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宫里打秋风的日子 第111节
  舒家就没按好路数养那俩,正经人家不会想娶回去,且那俩也是一心想往高门做贵妾,留在家里也怕不生好心思。
  只老人家听不得重话,那就一家人用膳时缓缓劝着吧。
  姚铮和姚钦先回各自院子里换了家常衣裳,没多会儿,两房人都到了乐安堂。
  四老夫人瞧着有些消沉,倒未见病容。
  姚铮安心了,打头带着两房的人给她请了安。
  四老夫人让坐了,打量着儿子和侄子,问道:“陛下今日没找你们问话?”
  姚四夫人知道了撤内阁的事,心气儿正不顺着,也顾不上事后会被姚铮责怪,她抢先道:“好叫母亲知道,陛下今日撤了内阁,朝臣们都认为是咱们冒犯了皇后引来的,母亲往后还是别以陛下的舅母自居吧,真是会贻笑大方。”
  四老夫人又惊又怒,略过儿媳问向儿子:“是真的?”
  姚铮眼神犀利地警告了姚四夫人一眼,转向四老夫人时挤出了些笑意,只笑得却显苦相,“陛下不但撤了内阁,还将五弟从光禄寺调到了太常寺。”
  四老夫人心里痛悔起来,她看向侍立在侧的舒家两女,“要么……”
  “老夫人,四老爷、五老爷,宫里陈老太后有口喻,钱领侍让都到前头领旨。”守二门的婆子一路喊进来。
  姚铮和姚钦俱是心口一跳,钱和竟是要往姚家来的,那他于大中桥停下做什么?
  待那婆子进来,却是一脸的焦急无措,绞着手不知该如何说的样子。
  姚铮喝问:“还有什么事?”
  那婆子却还是支支吾吾地,“四老爷往门前去看吧。”
  容不得多想,一家人又忙忙穿戴起来,扶着四老夫人往前头去了。
  钱和就于外院正当中立着,他身后姚府的大门洞开,一阵阵莺声燕语不断传来,待走近了看,却是一群花枝招展的女娘和男郎,一个个都敷着厚粉描着眉画着眼,唇上点着艳红的口脂,随着风送进来浓郁香风,这些绝不是好路数来的。
  姚铮眼前发黑,想通了才那婆子为何是那个样子。
  他不敢想象钱和一路带着这些人招摇过市,外头会引来多少人看热闹。
  若不是姚府的名头还能震慑一二,这会儿怕是都要挤到大门口来看了,
  姚四夫人和姚五夫人自己要躲着,要挡着姚家的几位小姐,还要看着姚家的公子不往外瞅,
  姚铮强笑着上前,“钱公公,可否容我先关上大门,再领老太后口喻?”
  钱和笑得和气,嘴上却没一点商量余地,“关了还得开,何必费两遍事。”
  话落,他脸上肃正起来,“既都来了,接老太后口喻!”
  姚家一众赶忙列好拜倒,钱和刻意清了下嗓子,开口道:“老太后口喻:闻得姚家想将姻亲舒家庶女送入宫内服侍皇帝,只皇帝向不好女色,倒是有些遗憾。
  能得姚家欣赏的女子必是不同凡俗,遣回家去未免可惜,有道是肥水不留外人田,本宫做主,舒家两女就留于姚家。
  不过既是要送于皇帝的,也不好差了辈分,该要配给两位姚大人,怎本宫听说两位舒家女是舒氏的侄孙女,同姚家的五六两位公子才是辈分相当,这就难办了,那就由章氏会同儿媳和侄媳商量着决定。
  好事不过晚,就于今晚圆房成就好事罢!”
  陈老太后发的这是什么荒唐口喻,将舒家两庶女留在姚家不说,还让四老夫人同姚四夫人和姚五夫人决定是配给姚家两位老爷还是姚家的公子。
  姚四夫人和姚五夫人都要疯魔了,不是儿子就是夫君,这要怎么选?
  钱和代表的是皇帝,由他来宣陈老太后的口喻,显然皇帝是默许的。
  姚四夫人和姚五夫人都想得明白,这道口喻没有转圜的余地。
  除非姚家上下都卷铺盖回苏州,可姚家再经不起一次蛰伏。
  会试在即,姚五公子和姚六公子都要下场,现来了这一码事,姚四夫人和姚夫人都是心乱如麻。
  看向被姚六小姐和姚八小姐扶着的四老夫人,正又惊又怒地扶着胸口平复呢。
  姚四夫人被怒意冲昏了头,忘了钱和还在,也忘了大门外还有人看。
  她朝着四老夫人就去了,“母亲干的好事,给一家子的日子都搅乱了,您就舒坦了是吧?”
  姚铮抢上去给她扯回来,“你敢对母亲不敬!”
  “那你说怎办?”姚四夫人回头吼道,随即盯着他问,“你要纳了,那可是你表侄女儿,是有血脉牵连的,同陛下和皇后是两回事,你想成笑柄吗?六郎要纳了,哪个好人家肯嫁女给他?”
  姚五夫人这会儿恨死了自己之前隔岸观火的心态,她自言自语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反噬么?”
  看火候差不多了,钱和上前,他这会儿又很好说话了:“还有些时候,不必急在这一会儿就决定。”
  他反客为主,吩咐姚家的仆从道:“去搬些椅子来请你们家主子坐。”
  仆从们不敢推脱,很快搬来了椅子,钱和抬手道:“诸位入座吧。”
  他又对姚家六小姐和把八小姐道,“我们娘娘是个念旧的,两位小姐可以回去了。”
  知道今天不照着钱和安排的做,就没个结束,姚铮和姚钦示意姚六小姐俩个下去,随后过去扶了四老夫人坐到椅子上。
  见姚家上下都在椅子上坐好了,钱和啪啪拍了几下,姚家大门外,不语指挥着那帮妖娆的女娘男郎进了姚家,姚家一众这才发现这些人里还有捧鼓抱琵琶的。
  不语安排这些人分列站好,钱和含笑面向姚家众人,“昨儿娘娘请诸命妇们品酒赏歌舞,大伙儿好一个乐呵,待走
  的时候,都求着娘娘下回还这么安排。
  老太后知道漏了咱府上诸位,心里怪不落忍的,这不,娘娘大早上就使白麟往吴杨河对岸寻了这些歌舞的好手,记住了,这是老太后替娘娘请的。”
  他一扬手,不语跟着拍手招呼那帮道:“这就演起来吧!”
  姚铮眼前阵阵发黑,他冲上来止住那些人上前,对着钱和连连拱手,“公公使不得呀,被这等娼家登了门,实在有辱斯文,我姚家的清誉何在,总是陛下的母家……”
  “哟,大人可不要污蔑我等,我等如今行的都是卖歌舞的正经生意,教坊司能行,我们也行,怎就登不得门了。”一位粉面男郎捏着兰花指款款走出来,“再者银钱已经付清了,万没有退回去的道理。”
  他该是这些人的头儿,他朝四老夫人娇笑着,“老夫人,我唱的曲儿可好听呢。”
  说罢,他全看不见四老夫人要晕厥的样子,摆手弄姿地唱起了曲儿。
  还好他唱的是正经曲子,拒绝不能之下,姚铮和姚钦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见姚四夫人和姚五夫人捂耳转脸,不听也不看,钱和就道:“有一个没赏的,我就交不得差,咱还得重头再来一回。”
  他这样一威胁,再是羞愤欲死,也都咬牙看了。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又有那么些跟着那些女娘男郎过来的,天一亮,这事儿就传遍了应城的大街小巷。
  姚铮和姚钦到底是慈父心肠,不想坏了儿子的婚事,一人纳了一位舒家的表侄女。
  姚家成了这阵子应城里最被人乐道的所在,不想被指点,姚铮和姚钦出衙外,一家子都闭门不出。
  这还多亏了崔兰愔往吴杨河畔逛了几回,对于姚家女眷赏了从良妓家歌舞的事也没当多了不得,笑话两日就过了。
  只之前想同姚家相看的人家,都没了下文,姚家公子小姐的婚事就这么先搁置下来。
  嫁出去的姚瑛也受到了波及,项氏开始对她横挑鼻子竖挑眼,不想扰了谭绍会试时的心情,姚瑛只能先忍下来。
  姚六小姐的婚事也受到了影响,本来定好的婚期,男方家却寻了个由头给推后了。
  于姚家的不顺相比,崔家却是好事连连。
  先是崔戬、崔禹、崔重都过了县试第一试,待后四场全考下来,三人竟都考出了,最出乎意料的是,崔戬竟考中了案首,这样他直接就有了秀才功名,就可于八月下场恩科秋闱了。
  第121章 重逢再没有这样一对了
  崔戬拿了县试案首,少有才名的谭绍和洪佶都做不到的,他却做到了。
  谭士显下衙就跑过来,直呼了不得,说崔家差点埋没了神童。
  “后面戬哥儿就一鼓作气往下走,八月就下场秋闱,去攒个经验也很好。
  洪佶附和道:“我和戬哥儿商量的也是这样。”
  崔兰芝就问:“之前我问戬哥儿有没中县试的可能,你始终缄口不语,那会儿你是有数还是没数呢。”
  洪佶笑着点了崔戬:“你来说,省得你大姐以为我是事后讲大话。”
  崔戬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下鼻子,“姐夫说我只要稳住了,案首就是我囊中之物,他没给你们说……就是想这会儿给你们来个惊喜。”
  这郎舅俩竟憋了这样大一个,崔兰芝嗔了洪佶一眼,“连我也瞒着,你可真能沉得住气。”
  姜氏对洪佶满意得不行,听不得人说他一点不好,就是崔兰芝也不行,“你可不许怪他,廉方一边准备会试,一边还要带戬哥儿几个,没有他,戬哥儿哪能考得出案首。”
  崔戬也是一心维护自己姐夫,“姐夫多好,大姐你要对他好些。”
  “我不过问一嘴,你们就回我这么些句。”崔兰芝哭笑不得,“我怎么觉着他是咱家的儿子,我反是儿媳呢。”
  姜氏还就承认了,“你没想错,我和你爹都当廉方是咱家大儿。”
  因着崔兰婷和程圭的婚事已说定,婚期就定在十月里,要忙的事太多,不好意思都交给丁氏,崔冕允了常氏出来走动。
  禁足了这么段日子,常氏比先前收敛许多,在姜氏和丁氏面前也不会拿大了。
  第二日是大朝会,散朝时,皇帝突然喊住了崔晟,“岳父留步。”
  崔晟忙出列上前,“陛下有吩咐?”
  皇帝从丹陛上下来:“岳父同我去西阁。”
  武将那列里,崔谡喊话道:“陛下,午间有好饭,别忘了带我一份儿。”
  皇帝手朝后虚空弹了一指,朝臣们于皇帝常用的手势都认识了,认出是皇帝叫崔谡闭嘴呢,不由都善意地笑起来。
  还是不言不肯慢待国舅爷,回头补了一句,“戬二爷中了县案首,陛下有东西给他,想请伯爷捎回去。”
  “让我捎不是一样,你就说捎东西外,会不会来顿便饭吧?”崔谡却没全信,继续追着问,“不是我没眼色,实在是我这阵子都没得回家,我也馋呐!”
  不言憋不住笑道:“崔同知要来,哪个还能拦么。”
  崔谡这才满意了,摆手让不言去了。
  朝臣们望着走远的翁婿俩,又来回打量着崔谡,有些回不了神。
  陛下在崔家人面前竟不是一般的随和,也很有人情味儿,小舅子中了县案首,他还有贺仪。
  听崔谡的意思,皇帝午间还会留崔晟在延华宫用膳,而崔谡还想跟着去蹭饭。
  崔谡能这样,显然私下里皇帝和他是寻常郎舅相处的。
  初九日辰时一刻,由燕城来应城的官船进了东水关码头。
  三月的江南随时都笼罩在如烟似雾的细雨中,河岸垂柳,青石深巷,远山楼台,拣一处都可勾勒出一幅意境悠远的水墨山水来。
  北人乍见江南春波,真是一眼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