚在门边,静静地看着黄老汉,老头子原是蜀地人士,做得一手好菜,后来久居京城,当地人冬日喜爱煲汤,便又习得一手好汤品,先前在帝京,萧持钧来东宫时常常带着黄老汉的汤给她。
烟熏火燎的,现下两人都受了伤,黄老汉在下热汤面,瞧着有些像青州风味,煮了香浓的汤底,还炒了些新鲜的浇头,察觉到祝余在看她,黄老汉抹了抹脸:“饿了吧!”说完递给祝余一双筷子,让她先吃些浇头垫一垫。祝余接过但并未动筷:“黄叔……”
话还未说出口便被黄老汉打断:“嗨呀,别整些唧唧歪歪的,回来就好,老头子不在意这些。”
黄老汉很高兴,但又想起什么似的:“不过跟二公子你可得好好说说,这些年都去哪了……”一边说还要一边探头出去看,提防着萧持钧听到:“小鱼儿,我瞧着他正伤心呢!”
祝余闻言点点头:“您放心,我会同二哥好好说的。”黄老汉这才满意地继续搅和锅里的面,约莫是真的高兴,嘴里还哼起了小曲儿。
雨停了,夜里还有些风,祝余静立在小院的屋檐下,抬头去望未散的乌云,上苍垂怜,让她重活一世,及时救下萧持钧,黄叔也还活着,这是最好的年岁,一切都还来得及。
第3章 势如连璧
◎“英姐姐,你别着急。”◎
萧持钧的伤有些深,在李家村又歇了几日才决定启程回京,黄老汉不放心他二人独自上路,嚷嚷着要送一程,送着送着,这一送便要送到帝京去。
青州城是南北衔接的地界,依山傍水,此时未至深秋,草木尚有余夏,青葱可爱。捎着两个伤患,赶路多有不便,黄老汉大手一挥赁了辆马车,老头子戴着顶草帽,驾起车来虎虎生风,萧持钧的侍卫将月和带星紧随其后。
路有颠簸,祝余靠在车窗旁半梦半醒,萧持钧的目光太直白,她偏过脸躲了躲,后者便不动声色地挪开目光,闭目养神。
如今是嘉平二十四年,距离上一世在丰庆寺被截杀,尚有三年之久。
算算日子,太子妃此时已有三个月的身孕,下月便会前往苍梧山小住,回京前夕遭遇刺客,身受重伤,也因此小产。
祝余睁开眼,车帘在颠簸中掀起又落下,忽明忽暗。太子妃小产后,病骨支离,与太子彻底离心,三年后便郁郁而终,甚至没能与她见最后一面。祝余细细思索着,双手交叠卧于膝上,拇指摩挲着虎口,身子随马车行进微微晃动,旁侧的萧持钧握着卷书,似读非读。
行至云州,三人寻了家客栈,歇息一日再上路。祝余前世来过云州,这儿的鱼不错,江水绕山而过,秋日鲈鱼正肥美,宵衣卫在此处设有暗阁,那时她爱喝街头那家的鲈鱼豆腐汤,肉质鲜美,混着轻微的豆腥气,不算精细的饭食,但有种令人心安的熨帖,厮杀缠斗过后的麻木被热汤一浇,人就活了过来。
思及宵衣卫,祝余回想起那晚逃走的几人,夜色朦胧,不敢肯定他们看清了自己的面容,当时伤势惨重,宵衣卫在青州城并无据点,想必他们只能就近投靠云州暗阁。
萧持钧正盯着祝余出神,谁料她倏地回过头:“此处依山傍水,物产丰饶,我请你用饭吧!”
言罢也未候着他答话,径直往前带路去了,似是料定他会跟上。
她对云州很熟悉,萧持钧想。
不是第一回 见,青州城的时候,她对黄老汉也熟稔非常,虽不曾与人多言语,却常常瞧着老头子劈柴、生火、切菜,与有目的的窥视不同,他能察觉到其中的满足和惬意。人也变了许多,剑法精进不少,人却比从前还要沉默。
街边人多,行走之间有一货郎的担子撞上了萧持钧,轻微的痛感叫人清醒,他并未再多想,抬步跟上祝余。
-
自青州北上,途径云、永二城,过洛川,再行半日便是帝京。
萧持钧要回侯府,祝余随黄老汉去京中老宅,下了马车,正欲分道扬镳,萧持钧却缓步跟了上来,同他们一道走。
重回故地,推开院门,小院子一切如*昨,水井,梨树,连积灰都未见,像是每日都有人打扫,黄老汉瞧了瞧萧持钧的神色,有些欲言又止,不知为何却又没多说,径直进了门,收拾屋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