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这就导致杨翠华在家里受了不少气,也越发认识到,人还是得有个工作才行,要不然,甭管你付出了多少,在别人看来,你是被养着的,就该做这么多。
  宋盼听出来了她妈的另一重意思,却是乐见其成的。
  要是二哥真的被她妈哭得心软、愿意拉拔他们一把、把贵市这一摊子交给她妈,那么,作为家里唯一跟她妈站在一边儿的孩子,这好处,还能少得了她的?
  在附近摆摊的人抽空看了这母女俩一眼,都跟看傻子似的。
  好歹跟梁万他们当了几天的“邻居”,对他们的性格谈不上十分了解,但也不算是一无所知。
  虽然不知道宋盼口中的“二哥”到底是谁,但是,这两年,能出来做生意的,有哪一个是好糊弄的?
  想教人家怎么做事儿,还惦记上了人家的营生,呵,这娘俩儿,可真是脸大如斗啊!
  不想趟浑水、更看不惯这母女俩做派的人,默默闭上了嘴巴。
  于是,杨翠华和宋盼愣是在这儿苦苦等了一天,结果,连个人影儿都没瞧见。
  母女俩精疲力尽,回到家的时候,都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
  刚一进屋,看到的就是宋承志漆黑如墨的脸色:
  “上哪儿去了?也不看看,这都几点了!我们上了一天班,回到家里一看,冰锅冷灶的,你觉得,这合适吗?”
  “你都不上班了,白天也没事儿干,我每个月准时上交工资,对你没有别的要求,就希望你能把家里的这些个琐事料理好,可你呢?你是怎么做的?翠华,你真是,太让我失望了!”
  被劈头盖脸一顿批判,杨翠华也不高兴,但到底觉得,耽误到这个点儿,都没来得及做饭,的确是自己理亏,这才没还嘴。
  只是,老宋上了年纪,难免爱唠叨一些,她不想让老宋揪着这事儿不放、连续念叨她一个多礼拜,又觉得,这事儿也没必要瞒着老宋,就把她和宋盼今天出去做了什么事儿,给说了出来。
  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再听到“梁万”这个名字了,这会儿,乍一听见,宋承志愣住了!
  然而,“算计”似乎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本能,几乎是在杨翠华话音刚落的时候,宋承志的大脑就在飞速运转着了!
  他是在前几年才知道,当年梁万原来是去食品厂的韩副厂长家当上门女婿了,也难怪,梁万回家以后那么有底气、当场就跟家里人翻脸了呢!
  不过,知道归知道,他们家都已经在贵市安家落户了,不管是想找茬儿,还是想修复关系,隔着这么远的距离,那都是有心无力的!
  所以,宋承志很快就把这事儿撇到一边儿去了。
  直到现在听说梁万来了贵市,当了个体户不说,生意还挺好……
  “盼盼说得没错,老二他们应该就是临时歇了一天,明天,你接着去那儿找找!说到底,梁万是你的亲生儿子,也是我看着长大的孩子。”
  “孩子年轻的时候不懂事儿,因为一点小事就对父母起了隔阂,做了让自己后悔的决定,可是,咱们是长辈,哪儿能跟孩子计较这些呢?”
  “明天,你见到梁万的时候,可别跟孩子又翻旧账,问他这些年过得怎么样,问他现在有没有孩子、孩子多大了,跟他说说你这些年的辛苦,那些小事儿,不就翻篇儿了吗?”
  宋承志缓和了脸色,教杨翠华道。
  梁万一个大男人,却当了上门女婿,平时吃穿住行都得看老丈人和媳妇儿的脸色不说,就连孩子,都不能跟着自己姓,这在宋承志看来,就是自甘堕落。
  可是,瞧不上梁万是真,但这也并不妨碍宋承志利用他为自家谋些好处啊!
  杨翠华是想把梁万已经做起来的那一摊子接手过来,到时候,静等着数钱数到手软就行。
  但宋承志觉得,她想得有点太美了,而且,这两年政策放开、个体户摆摊、是赚到钱了,可万一过两年、这阵风又吹回去、要严厉打击投机倒把了呢?
  所以,比起当老板,宋承志更想让老大去梁万手底下做事儿。
  个体户赚得多,出手也大方,老大又是自家人,每个月的工资也不多要,给个三四百,这总能行吧?
  在梁万手底下锻炼一年,老大能攒下不少钱,到时候,形势应该也稳定住了,有钱又有经验,再出来单干也不迟!
  至于这一年里、万一又开始打击投机倒把了、该怎么办,宋承志都已经想好了。
  他家老大就是个拿死工资的,说到底,跟旧时候受地主剥削的长工有什么区别?发现形势不对劲儿的时候,立刻“大义灭亲”、举报梁万,这不就能顺利脱身了吗?
  只能说,这一家子,一个个的,全都是长得丑、想得美!
  然而,各自打着小算盘的两口子没有料到,杨翠华的“守株待兔”之行,并不顺利!
  第二天,那个摊位上依旧没有人!
  第三天,更是直接换了一家子,占领了那个位置!
  杨翠华这才急了,想到要跟附近的摊主打听梁万他们的去向。
  有人压根儿不清楚,有人知道、但怀疑杨翠华嘴里的话到底是不是真的。
  最后,杨翠华豁出去、拉着人家就是一番哭诉,或是出于同情,或是不想耽搁自个儿的生意,这个人告诉杨翠华:
  “他们已经离开贵市了,你要是有心找儿子,不如回老家去打听下?”
  回老家啊!这句话,让杨翠华陷入了犹豫,但宋承志却做了决定:
  “回!我跟你一块儿回去!抛开这事儿不提,咱们也有十来年没回去过了,总该回去看看,跟亲戚朋友叙叙旧的!”
  那厢,已经在川省卖着喇叭裤、每天忙得脚不沾地的梁万,并不知道宋承志和杨翠华那两块狗皮膏药为了吸血、都要回安城去找他了!
  当然,就算知道,梁万也不会把这件事儿放在心上的。
  十多年前,他们一家就能想到办法收拾宋家人,十多年后,难道还会怕宋家人再出现、来给他们添堵吗?
  况且,时代不同了!
  六七十年代,出头鸟是要被第一个盯上的,为了合群,梁万多多少少得顾及着点儿名声问题。
  可从八十年代往后,没有了革委会,就算杨翠华仗着亲妈的身份向他施压,就算他压根儿不搭理那一家子,顶多也就是被人在背后说道几句罢了。
  这还能叫个事儿?
  第122章
  ◎更新◎
  梁万和刘东、卢海风每天下午收摊儿后都会打一通电话,沟通的,自然是喇叭裤的销量。
  随着喇叭裤在内地的流行,他们在这两地的生意也变得好做了许多,几乎不用再去发愁、怎么去打开市场,每天要做的事情,只剩下了出货和收钱。
  秦有民往这两个地方各自发了五千条货,听起来挺多,但是,卖起来以后,他们却发现,不够卖!根本不够卖的!
  要知道,虽然是1980年,但这两个地方的人口数量,都是超过了五百万的。
  即便只有1%的人会跟风购买喇叭裤,想消化掉这五千条裤子,那也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更何况,喇叭裤的流行,可不仅仅是这一阵儿的事情呢!
  没有犹豫,梁万预估着每天的出货数量,提早给秦有民打了电话订货。
  现在大家都知道喇叭裤好卖,只是,手里有货的人不多,更多的人,还在等着鹏城大大小小的服装厂或小作坊赶工出货呢。
  自然,知道秦有民曾经进过一批喇叭裤、肯定有门路的人,就络绎不绝地找上门儿来了。
  秦有民也不是个消息闭塞的人,对于这些人的来意,他心知肚明。
  虽说当初那批喇叭裤砸在他手里的时候,有些人没少在背后议论,觉得他秦有民要栽了、耽误这么长时间、想再爬起来、怕是不容易。
  但是,跟谁过不去,也没必要跟钱过不去,不是吗?
  所以,估摸着他能拿到的数量,秦有民预留出了一部分,剩下的,前几天陆陆续续都卖出去了。
  尽管他就是赚个差价,一条裤子挣得也不多,但架不住这一回出货量大啊!
  轻轻松松、小赚一笔的秦有民心满意足,接到梁万打来的电话时,从语*气上,更是能听得出来近日的春风得意。
  “再要一批货是吧?没问题!老弟你开口,做哥哥的,就算是抢,也得给你弄一批货过去啊!还是往上回那两个地方发货,对吧?行,我知道了!”
  挂断电话,秦有民哼上了不成曲儿的音调,他特意预留出来的那批货,本来就是给梁万他们留的。
  倒也没别的意思,就是想着,不管喇叭裤的突然流行,是不是在梁万他们的意料之中,可至少,那段被人不看好的日子,是梁万他们第一回 给的货款,让他撑着走过来的。
  所以,梁万他们这次还是要八万块钱的裤子,但秦有民已经决定,裤子的成本价,就按七块钱一条给他们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