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这般姿态,分明是无声的逐客令。
宋檀正欲离去,忽听得疏影在珠帘外轻声禀报,“娘子,太医院来请平安脉了。”
“让他进来吧。”何年头也不抬,慢条斯理地擦拭着指尖沾染的黛粉。
宋檀的脚步生生顿住,月白衣袍在门槛处旋出半道弧光。
“既然太医来了......”他回身望向女娘,声音低沉而坚持,“我不放心秋娘身体,待太医诊过脉,我再走不迟。”
何年坐回湘妃榻上,无视他的存在。
连日来都是那位刘姓太医前来请脉,翻来覆去无非是‘气血两虚,宜静养’的陈词滥调。她都已经听腻了,本来以为还是那一套,没想到进来的是许院判。
何年眼中惊讶转瞬即逝,她很快反应过来,从容行礼道,“有劳许院判了。”
深宫高墙隔绝了外界消息,她既无从得知李信业的近况,更不晓得议和进展如何?这些妃嫔们终日只论胭脂水粉、衣裳首饰,对朝堂之事讳莫如深......
而往日都是刘太医,今日偏偏换成许院判,这必是王宴舟安排他来传信的。
许院判唇边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苦笑,低声道,“刘太医昨夜突发急症,今日特遣老朽前来为夫人请脉。”
他三指轻轻搭上女娘皓腕,凝神诊了片刻,眉头微蹙,“夫人脉象已平稳许多,只是......”他略微提高声量,“夫人近日饮食可还克化?老朽观夫人脾胃运化似有阻滞......”
何年顺势道,“这几日确实贪嘴,多用了些酥酪点心,今晨起来便觉脘腹胀满,倒也无甚大碍。”
许院判从沉香木药箱中,取出一张泛着药香的旧宣,狼毫蘸了徽墨,边写边道,“山楂六钱、神曲四钱、麦芽三钱......此方最是温和,夫人早晚各煎一服,一日便可消食化滞。”
许院判递过药方时,指尖在纸角轻轻一按,何年心领神会,正欲接过,却见一只骨节分明的手突然*横插进来——宋檀已将那方子抽了过去。
何年心头一紧,指甲不自觉地掐入掌心。
只见宋檀将药方迎着光细细端详,修长的手指抚过每一味药名。那泛黄的宣纸上字迹工整,墨色如新,确是一张再寻常不过的消食方子。
“有劳太医了。”宋檀终是将方子搁在案几上。
“老朽分内之事。”许院判躬身退后两步,药箱搭扣发出轻微的碰撞声。他动作利落地收拾着银针布囊,恨不能立时离开这是非之地。
原以为上次为她料理完小产之事,便可彻底脱身。哪曾想王宴舟那厮竟又找上门来,威逼利诱,扰得他不安宁,非让他传一封信。幸而那宣纸以特殊药水浸泡过,寻常看去不过是张普通药方,唯有以烛火烘烤,方能显影字迹。否则今日若被那阉人看出端倪,他这项上人头......
许院判最后行了一礼,步履匆匆退出殿外,官袍下摆掠过门槛时带起一阵微风,在身后两人之间,划出一道无形的分界线。
“是我疏忽了,”宋檀声音里带着歉疚,“只想着什么好吃好喝的,都往你这里送,倒忘了秋娘脾胃娇弱......”
药方被他指尖推至案几中央,不偏不倚停在何年触手可及之处。
“我这就让尚食局备些莼菜羹、茯苓饼来。秋娘好生将养。”
待宋檀的脚步声,彻底消失在宫门外,何年立即遣退了所有宫女。她转入内室,将那张药方置于案上,指尖轻轻抚过每一道墨痕。
她记得李信业说过,半月后的北粱冬捕节,他会发兵塑雪。可半月已经过去了,宫中竟无半点边关战事的消息。这死寂,比战报更令人心焦。
何年摆弄一会不得章法,不由将信纸放在鼻尖轻嗅,一缕若有似无的酸涩气息萦绕其间。
她恍惚间想起什么,将信纸放在炭盆的明火上微烤,渐渐地,焦褐的字迹如蛰伏的虫蚁,在宣纸上缓缓显现......
“秋娘亲启,北粱使臣已递呈和书,庆帝执意释放北粱三皇子,以达成两国合约。但李信业已攻克云州,朝中主战之议未绝。昨日,陛下命三皇子暂拘驿馆,可见庆帝此番心意已决。而他大肆豢养皇城司,暗布罗网,凡持异见者,很对会遭受弹劾与构陷。恐怕庆帝清理完反对声音,届时和约必成,李信业恐难立身。而李信业处,音讯已绝七日,承影亦不得其消息。另,兄等已筹谋脱困之策,不日当有佳音,秋娘请耐心等待。保重!”
何年凝视着信笺,指尖微颤。炭盆中火舌窜起,将密信吞噬殆尽。何年尾指被烧伤也浑然不觉。
“李信业七日未有音讯......”她喃喃低语着,“莫非围攻塑雪,他遇到了什么麻烦?”
她不自觉捏紧手指,看来郑淑妃那边,她该尽快动手了。
第130章
◎身世揭秘◎
朔风卷着细雪,掠过城头残破的‘梁’字旗。李信业站在塑雪城的最高处。
他身披铁甲,腰悬长刀,寒风吹动他的玄色大氅,猎猎作响。
“将军。”副将赤霄快步走来,铁靴踏碎薄冰,面色却异常凝重,眉宇间压着阴云。
李信业没有回头,只是微微侧首,“说。”
城下火光游动如血,东城墙的废墟间,蒺藜火球留下的焦痕仍在吞吐着余热。俘虏们跪在广场,铁链与冻土相击的声响混着北风呜咽。
赤霄喉结滚动,似乎被滚热的炭火灼伤喉咙。
“禀将军,查出来......查出来士兵溃逃的原因了......”
他的声音压得极低,却字字如重锤,“那些老兵......他们信了北梁人的谣言。”
李信业眉峰一沉,转身大步走向白狼阁,这座北梁女帝的观雪楼,此刻成了他的帅帐。
帘门推开的一瞬,炭火‘噼啪’炸开火星,晃动的火光在他脸上游走,将他的面容切割成光与暗的交错。锋利的颧骨如刀削般分明,而眼窝却沉在阴影里,深不见底。
“详细说。”李信业反手按在虎头椅扶手上,声音平静得可怕。
赤霄犹豫片刻,终是咬牙道,“北梁人放出消息,说您......您是北梁大公主普荣月的儿子,身负北梁皇族血脉。”
赤霄猛地攥紧拳头,指节发出‘咔’的脆响。
“他们将这些谣言誊抄成檄文,以箭矢缚之,趁夜射入我军营寨。现在......几乎每个营帐都传遍此事了......”
话音刚落,室内陷入寂静,连炭盆里的火都凝滞了一瞬。
李信业负手立于军案前,烛火将他的身影拉得修长。沙盘中象征塑雪城的青玉城徽已然倾覆,他手指划过羊皮地图上那道蜿蜒的寒河,在分岔的河口处蓦然停驻。指腹下粗粝的羊皮已被摩挲得发亮,却迟迟未再移动半分。
“他们信了?”李信业的声音,比帐外的雪还冷。
赤霄单膝砸地,每个字都像是从齿缝里挤出来的。
“将军,北梁人......把当年的事说得滴水不漏......”他喉头发紧,牙根都是涩的。
“他们说二十年前,北粱女帝去世后,大公主普荣月与胞弟普荣辰争夺皇位,却在临产时遭遇暗算,只得带着亲卫乘楼船于寒河逃命,可普荣辰的军队紧追不舍......大公主在船上诞下孩子,为了保下孩子性命,她将婴儿塞进中空的箭囊,用金丝绶带缠裹,推入了寒河支流。后来,那孩子飘到了对面的大宁岸边,被戍边守关的老夫人所救......”
赤霄说不下去了,眼皮子都是烫的。
“继续”,李信业冷冷命令,赤霄只能硬着头皮回答。
“时间上......确实吻合。”赤霄艰难地吞咽着,“当年老夫人,就是同时段诞下孩子。但跟着先遣队的老伙夫说,老夫人生子之事处处透着蹊跷。此前数月未见老夫人孕相,临盆前三个月还能阵前斩将夺旗,转眼间就多了个婴孩......”
“那时.....大家都以为老夫人常年披甲征战,体魄强健,戎装又宽大遮身,才未曾显露怀相,叫人看出端倪.....”他的声音越来越低,“可如今细想,即便老夫人再骁勇,又怎能不声不响带孕作战?”
“而且......而且......”赤霄清了清嗓子,艰难道,“那些流亡漠河以东的公主旧部,蛰伏多年未见动静,此番却恰到好处地配合将军围攻北梁......而将军此次攻城所用的蒺藜火球,又正是北梁女帝当年所创,这其中似乎,似乎巧合太多......”
帐内火盆旺盛,映得赤霄额角细汗晶莹。
他偷眼去觑主帅神色,又急急补道,“将军,如今北粱在我军攻下城楼后,以谣言攻心,导致军心涣散,军中已有士卒窃窃私语。末将担心......”
李信业的影子在牛皮舆图上,凝成一道铁青的裂痕。
这本该是一场完美的战役。先锋军用蒺藜火球轰开城墙缺口,主力铁骑便可长驱直入,一举拿下塑雪城。届时据险而守,足以将北梁残寇尽数剿灭。
然而,在这肃清残敌、巩固战果的紧要关头,竟有士卒意图越过寒河,趁乱逃回塑州。
“将军。”帐前亲卫的通报声打断了思绪,声音里带着几分异样的紧绷,“铁隼部首领阿古拉求见。”
宋檀正欲离去,忽听得疏影在珠帘外轻声禀报,“娘子,太医院来请平安脉了。”
“让他进来吧。”何年头也不抬,慢条斯理地擦拭着指尖沾染的黛粉。
宋檀的脚步生生顿住,月白衣袍在门槛处旋出半道弧光。
“既然太医来了......”他回身望向女娘,声音低沉而坚持,“我不放心秋娘身体,待太医诊过脉,我再走不迟。”
何年坐回湘妃榻上,无视他的存在。
连日来都是那位刘姓太医前来请脉,翻来覆去无非是‘气血两虚,宜静养’的陈词滥调。她都已经听腻了,本来以为还是那一套,没想到进来的是许院判。
何年眼中惊讶转瞬即逝,她很快反应过来,从容行礼道,“有劳许院判了。”
深宫高墙隔绝了外界消息,她既无从得知李信业的近况,更不晓得议和进展如何?这些妃嫔们终日只论胭脂水粉、衣裳首饰,对朝堂之事讳莫如深......
而往日都是刘太医,今日偏偏换成许院判,这必是王宴舟安排他来传信的。
许院判唇边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苦笑,低声道,“刘太医昨夜突发急症,今日特遣老朽前来为夫人请脉。”
他三指轻轻搭上女娘皓腕,凝神诊了片刻,眉头微蹙,“夫人脉象已平稳许多,只是......”他略微提高声量,“夫人近日饮食可还克化?老朽观夫人脾胃运化似有阻滞......”
何年顺势道,“这几日确实贪嘴,多用了些酥酪点心,今晨起来便觉脘腹胀满,倒也无甚大碍。”
许院判从沉香木药箱中,取出一张泛着药香的旧宣,狼毫蘸了徽墨,边写边道,“山楂六钱、神曲四钱、麦芽三钱......此方最是温和,夫人早晚各煎一服,一日便可消食化滞。”
许院判递过药方时,指尖在纸角轻轻一按,何年心领神会,正欲接过,却见一只骨节分明的手突然*横插进来——宋檀已将那方子抽了过去。
何年心头一紧,指甲不自觉地掐入掌心。
只见宋檀将药方迎着光细细端详,修长的手指抚过每一味药名。那泛黄的宣纸上字迹工整,墨色如新,确是一张再寻常不过的消食方子。
“有劳太医了。”宋檀终是将方子搁在案几上。
“老朽分内之事。”许院判躬身退后两步,药箱搭扣发出轻微的碰撞声。他动作利落地收拾着银针布囊,恨不能立时离开这是非之地。
原以为上次为她料理完小产之事,便可彻底脱身。哪曾想王宴舟那厮竟又找上门来,威逼利诱,扰得他不安宁,非让他传一封信。幸而那宣纸以特殊药水浸泡过,寻常看去不过是张普通药方,唯有以烛火烘烤,方能显影字迹。否则今日若被那阉人看出端倪,他这项上人头......
许院判最后行了一礼,步履匆匆退出殿外,官袍下摆掠过门槛时带起一阵微风,在身后两人之间,划出一道无形的分界线。
“是我疏忽了,”宋檀声音里带着歉疚,“只想着什么好吃好喝的,都往你这里送,倒忘了秋娘脾胃娇弱......”
药方被他指尖推至案几中央,不偏不倚停在何年触手可及之处。
“我这就让尚食局备些莼菜羹、茯苓饼来。秋娘好生将养。”
待宋檀的脚步声,彻底消失在宫门外,何年立即遣退了所有宫女。她转入内室,将那张药方置于案上,指尖轻轻抚过每一道墨痕。
她记得李信业说过,半月后的北粱冬捕节,他会发兵塑雪。可半月已经过去了,宫中竟无半点边关战事的消息。这死寂,比战报更令人心焦。
何年摆弄一会不得章法,不由将信纸放在鼻尖轻嗅,一缕若有似无的酸涩气息萦绕其间。
她恍惚间想起什么,将信纸放在炭盆的明火上微烤,渐渐地,焦褐的字迹如蛰伏的虫蚁,在宣纸上缓缓显现......
“秋娘亲启,北粱使臣已递呈和书,庆帝执意释放北粱三皇子,以达成两国合约。但李信业已攻克云州,朝中主战之议未绝。昨日,陛下命三皇子暂拘驿馆,可见庆帝此番心意已决。而他大肆豢养皇城司,暗布罗网,凡持异见者,很对会遭受弹劾与构陷。恐怕庆帝清理完反对声音,届时和约必成,李信业恐难立身。而李信业处,音讯已绝七日,承影亦不得其消息。另,兄等已筹谋脱困之策,不日当有佳音,秋娘请耐心等待。保重!”
何年凝视着信笺,指尖微颤。炭盆中火舌窜起,将密信吞噬殆尽。何年尾指被烧伤也浑然不觉。
“李信业七日未有音讯......”她喃喃低语着,“莫非围攻塑雪,他遇到了什么麻烦?”
她不自觉捏紧手指,看来郑淑妃那边,她该尽快动手了。
第130章
◎身世揭秘◎
朔风卷着细雪,掠过城头残破的‘梁’字旗。李信业站在塑雪城的最高处。
他身披铁甲,腰悬长刀,寒风吹动他的玄色大氅,猎猎作响。
“将军。”副将赤霄快步走来,铁靴踏碎薄冰,面色却异常凝重,眉宇间压着阴云。
李信业没有回头,只是微微侧首,“说。”
城下火光游动如血,东城墙的废墟间,蒺藜火球留下的焦痕仍在吞吐着余热。俘虏们跪在广场,铁链与冻土相击的声响混着北风呜咽。
赤霄喉结滚动,似乎被滚热的炭火灼伤喉咙。
“禀将军,查出来......查出来士兵溃逃的原因了......”
他的声音压得极低,却字字如重锤,“那些老兵......他们信了北梁人的谣言。”
李信业眉峰一沉,转身大步走向白狼阁,这座北梁女帝的观雪楼,此刻成了他的帅帐。
帘门推开的一瞬,炭火‘噼啪’炸开火星,晃动的火光在他脸上游走,将他的面容切割成光与暗的交错。锋利的颧骨如刀削般分明,而眼窝却沉在阴影里,深不见底。
“详细说。”李信业反手按在虎头椅扶手上,声音平静得可怕。
赤霄犹豫片刻,终是咬牙道,“北梁人放出消息,说您......您是北梁大公主普荣月的儿子,身负北梁皇族血脉。”
赤霄猛地攥紧拳头,指节发出‘咔’的脆响。
“他们将这些谣言誊抄成檄文,以箭矢缚之,趁夜射入我军营寨。现在......几乎每个营帐都传遍此事了......”
话音刚落,室内陷入寂静,连炭盆里的火都凝滞了一瞬。
李信业负手立于军案前,烛火将他的身影拉得修长。沙盘中象征塑雪城的青玉城徽已然倾覆,他手指划过羊皮地图上那道蜿蜒的寒河,在分岔的河口处蓦然停驻。指腹下粗粝的羊皮已被摩挲得发亮,却迟迟未再移动半分。
“他们信了?”李信业的声音,比帐外的雪还冷。
赤霄单膝砸地,每个字都像是从齿缝里挤出来的。
“将军,北梁人......把当年的事说得滴水不漏......”他喉头发紧,牙根都是涩的。
“他们说二十年前,北粱女帝去世后,大公主普荣月与胞弟普荣辰争夺皇位,却在临产时遭遇暗算,只得带着亲卫乘楼船于寒河逃命,可普荣辰的军队紧追不舍......大公主在船上诞下孩子,为了保下孩子性命,她将婴儿塞进中空的箭囊,用金丝绶带缠裹,推入了寒河支流。后来,那孩子飘到了对面的大宁岸边,被戍边守关的老夫人所救......”
赤霄说不下去了,眼皮子都是烫的。
“继续”,李信业冷冷命令,赤霄只能硬着头皮回答。
“时间上......确实吻合。”赤霄艰难地吞咽着,“当年老夫人,就是同时段诞下孩子。但跟着先遣队的老伙夫说,老夫人生子之事处处透着蹊跷。此前数月未见老夫人孕相,临盆前三个月还能阵前斩将夺旗,转眼间就多了个婴孩......”
“那时.....大家都以为老夫人常年披甲征战,体魄强健,戎装又宽大遮身,才未曾显露怀相,叫人看出端倪.....”他的声音越来越低,“可如今细想,即便老夫人再骁勇,又怎能不声不响带孕作战?”
“而且......而且......”赤霄清了清嗓子,艰难道,“那些流亡漠河以东的公主旧部,蛰伏多年未见动静,此番却恰到好处地配合将军围攻北梁......而将军此次攻城所用的蒺藜火球,又正是北梁女帝当年所创,这其中似乎,似乎巧合太多......”
帐内火盆旺盛,映得赤霄额角细汗晶莹。
他偷眼去觑主帅神色,又急急补道,“将军,如今北粱在我军攻下城楼后,以谣言攻心,导致军心涣散,军中已有士卒窃窃私语。末将担心......”
李信业的影子在牛皮舆图上,凝成一道铁青的裂痕。
这本该是一场完美的战役。先锋军用蒺藜火球轰开城墙缺口,主力铁骑便可长驱直入,一举拿下塑雪城。届时据险而守,足以将北梁残寇尽数剿灭。
然而,在这肃清残敌、巩固战果的紧要关头,竟有士卒意图越过寒河,趁乱逃回塑州。
“将军。”帐前亲卫的通报声打断了思绪,声音里带着几分异样的紧绷,“铁隼部首领阿古拉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