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话语落下,桌上的两个小人亦手挽着手,端的是亲密无间之态。
“同窗八载,一朝科举及第,小红登榜眼,小蓝摘探花,二人一同簪花游长安,一时间风头无两。”
一红一蓝两个小人便也都披上了昭示着登科及第的华美衣袍,欢欣鼓舞。
褚明秋挥手幻出一幅地图,点出相距遥遥的两处,“然而赴任诏令一下,二人便要就此长隔两地,许是半生不得再见。”
原本意气风发的小红小蓝双双蔫了下来,垂头丧气。
“两人都不可能彻底放弃自己的前途与事业,追随对方而去。”褚明秋说,“所谓「不能放弃说到底就是不够在意」之类的话,都迈入了「用放弃自我价值来证明关系深切」的误区。”
褚眠冬深以为然:“先完善自我,才会有溢出的光亮去滋养别人;先学会爱自己,随后才有能力去爱别人。为他人放弃自我、将自我价值全数寄托于他人之身,于他人而言是生命难以承受之重,于自己而言更是泼天豪赌。”
桌上的红蓝小人执手相望,两张只传其神而不重其形的简笔画面容之上,却愣是叫人看出了不舍与留恋、遗憾却坚定的意味。
“看来小红和小蓝都不想步入这场孤注一掷的豪赌。”褚明秋实时解说道,“小红和小蓝平静地告别,各自往赴任之地去了。”
一红一蓝两个小人各自迈着步子走到褚明秋圈定的区域中,遥遥相望间,脉脉不得语。
“你瞧,分别之时,两人间的情谊并未褪色。”褚明秋说,“也并无所谓造化弄人、阴差阳错,只是「事实如此」的平淡,仅此而已。”
褚眠冬叹了口气,“也是。想来若是二人的赴任之地同在一处,才是真正的因缘巧合,如是情形大抵只会在话本中出现。现实中的大多数时候,迎来的都是事实如此的平静分别。”
褚明秋点点头,“现实没有那么多精妙的巧合,也因此更多都不过是无疾而终。”
“所以其实在我看来,「在一起」不仅并非唯一的可能性,且反而是一个种种巧合汇聚于一处、概率低至可近乎忽略不计的小概率事件。”
褚明秋继续道:“恰好两人不各自舍弃事业与理想也能同行,恰好两人在日常生活习惯上没有根本性的冲突,恰好两人的亲友圈都不会成为这段关系的拖累、或至少恰好两人都各自有调解自己身边人与事的能力,恰好两人都心智成熟、能在对方需要时,互相成为对方的托举……”
“其中的一项两项可能尚且不算难遇,但同时满足的概率的确可以近乎不计了。”褚眠冬叹声,“毕竟同时满足意味着求交集,求交集意味着概率相乘。”
“不过这只是「我」这个具体的个人对「在一起」的诠释和定义。”褚明秋说,“事实上,每个人都对「在一起」的前提和状态有自己的定义。”
她抬手拉出一张面板,其上贴着写有编号的便签。
“倘若将我方才说到的所有「恰好」都编个号,便有五个编号、五张便签纸。”
“对于我来说,这五个「恰好」缺一不可,甚至我还能说出更多;但对更多人来说,属于她们和他们的「在一起」面板上没有这么多便签,也没有那么多需要满足的「恰好」。”
褚明秋道:“这是因为每个人对关系的定义标准各不相同,对「在一起」本身的定义亦大相径庭。”
“对相信「亲密关系最重要的是互相容忍磨合」的人来说,面板上便不需要太多「恰好」;于认为「与另一个人在一起是一项用以证明生命完整性的必需功课」之人而言,便来不及考虑更多前提与「恰好」。”
褚明秋看向神色严肃、抿唇细思的青衫少女,温声道:
“但我想,眠冬大抵和我一样,是会看着这方「恰好」面板,细细思索要往上贴哪些便签的人。”
“我无法告诉你一个明确清晰,可以让你瞬间疑惑全消、只照做便好的答案。”褚明秋说,“但你可以听一听我的考量,权作参考。”
褚眠冬道:“这便足够了。”
她顿了一顿,“老实说来,如果明秋你当真告诉我你有一个堪称万金油的答案……我反而会困惑于是否应当同你探讨这个话题。”
闻言,褚明秋笑道:“你这样想我便放心了。如果你真的向我希求一个万能解答,我可是会非常非常困扰的。”
她眨了眨眼,“眠冬还是如此有话直说,继续保持。”
褚眠冬也笑起:“彼此彼此,一起保持。”
褚明秋拉出一块空白面板,将杯中余下的一口可乐一饮而尽,清了清嗓。
“单论「在一起」这一条路,也有很多层面可以考量。”
“就我自己的价值观而言,最接近我所定义的「好」的状态,大抵是双方的日常生活深度交集、甚至彼此互相成为对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大到诸如「在人生重要抉择的岔路口向左还是向右」、「双方的具体经济情况和抗风险能力」之类的顶层决策,小到诸如「晚饭吃红烧狮子头还是清蒸鲈鱼」、「家中清洁打扫如何分工」之类的具体细节,双方都能充分参与而非互相推诿,坦诚交换意见而非互相隐瞒藏私——不是当作任务来不情不愿地完成,而是乐于如此。”
“但在日常生活深度交集甚至交融的同时,两人也依然保有各自最基本的边界,并尊重对方的边界。”褚明秋严谨道,“举一个浅显的例子来说,我们可以互相为对方挑衣服,但不能将自己的审美强加于对方。”
“不过以上也只是我的个人想法。”
褚明秋说,“事实上,与「日常生活深度交集」相对地,「在一起」的双方也大可以减少、甚至有意避免二人在具体日常生活中的交集,而只将这段关系限制在一些特定区间内。”
“这种关系模式中最直观的例子,便是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之间的关系。”
“一段良性且健康的来访者-咨询师关系中,在咨询时段内,来访者可以向心理咨询师吐露内心深处最幽微、深晦甚至阴暗的存在,而咨询师则负责运用其掌握的心理学技巧,在引导来访者梳理心绪、向内观照的同时,于恰当的时机予以指引和启发。”
“这种吐露和引导都是单向的,所以来访者为此付费。”褚明秋说,“而在咨询时段之外,咨询师与来访者保持陌生人关系,避免现实交集。”
“或者举另一个例子……”她话语一转,“双方同样可以选择在身体关系之外的其它方面保持低交集甚至无交集。”
“唔,这种关系倒是甚为有趣。”褚眠冬若有所思,“我记下了。”
褚明秋点点头:“所以你看,「在一起」也并不就等同于比「挚友」更深入的一种关系形态——它所包含的关系形式非常多样,二人间的关系不论深或浅,皆可「在一起」。只是对于一个具体的个人来说,其对「在一起」的定义可以恰好是「比挚友更深之处」。”
指尖轻点间,随着方才的话语而自动提炼总结、浮现于面板上的要点字迹便被收至同一个词条之下,褚明秋将之命名为「交集程度」。
“除却交集深浅,双方对另一方所需承担责任的期待水平也值得关注。”
“倒也不用说的那么复杂,具体说来就是这样——”
“你们互相希望对方是「在自己向下坠落时能接住自己的体己人」,还是「仅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而不必全然交心的合住者」,抑或「分工明确、互不干涉的合伙人」……或者在「亲密与更高期待」和「疏淡与更低期待」之间的任意一个中间点。”
“每个人的观念、经历、性格皆有所不同,也因此,对每一个具体的个人而言,能让自己感到舒适的中间点亦各自落在不同的位置。也许甲更偏向「亲密与更高期待」一侧,乙更倾向于「疏淡与更低期待」一边——没有谁更好谁更坏,适合自己、让自己感到舒适的就是最好的。”
“只是相对而言,双方的落点距离越近,越容易一起找到那个「让自己舒适的同时也能让对方舒适」的平衡点。”
将「预期与期待」作为第二点归纳整合,褚明秋肃了神色,认真道:
“最重要的是接下来的第三点,是否选择共同孕育后代。唯有这一点,我非常、非常、非常建议双方一定要「先」高度达成一致意见后,再付诸实践。”
“因为这涉及到第三个个体。”褚明秋说,“在两个人都不能各自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好、一起把两人间的事情处理好之前,真的最好不要拉一个无辜的新生命下水。”
“是的,我用了「下水」这个描述。”
褚明秋叹了口气,“眠冬,同苍昀聊过之后,你对此间弯绕已是再清楚不过,我便不在此赘述了。”
将「交集程度」「预期与期待」和「后代」三个大点一并收起,褚明秋补充总结道:
“方才提到的这几个层面,都可由你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与性格一一分别决定后组合之,成为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在一起」定义,而不必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模式。”
“同窗八载,一朝科举及第,小红登榜眼,小蓝摘探花,二人一同簪花游长安,一时间风头无两。”
一红一蓝两个小人便也都披上了昭示着登科及第的华美衣袍,欢欣鼓舞。
褚明秋挥手幻出一幅地图,点出相距遥遥的两处,“然而赴任诏令一下,二人便要就此长隔两地,许是半生不得再见。”
原本意气风发的小红小蓝双双蔫了下来,垂头丧气。
“两人都不可能彻底放弃自己的前途与事业,追随对方而去。”褚明秋说,“所谓「不能放弃说到底就是不够在意」之类的话,都迈入了「用放弃自我价值来证明关系深切」的误区。”
褚眠冬深以为然:“先完善自我,才会有溢出的光亮去滋养别人;先学会爱自己,随后才有能力去爱别人。为他人放弃自我、将自我价值全数寄托于他人之身,于他人而言是生命难以承受之重,于自己而言更是泼天豪赌。”
桌上的红蓝小人执手相望,两张只传其神而不重其形的简笔画面容之上,却愣是叫人看出了不舍与留恋、遗憾却坚定的意味。
“看来小红和小蓝都不想步入这场孤注一掷的豪赌。”褚明秋实时解说道,“小红和小蓝平静地告别,各自往赴任之地去了。”
一红一蓝两个小人各自迈着步子走到褚明秋圈定的区域中,遥遥相望间,脉脉不得语。
“你瞧,分别之时,两人间的情谊并未褪色。”褚明秋说,“也并无所谓造化弄人、阴差阳错,只是「事实如此」的平淡,仅此而已。”
褚眠冬叹了口气,“也是。想来若是二人的赴任之地同在一处,才是真正的因缘巧合,如是情形大抵只会在话本中出现。现实中的大多数时候,迎来的都是事实如此的平静分别。”
褚明秋点点头,“现实没有那么多精妙的巧合,也因此更多都不过是无疾而终。”
“所以其实在我看来,「在一起」不仅并非唯一的可能性,且反而是一个种种巧合汇聚于一处、概率低至可近乎忽略不计的小概率事件。”
褚明秋继续道:“恰好两人不各自舍弃事业与理想也能同行,恰好两人在日常生活习惯上没有根本性的冲突,恰好两人的亲友圈都不会成为这段关系的拖累、或至少恰好两人都各自有调解自己身边人与事的能力,恰好两人都心智成熟、能在对方需要时,互相成为对方的托举……”
“其中的一项两项可能尚且不算难遇,但同时满足的概率的确可以近乎不计了。”褚眠冬叹声,“毕竟同时满足意味着求交集,求交集意味着概率相乘。”
“不过这只是「我」这个具体的个人对「在一起」的诠释和定义。”褚明秋说,“事实上,每个人都对「在一起」的前提和状态有自己的定义。”
她抬手拉出一张面板,其上贴着写有编号的便签。
“倘若将我方才说到的所有「恰好」都编个号,便有五个编号、五张便签纸。”
“对于我来说,这五个「恰好」缺一不可,甚至我还能说出更多;但对更多人来说,属于她们和他们的「在一起」面板上没有这么多便签,也没有那么多需要满足的「恰好」。”
褚明秋道:“这是因为每个人对关系的定义标准各不相同,对「在一起」本身的定义亦大相径庭。”
“对相信「亲密关系最重要的是互相容忍磨合」的人来说,面板上便不需要太多「恰好」;于认为「与另一个人在一起是一项用以证明生命完整性的必需功课」之人而言,便来不及考虑更多前提与「恰好」。”
褚明秋看向神色严肃、抿唇细思的青衫少女,温声道:
“但我想,眠冬大抵和我一样,是会看着这方「恰好」面板,细细思索要往上贴哪些便签的人。”
“我无法告诉你一个明确清晰,可以让你瞬间疑惑全消、只照做便好的答案。”褚明秋说,“但你可以听一听我的考量,权作参考。”
褚眠冬道:“这便足够了。”
她顿了一顿,“老实说来,如果明秋你当真告诉我你有一个堪称万金油的答案……我反而会困惑于是否应当同你探讨这个话题。”
闻言,褚明秋笑道:“你这样想我便放心了。如果你真的向我希求一个万能解答,我可是会非常非常困扰的。”
她眨了眨眼,“眠冬还是如此有话直说,继续保持。”
褚眠冬也笑起:“彼此彼此,一起保持。”
褚明秋拉出一块空白面板,将杯中余下的一口可乐一饮而尽,清了清嗓。
“单论「在一起」这一条路,也有很多层面可以考量。”
“就我自己的价值观而言,最接近我所定义的「好」的状态,大抵是双方的日常生活深度交集、甚至彼此互相成为对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大到诸如「在人生重要抉择的岔路口向左还是向右」、「双方的具体经济情况和抗风险能力」之类的顶层决策,小到诸如「晚饭吃红烧狮子头还是清蒸鲈鱼」、「家中清洁打扫如何分工」之类的具体细节,双方都能充分参与而非互相推诿,坦诚交换意见而非互相隐瞒藏私——不是当作任务来不情不愿地完成,而是乐于如此。”
“但在日常生活深度交集甚至交融的同时,两人也依然保有各自最基本的边界,并尊重对方的边界。”褚明秋严谨道,“举一个浅显的例子来说,我们可以互相为对方挑衣服,但不能将自己的审美强加于对方。”
“不过以上也只是我的个人想法。”
褚明秋说,“事实上,与「日常生活深度交集」相对地,「在一起」的双方也大可以减少、甚至有意避免二人在具体日常生活中的交集,而只将这段关系限制在一些特定区间内。”
“这种关系模式中最直观的例子,便是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之间的关系。”
“一段良性且健康的来访者-咨询师关系中,在咨询时段内,来访者可以向心理咨询师吐露内心深处最幽微、深晦甚至阴暗的存在,而咨询师则负责运用其掌握的心理学技巧,在引导来访者梳理心绪、向内观照的同时,于恰当的时机予以指引和启发。”
“这种吐露和引导都是单向的,所以来访者为此付费。”褚明秋说,“而在咨询时段之外,咨询师与来访者保持陌生人关系,避免现实交集。”
“或者举另一个例子……”她话语一转,“双方同样可以选择在身体关系之外的其它方面保持低交集甚至无交集。”
“唔,这种关系倒是甚为有趣。”褚眠冬若有所思,“我记下了。”
褚明秋点点头:“所以你看,「在一起」也并不就等同于比「挚友」更深入的一种关系形态——它所包含的关系形式非常多样,二人间的关系不论深或浅,皆可「在一起」。只是对于一个具体的个人来说,其对「在一起」的定义可以恰好是「比挚友更深之处」。”
指尖轻点间,随着方才的话语而自动提炼总结、浮现于面板上的要点字迹便被收至同一个词条之下,褚明秋将之命名为「交集程度」。
“除却交集深浅,双方对另一方所需承担责任的期待水平也值得关注。”
“倒也不用说的那么复杂,具体说来就是这样——”
“你们互相希望对方是「在自己向下坠落时能接住自己的体己人」,还是「仅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而不必全然交心的合住者」,抑或「分工明确、互不干涉的合伙人」……或者在「亲密与更高期待」和「疏淡与更低期待」之间的任意一个中间点。”
“每个人的观念、经历、性格皆有所不同,也因此,对每一个具体的个人而言,能让自己感到舒适的中间点亦各自落在不同的位置。也许甲更偏向「亲密与更高期待」一侧,乙更倾向于「疏淡与更低期待」一边——没有谁更好谁更坏,适合自己、让自己感到舒适的就是最好的。”
“只是相对而言,双方的落点距离越近,越容易一起找到那个「让自己舒适的同时也能让对方舒适」的平衡点。”
将「预期与期待」作为第二点归纳整合,褚明秋肃了神色,认真道:
“最重要的是接下来的第三点,是否选择共同孕育后代。唯有这一点,我非常、非常、非常建议双方一定要「先」高度达成一致意见后,再付诸实践。”
“因为这涉及到第三个个体。”褚明秋说,“在两个人都不能各自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好、一起把两人间的事情处理好之前,真的最好不要拉一个无辜的新生命下水。”
“是的,我用了「下水」这个描述。”
褚明秋叹了口气,“眠冬,同苍昀聊过之后,你对此间弯绕已是再清楚不过,我便不在此赘述了。”
将「交集程度」「预期与期待」和「后代」三个大点一并收起,褚明秋补充总结道:
“方才提到的这几个层面,都可由你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与性格一一分别决定后组合之,成为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在一起」定义,而不必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