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宫里打秋风的日子 第136节
  打头的一员银甲小将,手中的斩|马|刀所过之处,鞑喇人无人能挡其锋芒,而跟着他的那队人马也骁勇非常,很快就冲进鞑喇人的中路,刀下就不见活人,鞑喇人的军心一下就散了。
  那银甲小将望见皇帝身边的麟卫出来掠阵,老远就开始喊,“你们收着些手,多给我的儿郎们练练手。”
  麟卫里就有人笑着回道:“那给你赶过去吧。”果真兜着鞑喇人往银甲小将那边儿去。
  过去就是死路一条,赤乌部的人开始四下逃逸,皇帝下令不必追,伤的不留活口,这一战就结束了。
  王效和他的部将们这一刻有种身在梦里的感觉,原以为的恶战就这么轻而易举地拿下了?
  半路上策应的人马根本都用不上,甚至连鞑喇人的影子都没瞧见。
  拜见皇帝的时候,平时很是能言善道的王效却连句顺溜的话都讲不出来。
  皇帝和传说中的一样,根本没话说,加起来就说了“免礼”和“回撤”四个字。
  深入敌腹,不能恋战,王效以为只要赶着那群野马走就好。
  却见那银甲小将已经熟门熟路地带人进了赤乌部族,将马匹牛羊全赶了出来。
  王效看着比他们人马还多数倍的牛马羊群,其中好些还是有孕的,赶着这些回去咋也要四五日,那附近的鞑喇部族不得集结了追杀过来?
  那银甲小将看出他的顾虑,笑道:“练兵可不是杀进杀出就完了,何样的境况都要经历了,将来大战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他又道,“有陛下和麟卫们给咱们掠阵,多好的机会,正该给鞑喇人些厉害瞧瞧,这回得换他们心生畏惧了。”
  王效已知眼前的银甲小将是皇后的弟弟崔谡,他见崔谡在皇帝面前敢说敢做的,就知皇帝很纵容他,很多事都不瞒他。
  崔谡如此说法,显然是皇帝的想法。
  所以,皇帝是知道他对之前的练兵是应付了事,这才借着引野马回大郢,看着他练兵的?
  顷刻间,王效的后背又汗湿了一层。
  果然,回程的路上,一拨一拨儿的鞑喇兵马追过来,只要王效的人马顶得住,皇帝和麟卫就不会出手。
  好在鞑喇人的主力未出,知道不敌很快就退了。
  这样一边拒敌一边赶着马牛羊,待五日后翻过乌岭,王效和他的两万人马已是精疲力尽。
  但心气儿却前所未有的足,鞑喇人并没想象中的不可战胜。
  乌岭南麓,皇帝这里收到飞鸽传书,皇帝招来崔谡,“朕要回应城,你自己回徐侯那里复命。”
  这是王效第一回 见到皇帝脸上带了情绪,难道应城有变故了?
  崔谡那边急问,“娘娘那里有事?”
  “无甚事。”皇帝话还未落,一个纵跃,人已上了马。
  崔谡追上去:“那我也……”
  “我是关心则乱,你信我,甚事也不会有。”皇帝不再理他,纵马飞出去,青鳞和赤麟带着十八麟卫跟着催马追上去,很快就望不见影。
  ***
  谨身殿里,古尚书惊疑不定地看向平王:“王爷这是何意?”
  平王微微一笑:“古大人何必装傻呢?外头刀剑无眼,还是安坐罢。”
  说完,他举步上了丹陛,以睥睨之姿俯视众臣,“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只要诸位认我为主,咱们一切照旧。”
  古尚书并没有退下,同时申阁老、郑尚书几个也站到了他身边,几人交换了眼神,申阁老上前一步,却不是面向平王,而是背对着丹陛呼吁众人:“陛下和娘娘何等的本事,岂会被眼前这点事困住,大家都别慌神,可不能再做带累妻小的事。”
  听他这一说,诸臣想到帝后的种种做为,都不信世上还有能刚猛过这两口子的,又想到这阵子家里夫人的耳提面命,才慌乱的阵脚就稳住了。
  狄年走出来站到申阁老这些人里,“我信娘娘无事!”
  周衡第二个走过来,“我也信。”
  跟着就是第二个,第三个,随后越来越多的人聚到申阁老这些人身边,剩下不多的人里,略犹豫后,也都走了过来。
  满殿的人,竟都选择相信帝后能翻盘,不肯站平王。
  平王眼里带了凉意,“有骨气!”
  他往下打了个手势,丹陛下守着的两个黑衣人也未见有何动作,不过手上挥了两下,微细的银光闪过后,就有两名立在墙角的内侍抽搐着倒下。
  有人惊呼道:“是中毒!”
  这些黑衣人不但能飞身上下,还能射出带毒的器物立即要人性命!
  很多人都白了脸。
  然而,申阁老等几位重臣未退,聚起的人里虽惶怕,却没人走出来。
  看着像黑衣人中带头的上前道:“王爷,待见了血他们就知道好歹了。”话落,他抽出配刀,刻意放慢脚步,往人群里压迫过来。
  人群不断往里收缩,却仍是无人退出来,那黑衣人没了耐心,骤然出手,将古尚书拖出来,扬起了手中的刀。
  眼看他就要手起刀落时,安王从人群里一头撞出来,黑衣人不防之下,连退了两步。
  安王伸臂挡在古尚书前头,转头朝平王喊话:“五弟,诸位大人都是朝中肱骨,缺一不可啊。
  陛下和娘娘那样的脾气秉性,诸位大人必是心有顾忌,听三哥一句劝,有为之君该以明德服人,五弟实不必急在一时。”
  平王看了安王一眼,“三哥以往没少关照我,我就给三哥一个面子。”
  他朝下摆手,那黑衣人收刀退到了一边。
  古尚书感激地朝安王拱手,拉着他退回人群。
  外面的喊杀声渐弱,怎么这样快就结束了?
  平王也不敢确定了,指了打头的黑衣人,“还请堂主去……”
  话到一半,谨身殿的门被推开半扇,就见一身姿高挺的武将走了进来,借着灯光,看清是孟怀宗后,平王露了笑颜,“可是都料理好了?”
  申阁老等都大惊失色,郑阁老质问道:“孟怀宗,陛下和娘娘都待你不薄,你怎能行此背叛之事。”
  孟怀宗全当听不到,只向平王禀道:“外头都料理了,只剩延华殿那边,不过有无相门诸位壮士在,拖不过一个时辰就拿下了。”
  平王惊喜万分,“孟指挥使果然了得,我……朕必会重用。”
  “这得是有多蠢呐?”一阵长笑后,御座后的黼扆上忽然飞纵出一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擒住了平王。
  几个黑衣人投抽刀上前,却顾忌着平王的安危不敢动手。
  只能先威胁道:“随后会有四万人马来援来应城,宫里我们还有四万人马,你们区区几个麟卫又能如何?赶紧放了王爷,我等做主可以放你们离宫,从此天高海阔何等自在,何必还要被绑着卖命。”
  那人却是白叔,他理都不理黑衣人,只是向黼扆后道,“徐家小姑娘你来吧,你白叔要和这些人动手了,得被那三个笑
  话一辈子,可丢不起那个人,来,先给东边这个射穿了,我瞧他最碍眼。”
  他的“碍眼”两字还未落地,一支箭呼啸着从黼扆后急射而出,待那为首的黑衣人要躲,一道罡风阻住他的去路,他连转身都不及,就给迎面来的箭射了个对穿。
  随后就见一身黑色劲装的小姑娘挽着弓走出来,竟是徐宪的女儿徐真。
  就见她在白叔的指点下,箭箭不落,又射穿了两个黑衣人。
  剩下几个黑衣人哪还敢留下,几个起落纵到门边,逃窜出去。
  白叔不屑道:“练了几手毛脚轻功,就敢来爷爷们面前显,真是嫌命长了。”
  孟怀宗上前道:“那四万兵马该到城下了,得尽快拿下,不然都会调头去阻陛下的来路。”
  白叔就朝徐真道,“徐家小姑娘,咱们去城头试试你的三石大弓,看这回能射下几个。”
  孟怀宗指着白叔手里抓着的没多少出气的平王,“娘娘还要活口呢。”
  白叔这随手将人扔给孟怀宗,“你给绑了吧,我嫌脏手。”
  “正好我带了绳子。”孟怀宗笑道,三两下就将平王绑结实了。
  平王眼神里都带不出恨意了,只无力地说,“孟指挥好本事!”
  第149章 尾声(三)听了都要污耳朵
  朝臣们这才恍然,今晚的事都在皇后的掌控中。
  刚才心里有过动摇的,这会儿都暗道幸好,忽就觉着皇后凶名在外真挺好的,关键时候是真能给人底气。
  就说今晚吧,平王才那样威胁看着吓人,可跟皇后平日的所作所为比起来,就不够看了。
  只要延华殿没被攻陷,怎么想都是皇后的胜算大。
  事实却是,皇后根本就是摆了大戏等着平王跳进来,不然平王连和皇后过招的机会都没有。
  申阁老、古尚书等都拉住孟怀宗问,“娘娘还好吧?”
  孟怀宗还卖起了关子,“等会儿诸位就知晓了。”
  大殿门被整个推开,董承大步走进来,他对孟怀宗道,“宫里有我,你去吧。”
  孟怀宗点头,招呼白叔和徐真一起出了谨身殿。
  董承对申阁老等道:“诸位大人继续歇着,娘娘要借着这个机会给宫里可疑的都清理了,还得忙活一会儿。”
  申阁老等忙道:“我们都在殿里等着,不会出去添乱。”
  董承让人将那两个遇害的内侍好生抬出去,又调人过来守着,他又带人往外去了。
  隔不多会儿就有董承麾下羽林右卫的绑人过来,有内侍、有宫女、还有禁军里另几卫的人,很快谨身殿一角就占得满满当当的。
  绑来的禁军里的多是下面的人,再就三个六品的镇抚,留京的禁军八卫里,别说没有一个指挥使参与进来,上到五品的都没有。
  比起上回宫变,这回像孩子扮家家酒一样。
  全在皇后请众命妇吃的那顿席,各家的葡萄架倒了后,应城里和李家有来往的臣子差不多都和李家做了切割。
  今日平王作乱,能上得朝会的五品往上的文臣武将竟没一个跟从,皇后的做法是真的高明,一出手就将李家多年的经营给打散了。
  只李家实在太奸滑,上回还有李家二房出来给康王撑场子,这会儿却连个李家人的影子也不见,就打发来一帮江湖人陪着平王吆喝。
  才那位白叔说得还真对,平王确实太蠢了些,这回要一个人担下所有了。
  李家就如百足之虫一样,这一回虽被断了多半的足,可给他时候养一阵子,很可能又要卷土重来。
  申阁老、古尚书、郑尚书这些聚在一起商讨起来,都觉着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李家参与平王之乱,还真不好动李家。
  外头又是一阵脚步声,以为是羽林右卫的又绑人过来,随意扫了一眼,都瞪大了眼睛愣在那里。
  崔兰愔在青叔的护卫下上了丹陛,施施然坐上宝座,“诸位今晚受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