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宫里打秋风的日子 第121节
  皇帝意味深长地看着她,“你那会儿不是思虑过多么。”
  崔兰愔无言以对,那会儿皇帝无论怎么做,她都会怀疑不信。
  三月十六的会试日,朝野瞩目。
  崔家和顾家都动起来,女眷这边,顾氏、董湘、常氏、丁氏、崔兰婷四人陪着姜氏和崔兰芝往天福寺给洪佶求了福牌。
  崔兰芝又单独陪着洪佶往夫子庙拜了。
  崔兰愔抽不出时候回去,就让不语去她嫁妆里找些寓意好的摆件或是挂牌送回去。
  不语翻了一通回来,拿回了一个青玉魁星摆件和一个五彩蟾宫折桂挂图赏瓶,“娘娘,这两样还能入眼,别个都不如以前送的,就放着了。”
  之前崔戬、崔禹、崔重下场县试时,她给三人都送了寓意好的挂牌和摆件,那一回该是把好的都挑出了。
  人都是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从破落崔家到卫王府,从卫王府到皇宫,崔兰愔觉着自己的眼光不断抬高,一般的东西已入不得她的眼。
  她是这样,她身边的不语和艾叶桑枝也是这样。
  崔兰愔看出不语对这两样也是不大满意,其实她也觉着差点儿意思。
  洪佶如今就是崔家大房实打实的大儿,洪佶会试于崔家大房是一等大事,她回不去,送的东西还不如给崔戬三个的,心里哪会过意。
  她对不语道:“先放着,等会儿找了好的一起送回去。”
  皇后的私库就那些东西,还能往哪儿再找好的?不语会意,笑着求道:“娘娘等会儿安排我去开开眼界呗?”
  崔兰愔也憋不住笑道:“你可别弄得像先去踩点瞄好东西的。”
  不语呵呵笑着摇头,“娘娘放心,我会尽力忍着。”
  崔兰愔接手皇后私库时,还以为
  往后人情往来上挑东西时又多了处选择,却是她太天真了。
  皇后私库听着排场,里面的东西多是摆着充数的,又重又笨的,拿来送人都嫌沉。
  还是陈老太后告诉她,“我那会儿还好,不过往行宫时,好东西都叫我挑走了,不然哪有那些嫁妆给你。
  等到徐太后时,先帝当她是摆设,好东西入自己私库外,就是往西边儿送,皇后私库只是空架子,要不是徐家当年给她的嫁妆是少有的厚,她早不知落魄成什么样了。
  也亏得徐家将多半的家财都给她做了嫁妆,不然徐家没收家产流放时,那些都得肥了李家。
  如今徐宪一家回来,她那些早晚都要回到徐家,算是给徐家守住了财。
  所以,厚待女儿的人家都有福报,如你家,如徐家都是这样。”
  这样一看,李家也并不比陈家待女儿更好些。
  抛开这些想法,崔兰愔道:“咱们走吧。”带着不语来了东阁。
  宋彰和姜奭这两日上午都在东配殿里理事,随时听候她的垂询。
  她进来将坐好,宋彰和姜奭后脚就来请见。
  知道崔兰愔每日都要往西阁看奏疏,并学着批复后,宋彰就跟打补药汤里泡过一样精神,恨不能黑白不睡着给所有事一气儿都理出来。
  姜奭也没好哪去,崔兰愔听耿大有过来学,就回到府里,他也在书房里忙到很晚。
  好在小董氏很支持理解,姜奭在书房时,她都会在那里陪着,或是读书,或是做针线,夫妻俩很是和美恩爱。
  崔兰愔这才放心些,姜奭舍了前程来她这里,若是再因着忙差事冷落了小董氏,影响到两人的夫妻感情,那她真的亏欠大了。
  宋彰将手里的册子呈上来:“这是娘娘昨儿交代的,我们已理好了。”
  崔兰愔接过大略翻了下,“很好,等我问过陛下,咱们再说下一步的事。”
  宋彰和姜奭仍回了东配殿,崔兰愔候着陛见的朝臣都散了,她带着不语去了西阁。
  坐下后,她将手里的册子拿给皇帝:“这是我估着各处粮仓的存粮让宋彰两个理出来的数,表叔看是不是要按着这个数备粮草。”
  皇帝抬手在她的头顶来回摸着,嘴角是不加掩饰的笑意,“愔愔真是冰雪聪明,这就看出我是要你这里筹备一应武备了?”
  “我不是小孩子,等你女儿出来你再这样。”崔兰愔拔开他的手。
  皇帝挑眉看她,“我不是表叔么?”
  崔兰愔没再理会,推他坐到自己位置上,“我还知道你让我带着商课提举司收商税,就是为着这时候用。”
  昨天给这些连贯起来后,崔兰愔彻底没别的想法了,皇帝看似随手的一举都是带伏笔的,很多事他早早就埋了线,这一处那一处的,待察觉时,身不由己地都要按着他的想法行事。
  崔兰愔很庆幸她是皇帝想要交托后背的妻子,皇帝的事多是对她摊开的,不然,再捆上几个她都躲不过皇帝的算计。
  皇帝拿过册子看了,“回头我将兵部历年的武备册子拿给你,让宋彰和姜奭比对着开始备起来吧,遇到不明的可以往都督府找徐宪问。”
  崔兰愔明白了,皇帝这回是要绕开兵部行事。
  夫妻俩商量好了正事,崔兰愔就扯了皇帝道:“后日就是会试了,送姐夫的东西我还没挑出来,你看是给我私库的钥匙我叫不语去找,还是你叫谷丰带着不语去?”
  “这是没第三条道走了?”皇帝故作愁状,“不会没几日,我私库里东西都挪去你那里了吧,早知那会儿就该都交给你,还能落个大方名儿。”
  可皇帝嘴边不断的上翘还是泄露了他的好心情,他显然很喜欢崔兰愔这样想要什么直接就问他拿的做法。
  第132章 夫妻一体往后别叫大姐夫了
  皇帝朝不言弹了一指,“听见你们娘娘话了?”
  不言笑着上前,“听得真真的,我这就带不语去找钱公公拿钥匙。”
  不语跟着不言往外走的时候还有些不能相信,回头往崔兰愔这里望了好几眼。
  崔兰愔笑着朝他挥手,“给你钥匙你就拿着去,能入眼的你尽管装上。”
  “哎!”不语高兴地应了,“奴婢听娘娘吩咐。”两步赶上不言出了西阁。
  没多会儿不言先回来,仍旧服侍皇帝和崔兰愔用笔墨。
  崔兰愔以为今儿还是看奏折并在纸笺上学着批复,皇帝却道:“你直接在上头批复就是,回头有不足的我给你补上。”
  崔兰愔犹豫道:“朝臣们会看出来。”
  皇帝将笔拿给她,“看出来又如何?”
  他这样一说,崔兰愔嘀咕了一句:“我是崔二猛,我怕谁来。”就不管了,看完一本奏疏后就在上头批复起来。
  崔兰愔这会儿想起来,问道:“这两日来陛见的朝臣们怎这么早就散了?”
  “奏疏我都批复好了,还要他们来杵着好看么?”皇帝接过她递来的批复好的奏疏,在上头又添了行字,给放到批复好的奏疏那一侧,又道,“写好的都领会不来,还占着位置做什么。”
  崔兰愔知道了,前日开始,皇帝都是将批复好的奏疏交由几位内阁大学士发下去,朝臣们有不能决断的事才来延华殿请见。
  就不知明日朝臣们看到不认识的笔迹批复的折子,会不会猜到是她?
  第一回 不语很是收敛,只一柱香的功夫就回了西阁。
  他虽只挑回来三样,一枚红珊瑚雕的五子登科牌,还有一个和田玉雕的魁星点斗笔洗,还有一架紫檀木嵌金月桂图小插屏,却件件都不凡。
  尤其那个红珊瑚的五子登科牌,寸大的牌子上就雕出了五子登科图案,上头人物的衣饰、容貌都刻画得生动清晰,只这一件就能留做传家了。
  崔兰愔看了满意,对不语道:“你亲自送回去吧,同姐姐姐夫说,这些是我和陛下一起送的。”
  不语马上接道:“上回县试,戬二爷他们往案上摆了沾陛下龙气的笔墨纸砚,一下子全都考中了,戬二爷还得了案首,这回大姑爷得了这些,必要高中的。”
  送个礼还要讲沾龙气,皇帝实在听不下去了,抬手弹了一指,不语不用不言再说,拿着东西赶紧出了西阁。
  再转向崔兰愔时,皇帝嘴角又带了笑,“算咱俩的?夫妻一体,就该着这样。”
  三月十五日天一擦黑,贡院外头已有举子过来候着。
  到了亥时,贡院前头已是人山人海,仍是不断有车马停下送人。
  这回是崔姜两家的男子们全体动起来,三家人一起晚膳后,崔冕、崔昘、崔晟、姜知安一直陪着洪佶说话放松心弦,待到点要出门时,三家小一辈儿的全跟了出来,一起送洪佶往贡院入场。
  一帮人护着洪佶出门,却见洪大夫人和洪旭等在门外。
  早在崔兰愔大婚的时候,洪大夫人带着长子长媳就来了应城,说是要在应城置些产业,到时洪佶大哥洪旭打理庶务,她和长媳阮氏帮着崔兰芝带芬哥儿,一家子守在一起过。
  洪大老爷还在无锡,洪大夫人怎可能长久来应城住着。
  洪佶就知道,洪大夫人是想叫他通过崔兰愔给洪旭在应城谋个差事。
  洪家在无锡也是有名望的书香人家,族里进士举人都出了不少,只洪大老爷不是读书的料,弃了读书回到族里打理庶务,他们这一房于族中才没了地位。
  洪旭比洪大老爷强些,考中了秀才,后面连着两届乡试不中,族里将他的文章寄给考出在外做官的族人看了,也都不看好。
  洪旭自己也读不下了,洪大老爷干脆带着他打理起族中庶务。
  若是没来应城,没经过和崔家大房相处,不用父母多说,洪佶也会带着洪旭一起往好了奔。
  可在因着崔兰愔得罪端王康王,他看着躲不过牵连时,洪大夫人先是避到谭家,等谭家也避不得时,又连个话都没给他留就赶忙回了无锡。
  洪大夫人回无锡后,无锡那边再没给他捎过只言片语,每月的花销也给他停了,可见洪大老爷和洪旭都是同洪大夫人一样的想法,要同他划清界限。
  洪佶想到洪家断他花销的那段日子,真是读书时都在算钱,他不是能心安理得花娘子嫁妆的人,崔兰芝又怀着孕,养胎到生产处处都要花银子,若是不能顺利考中,手里祖母临去前给他的一千两私房银子不知能不能支撑三年。
  然而崔家大房却当他是亲子一样,就算家里不宽裕,一应的吃穿用度也没用他们夫妻拿一文钱,他和崔兰芝几回拿银子出来,给崔兰愔惹烦了,放话给崔兰芝说,若不想和她做姐妹了,就只管拿银子出来,夫妻俩就再不敢提拿银子的话。
  等崔兰愔开起点心铺子酒楼往家里拿分红,崔晟和姜氏开始每月都补贴崔兰芝三十两银子,生怕他们手里短了银子。
  等芬哥儿出生后,崔晟和姜氏又加了二十两,一个月开
  始补贴他们五十两。
  崔兰愔那里也一样,但得了布料首饰必要给崔兰芝分一些过来,崔兰芝自己根本穿戴不完,这些林林总总加起来,又是不小的数目。
  于崔家住了近一年,他们非但没花销自己的银子,反而还攒了一笔财。
  那边凉透了心,这边待他如亲子,洪佶慢慢对洪家就没了一点念想。
  洪大夫人带着洪旭一家来应城,他没法干涉,但是想借着亲戚情分住到崔家却是没门儿。
  他这边拒绝后,洪大夫人带着洪旭一家借住到谭家,洪佶就知道洪大夫人置产业一说不过是为哄他。
  项氏岂是好相与的,见洪大夫人这些住了一个月还不走,她就开口撵了人。
  不甘心就此回无锡,又为了取信于洪佶,洪大夫人才拿银子在东城置了处小宅子,让洪旭一家住了进去。
  洪大夫人就此应城无锡两头跑着,进了二月她就来了应城,想着于崔兰愔的生辰跟着崔家人进宫,那回不成,又惦记上了陈老太后的生辰,却是又没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