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金笼 第58节
“他用百姓将朕架起,朕若不动手,便会骂朕徇私舞弊,可朕若是动了手,朕、朕……”
千秋当日,皇帝盛怒是真,可到底是他与皇后的亲骨肉,这大盛的皇太子,待他冷静下来,虽怒,却也到底生了几分恻隐。
“这个老四,若太子不配为君,那他就不配为人,非要让他亲兄长命丧黄泉,也非要将朕活活气死,往后每个千秋日,朕都要想起这桩事来,想起他嘴上恭祝朕万寿无疆,手上却朝朕递了刀来,还是那让朕亲手斩杀长子的刀啊!”
皇帝痛斥而出,胸中怒火翻涌,竟一时气血攻心,猛然朝外呕出一口鲜血,重重扑倒在了那龙案之上,而那被血水染红的奏折,正是秦王日日皆会递上的那封假模假样的求情折子。
圣上的倏然病重,让朝堂内更加惶惶。
秦王得知此事,暗骂有人坑他,原本他给了太子一击后,又怕皇帝对他也生了怨气,便开始日日求情,以免太子死罪,如今这童谣传出,以父皇那多疑的性子,自是要怀疑到他的身上。
秦王立即差人去查那童谣究竟从何处而来,然所查未果,仿佛无人去教,一夕间人人皆会那般。
眼看圣上病重,频频辍朝,不见百官,朝内诸事也渐由秦王代为掌管,他便也不再深究,言行举止皆已露出当权者的气派来。
总归圣上膝下子嗣中,皇长子太子已无翻身之力,皇二子与三子早年病逝,便只剩他皇四子秦王。
哦,还有那肥硕到连路都走不动的韩王,和那痴痴傻傻的老六晋王。
上元节这日,无忧堂内,琴声悠悠,哀哀戚戚,宋家两位公子,一前一后迈入堂中。
宋侯爷哼着小曲,朝这两人淡瞥一眼道:“坐啊。”
两人来到案几前落座。
宋澜一身玄色紧袖长衫,宋濯则又是素色长袍,两人一深一浅,坐于身前,宋侯爷看了便不由笑着摇头,“当今局势,你二人如何看呐,与为父说说。”
“太子失权,秦王失心,至于韩晋二人……”宋澜朝宋濯看去。
“不是时候,还需再等。”宋濯语气虽淡,但那眉心处却是倏然蹙了一下。
是那身侧之人传来的味道,淡雅的花露清香,糅合着一股独属于那人的气味。
宋濯眉宇沉了两分。
一连数日他未叫自己再去那窗边遥望,仿佛一切重新归于平静,然而就在此刻,那一缕似有似无的香气落入鼻中,让那平静似水的心头,似又泛起了一丝涟漪。
他不动声色朝一旁挪了挪,端起手中清茶,试图用那茶香来将那味道掩住。
“可有把握?”面前的宋侯爷默了良久,方缓声问他。
宋濯未曾立即回话,而是垂眼饮了半盏清茶,微苦的茶汤在口中萦绕,然抬眼之时,那抹熟悉的淡香不仅未曾消散,且随着宋澜侧身靠近,蹙眉聆听之时,愈发清晰真切。
宋濯握着茶盏的掌腹慢慢收紧,语气少见的沉冷下来,“最迟再候一月。”
宋侯爷只以为他此刻神情,是因为朝堂局势而起,便长出一口气,朝那外间天色看去,“哎呀,春日这天果然多变呐……”
父子三人,多年来少见有此饮酒奏乐直到夜间的时候,今日又逢上元节。
三人在无忧堂待到晚膳时,这才起身去了正堂。
堂内饭菜飘香,满桌皆是酒肉,还有那酒酿五色面茧。
宋瑶和宋璟二人,从前在安南过上元节时,就听宋澜说过,华州的上元夜最为热闹,街道上灯火辉煌,琳琅满目的灯会让人目不暇接,还有猜字谜,放花灯,各种从未尝过的糖果子。
姐弟二人期盼已久,好不容易将这日盼到,却是因圣上病重,除了京城以外,距离较近的华州,也跟着没了往昔的节日氛围,虽未施行宵禁,那街道上也未见有人外出游玩。
姐弟俩蔫了似的,坐在屋中愁眉苦脸。
柳惜瑶进屋后,陪着二人猜了几个字谜,才让这二人脸上露出些许笑容。
待宋家父子进门后,一屋子人开始在桌前落座。
两个小的在圆桌旁设了小桌,有刘嬷嬷在旁照顾。
柳惜瑶还是按照之前那般,准备与宋滢坐在一处,却见宋澜忽然要她坐去他身侧。
柳
惜瑶不敢妄动,抬眼去看荣华县主。
“去吧。”荣华县主很少当着众人去驳宋澜的面子,且两人婚事将近,这屋中有无旁人,坐在一处也无妨。
得了荣华县主的应允,便有婢女上前重新调整席位。
顷刻后,柳惜瑶坐在了宋澜身侧,而原本该落座于此的宋濯,坐去了荣华县主手边,宋滢坐于次位。
用膳时,宋侯爷一杯接着一杯,又将自己喝成了酒蒙子,荣华县主这几日一直未曾睡好,一朝天子一朝臣,便是如今勇毅侯府不似当年在朝中有举足轻重之势,若稍有不慎,兴许也会受到牵连。
宋澜见母亲面露愁色,便率先打开话题,所说便是他与柳惜瑶成婚一事。
提及婚事,荣华县主明显眉宇舒展开来,缓缓颔首道:“二月初三的确是个吉日。”
说着,她又朝柳惜瑶看去,“我身为你的表舅母,你的嫁妆便由我来出。”
既是开了口,那该有的体面便一份都不会少,只是如今京中事多,皇帝病重,宋家又是皇亲国戚,这个节骨眼上,婚事不好大办,只能一切从简。
柳惜瑶起身朝荣华县主福了福身,“全凭表舅母做主。”
荣华县主笑着让她坐下说话,不必过分拘谨。
柳惜瑶乖巧应是,却是在落座后,脸颊倏然红了起来,神色似也怔了一下,那原本微抬的脸颊,也蓦地垂了下去。
桌下,宋澜将那柔软的小手握在掌中,一会儿与她十指交握,一会儿又揉那指节,一会儿又将整个带着灼热的掌腹,紧紧贴在她冰凉的掌心中,似要将他的温热尽数渡予她体内。
初春的华州,夜里依旧寒凉,屋内烧着地龙,桌旁也置了炭盆,让人周身皆是一团暖意。
宋澜一手落于桌下,一手拿起玉盏,一盏接一盏地饮着面前酒水,他神色未改,那喉中与胸腔却已是如同火烧。
他身侧的柳惜瑶,已是许久未动碗筷,只偶尔舀上一勺酒酿放入口中,那微红的面色,叫旁人看了去,只以为是饮了酒酿的缘故,可这桌上的另一人,却对她再熟悉不过。
他知道她此刻慌乱,也知她此刻紧张,更是知道那绯红来自羞赧……
月白色宽袖中,传来一声低沉的脆响。
手中裂开的玉盏,将掌腹划开了一道细微的血痕。
宋滢愣了一下,抬眼左右看看,却见周遭并无异样,遂又乐呵呵吃着面茧。
荣华县主揉着眉心,还当是那身侧炭盆发出的响动,也未有所觉察。
宋侯爷还在一面饮酒,一面摇头晃脑。
而对面那两个,更是浑然不觉,只那手臂越靠越近。
宋濯敛眸,弯起唇角。
他拿出帕巾,慢条斯理擦了唇角,随后缓缓起身,先行退席。
他出了正堂,穿过院门,从那通往西苑蜿蜒的廊道上缓缓走下,身影隐入那晃动的竹林中,那一阵脚步声从身后由远及近。
宋濯缓缓抬起眼,朝那二人看去。
他与她十指交握,就在那林外的石廊上,他揽住她腰身,与她痴痴缠缠了不知多久,直到她双颊涨红,比那石廊上的红灯还要惹眼时,终才肯将她松开。
她还是一如既往的会缠人,也一如既往的贴心。
她忧心他饮了酒,又去那林中吹了风,回头染了寒气,便劝他不必再送,自己有那婢女跟着,不会有碍。
她抱着他腰身,用那细细柔柔的嗓音说着,便是那如斯刚毅的宋澜,也如那春水一样瞬间柔软下来。
临了,她松开了他,踮起脚在他颊边飞快地轻啄了一下。
这般快么?
只几日未看罢了,她就已是能与他如此亲近。
十指交握,环抱撒娇,临别轻啄……
可还有何是他不知道的?
宋濯沉沉地笑出声来,终是慢慢松开了手,让那混合着鲜血的破碎玉盏,散落于地。
第61章 铸凡人罢了
他与她本就不该有交集,也不会有交集。
就如那湖水仰望流云一般,只是静静观望,从不妄图介入云的轨迹。
是那云雨自己落下,扰了一池沉静,让本该平静的湖面泛起了层层涟漪。
他深知缘由,也该在最初时便去拒绝,但他没能如此,因那湖面早已映满了云影。
如今,云走雨停,即便那湖面还在波动,也终有归于平静的一日。
可直到此时此刻,看到那身影一步步朝他走来之时,他忽然明白过来,她从不是那天上云,而他也非湖中水。
皆不过是凡人罢了,又怎能做到真正的来去无痕?
夜阑渐浓,竹影微动。
柳惜瑶总觉得在那竹林深处,似有一双眼睛在盯着她,她蓦地顿住脚步,朝那暗处看去。
身旁秀兰也将手中灯提起,随着她目光朝那头张望。
两人看了片刻,未觉出异样,便也不再多留,加快了步伐朝幽竹院走去。
这日之后,柳惜瑶也不知怎地,总觉得心中难安,夜里还频频惊醒,她从前梦魇向来都是在秋日,娘亲离世的那段时日,很少会如这几日般难眠到如此地步。
秀兰宽慰她,说是因快至婚期所致。
“娘子的好日子总算要熬出来了,难免会有所紧张,待拜堂成亲之后,一切已成定数,娘子就会彻底踏实下来。”
秀兰的话是有几分道理的,柳惜瑶头几日还能这般劝解自己,可直到某日,她在院中跟着秀兰一道舒活筋骨时,无意间抬眼朝塔楼处扫了一眼,心头便倏然一紧,整个人都定在了原地。
距离之远,而那人又立于高处。
柳惜瑶看不真切窗后的面容,却能看出那窗子是开着的,且窗后有道月白色身影。
“兴许是因为开春日头好,二公子开窗通风罢了?”秀兰推测道。
柳惜瑶没有做声,想到他幽幽说着,让她离他远些,又想到他跪于榻边,覆着她双眼,行的那些事情……还有那立于塔楼窗后,能将西苑一切尽收眼底的场景,柳惜瑶终是忍不住了。
她立即寻去了东苑,与安安带着小赤虎陪着两个孩子,玩了几乎一整日。
这些日子宋澜极为繁忙,柳惜瑶虽不知他具体在忙何事,却也能猜出是与京城有关。
太子贪饷一案,牵连甚广,据说连华州刺史都有所牵扯,想到那时去山中狩猎,她还曾见过那刺史家的公子与娘子,如今听说,一家人皆已被押入了京城。
也难怪宋澜说她才是最为合适的那个。
宋澜快至傍晚才归府,得知柳惜瑶就在东苑,洗漱更衣后,寻到了孩子们的院中。
<script>read_xia();</script>
千秋当日,皇帝盛怒是真,可到底是他与皇后的亲骨肉,这大盛的皇太子,待他冷静下来,虽怒,却也到底生了几分恻隐。
“这个老四,若太子不配为君,那他就不配为人,非要让他亲兄长命丧黄泉,也非要将朕活活气死,往后每个千秋日,朕都要想起这桩事来,想起他嘴上恭祝朕万寿无疆,手上却朝朕递了刀来,还是那让朕亲手斩杀长子的刀啊!”
皇帝痛斥而出,胸中怒火翻涌,竟一时气血攻心,猛然朝外呕出一口鲜血,重重扑倒在了那龙案之上,而那被血水染红的奏折,正是秦王日日皆会递上的那封假模假样的求情折子。
圣上的倏然病重,让朝堂内更加惶惶。
秦王得知此事,暗骂有人坑他,原本他给了太子一击后,又怕皇帝对他也生了怨气,便开始日日求情,以免太子死罪,如今这童谣传出,以父皇那多疑的性子,自是要怀疑到他的身上。
秦王立即差人去查那童谣究竟从何处而来,然所查未果,仿佛无人去教,一夕间人人皆会那般。
眼看圣上病重,频频辍朝,不见百官,朝内诸事也渐由秦王代为掌管,他便也不再深究,言行举止皆已露出当权者的气派来。
总归圣上膝下子嗣中,皇长子太子已无翻身之力,皇二子与三子早年病逝,便只剩他皇四子秦王。
哦,还有那肥硕到连路都走不动的韩王,和那痴痴傻傻的老六晋王。
上元节这日,无忧堂内,琴声悠悠,哀哀戚戚,宋家两位公子,一前一后迈入堂中。
宋侯爷哼着小曲,朝这两人淡瞥一眼道:“坐啊。”
两人来到案几前落座。
宋澜一身玄色紧袖长衫,宋濯则又是素色长袍,两人一深一浅,坐于身前,宋侯爷看了便不由笑着摇头,“当今局势,你二人如何看呐,与为父说说。”
“太子失权,秦王失心,至于韩晋二人……”宋澜朝宋濯看去。
“不是时候,还需再等。”宋濯语气虽淡,但那眉心处却是倏然蹙了一下。
是那身侧之人传来的味道,淡雅的花露清香,糅合着一股独属于那人的气味。
宋濯眉宇沉了两分。
一连数日他未叫自己再去那窗边遥望,仿佛一切重新归于平静,然而就在此刻,那一缕似有似无的香气落入鼻中,让那平静似水的心头,似又泛起了一丝涟漪。
他不动声色朝一旁挪了挪,端起手中清茶,试图用那茶香来将那味道掩住。
“可有把握?”面前的宋侯爷默了良久,方缓声问他。
宋濯未曾立即回话,而是垂眼饮了半盏清茶,微苦的茶汤在口中萦绕,然抬眼之时,那抹熟悉的淡香不仅未曾消散,且随着宋澜侧身靠近,蹙眉聆听之时,愈发清晰真切。
宋濯握着茶盏的掌腹慢慢收紧,语气少见的沉冷下来,“最迟再候一月。”
宋侯爷只以为他此刻神情,是因为朝堂局势而起,便长出一口气,朝那外间天色看去,“哎呀,春日这天果然多变呐……”
父子三人,多年来少见有此饮酒奏乐直到夜间的时候,今日又逢上元节。
三人在无忧堂待到晚膳时,这才起身去了正堂。
堂内饭菜飘香,满桌皆是酒肉,还有那酒酿五色面茧。
宋瑶和宋璟二人,从前在安南过上元节时,就听宋澜说过,华州的上元夜最为热闹,街道上灯火辉煌,琳琅满目的灯会让人目不暇接,还有猜字谜,放花灯,各种从未尝过的糖果子。
姐弟二人期盼已久,好不容易将这日盼到,却是因圣上病重,除了京城以外,距离较近的华州,也跟着没了往昔的节日氛围,虽未施行宵禁,那街道上也未见有人外出游玩。
姐弟俩蔫了似的,坐在屋中愁眉苦脸。
柳惜瑶进屋后,陪着二人猜了几个字谜,才让这二人脸上露出些许笑容。
待宋家父子进门后,一屋子人开始在桌前落座。
两个小的在圆桌旁设了小桌,有刘嬷嬷在旁照顾。
柳惜瑶还是按照之前那般,准备与宋滢坐在一处,却见宋澜忽然要她坐去他身侧。
柳
惜瑶不敢妄动,抬眼去看荣华县主。
“去吧。”荣华县主很少当着众人去驳宋澜的面子,且两人婚事将近,这屋中有无旁人,坐在一处也无妨。
得了荣华县主的应允,便有婢女上前重新调整席位。
顷刻后,柳惜瑶坐在了宋澜身侧,而原本该落座于此的宋濯,坐去了荣华县主手边,宋滢坐于次位。
用膳时,宋侯爷一杯接着一杯,又将自己喝成了酒蒙子,荣华县主这几日一直未曾睡好,一朝天子一朝臣,便是如今勇毅侯府不似当年在朝中有举足轻重之势,若稍有不慎,兴许也会受到牵连。
宋澜见母亲面露愁色,便率先打开话题,所说便是他与柳惜瑶成婚一事。
提及婚事,荣华县主明显眉宇舒展开来,缓缓颔首道:“二月初三的确是个吉日。”
说着,她又朝柳惜瑶看去,“我身为你的表舅母,你的嫁妆便由我来出。”
既是开了口,那该有的体面便一份都不会少,只是如今京中事多,皇帝病重,宋家又是皇亲国戚,这个节骨眼上,婚事不好大办,只能一切从简。
柳惜瑶起身朝荣华县主福了福身,“全凭表舅母做主。”
荣华县主笑着让她坐下说话,不必过分拘谨。
柳惜瑶乖巧应是,却是在落座后,脸颊倏然红了起来,神色似也怔了一下,那原本微抬的脸颊,也蓦地垂了下去。
桌下,宋澜将那柔软的小手握在掌中,一会儿与她十指交握,一会儿又揉那指节,一会儿又将整个带着灼热的掌腹,紧紧贴在她冰凉的掌心中,似要将他的温热尽数渡予她体内。
初春的华州,夜里依旧寒凉,屋内烧着地龙,桌旁也置了炭盆,让人周身皆是一团暖意。
宋澜一手落于桌下,一手拿起玉盏,一盏接一盏地饮着面前酒水,他神色未改,那喉中与胸腔却已是如同火烧。
他身侧的柳惜瑶,已是许久未动碗筷,只偶尔舀上一勺酒酿放入口中,那微红的面色,叫旁人看了去,只以为是饮了酒酿的缘故,可这桌上的另一人,却对她再熟悉不过。
他知道她此刻慌乱,也知她此刻紧张,更是知道那绯红来自羞赧……
月白色宽袖中,传来一声低沉的脆响。
手中裂开的玉盏,将掌腹划开了一道细微的血痕。
宋滢愣了一下,抬眼左右看看,却见周遭并无异样,遂又乐呵呵吃着面茧。
荣华县主揉着眉心,还当是那身侧炭盆发出的响动,也未有所觉察。
宋侯爷还在一面饮酒,一面摇头晃脑。
而对面那两个,更是浑然不觉,只那手臂越靠越近。
宋濯敛眸,弯起唇角。
他拿出帕巾,慢条斯理擦了唇角,随后缓缓起身,先行退席。
他出了正堂,穿过院门,从那通往西苑蜿蜒的廊道上缓缓走下,身影隐入那晃动的竹林中,那一阵脚步声从身后由远及近。
宋濯缓缓抬起眼,朝那二人看去。
他与她十指交握,就在那林外的石廊上,他揽住她腰身,与她痴痴缠缠了不知多久,直到她双颊涨红,比那石廊上的红灯还要惹眼时,终才肯将她松开。
她还是一如既往的会缠人,也一如既往的贴心。
她忧心他饮了酒,又去那林中吹了风,回头染了寒气,便劝他不必再送,自己有那婢女跟着,不会有碍。
她抱着他腰身,用那细细柔柔的嗓音说着,便是那如斯刚毅的宋澜,也如那春水一样瞬间柔软下来。
临了,她松开了他,踮起脚在他颊边飞快地轻啄了一下。
这般快么?
只几日未看罢了,她就已是能与他如此亲近。
十指交握,环抱撒娇,临别轻啄……
可还有何是他不知道的?
宋濯沉沉地笑出声来,终是慢慢松开了手,让那混合着鲜血的破碎玉盏,散落于地。
第61章 铸凡人罢了
他与她本就不该有交集,也不会有交集。
就如那湖水仰望流云一般,只是静静观望,从不妄图介入云的轨迹。
是那云雨自己落下,扰了一池沉静,让本该平静的湖面泛起了层层涟漪。
他深知缘由,也该在最初时便去拒绝,但他没能如此,因那湖面早已映满了云影。
如今,云走雨停,即便那湖面还在波动,也终有归于平静的一日。
可直到此时此刻,看到那身影一步步朝他走来之时,他忽然明白过来,她从不是那天上云,而他也非湖中水。
皆不过是凡人罢了,又怎能做到真正的来去无痕?
夜阑渐浓,竹影微动。
柳惜瑶总觉得在那竹林深处,似有一双眼睛在盯着她,她蓦地顿住脚步,朝那暗处看去。
身旁秀兰也将手中灯提起,随着她目光朝那头张望。
两人看了片刻,未觉出异样,便也不再多留,加快了步伐朝幽竹院走去。
这日之后,柳惜瑶也不知怎地,总觉得心中难安,夜里还频频惊醒,她从前梦魇向来都是在秋日,娘亲离世的那段时日,很少会如这几日般难眠到如此地步。
秀兰宽慰她,说是因快至婚期所致。
“娘子的好日子总算要熬出来了,难免会有所紧张,待拜堂成亲之后,一切已成定数,娘子就会彻底踏实下来。”
秀兰的话是有几分道理的,柳惜瑶头几日还能这般劝解自己,可直到某日,她在院中跟着秀兰一道舒活筋骨时,无意间抬眼朝塔楼处扫了一眼,心头便倏然一紧,整个人都定在了原地。
距离之远,而那人又立于高处。
柳惜瑶看不真切窗后的面容,却能看出那窗子是开着的,且窗后有道月白色身影。
“兴许是因为开春日头好,二公子开窗通风罢了?”秀兰推测道。
柳惜瑶没有做声,想到他幽幽说着,让她离他远些,又想到他跪于榻边,覆着她双眼,行的那些事情……还有那立于塔楼窗后,能将西苑一切尽收眼底的场景,柳惜瑶终是忍不住了。
她立即寻去了东苑,与安安带着小赤虎陪着两个孩子,玩了几乎一整日。
这些日子宋澜极为繁忙,柳惜瑶虽不知他具体在忙何事,却也能猜出是与京城有关。
太子贪饷一案,牵连甚广,据说连华州刺史都有所牵扯,想到那时去山中狩猎,她还曾见过那刺史家的公子与娘子,如今听说,一家人皆已被押入了京城。
也难怪宋澜说她才是最为合适的那个。
宋澜快至傍晚才归府,得知柳惜瑶就在东苑,洗漱更衣后,寻到了孩子们的院中。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