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小厮笑嘻嘻道,“不收钱,这种小报到处飘的都是,隔壁阿婆抱了一堆回去烧火...”
沈初明打赏他一枚碎银,跑堂喜滋滋的走开。
沈初明揭开滚烫粥碗压过的麻纸,看见最新的进展是,监察御史张贞最小的儿子,既然确定不是亲生的,不堪受辱的张御史,昨夜子时叫牙婆子上门,摸黑将那个小妾秘密发卖了...
张贞就是弹劾御史中丞郭路,与长嫂通|奸的人。
小报里嘲笑他有闲心管别人的闲事,结果自己头上还顶着屎盆子。
这位监察御史,向来崇尚多子多福,膝下有二十多个身体健康的儿子,一直是京城百姓羡慕的对象。
可几天前,却传这位张大人,其实没有生育能力,二十多个儿子,都不是亲生的。
本来最近谣言太多,大家都还半信半疑呢...
结果张御史还没动手,他那个小妾就吓破了胆,主动承认去岁生的儿子,是和娘家表哥私通所怀。
只因为老爷疼爱儿子,她想要在府里有个孩子傍身而已...
张大人已确定一个儿子不是亲生,那另外二十多个儿子,不是亲生的概率就更大了。
这一下子,搞得还在怀疑的看客,越发相信这些谣言了。
沈初明记得,昨天午时才传出张御史,在家中升堂逼问妻妾,十七岁的小妾是个农家女,经不住张大人藤条的恐吓,自行暴露丑事。
结果夜里张大人在私宅内发落小妾的事情,隔了一两个时辰的功夫,就已经流传出来了。
沈初明昨日午后就去了张府求证,若是待会遇到张御史,问清楚发落小妾的事情也是真的,那就太骇人听闻了...
这意味着这些朝廷要员家里,居然有人十二个时辰监视着。
这是目前皇城司替天子监察百官的察子,也无法做到的事情。
沈初明翻看背面,发现还有两则其他消息。
右卫将军曹茂,为了证明自己并非迎风倒,昨夜在兴盛坊包了十几个女妓,还特意邀请了武场里的禁军下属,围在一旁观摩,结果怎么着,这位传闻迎风倒,见花谢的大将军,他压根就提不起枪,也硬不起来...
沈初明脸色黑沉,看到另一则消息是,宰相宋居珉的二子宋鹤,被继母萧锦兰日日投喂睡圣散,若非大理寺的人即时制止,一日三五次的喝下去,一个正常人也能喝成痴傻儿...
这个事情,沈初明昨日虽然没有经手,却也是大理寺的同僚查出来的,可见小报消息并非空穴来风...
有一瞬间,他甚至怀疑京城的流言蜚语都是真的。
因为大理寺卿李仕汝的家中,确实有一面暗墙,墙内堆砌的都是金光灿灿的金砖。且李大人的死因也扑朔迷离...
:=
堂堂大理寺卿带着上千名官兵,去抓刺客的功夫,居然就死于非命了...
若非得罪朝中隐秘的权贵,谁敢在天子脚下刺杀朝廷大员?
而郭大学士确实与车夫共食过炊饼。
郭大学士给出的解释是,他坚信若要百病不生,常带饥饿三分。他晨起胃口不佳,只肯掰几口车夫的炊饼吃,至于对待老母,也是贯彻个人养生之道而已,并不敢苛待老母...
而副相参知政事韩焘,韩夫人怀着他时,确实终日不肯出门,但韩焘给出的解释是,他母亲当时身体不好,只能终日卧床保胎...
至于天子和朱忠的关系,沈初明作为臣子,自然不敢多问。
但能知道这等秘辛,又能大规模传播的,背后必然有庞大的组织。
可就是这幕后操纵者,怎么也查不出来,因为来源太过庞杂。
寅时燃灯的熬肉作坊,油布棚下扔得都是小报;
文人雅集的酥蜜食局,屏风后不知谁丢下印满字的麻纸;
赶朝摊的老妪挎竹篮叫卖,转个头的功夫,篮底葛布盖里被人趁机塞了进来...
可以说,从暗门子茶棚、鬼市浮铺,乃至贡院炊房,这种印在麻纸上的小报,几乎见缝插针,无孔不入...
这就导致朝廷官员,总是比老百姓慢一步知道消息,处处陷入被动。
沈初明将小报递给裴中时,脸色难看极了。
“裴少卿,按理说,前日少卿才带着京畿衙门的人,查封了京城的二十六家私刻坊,这两日玉京城中,这些蝇头小报该绝迹了...”
他捻了捻指尖,墨迹在指腹洇开暗青,将几根手指染得黢黑。
沈初明擦拭着手指,总觉得忽视了什么,一时又想不起来。
接着道,“可小报非但屡禁不止,还非常贴合事件得真实走向,下官倒觉得这编排颇有章法,证明传播消息之人,并非全是空穴来风...有些可能是真的,有些是有迹可循,又或者有可依据考究之处...”
他话未说完,裴中展开小报的手腕蓦地一顿,震得海碗里的热汤也晃了一晃。
“这正是幕后之人的歹毒之处....”裴中气得脸色通红,“这些人十分阴险,真里面掺点假,假里面藏着真,若非下官就是受害者,我险些也要以为十有八九都是真的...”
“沈寺丞,你可还记得昨日遇到的那个卖炭翁,他居然问我...问我...”
裴中太过生气,犀角笔管咔地裂开道细纹,沈初明深怕他将小报撕个粉碎,他还打算待会早朝面圣时,呈给天子亲览呢。
幸而犀角笔断的清脆声,让裴中恢复了几分冷静,他将小报叠成青蚨状,塞在了袖袋里。
这才接着道,“那个老翁居然问我,大理寺裴少卿喜爱人妻,是否果真如此?”
沈初明自然记得昨日场景,故而方才那小厮跑来求证时,裴少卿才冷脸不愿回答,怕又是问同样的问题。
而沈初明也避开视线,不去看裴少卿的脸色。
毕竟,知道自己上峰喜欢人妻,还是为了满足变|态|怪|癖,无论真假,他都不敢再直视他了。
沈初明恍神间,烛火猛地一跳,裴少卿的指节,也攥得发白。
“拙荆是再醮之身...”他猛地咬住舌尖,绯色官袍领口暗绣的獬豸纹在烛火中狰然欲出。
“他们不过是抓住这一点,肆意编排罢了!”
裴中的元配病殁那年,他在京城寻了高门之女另娶。可当时,虽说他顶着天子门生的清贵名头,终究是清寒门第,家无恒产...故而妻子是再蘸之身。
裴夫人前段姻缘的夫君急病而亡,倒成就了他们的姻缘。
沈初明不好回答,也不欲纠缠这个话题,他看了看外面的天色,他们吃罢早膳该上朝了。
但他又不能直接掠过去,只能安抚道,“少卿所言甚是,待揪出背后造谣少卿之人,本官定然拔了他的舌头...”
沈初明当然不知道,这个谣言就是他的亲妹妹编排的。
而前日裴中封了京城私刻坊,沈初照为了给他一个教训,才造谣他喜好人妻,有特殊癖好。
至于为何所有私刻坊都封了,小报还能源源不断供应,自然是他的好妹妹,在将军府也有刻印需要的设备和材料。
在沈初明为小报头疼,四处奔波的时候,将军府后院的库房里,他的妹妹正带着一群暗卫,有条不紊的刷墨、贴纸和拓印...
泛黄的纸面上,歪斜的‘北粱暗探’几个字,正成百上千张的不断复制。
她费了这么大功夫造谣,当然不全是为了郭御史,还是要借助这次风波,将北粱暗探给彻底剿除。
何年忙了一宿没睡,手上糊得都是油墨。
她擦汗时没注意,沾在了脸颊上,李信业拿着帕子,轻笑着为她擦拭。
“这油墨幸而能擦掉...”他戏弄的刮过她的鼻子,“不然秋娘就要变成一只小玄猫了...”
想到他曾养过一只通体黑亮的玄猫,名唤啸铁,李信业正要问秋娘那只猫的动向...
就见面前女娘蓦地跳起来,踩到尾巴的猫儿一样嗷嗷乱叫。
“完蛋了,李信业,这个墨能擦掉...”
李信业见她神色紧张,也郑重起来,“能擦掉,是有什么问题吗?”
“只有上好的油墨,沾染在手上才能擦掉,我只想着印小报要用差得纸,却忘记换墨了...”
女娘扫视了一圈油墨,以及印刻用的木活字,眼睛里都是绝望。
“旁人也就罢了,哥|哥|日|日与笔墨纸砚打交道,过去还是他教我的私刻,我怕他通过这种上好的油墨,还有统计小报里的常用字,推测出我用的木活字...”
李信业还是没听懂。
“秋娘,若是推断出木活字会怎样?”
何年咬住拇指关节,额间渗出细密的汗珠。
“这套木活字是我私底下用的,若被有心人瞧出端倪,推断出木活字...”她喉间发紧,“那些博览群书之人,定能从中推测出我平日私刻的书目,继而推测我爱看的书...”
沈初照素来有私刻的癖好,原是嫌坊间墨色粗劣,每逢遇到心仪的孤本,必要亲自摹刻,亲手拓印。眼下这套木活字,正是她往日用来印制珍本的工具。
沈初明打赏他一枚碎银,跑堂喜滋滋的走开。
沈初明揭开滚烫粥碗压过的麻纸,看见最新的进展是,监察御史张贞最小的儿子,既然确定不是亲生的,不堪受辱的张御史,昨夜子时叫牙婆子上门,摸黑将那个小妾秘密发卖了...
张贞就是弹劾御史中丞郭路,与长嫂通|奸的人。
小报里嘲笑他有闲心管别人的闲事,结果自己头上还顶着屎盆子。
这位监察御史,向来崇尚多子多福,膝下有二十多个身体健康的儿子,一直是京城百姓羡慕的对象。
可几天前,却传这位张大人,其实没有生育能力,二十多个儿子,都不是亲生的。
本来最近谣言太多,大家都还半信半疑呢...
结果张御史还没动手,他那个小妾就吓破了胆,主动承认去岁生的儿子,是和娘家表哥私通所怀。
只因为老爷疼爱儿子,她想要在府里有个孩子傍身而已...
张大人已确定一个儿子不是亲生,那另外二十多个儿子,不是亲生的概率就更大了。
这一下子,搞得还在怀疑的看客,越发相信这些谣言了。
沈初明记得,昨天午时才传出张御史,在家中升堂逼问妻妾,十七岁的小妾是个农家女,经不住张大人藤条的恐吓,自行暴露丑事。
结果夜里张大人在私宅内发落小妾的事情,隔了一两个时辰的功夫,就已经流传出来了。
沈初明昨日午后就去了张府求证,若是待会遇到张御史,问清楚发落小妾的事情也是真的,那就太骇人听闻了...
这意味着这些朝廷要员家里,居然有人十二个时辰监视着。
这是目前皇城司替天子监察百官的察子,也无法做到的事情。
沈初明翻看背面,发现还有两则其他消息。
右卫将军曹茂,为了证明自己并非迎风倒,昨夜在兴盛坊包了十几个女妓,还特意邀请了武场里的禁军下属,围在一旁观摩,结果怎么着,这位传闻迎风倒,见花谢的大将军,他压根就提不起枪,也硬不起来...
沈初明脸色黑沉,看到另一则消息是,宰相宋居珉的二子宋鹤,被继母萧锦兰日日投喂睡圣散,若非大理寺的人即时制止,一日三五次的喝下去,一个正常人也能喝成痴傻儿...
这个事情,沈初明昨日虽然没有经手,却也是大理寺的同僚查出来的,可见小报消息并非空穴来风...
有一瞬间,他甚至怀疑京城的流言蜚语都是真的。
因为大理寺卿李仕汝的家中,确实有一面暗墙,墙内堆砌的都是金光灿灿的金砖。且李大人的死因也扑朔迷离...
:=
堂堂大理寺卿带着上千名官兵,去抓刺客的功夫,居然就死于非命了...
若非得罪朝中隐秘的权贵,谁敢在天子脚下刺杀朝廷大员?
而郭大学士确实与车夫共食过炊饼。
郭大学士给出的解释是,他坚信若要百病不生,常带饥饿三分。他晨起胃口不佳,只肯掰几口车夫的炊饼吃,至于对待老母,也是贯彻个人养生之道而已,并不敢苛待老母...
而副相参知政事韩焘,韩夫人怀着他时,确实终日不肯出门,但韩焘给出的解释是,他母亲当时身体不好,只能终日卧床保胎...
至于天子和朱忠的关系,沈初明作为臣子,自然不敢多问。
但能知道这等秘辛,又能大规模传播的,背后必然有庞大的组织。
可就是这幕后操纵者,怎么也查不出来,因为来源太过庞杂。
寅时燃灯的熬肉作坊,油布棚下扔得都是小报;
文人雅集的酥蜜食局,屏风后不知谁丢下印满字的麻纸;
赶朝摊的老妪挎竹篮叫卖,转个头的功夫,篮底葛布盖里被人趁机塞了进来...
可以说,从暗门子茶棚、鬼市浮铺,乃至贡院炊房,这种印在麻纸上的小报,几乎见缝插针,无孔不入...
这就导致朝廷官员,总是比老百姓慢一步知道消息,处处陷入被动。
沈初明将小报递给裴中时,脸色难看极了。
“裴少卿,按理说,前日少卿才带着京畿衙门的人,查封了京城的二十六家私刻坊,这两日玉京城中,这些蝇头小报该绝迹了...”
他捻了捻指尖,墨迹在指腹洇开暗青,将几根手指染得黢黑。
沈初明擦拭着手指,总觉得忽视了什么,一时又想不起来。
接着道,“可小报非但屡禁不止,还非常贴合事件得真实走向,下官倒觉得这编排颇有章法,证明传播消息之人,并非全是空穴来风...有些可能是真的,有些是有迹可循,又或者有可依据考究之处...”
他话未说完,裴中展开小报的手腕蓦地一顿,震得海碗里的热汤也晃了一晃。
“这正是幕后之人的歹毒之处....”裴中气得脸色通红,“这些人十分阴险,真里面掺点假,假里面藏着真,若非下官就是受害者,我险些也要以为十有八九都是真的...”
“沈寺丞,你可还记得昨日遇到的那个卖炭翁,他居然问我...问我...”
裴中太过生气,犀角笔管咔地裂开道细纹,沈初明深怕他将小报撕个粉碎,他还打算待会早朝面圣时,呈给天子亲览呢。
幸而犀角笔断的清脆声,让裴中恢复了几分冷静,他将小报叠成青蚨状,塞在了袖袋里。
这才接着道,“那个老翁居然问我,大理寺裴少卿喜爱人妻,是否果真如此?”
沈初明自然记得昨日场景,故而方才那小厮跑来求证时,裴少卿才冷脸不愿回答,怕又是问同样的问题。
而沈初明也避开视线,不去看裴少卿的脸色。
毕竟,知道自己上峰喜欢人妻,还是为了满足变|态|怪|癖,无论真假,他都不敢再直视他了。
沈初明恍神间,烛火猛地一跳,裴少卿的指节,也攥得发白。
“拙荆是再醮之身...”他猛地咬住舌尖,绯色官袍领口暗绣的獬豸纹在烛火中狰然欲出。
“他们不过是抓住这一点,肆意编排罢了!”
裴中的元配病殁那年,他在京城寻了高门之女另娶。可当时,虽说他顶着天子门生的清贵名头,终究是清寒门第,家无恒产...故而妻子是再蘸之身。
裴夫人前段姻缘的夫君急病而亡,倒成就了他们的姻缘。
沈初明不好回答,也不欲纠缠这个话题,他看了看外面的天色,他们吃罢早膳该上朝了。
但他又不能直接掠过去,只能安抚道,“少卿所言甚是,待揪出背后造谣少卿之人,本官定然拔了他的舌头...”
沈初明当然不知道,这个谣言就是他的亲妹妹编排的。
而前日裴中封了京城私刻坊,沈初照为了给他一个教训,才造谣他喜好人妻,有特殊癖好。
至于为何所有私刻坊都封了,小报还能源源不断供应,自然是他的好妹妹,在将军府也有刻印需要的设备和材料。
在沈初明为小报头疼,四处奔波的时候,将军府后院的库房里,他的妹妹正带着一群暗卫,有条不紊的刷墨、贴纸和拓印...
泛黄的纸面上,歪斜的‘北粱暗探’几个字,正成百上千张的不断复制。
她费了这么大功夫造谣,当然不全是为了郭御史,还是要借助这次风波,将北粱暗探给彻底剿除。
何年忙了一宿没睡,手上糊得都是油墨。
她擦汗时没注意,沾在了脸颊上,李信业拿着帕子,轻笑着为她擦拭。
“这油墨幸而能擦掉...”他戏弄的刮过她的鼻子,“不然秋娘就要变成一只小玄猫了...”
想到他曾养过一只通体黑亮的玄猫,名唤啸铁,李信业正要问秋娘那只猫的动向...
就见面前女娘蓦地跳起来,踩到尾巴的猫儿一样嗷嗷乱叫。
“完蛋了,李信业,这个墨能擦掉...”
李信业见她神色紧张,也郑重起来,“能擦掉,是有什么问题吗?”
“只有上好的油墨,沾染在手上才能擦掉,我只想着印小报要用差得纸,却忘记换墨了...”
女娘扫视了一圈油墨,以及印刻用的木活字,眼睛里都是绝望。
“旁人也就罢了,哥|哥|日|日与笔墨纸砚打交道,过去还是他教我的私刻,我怕他通过这种上好的油墨,还有统计小报里的常用字,推测出我用的木活字...”
李信业还是没听懂。
“秋娘,若是推断出木活字会怎样?”
何年咬住拇指关节,额间渗出细密的汗珠。
“这套木活字是我私底下用的,若被有心人瞧出端倪,推断出木活字...”她喉间发紧,“那些博览群书之人,定能从中推测出我平日私刻的书目,继而推测我爱看的书...”
沈初照素来有私刻的癖好,原是嫌坊间墨色粗劣,每逢遇到心仪的孤本,必要亲自摹刻,亲手拓印。眼下这套木活字,正是她往日用来印制珍本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