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宫里打秋风的日子 第113节
徐宪也没来过应城的皇宫,好在应城和燕城两处的皇宫都是一样的布局,进了宫门,于下马桥下了车。
才站定,一位十七八岁,眉清目秀的内侍过来行礼,“见过侯爷、夫人、诸位公子小姐,奴婢是皇后身边服侍的不语。”
徐宪拱手道:“内人和几个孩子都没见识过,不当之处,望内官照应一二。”
不语就知他想岔了,笑道:“侯爷也要随奴婢一起走着。”
“我先要去拜见皇后?”徐宪诧异道,哪有臣子跟着家眷见皇后的道理。
“侯爷才回来不知晓,陛下和娘娘同在延华殿,自然要一起过去。”
徐宪也没多想,以为皇后是在延华殿后殿等着会合梁氏几个,随后就往徐太后那里去。
这就是皇后的体贴之处,这位皇后真不是一般的玲珑心肝。
一行人跟着不语往里走,徐宪很快发现了,陛下起坐理政的延华殿竟不在居中处。
不语指给他看道,“那是本元殿,先帝时在那一处起居,如今陛下嫌那里不敞亮,就搬到了延华殿。”
徐宪可是知道,做了皇帝的最讲风水吉地,无论何时都讲居中守正,向世人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
这位陛下竟是不在意这个,还真是有些不同。
很快到了延华殿,不语直接引着一家人就往延华宫正门进了。
内眷不得入前朝,等会儿不会有什么说法吧,徐宪迟疑地左右观察着。
果然,院子里经过的朝臣都投来诧异地眼神,但也只是如此了。
西阁里迎出来一位和不语差不多年岁的内侍,上前行礼道:“不言见过徐侯,请随奴婢来。”
徐宪回了礼,却没急着迈脚,看着不语引着梁氏几个往东阁进了。
那位不言很耐心地候在一边,待望到东阁的门关了,他对徐宪解释道:“皇后就在东阁理事,不过皇后从没在东阁见过命妇,因着是徐侯府上,她才破例了。”
徐宪面上仍是纹丝不露,心里所受的震动却不小。
南下途中他听了不少关于帝后的闲话,知道皇帝娶的是表侄女,为着娶皇后,皇帝罢免了不少跪端门劝谏的朝臣,又逼得李首辅回家养病,闹得不是一般的大动静。
在徐宪想来,老夫少妻,又是叔侄,又是破费一番周折得来的,皇帝稍过格宝爱些也是人之常情。
就算皇后帮着徐太后出宫来迎徐家人,徐宪觉着皇帝于情正浓时许了,只是偶尔为之,朝臣们一般也不会太顶撞着理论。
可这样将前朝正殿的东阁给皇后理事,真的是闻所未闻,这一件件加起来,徐宪对皇帝有了大概的判断。
进了西阁,徐宪拜道:“臣徐宪拜见陛下。”
“给徐卿看座。”一道淡然的声音叫了起,不言上来引着徐宪坐了。
徐宪这才抬眼看去,他设想了很多皇帝的样子,却都对不上。
可以说,这一位是最不像皇帝的皇帝。
皇帝盘腿坐在大座上,神色懒散随意,眼睛也是半睁不睁的,好似随时都会睡着一样。
然而徐宪却一点也不敢大意,纵横于千军万马中的将军对危险的感知最是敏锐,皇帝虽敛了身上的气势,可那夺人的威压却似无处不在,皇帝竟是练家子。
徐宪见识过不少功夫好手,练到炉火纯青之境的确实能给人以强大的压力,但都没有像皇帝这样于无形中就给人逼到下风。
“徐卿尚能战否?朕准备迁回燕城。”
徐宪没想到皇帝会如此开门见山。
没有寒暄,没有笼络,也没有对先帝亏欠徐家的解释,甚至没有许空头的好处,这样的皇帝,将徐宪的准备都打乱了。
徐宪最看不上宣宁帝的,并不是他于徐家的所作所为,而是他弃燕城迁都应城。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一国之君做不到这点,凭什么受天下万民的供养。
只凭皇帝这一句话,徐宪就对他少了抵触。
“臣尚能战,只……”
皇帝没容他讲下去,“朕不是先帝。”一点都没掩饰对宣宁帝的不屑。
再一次出乎徐宪意料,皇帝站起来道:“朕不想强人所难,徐卿考虑好再说罢。”
皇帝招呼徐宪往外走,却被不言喊住,指着他的鞋道:“陛下,您可穿好了鞋呀,不然娘娘又要看不顺眼。”
徐宪就见皇帝真就坐回大座上,将鞋子穿正了才又起身。
君臣两个一前一后出了西阁,徐宪眼角扫到,西配殿里好多朝臣扒着窗户往这边望着。
进了东阁里间,徐宪见梁氏和徐固四个都不见才进宫时的拘谨,就知皇后一点没同他们拿架子。
徐宪进来后一直低着头,正寻思皇后怎不起身迎皇帝,却听一管好听的声音问向皇帝,“你怎来了?”
皇帝径自走过去,仍是盘腿坐到罗汉榻上,虽还是懒散的语气,却带着明显的亲昵,“没话说了,你来吧。”
徐宪错愕抬头,对上皇后无可奈何的脸,皇后请他坐了,“陛下不爱说话,徐侯习惯就好了。”
第123章 留膳一切太过不可思议
皇后不但不迎皇帝,还不用敬称,皇帝也一样,在皇后面前不称“朕”,直接就是你我称呼。
徐宪自觉和梁氏于称呼上就很随意,梁氏当着人还要称他声“爷”。
帝后是当着人都不做样子。
崔兰愔也在暗自观察徐宪夫妻的相处。
徐太后是中人之姿,她曾说过自己和徐宿肖父,三姐弟里最好看的是肖母的徐宪。
如今一看还真是,即便在北地苦寒中磨砺了二十年,徐宪仍是英挺如松,于人堆里还是很打眼的那个,南地男子的秀雅在他面前就显得单薄了。
当然比起皇帝来还是差着不少,崔兰愔觉着皇帝就是整日困顿的样子,也没哪个男子比他好看,比他有气势。
之前宋长史说起徐家事时,两人都想过,徐宪去了北地难得良配,事实却比想的要好。
当然,对于应城里高门人家来说,梁氏一个皮货贩子的女儿,只凭着一张绝色容颜,是连做妾都不够格的。
崔兰愔却不这样想,梁氏的美还是次要的,她身上的那种如劲草一样勃勃向上的鲜活才是难得。
她同梁氏才说了这么一会儿话,都不由心生好感,对于当时陷于困顿中的徐宪来说,该是能疗慰的良药。
于那时的徐宪来说,梁氏就是适合他的良配。
才梁氏和徐家四兄妹进来,都是一副怕露怯缩手缩脚的样子,是崔兰愔围绕着北地话题来聊,几个人才好转了。
崔兰愔自己是觉着梁氏和徐家四兄妹很好,却保证不了别人也抱着这样的想法。
别人还好说,她是担心徐宪回归了旧日的生活,会嫌弃梁氏。
男子富贵了嫌弃糟糠之妻的比比皆是,徐宪这样见惯了富贵的,会觉着梁氏不够体面么。
崔兰愔真的很不想见到这样的情形。
徐宪进门先往梁氏和徐家四兄妹那儿打量,且第一道目光是往梁氏那里去的,他这一举动,让崔兰愔放心了些。
皇帝进来,梁氏和徐家四兄妹受惊不小,又拘谨起来。
待见到皇帝进来往罗汉榻上一盘腿儿,一句“没话说了……”后,真就没了话,才又去了紧绷。
徐宪也是寡言的,是从来不会主动起话题的。
梁氏很怕他要见罪于皇帝,只能自己顶上来。
她却又怕自己什么也不懂说错了话,瞄到皇后隆起的肚子,笑道:“娘娘这怀相同我那会儿怀毅哥儿时一样,该是小皇子呢。”
崔兰愔笑看向她,“夫人可说错啦,御医诊过了,是女孩儿。”
梁氏往皇帝那里偷瞄了一眼,见他没什么反应,她抱歉地看向皇后,“我口无遮拦惯了,娘娘别怪我。”
“这算什么口无遮拦,我就喜欢夫人这样有什么说什么的。”
“娘娘这样一说,我又该找不到北了。”
梁氏叹了声,“我很怕自己莽撞不知进退,给我们侯爷丢人,想着求太后派个姑姑指点下我。”
徐宪才要伸手拍她,记起这是宫里,他又状若无事地收回来。
崔兰愔恰好扫到了,这个徐宪很不错。
她俏皮地看向梁氏:“我同夫人很是投缘,我这就将我的崔氏道理倾囊相授吧。”
梁氏不疑有他,诚挚求道:“请娘娘教我。”
崔兰愔慢声细语地说道:“那夫人记好了,夫人身后站着太后,站着徐侯,我又同夫人交好,夫人实不必管别人如何看,但凡听到哪个指点你,你只管上前叫她闭嘴,一来二去的她们晓得了厉害,有什么话都要憋着。”
这不是比她在北地行事还要粗莽?梁氏傻在那里,却又不好质疑皇后,求助地看向徐宪。
“你问徐侯也一样,当你实力足够时,迂回不如直取。”崔兰愔就道,“能打就不要碎嘴,能骂就不要斗心眼,知道你是惹不得的,你听到的就都是好话,你说的做的就再没不对了。”
“娘娘说的很是。”徐宪对梁氏道,“你要如娘娘说的行事,我就没后顾之忧了。”
徐宪也这样说,梁氏再无怀疑,一下信心大增,要这样的话她可太会了,本色发挥就成了。
“崔二猛都收上徒弟了,可喜可贺呀。”半合着眼的皇帝忽然轻笑出声。
崔兰愔横了他一眼,“不是没话说让我来么,我说你又插嘴。”
徐宪和梁氏对视一眼,这情景何其相似,两人在家里拌嘴时也是这样,没想到帝后也是这样。
徐宪默默念着“我闭嘴”,几乎是同时,皇帝道:“我不是想捧你的场么?”
徐宪甘拜下风,皇帝真是非同常人,夫妻相处上也比人了得。
他只会讨饶,皇帝却会讨好。
淡漠到同人多一句话都没的皇帝,到了皇后面前却会开玩笑,会插话,换了个人一样。
皇后在皇帝面前更是无所禁忌,什么都敢说,一点没有伴君如伴虎一样的自觉。
这一对儿,完全打破了徐宪对帝王夫妻的认知。
只是“崔二猛”又是什么说法?
皇后很快给解了惑,她对梁氏道:“‘崔二猛’是我未嫁前应城人送我的诨号,你就当是夸我敢作敢当的吧。”
梁氏连连点头,她这会儿品出皇后不是个讲贤良淑德的,是只靠拳头硬说话的。
她一个北地风雪里历练出来的,还怕同南地小女子硬刚么?
才站定,一位十七八岁,眉清目秀的内侍过来行礼,“见过侯爷、夫人、诸位公子小姐,奴婢是皇后身边服侍的不语。”
徐宪拱手道:“内人和几个孩子都没见识过,不当之处,望内官照应一二。”
不语就知他想岔了,笑道:“侯爷也要随奴婢一起走着。”
“我先要去拜见皇后?”徐宪诧异道,哪有臣子跟着家眷见皇后的道理。
“侯爷才回来不知晓,陛下和娘娘同在延华殿,自然要一起过去。”
徐宪也没多想,以为皇后是在延华殿后殿等着会合梁氏几个,随后就往徐太后那里去。
这就是皇后的体贴之处,这位皇后真不是一般的玲珑心肝。
一行人跟着不语往里走,徐宪很快发现了,陛下起坐理政的延华殿竟不在居中处。
不语指给他看道,“那是本元殿,先帝时在那一处起居,如今陛下嫌那里不敞亮,就搬到了延华殿。”
徐宪可是知道,做了皇帝的最讲风水吉地,无论何时都讲居中守正,向世人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
这位陛下竟是不在意这个,还真是有些不同。
很快到了延华殿,不语直接引着一家人就往延华宫正门进了。
内眷不得入前朝,等会儿不会有什么说法吧,徐宪迟疑地左右观察着。
果然,院子里经过的朝臣都投来诧异地眼神,但也只是如此了。
西阁里迎出来一位和不语差不多年岁的内侍,上前行礼道:“不言见过徐侯,请随奴婢来。”
徐宪回了礼,却没急着迈脚,看着不语引着梁氏几个往东阁进了。
那位不言很耐心地候在一边,待望到东阁的门关了,他对徐宪解释道:“皇后就在东阁理事,不过皇后从没在东阁见过命妇,因着是徐侯府上,她才破例了。”
徐宪面上仍是纹丝不露,心里所受的震动却不小。
南下途中他听了不少关于帝后的闲话,知道皇帝娶的是表侄女,为着娶皇后,皇帝罢免了不少跪端门劝谏的朝臣,又逼得李首辅回家养病,闹得不是一般的大动静。
在徐宪想来,老夫少妻,又是叔侄,又是破费一番周折得来的,皇帝稍过格宝爱些也是人之常情。
就算皇后帮着徐太后出宫来迎徐家人,徐宪觉着皇帝于情正浓时许了,只是偶尔为之,朝臣们一般也不会太顶撞着理论。
可这样将前朝正殿的东阁给皇后理事,真的是闻所未闻,这一件件加起来,徐宪对皇帝有了大概的判断。
进了西阁,徐宪拜道:“臣徐宪拜见陛下。”
“给徐卿看座。”一道淡然的声音叫了起,不言上来引着徐宪坐了。
徐宪这才抬眼看去,他设想了很多皇帝的样子,却都对不上。
可以说,这一位是最不像皇帝的皇帝。
皇帝盘腿坐在大座上,神色懒散随意,眼睛也是半睁不睁的,好似随时都会睡着一样。
然而徐宪却一点也不敢大意,纵横于千军万马中的将军对危险的感知最是敏锐,皇帝虽敛了身上的气势,可那夺人的威压却似无处不在,皇帝竟是练家子。
徐宪见识过不少功夫好手,练到炉火纯青之境的确实能给人以强大的压力,但都没有像皇帝这样于无形中就给人逼到下风。
“徐卿尚能战否?朕准备迁回燕城。”
徐宪没想到皇帝会如此开门见山。
没有寒暄,没有笼络,也没有对先帝亏欠徐家的解释,甚至没有许空头的好处,这样的皇帝,将徐宪的准备都打乱了。
徐宪最看不上宣宁帝的,并不是他于徐家的所作所为,而是他弃燕城迁都应城。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一国之君做不到这点,凭什么受天下万民的供养。
只凭皇帝这一句话,徐宪就对他少了抵触。
“臣尚能战,只……”
皇帝没容他讲下去,“朕不是先帝。”一点都没掩饰对宣宁帝的不屑。
再一次出乎徐宪意料,皇帝站起来道:“朕不想强人所难,徐卿考虑好再说罢。”
皇帝招呼徐宪往外走,却被不言喊住,指着他的鞋道:“陛下,您可穿好了鞋呀,不然娘娘又要看不顺眼。”
徐宪就见皇帝真就坐回大座上,将鞋子穿正了才又起身。
君臣两个一前一后出了西阁,徐宪眼角扫到,西配殿里好多朝臣扒着窗户往这边望着。
进了东阁里间,徐宪见梁氏和徐固四个都不见才进宫时的拘谨,就知皇后一点没同他们拿架子。
徐宪进来后一直低着头,正寻思皇后怎不起身迎皇帝,却听一管好听的声音问向皇帝,“你怎来了?”
皇帝径自走过去,仍是盘腿坐到罗汉榻上,虽还是懒散的语气,却带着明显的亲昵,“没话说了,你来吧。”
徐宪错愕抬头,对上皇后无可奈何的脸,皇后请他坐了,“陛下不爱说话,徐侯习惯就好了。”
第123章 留膳一切太过不可思议
皇后不但不迎皇帝,还不用敬称,皇帝也一样,在皇后面前不称“朕”,直接就是你我称呼。
徐宪自觉和梁氏于称呼上就很随意,梁氏当着人还要称他声“爷”。
帝后是当着人都不做样子。
崔兰愔也在暗自观察徐宪夫妻的相处。
徐太后是中人之姿,她曾说过自己和徐宿肖父,三姐弟里最好看的是肖母的徐宪。
如今一看还真是,即便在北地苦寒中磨砺了二十年,徐宪仍是英挺如松,于人堆里还是很打眼的那个,南地男子的秀雅在他面前就显得单薄了。
当然比起皇帝来还是差着不少,崔兰愔觉着皇帝就是整日困顿的样子,也没哪个男子比他好看,比他有气势。
之前宋长史说起徐家事时,两人都想过,徐宪去了北地难得良配,事实却比想的要好。
当然,对于应城里高门人家来说,梁氏一个皮货贩子的女儿,只凭着一张绝色容颜,是连做妾都不够格的。
崔兰愔却不这样想,梁氏的美还是次要的,她身上的那种如劲草一样勃勃向上的鲜活才是难得。
她同梁氏才说了这么一会儿话,都不由心生好感,对于当时陷于困顿中的徐宪来说,该是能疗慰的良药。
于那时的徐宪来说,梁氏就是适合他的良配。
才梁氏和徐家四兄妹进来,都是一副怕露怯缩手缩脚的样子,是崔兰愔围绕着北地话题来聊,几个人才好转了。
崔兰愔自己是觉着梁氏和徐家四兄妹很好,却保证不了别人也抱着这样的想法。
别人还好说,她是担心徐宪回归了旧日的生活,会嫌弃梁氏。
男子富贵了嫌弃糟糠之妻的比比皆是,徐宪这样见惯了富贵的,会觉着梁氏不够体面么。
崔兰愔真的很不想见到这样的情形。
徐宪进门先往梁氏和徐家四兄妹那儿打量,且第一道目光是往梁氏那里去的,他这一举动,让崔兰愔放心了些。
皇帝进来,梁氏和徐家四兄妹受惊不小,又拘谨起来。
待见到皇帝进来往罗汉榻上一盘腿儿,一句“没话说了……”后,真就没了话,才又去了紧绷。
徐宪也是寡言的,是从来不会主动起话题的。
梁氏很怕他要见罪于皇帝,只能自己顶上来。
她却又怕自己什么也不懂说错了话,瞄到皇后隆起的肚子,笑道:“娘娘这怀相同我那会儿怀毅哥儿时一样,该是小皇子呢。”
崔兰愔笑看向她,“夫人可说错啦,御医诊过了,是女孩儿。”
梁氏往皇帝那里偷瞄了一眼,见他没什么反应,她抱歉地看向皇后,“我口无遮拦惯了,娘娘别怪我。”
“这算什么口无遮拦,我就喜欢夫人这样有什么说什么的。”
“娘娘这样一说,我又该找不到北了。”
梁氏叹了声,“我很怕自己莽撞不知进退,给我们侯爷丢人,想着求太后派个姑姑指点下我。”
徐宪才要伸手拍她,记起这是宫里,他又状若无事地收回来。
崔兰愔恰好扫到了,这个徐宪很不错。
她俏皮地看向梁氏:“我同夫人很是投缘,我这就将我的崔氏道理倾囊相授吧。”
梁氏不疑有他,诚挚求道:“请娘娘教我。”
崔兰愔慢声细语地说道:“那夫人记好了,夫人身后站着太后,站着徐侯,我又同夫人交好,夫人实不必管别人如何看,但凡听到哪个指点你,你只管上前叫她闭嘴,一来二去的她们晓得了厉害,有什么话都要憋着。”
这不是比她在北地行事还要粗莽?梁氏傻在那里,却又不好质疑皇后,求助地看向徐宪。
“你问徐侯也一样,当你实力足够时,迂回不如直取。”崔兰愔就道,“能打就不要碎嘴,能骂就不要斗心眼,知道你是惹不得的,你听到的就都是好话,你说的做的就再没不对了。”
“娘娘说的很是。”徐宪对梁氏道,“你要如娘娘说的行事,我就没后顾之忧了。”
徐宪也这样说,梁氏再无怀疑,一下信心大增,要这样的话她可太会了,本色发挥就成了。
“崔二猛都收上徒弟了,可喜可贺呀。”半合着眼的皇帝忽然轻笑出声。
崔兰愔横了他一眼,“不是没话说让我来么,我说你又插嘴。”
徐宪和梁氏对视一眼,这情景何其相似,两人在家里拌嘴时也是这样,没想到帝后也是这样。
徐宪默默念着“我闭嘴”,几乎是同时,皇帝道:“我不是想捧你的场么?”
徐宪甘拜下风,皇帝真是非同常人,夫妻相处上也比人了得。
他只会讨饶,皇帝却会讨好。
淡漠到同人多一句话都没的皇帝,到了皇后面前却会开玩笑,会插话,换了个人一样。
皇后在皇帝面前更是无所禁忌,什么都敢说,一点没有伴君如伴虎一样的自觉。
这一对儿,完全打破了徐宪对帝王夫妻的认知。
只是“崔二猛”又是什么说法?
皇后很快给解了惑,她对梁氏道:“‘崔二猛’是我未嫁前应城人送我的诨号,你就当是夸我敢作敢当的吧。”
梁氏连连点头,她这会儿品出皇后不是个讲贤良淑德的,是只靠拳头硬说话的。
她一个北地风雪里历练出来的,还怕同南地小女子硬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