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宫里打秋风的日子 第100节
  端王委屈道:“我这还不够一心一意么?”
  过来探望李宜锦母子的徐太后都看不下去了,“你呀,端王都改了,你就少做些后娘样子吧。”
  鸾居宫和宣薇宫是前朝顺帝同美人行乐之地,是依景建的大小的殿阁,这次打通后,又隔出了一座座院落,这样太后太妃们虽守着一起住,却有各自的院落,有子女的进来探看也方便。
  徐太后住在中心处最大的院落,淑太妃为和徐太后相邻住着,就将安排给她的院落同惠太妃换了。
  相处了这几个月,两人情谊日深,都是想起来抬脚就往对方的院子来。
  端王同徐太后问候了,赶忙往西间陪李宜锦母子去了。
  宫里藏不住事儿,转天就都知道了。
  这天崔兰愔歇晌起来,皇帝不急着走,又过来问她:“想好了么?”
  一身玄色龙袍的皇帝,玉带将身形束得挺拔有形,让人忍不住就打量过去。
  在皇帝看过来时,她赶紧扭头,“说不成就不成。”
  恰好不语进来回:“安王妃过来给娘娘请安。”
  崔兰愔就道,“先请到东侧殿吧。”
  皇帝也不同她纠缠,于她换衣赏时,就歪靠在那里展着身形给她看。
  崔兰愔是口干舌燥着出门的。
  延华殿寝殿两侧接着东西侧殿,既不往凤仪宫去了,崔兰愔就将东侧殿收拾出来待客。
  东侧殿和西侧殿都有后门,从两殿的后门出来,斜对着就是延华宫的后门如意门和吉祥门。
  这样宫里谁过来请见,就可从这两个门里进延华宫,她于东侧殿接待,走的都是后门,就是皇帝还在寝殿也扰不到他。
  各处门里都有内侍守着,来的人都越不过后殿,想窥探延华宫的事就更不可能了。
  安王妃在东侧殿里坐了一会儿,还不
  见崔兰愔过来,心里不由忐忑,向守在殿里的内侍询问道:“许是我来的不是时候,皇后该是很忙?”
  这却是不怕说的,内侍低声回道,“是陛下还没走。”
  安王妃看了眼刻漏,已是未正了,听内侍的意思,皇帝是在后殿同皇后一起歇晌。
  皇后可是有孕在身的,帝后不但没分房,连歇晌都在一起,想到自己每次有孕,安王就多两个妾室,安王妃心里泛起涩意。
  又等了一刻,皇后才过来,歉然道:“三弟妹久等了。”
  安王妃忙起来问了安,“是我打扰了娘娘歇息。”
  崔兰愔让她坐到罗汉榻上,安王妃执意不肯,坐到了下首的椅子上。
  说了会儿闲话,崔兰愔就问,“不知三弟妹来是?”
  眼前的皇后可不同以往,是于前头还担着事儿的,是没功夫同人扯闲篇的,安王妃就直说了,“是安王打听着娘娘的堂妹还没说亲事,他舅家的表弟程圭也是一直没说上合适的,就想问问娘娘的意思,能不能亲上做个亲?”
  程家原来不显,待安王长起来后,宣宁帝开始用起来,安王的舅舅程毓也干练,被一再提拔,升到了大理寺卿的位置,待皇帝登基,于各部大轮换后,被调到户部做了侍郎。
  如此,程家不说多显赫,在应城也上得牌面了。
  程家一直很低调,同安王一样,从不往各方势力掺和,家风上倒是和崔家相合。
  崔冕已将崔兰婷的婚事拜托了崔晟和姜氏,姜氏又托了她帮着留意,有合适的,崔兰愔是想着说和的。
  “我家里兄弟姐妹的婚事,大人看过后,最终还是要个人愿意才成,回头我得问下我们婷姐儿的意思。”
  边上不语想起来,他知道崔兰愔最介意什么,也不避着安王妃,提醒道,“娘娘,元宵节那日,程圭也于吴杨河上包了艘画舫。”
  第109章 细思极恐是想找个新奇事宣泄一下么……
  不语一说,崔兰愔就没想法了。
  崔兰婷要是只求往高了嫁并不难,就算她不出面,常氏打着她的旗号也能做到。
  之所以至今未成,还是崔兰婷不配合,崔兰婷心许的是洪佶和崔兰芝那样的婚姻,求的是两心如一的良人,婆家的门第却是次要的,不上不下即可。
  洪佶可是连通房都未有过的,程圭这样没成亲就往吴杨河上招妓玩乐的,崔兰愔先就替崔兰婷否了。
  她委婉拒绝道:“三弟妹,我们婷姐儿是个老实的,太活泛的性子与她合不上,这事儿就算了。”
  安王妃却是知道的,“娘娘该是误会了,程圭平素是爱呼朋唤友地玩儿,也包过几回画舫,请酒也常往吴杨河对岸去,我却敢保他和那些妓子没那样事儿,他出奇爱干净,恭房都不能和人一起用,别的就更不行了,娘娘使人打听就知道了。”
  崔兰愔仍是不置可否,“待我问问婷姐儿的意思吧。”
  该说的都说了,安王妃也不是长袖善舞的,又说了几句,就起身告辞了。
  崔兰愔让不语送出去,准备明儿耿大有过来,让他去打听下程圭的底细。
  她很明白,安王之所以这样,是看皇帝给端王分派了差事,也想走通她这里讨个差事。而两家结亲是最容易走近的。
  皇帝登基后,一直晾着他的一众兄弟,端王是第一个被启用的。
  送走安王妃,崔兰愔就去了福宁宫陪陈老太后说话。
  开始陈老太后怕她劳累,不让她天天过去,听得曹院判说孕期多走动才好生,陈老太后就没再拦着。
  高姑姑领着福宁宫的人已给小公主做了好些针线,西寝的衣柜里,陈老太后的衣物已全清了出去,专放给小公主做的衣物。
  崔兰愔看着摆置的一摞摞的,小公主哪穿得过来。
  她拉着高姑姑说:“尽够了,不用再做了。”
  高姑姑却说,“哪能呢,咋也得给小公主三岁前的都准备充足了,这才是金枝玉叶的气派。”
  “你别管,西寝的衣柜必得装满了才行。”陈老太后给崔兰愔塞了块点心,让她没空说。
  这还不算,陈老太后又给她说:“得赶紧给小公主的屋子布置起来,你那里布置一间,我这里她来玩儿也得有自己的屋子,待她大些,若是随你喜欢住园子里,就将澹月居重新给她收拾了。”
  崔兰愔这会儿就开始担心,陈老太后这般娇宠着,皇帝让小公主习武,陈老太后能舍得么?到时两人会不会争执起来?
  到了福宁宫,徐太后、婉太嫔和惠太妃三个在,淑太妃要看顾李宜锦坐月子没来。
  惠太妃并不常往陈老太后这里来,都是隔个五日八日过来一趟。
  她前日才来过,今儿又来,怕是有事。
  还真是,崔兰愔坐下没一会儿,惠太妃就找她诉苦,“端王都有儿子了,平王这个兄长的亲事还没着落,我催他去找陛下做主,他总说陛下忙于政务,哪好拿这样事去烦着。
  待我托娘家帮他说了几个,他又不去相看,我实是拿他没法子了,只得来请皇后帮他做主一门亲事。”
  想到之前平王意在李宜馨,现李宜馨去归真观做了女冠,李首辅又称病不出,李老太后在宫里也静悄悄呆着,无大事不现身。
  平王是觉着李家失势,他的想头难以实现,准备老实做个富贵闲王了么?
  崔兰愔对惠太妃道:“这事儿我做不得主,等我问陛下吧。”
  惠太妃还有些不甘心,“咱们的陛下哪会知道婚娶上的事,皇后是长嫂,你做主最合适。
  我也不敢劳动皇后跟着劳累,我娘家帮着瞧了几个人家,之前平王一直不肯去相看,不如皇后发话让那几家闺秀到我宫里陪我些日子,这样平王过来请安时就见着了,一来二去的总有能入他眼的,他的婚事不就水到渠成了。”
  徐太后看了眼惠太妃,“这不合规矩,也没先例。”
  惠太妃顺势挽住徐太后,“我知道我一个太妃没那资格,太后却是有的,还请姐姐帮帮我,留那几个闺秀住一阵子,到时我也住过去给姐姐解闷。”
  徐太后却不是以前了,宣宁帝时,她为自保谁都要容让,这会儿她可不会委屈自己成全别人。
  “先帝去了,我不用扮贤后,你找错人了。”
  “姐姐?”惠太妃脸上的笑凝固住了,“你可是平王的母后……”
  “他有嫡亲的祖母,且轮不到我这个不顶事的。”徐太后指着崔兰愔道,“皇后有孕,你还是少指使她干活吧。”
  陈老太后看向惠太妃的眼神就不好了,“你给张罗这样久,平王还不应,他也够不孝了。”
  落个不孝的名声还了得,惠太妃干笑着:“是我抱孙心切了,平王还是想先立业再成家,他才十九,如今二十岁上成婚的不在少数,皇后弟弟不也说二十岁后再考虑亲事的。”
  崔兰愔就觉着以往高看惠太妃了,这是个只聪明在面上的,守着陈老太后和徐太后就想教她做事,当两人是摆设么?
  皇帝回来后,崔兰愔就和他说了这两桩事。
  两人虽为要不要重新来过的事互相说不通,却不耽误说正事儿。
  且有正事说的时候,皇帝不会有那么些让人应付不来的举动,所以,只要皇帝回来,崔兰愔没事找事儿也要同皇帝说一堆事儿。
  她还盼着自己这样大小事都找他说,皇帝总会烦到。
  她就是想告诉皇帝,他缠磨她,她也是会礼尚往来的。
  可惜,到这会儿皇帝还是很有耐心。
  “二月初九不是你生辰,到时让各家当龄的子女都进宫来,正好一并都相看了。”
  皇帝什么时候会关心这些,崔兰愔问他:“哪家也请你做媒了?”
  “嗯。”皇帝应了,“姚家小一辈的多没婚配,想请你帮着选合适的。”
  姚家是皇帝的外家,姚四老爷和姚五老爷都身居要职,姚家于江南又是这样的声望,姚家的公子和小姐该是应城里最抢手的,只要姚家愿意,哪家都是凭着他们挑选。
  崔兰愔有些怀疑,皇帝给她解惑道:“姚家多心了,怕我怀疑他们借姻亲之便结党。”
  “那……”崔兰愔也摸不准皇帝的想法。
  皇帝好似都要防着朝臣之间借着联姻壮大势力的吧。
  “要靠着这些制衡,皇位不坐也罢。”皇帝似笑非笑地看着她,“由着他们自己相看就是,到时你发懿旨指婚。”
  怕他又要因着自己的怀疑犯小心眼,崔兰愔忙转了话题,“那个莲生的事儿查到了?同九通行有牵扯么?”
  皇帝笑睨了她一眼,没同她计较:“是九通行其中一个大东家想挤走方家,找了被遣退的那个姓计的大掌柜行事的。”
  是那个计盛?没有她的介入,计盛这会儿仍会做着九通行说一不二的大掌柜,有大把的银钱赚着。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计盛想报复她很正常。
  “那莲生怎会听计盛行事?”
  “不还有个什么折柳?两人有私情。”皇帝一语带过。
  无外就是计盛用折柳威胁莲生了,崔兰愔反复想了,看向皇帝,“说是都说得通,可我还是觉着不对。”
  “愔愔越发敏慧了。”皇帝嘉许道,“九通行连袁韬都得罪不起,哪来的胆子挑战皇权。”
  虽然皇帝日日都要念两声,崔兰愔还是不适应他喊“愔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