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奇怪。
看见这人,好像闻见玫瑰牛奶里坠入一片柠檬的香气。
姜南西眼睛霎时惊喜:“暧你回来啦?”
宁朝走过来,礼貌地对老爷爷颔首:“您好。”而后他抬头看站在梯子上的姜南西:“喂小猫呢?”
姜南西认真点一下头:“喂猫很开心。”
“那你再开心会儿。”宁朝稳稳扶着梯子道。
姜南西边喂边问:“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宁朝说:“签个合同要不了多少时间。”他的时间要留着做更重要的事。
“那你又怎么到这来了呢?”
“去找了下李博。”
这人宁朝跟姜南西提过,是他发小,也住这附近。
接着宁朝反问姜南西:“你怎么在这儿?”
姜南西说:“我刚跟陈笛约会。”
喂完猫,两人跟老爷爷和小猫告别,老爷爷骑着自行车远去,身影消失在繁忙的胡同尽头。
一场神奇的相遇。
他们往胡同另外的方向走,一个没有方向,一个找到方向。
宁朝隐隐闻见姜南西身上的酒气:“喝酒了?”
姜南西直接道:“跟陈笛一起喝了点儿。”
“小魔王酒吧。”
“你怎么知道的?”姜南西惊呼。
“附近只有它家这个点开门。”其他这个点灯红酒绿的都在后海一条街。
姜南西哦了声:“你常去酒吧?”
宁朝说:“有时候跟几个发小去。”
姜南西收声不讲话,低头看路,一步一步往前迈。
默然几秒,又听宁朝简短两个字:“男的。”
姜南西努努嘴唇,小声嘀咕:“我又没问。”
宁朝瞥眼她的侧脸,在余晖下柔软恬静,特别好看,他接着问:“你们喝了什么?”
两人聊天从来不刻意主题,思想可以聊,未来可以聊,社会新闻也可以聊,而姜南西,更喜欢一起聊日常,聊他们今天都干了什么。
都是琐碎,听上去好像没有意义,云是什么形状,面不小心煮咸了,长相奇怪的树,公司新采购的咖啡很好喝,阅川和杨韫又掐起来了......
宁朝也一样。
他最期待忙碌过后,看见手机上有姜南西发给他的消息。
零零碎碎的分享,是希望对方参与自己的生活和心情。
姜南西说:“开心酸。”这是第二杯,她不想说第一杯的名字。
宁朝问:“味道怎么样?”
姜南西皱着眉忍不住笑道:“......太酸了。”
“酸啊......那我带你去吃点儿甜的。”胡同尽头,宁朝拉起姜南西的手腕,带着她转身向左。
姜南西眼睛亮亮,像只好奇小猫:“吃什么?”
晚风掀起宁朝的头发,他扬声道:“南锣鼓巷,吉事果。”
什刹海小孩儿的童年,小油条外酥里嫩,最上层铺着香甜的奶油冰淇淋,再淋上丝滑的巧克力榛子酱,一口下去幸福感拉满。
姜南西说:“听着就吉利。”
“吃不吃?”这么说,但宁朝牵着她的手毫不松懈。
迎着夕阳,姜南西笑意明快:“吃!”
“走。”
“走!”
这是黄昏下的北京,和煦喧嚷,他们脚步轻快,不想离别,只认真地过好此时此刻。
【作者有话说】
北京某条胡同里,真的有这个喂猫的爷爷,坚持喂了八年,如果有朋友到北京旅游,也许可以偶遇到!
第33章 甘草凉茶
◎你看,将军。◎
日子如流水般一天一天平淡过去。
距离离开北京还剩十天的时候,几个之前的同事不知从哪得知姜南西要离京,一块约她出来吃个饭。
因为这顿饭,姜南西第一次来王府井大街。
其实称不上是多么要好的同事,交流也仅限于上班时间,算不上是朋友,但人有时候就是这样,因为自己曾经感受过在陌生城市打拼的艰难,所以会对同样身处异乡艰辛奔波的人,流露出一丝微薄的善意。
来之前,姜南西以为这顿饭会很尴尬。
到了之后才发现,场面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拘谨,随便抛出个话题,众人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开了,完全不会冷场,有人拿工作中的小摩擦当乐子讲,两个当事人举杯相碰,一笑泯恩仇。
他们默契地绝口不提姜南西辞职的原因,可明里暗里把老板和那位关系户损得体无完肤。
饭桌上,姜南西看着这些欢声笑语的前同事们,嘴角挂着淡淡笑意。
她回想共事的这几年,大家偶尔会因为谁拿好绩效谁背c闹出矛盾,但转头中午又能一起去吃那家新开的小吃店,有时候看似关系不错,而如果真的认真聊天,又未必能聊到一起。
可这一切,并不妨碍姜南西记得他们曾经的闪光之处,大家为加急的项目共同熬过漫漫长夜,一起在深山老林里喂蚊子,一起在大学里扛过机器,还有听说她低血糖时桌上放着的那些巧克力和水果。
即使有过利益相争,但是拉开距离,找到合适的取景框,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闪光点。
气氛正热烈的时候,坐姜南西身边最近的姑娘,知道她要离开北京,突然凑过来对她说:“南西,你真的是个特别勇敢的人。”
一句话让姜南西感慨万千,她眼含感动回望那个姑娘:“谢谢。”
分开时,有开车的人问姜南西要不要顺路送她一程,姜南西先道谢再拒绝:“不用了,我去什刹海。”
那人说:“行,那有缘再见啊。”
风扬起姜南西的长发,她笑着告别:“再见。”
纵然说了再见,但彼此都知道,在这平凡的一天,这或许就是他们见过的最后一面。
今天去什刹海,是因为樊老师想在走前再见见姜南西。
还是上次那个学生,他遇到的问题很棘手,迟迟得不到解决,樊老师决定以近八十岁高龄重新出山。
她要去大西北。
姜南西绕道去了趟地安门,那边把口儿的一家糖葫芦,味道一绝。
大夏天,柏油路被烤得滚烫,酷热丝毫没有劝退闻名排队的人群。
姜南西站在队伍中,饶有兴致地观察周围排队的人,有戴着旅游团帽子的老人,有教育孩子要好好写作业的家长,有手牵手不停打闹的情侣,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很生动鲜活。
姜南西买了几串,接过来时老板跟她说:“好吃再来啊!”
她笑呵呵道:“好嘞一定!”
回去坐地铁,地铁上没有一个空位。
好在只有几站路,姜南西拎着糖葫芦站在扶手边。
对面座位上,几个学生正在热火朝天地讨论着什么,时不时从嘴里蹦出几个专业词汇。车厢晃动,将这些词汇晃进姜南西的耳朵里,引力波辐射模型,极端天体环境,超新星爆发能量阈值,暗物质......
姜南西不动声色扫眼他们拎着的帆布包,上面赫然几个大字——清华大学。
顿时,她心中升起一股敬佩。
随即她又轻轻笑了一下。
以前身处这种环境,姜南西总会不自觉地陷入焦虑,因为目光总放在别人身上,觉得其他人站在自己所不能企及的高度,觉得自己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平庸且落后。
现在她不会了。
现在,她的身上多了一股平和的力量。
每个人的脚下,都铺展着一条属于自己道的路,轨迹千差万别,各不相同或快或慢,但这就是人类最古老的玩笑了,往哪走,都是往前走。
然后在普通的一天,不同的轨迹意外相交。
他们聊起专业个个侃侃而谈,她手里拿着买给大哥和樊老师的糖葫芦,心里满是安然。
十年后,这些学生会成为天体方向的专家,十天后,她将成为一名纪录片导演。
姜南西想,她和他们都很棒。
下地铁前,宁朝给她发消息:【c口下,我在火神庙这儿等你。】
姜橙子:【好。】
姜南西万万没想到,从c口出来后,会在万宁桥边遇上郭秉。
瞧见她的瞬间,郭秉眼中满是惊愕,他手里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显得有些吃力。
郭秉略有生硬地跟她打了个招呼:“小西,好巧啊。”
姜南西却很从容,她笑了下:“好久不见。”
看眼他拎着的东西,姜南西主动询问:“又是给家里买的?”
“啊。”郭秉似是被点醒一般,连着点了几下头。
以前两人在一起时,郭秉逢年过节就往家里寄东西,他固执地认为网上买的不如自己亲手挑的有诚意,有回工作太忙,还是姜南西帮他去买的。
不是能多聊的关系,社交性的寒暄后,姜南西就无声挪开视线,看向马路对面。
那里什刹海风景秀丽,金锭桥上垂柳飘扬。
车来车往,短暂的静默过后,郭秉忽然开口说:“小西,当年......对不起。”
看见这人,好像闻见玫瑰牛奶里坠入一片柠檬的香气。
姜南西眼睛霎时惊喜:“暧你回来啦?”
宁朝走过来,礼貌地对老爷爷颔首:“您好。”而后他抬头看站在梯子上的姜南西:“喂小猫呢?”
姜南西认真点一下头:“喂猫很开心。”
“那你再开心会儿。”宁朝稳稳扶着梯子道。
姜南西边喂边问:“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宁朝说:“签个合同要不了多少时间。”他的时间要留着做更重要的事。
“那你又怎么到这来了呢?”
“去找了下李博。”
这人宁朝跟姜南西提过,是他发小,也住这附近。
接着宁朝反问姜南西:“你怎么在这儿?”
姜南西说:“我刚跟陈笛约会。”
喂完猫,两人跟老爷爷和小猫告别,老爷爷骑着自行车远去,身影消失在繁忙的胡同尽头。
一场神奇的相遇。
他们往胡同另外的方向走,一个没有方向,一个找到方向。
宁朝隐隐闻见姜南西身上的酒气:“喝酒了?”
姜南西直接道:“跟陈笛一起喝了点儿。”
“小魔王酒吧。”
“你怎么知道的?”姜南西惊呼。
“附近只有它家这个点开门。”其他这个点灯红酒绿的都在后海一条街。
姜南西哦了声:“你常去酒吧?”
宁朝说:“有时候跟几个发小去。”
姜南西收声不讲话,低头看路,一步一步往前迈。
默然几秒,又听宁朝简短两个字:“男的。”
姜南西努努嘴唇,小声嘀咕:“我又没问。”
宁朝瞥眼她的侧脸,在余晖下柔软恬静,特别好看,他接着问:“你们喝了什么?”
两人聊天从来不刻意主题,思想可以聊,未来可以聊,社会新闻也可以聊,而姜南西,更喜欢一起聊日常,聊他们今天都干了什么。
都是琐碎,听上去好像没有意义,云是什么形状,面不小心煮咸了,长相奇怪的树,公司新采购的咖啡很好喝,阅川和杨韫又掐起来了......
宁朝也一样。
他最期待忙碌过后,看见手机上有姜南西发给他的消息。
零零碎碎的分享,是希望对方参与自己的生活和心情。
姜南西说:“开心酸。”这是第二杯,她不想说第一杯的名字。
宁朝问:“味道怎么样?”
姜南西皱着眉忍不住笑道:“......太酸了。”
“酸啊......那我带你去吃点儿甜的。”胡同尽头,宁朝拉起姜南西的手腕,带着她转身向左。
姜南西眼睛亮亮,像只好奇小猫:“吃什么?”
晚风掀起宁朝的头发,他扬声道:“南锣鼓巷,吉事果。”
什刹海小孩儿的童年,小油条外酥里嫩,最上层铺着香甜的奶油冰淇淋,再淋上丝滑的巧克力榛子酱,一口下去幸福感拉满。
姜南西说:“听着就吉利。”
“吃不吃?”这么说,但宁朝牵着她的手毫不松懈。
迎着夕阳,姜南西笑意明快:“吃!”
“走。”
“走!”
这是黄昏下的北京,和煦喧嚷,他们脚步轻快,不想离别,只认真地过好此时此刻。
【作者有话说】
北京某条胡同里,真的有这个喂猫的爷爷,坚持喂了八年,如果有朋友到北京旅游,也许可以偶遇到!
第33章 甘草凉茶
◎你看,将军。◎
日子如流水般一天一天平淡过去。
距离离开北京还剩十天的时候,几个之前的同事不知从哪得知姜南西要离京,一块约她出来吃个饭。
因为这顿饭,姜南西第一次来王府井大街。
其实称不上是多么要好的同事,交流也仅限于上班时间,算不上是朋友,但人有时候就是这样,因为自己曾经感受过在陌生城市打拼的艰难,所以会对同样身处异乡艰辛奔波的人,流露出一丝微薄的善意。
来之前,姜南西以为这顿饭会很尴尬。
到了之后才发现,场面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拘谨,随便抛出个话题,众人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开了,完全不会冷场,有人拿工作中的小摩擦当乐子讲,两个当事人举杯相碰,一笑泯恩仇。
他们默契地绝口不提姜南西辞职的原因,可明里暗里把老板和那位关系户损得体无完肤。
饭桌上,姜南西看着这些欢声笑语的前同事们,嘴角挂着淡淡笑意。
她回想共事的这几年,大家偶尔会因为谁拿好绩效谁背c闹出矛盾,但转头中午又能一起去吃那家新开的小吃店,有时候看似关系不错,而如果真的认真聊天,又未必能聊到一起。
可这一切,并不妨碍姜南西记得他们曾经的闪光之处,大家为加急的项目共同熬过漫漫长夜,一起在深山老林里喂蚊子,一起在大学里扛过机器,还有听说她低血糖时桌上放着的那些巧克力和水果。
即使有过利益相争,但是拉开距离,找到合适的取景框,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闪光点。
气氛正热烈的时候,坐姜南西身边最近的姑娘,知道她要离开北京,突然凑过来对她说:“南西,你真的是个特别勇敢的人。”
一句话让姜南西感慨万千,她眼含感动回望那个姑娘:“谢谢。”
分开时,有开车的人问姜南西要不要顺路送她一程,姜南西先道谢再拒绝:“不用了,我去什刹海。”
那人说:“行,那有缘再见啊。”
风扬起姜南西的长发,她笑着告别:“再见。”
纵然说了再见,但彼此都知道,在这平凡的一天,这或许就是他们见过的最后一面。
今天去什刹海,是因为樊老师想在走前再见见姜南西。
还是上次那个学生,他遇到的问题很棘手,迟迟得不到解决,樊老师决定以近八十岁高龄重新出山。
她要去大西北。
姜南西绕道去了趟地安门,那边把口儿的一家糖葫芦,味道一绝。
大夏天,柏油路被烤得滚烫,酷热丝毫没有劝退闻名排队的人群。
姜南西站在队伍中,饶有兴致地观察周围排队的人,有戴着旅游团帽子的老人,有教育孩子要好好写作业的家长,有手牵手不停打闹的情侣,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很生动鲜活。
姜南西买了几串,接过来时老板跟她说:“好吃再来啊!”
她笑呵呵道:“好嘞一定!”
回去坐地铁,地铁上没有一个空位。
好在只有几站路,姜南西拎着糖葫芦站在扶手边。
对面座位上,几个学生正在热火朝天地讨论着什么,时不时从嘴里蹦出几个专业词汇。车厢晃动,将这些词汇晃进姜南西的耳朵里,引力波辐射模型,极端天体环境,超新星爆发能量阈值,暗物质......
姜南西不动声色扫眼他们拎着的帆布包,上面赫然几个大字——清华大学。
顿时,她心中升起一股敬佩。
随即她又轻轻笑了一下。
以前身处这种环境,姜南西总会不自觉地陷入焦虑,因为目光总放在别人身上,觉得其他人站在自己所不能企及的高度,觉得自己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平庸且落后。
现在她不会了。
现在,她的身上多了一股平和的力量。
每个人的脚下,都铺展着一条属于自己道的路,轨迹千差万别,各不相同或快或慢,但这就是人类最古老的玩笑了,往哪走,都是往前走。
然后在普通的一天,不同的轨迹意外相交。
他们聊起专业个个侃侃而谈,她手里拿着买给大哥和樊老师的糖葫芦,心里满是安然。
十年后,这些学生会成为天体方向的专家,十天后,她将成为一名纪录片导演。
姜南西想,她和他们都很棒。
下地铁前,宁朝给她发消息:【c口下,我在火神庙这儿等你。】
姜橙子:【好。】
姜南西万万没想到,从c口出来后,会在万宁桥边遇上郭秉。
瞧见她的瞬间,郭秉眼中满是惊愕,他手里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显得有些吃力。
郭秉略有生硬地跟她打了个招呼:“小西,好巧啊。”
姜南西却很从容,她笑了下:“好久不见。”
看眼他拎着的东西,姜南西主动询问:“又是给家里买的?”
“啊。”郭秉似是被点醒一般,连着点了几下头。
以前两人在一起时,郭秉逢年过节就往家里寄东西,他固执地认为网上买的不如自己亲手挑的有诚意,有回工作太忙,还是姜南西帮他去买的。
不是能多聊的关系,社交性的寒暄后,姜南西就无声挪开视线,看向马路对面。
那里什刹海风景秀丽,金锭桥上垂柳飘扬。
车来车往,短暂的静默过后,郭秉忽然开口说:“小西,当年......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