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宫里打秋风的日子 第49节
她虽被卫王教着扔掉那些破礼法规矩,卫王府里她可以举止奔放、言语无忌,在外头她还是要装装样子的。
她独个儿可以没所谓,可她身后站着整个崔家,家里还有两个未议亲的弟弟,她若太离经叛道,人家会碍于卫王的势不敢指点她,转头却不会有人家同崔家结亲。
世情如此,人不能独活于世,很多事上就不能硬扛,要讲方法。
就比如,高门贵家嘴上都不屑沾染铜臭,转头哪家不是打着世仆和门人的名头做买卖开铺子,不说别处,只应城数得着的大买卖,都有那些大户的身影。
所以,崔兰愔这里也一样,都知道点心铺子和酒楼是她的,只要铺子正经做生意,她同崔家人都不往那边去,大家彼此彼此,那些人就无可指摘。
这就是上层高门人家心照不宣的规则,康王妃和辛家之前是吃相太过难看了,什么钱都想赚。
当然崔兰愔可没想着一直不往铺子里去,等过了眼前这段儿时候,她有赤麟给她的面具,长史又重新给他弄了辆最常见普通的油壁车,到时她和赤云赤月乔装打扮了,还不是想去就去了。
出于对自家老爹的信心,崔兰愔对铺子的生意很有把握,觉着假以时日点心铺子和酒楼的生意会在应城打响名气,就算做不到数一数二,也不会差很多。
两个铺子都是需要长久经营的生意,所以,对开张日的营收她没有很看重,初八日早上派了耿大有过去帮忙,她仍在府里忙自己那些。
到了午间,崔兰愔这里才用了膳,耿大有一头汗地跑回来找她,“二小姐,准备的食材不够,张贵已使人出去采买了,只这个点儿去采买回来也不齐全,你看能不能从府里厨房调些过去应应急。”
这才到午间,这就不够了?崔兰愔以为是哪里出岔子了,“不是多准备了不少么?是点心铺子还是酒楼那里出缺了?”
耿大有是个稳重的,这会儿却跟个话痨似的,“二小姐,两边铺子都缺,你是没看见,那一波波的客人就没断过,酒楼里坐不下了,那些宁可等着也不往别家去,张贵只能往门口摆了马扎叫人坐等着,那些人也不嫌,就坐马扎等着。
点心铺也是差不多的情形,开了门就有人家使了仆从过来买,最少都是五六匣子,再有那些坐马扎等的客人也买,点心铺子里装点心都要擦出火星子了。”
“没尝过味儿就这么买?”
“是。”耿大有看了她一眼,欲言又止。
崔兰愔就道,“怎么吞吞吐吐的,有什么说什么,我还能怪你不成?”
“二小姐,不管是买点心的还是酒楼里吃席的都要往张贵那里报上来自哪府哪家,并请他告诉崔二小姐。买点心的就有敬王府上、申阁老府上、古侍郎府里等十几家,对了,姚家同谭家也都使人去了,酒楼那边则是武将人家居多,里头就有孟家的子弟。
还有好些我根本记不住,都是应城有头有脸的人家。”
耿大有觑着崔兰愔的脸色,“二小姐,我觉着这些人都是冲着你来的,是来给你抬轿子的。”
耿大有都能看出来的,崔兰愔又怎会不明白。
真是世事难料,短短两月,她就从落魄伯府的穷酸崔二小姐摇身一变,成了应城里众高门争相交好的崔二小姐了,站到了大郢的权势中心。
一切都是因着她住在卫王府里,卫王那里走不通,就都往她这里来了。
昨天宣宁帝宣布由卫王、安王、平王三人监国理政,三人里卫王最长,母族最显,卫王一下子成了最瞩目的那个。
端王大婚前都要禁足,康王妃的丧事还未结束,丧事结束后康王也要禁足三个月,两人都是处境尴尬。
加之康王妃降分位后跟着就落水去了,有些过于巧合了,一般人可能想不到,却瞒不过那些身居要位老谋深算的老臣,他们虽不会揭破,但在心里已经否定了康王。
同在兵部时不同,卫王没有放手政务不管,且他坐在那里就很有气势,就算没几句话,安王和平王不由自主就要忖度着他的态度行事,两天下来,监国的事就是以卫王为主了。
如此局面下,卫王又不往外交际,可不就都往她这里示好来了。
只是崔兰愔没想到会有这么些人,康王妃出事后,崔兰愔就谨慎起来,她很怕不自觉中被人利用,坏了卫王的大事。
让桑枝带着耿大有去厨房调食材,崔兰愔回到了寝殿里,躺在床上却是没有一点困意。
她干脆就不睡了,跑到廊下喊来灰羽说话。
端午那日后,虽说叫灰羽不要乱讲乱背诗时,它点了好几下鸟头,崔兰愔却不敢信,再不敢让灰羽往前头书房去了。
不过也怕拘着它,问了养鹦哥鸟的内侍小满,知道如灰羽这样灵性的散养着也不会飞走后,她就叫给灰羽松了绑着的链子,由着它在宜安殿和王府园子里自由来去。
灰羽还真知道,只一日就摸清了门路,会在上下午崔兰愔理事时往园子里逛,其余时候都会守在崔兰愔身边儿,一般是在大案上守着,瞧着崔兰愔心绪好时就会落在她的肩头说话。
为了将功补过,小满又教了灰羽不少吉祥的话和诗词,灰羽大概是那一日被卫王的那
句“蒸了”吓狠了,这两日还真没念那些旖旎多情的诗句。
待歇晌的时候过了,长史找过来,手里拿了一沓帖子摆到崔兰愔案前,“二小姐,这都是各家递来的。”
“是有推不得的人家,要我问下表叔?”崔兰愔不解,卫王哪家的请都不去,这是全应城人都知晓的,收到的帖子攒到一筐了,长史就会拿去给厨房的人引火用。
长史将帖子展开叫她看,“都是下给二小姐的。”
长史怕她也像卫王一样哪家的请都不应,掰开来给她说道,“别的二小姐都可不理,有些却不好推掉。”他拣出敬王家的帖子,“敬王是宗令,这回又是敬王府老太妃的寿辰,二小姐得去。”
“王爷现在正是关键时候,该争取的还是要争取下,他不愿,二小姐就要担起来。”他还是平日样笑眯眯的,说出的话却让崔兰愔心惊。
原来长史心里什么都知道,他却始终如一,之前卫王和她得罪端王康王时是这样,现在卫王明显得势了,他依然不变。
这样一心扑在卫王府的长史该好好珍惜,他提的建议,就该认真听取。
“那长史就给敬王府回帖子吧,回头我跟表叔说一下就成。”
心里有事,崔兰愔下午一遍遍地看着滴漏,才到酉时,她就带着不语迎到了书房廊外。
今儿却晚了,直到酉末了才见卫王转过前殿往过来,崔兰愔再等不及,小跑着过去迎他进了书房。
才迈进书房,崔兰愔就问:“怎么晚了这许多时候?”
卫王甩了下手臂,崔兰愔就知道他今儿没少动笔,挽了他的手臂一下下给他顺着:“是临时有事了?”
“嗯。”卫王转问她,“有何事?”
崔兰愔推着他坐到罗汉榻上,她挨着坐下继续给他顺着手臂,一边说了铺子开业那么些家过去捧场的事,“表叔,这样不要紧么?申阁老和古侍郎府上的小姐不都在太后那里,他们这是有何用意?”
那日福宁宫里水蓝衫裙的就是申阁老家的孙女,那位揭孟茹短的杏眼桃腮的粉衫美人则是古侍郎的小女儿。
“我明日许他两家的小姐回去。”
“所以,申古两家是想走通我这里,想求自家的孩子离开福宁宫?”
“嗯。”
“表叔要不要等几天再说,这样来我铺子捧场第二天你就许了,人家都会以为是我说通的,往后往我这里走门路的不得更多了?”
第56章 日常二三事就算表叔家里人了
“是事实。”卫王蹬了鞋子,盘腿往里坐了。
“表叔早想着打发人走了,可不好安到我这里?”崔兰愔才不肯认这个帽子。
“你不提,我想不起。”
“晚些时候你总会做的。”
“未必。”
“所以这个帽子必得我来戴是吧?”
“嗯。”
猜到卫王或是有别的考量,需要她站出来担这个名声,崔兰愔只得认下了。
“唉!”她肩膀垮下,老气横秋地叹了声,“表叔,你不知道现在应城里都喊我什么?‘崔二猛’知道么,再叫人知道我能影响表叔的决定,人家不得喊我‘崔大能’啊,所过之处,都得低头喊‘威武’了。”
“崔二猛?”卫王嘴角微勾,“倒贴切。”
“表叔!”崔兰愔剜了他一眼,随即拖着他胳膊往起拉,“冠不摘,外袍也不换,怎么就坐上了,”
卫王定在那里不动,“累!”
只一个字就让崔兰愔妥协,她也蹬掉鞋上了榻,给他去头冠,去外袍,又接过不言拿来的家常便服给他换上。
卫王这会儿倒配合,低头,抬胳膊,左右侧身,崔兰愔说一句,他就跟着动作。
崔兰愔忍不住念他,“这样也不少折腾,还不如站起来换了轻省。”她看着因卫王不肯起身,堆叠在一起的衣摆,她是真见不得这样,只能用手一点点给掖到他腿下边去。
卫王也知道她这样的毛病,一声不吭地由她摆弄,直到她满意了,才松散地向后靠坐了。
不言递来热茶,崔兰愔接过给卫王,她自己也端了一盏,两人对着喝了半盏茶,崔兰愔让不语去厨房传膳。
等膳的时候,崔兰愔跟卫王说了长史的那番话,“表叔遇到个好长史,他的提议表叔也要听一听。”
卫王虚空弹了一指,崔兰愔就知道卫王这是许了。
“我应了长史,五月二十一去赴敬王府老太妃寿宴。”她才想到了,“端王和李宜锦十八日大婚,二十一已过了三朝,他们岂不是也要去。”
崔兰愔不由蹙眉,即便是男女眷分开,不会见到端王,可知道端王对她有那样的心思后,一想到要和他同处一个府邸里,这会儿她就开始不舒服。
“一起罢。”
“表叔也去?”崔兰愔惊喜地看向卫王,想到那么些人在他眼前晃,他又该烦好几日了,“算了,照长史的说法,现在满应城的人家都想请我的客呢,敬王府该会礼让我,我一个人能应付,表叔还是在家里养神吧。”
“敬王府老太妃和太后有旧。”卫王慢吞吞来了句。
“原来是我自做多情了。”崔兰愔笑嘻嘻地做着怪样,“那就同去吧。”
有卫王一起,端王在不在都影响不到她了。
第二日,陈太后发了道懿旨,说宣宁帝病着,她日夜悬心,更没有心思留那几个贵女陪她解闷,如此就都回家罢!
不但申阁老和古侍郎家的小姐,就连孟茹和另三家的小姐也都放了家去。
宣宁帝病中都被感动了,往福宁宫方向行了大礼,直说他这一病扰得太后不得安宁,心里很是不安如何的。
听了卫王那些过往后,面上不敢露,崔兰愔心底里却对宣宁帝没了尊崇,这会儿更觉着他是别有用心。
宣宁帝凉薄又没有格局,可说随时都在辜负身边的人,陈太后养他一场,一旦登基他就转向了李太后和李家那里。
徐后和徐家帮他压制了陈家,待陈家一倒他又怕徐家坐大,找了个罪名就将徐家流放。
明明高宗给他指了姚妃,是想让姚家制衡李家的,他却偏信李家放逐了姚家,让姚妃落寞去了,冷眼看着卫王同陈太后去了行宫,转头迎了李淑妃生了端王,之后端王取代卫王成了他最疼爱的儿子。
到如今,眼看着李家势大不可控了,他又开始打压分化李家,对端王弃如敝履,一点不念这许多年的父子情。
陈太后此举实是将李太后架了起来,她这里放了六位闺秀,李太后不放人,就显得她不顾儿子病着只管自己乐呵,放人,她怕是又会记起那段跟在陈太后面前伏低做小的日子。
待到下午,李老夫人进了宫,不多会儿,李太后也发话让她宫里的六位闺秀回了家。
崔兰愔以为等捧场的人散了,后面点心铺子和酒楼的生意就不会那样人满为患了。
却是想错了,尝过味道后,一传十,十传百的,点心铺子和酒楼的生意一路走高,虽没有开张头日的盛况,酒楼外头始终有坐马扎等位置的,都成了应城的景了。
不过几日,云外楼以其独到的美味,已有和珍馐阁相提并论的趋势。
一点酥点心铺子也一样,只要来买过一遭的,后面就会忍不住一再的来。
吴杨河对岸的那些家也使人来订点心,张贵一律没接,知道这是谁的买卖,那些也不敢多纠缠。
由此,那些传崔二小姐想截祥顺斋手里吴杨河对岸生意的说法就不攻自破了。
她独个儿可以没所谓,可她身后站着整个崔家,家里还有两个未议亲的弟弟,她若太离经叛道,人家会碍于卫王的势不敢指点她,转头却不会有人家同崔家结亲。
世情如此,人不能独活于世,很多事上就不能硬扛,要讲方法。
就比如,高门贵家嘴上都不屑沾染铜臭,转头哪家不是打着世仆和门人的名头做买卖开铺子,不说别处,只应城数得着的大买卖,都有那些大户的身影。
所以,崔兰愔这里也一样,都知道点心铺子和酒楼是她的,只要铺子正经做生意,她同崔家人都不往那边去,大家彼此彼此,那些人就无可指摘。
这就是上层高门人家心照不宣的规则,康王妃和辛家之前是吃相太过难看了,什么钱都想赚。
当然崔兰愔可没想着一直不往铺子里去,等过了眼前这段儿时候,她有赤麟给她的面具,长史又重新给他弄了辆最常见普通的油壁车,到时她和赤云赤月乔装打扮了,还不是想去就去了。
出于对自家老爹的信心,崔兰愔对铺子的生意很有把握,觉着假以时日点心铺子和酒楼的生意会在应城打响名气,就算做不到数一数二,也不会差很多。
两个铺子都是需要长久经营的生意,所以,对开张日的营收她没有很看重,初八日早上派了耿大有过去帮忙,她仍在府里忙自己那些。
到了午间,崔兰愔这里才用了膳,耿大有一头汗地跑回来找她,“二小姐,准备的食材不够,张贵已使人出去采买了,只这个点儿去采买回来也不齐全,你看能不能从府里厨房调些过去应应急。”
这才到午间,这就不够了?崔兰愔以为是哪里出岔子了,“不是多准备了不少么?是点心铺子还是酒楼那里出缺了?”
耿大有是个稳重的,这会儿却跟个话痨似的,“二小姐,两边铺子都缺,你是没看见,那一波波的客人就没断过,酒楼里坐不下了,那些宁可等着也不往别家去,张贵只能往门口摆了马扎叫人坐等着,那些人也不嫌,就坐马扎等着。
点心铺也是差不多的情形,开了门就有人家使了仆从过来买,最少都是五六匣子,再有那些坐马扎等的客人也买,点心铺子里装点心都要擦出火星子了。”
“没尝过味儿就这么买?”
“是。”耿大有看了她一眼,欲言又止。
崔兰愔就道,“怎么吞吞吐吐的,有什么说什么,我还能怪你不成?”
“二小姐,不管是买点心的还是酒楼里吃席的都要往张贵那里报上来自哪府哪家,并请他告诉崔二小姐。买点心的就有敬王府上、申阁老府上、古侍郎府里等十几家,对了,姚家同谭家也都使人去了,酒楼那边则是武将人家居多,里头就有孟家的子弟。
还有好些我根本记不住,都是应城有头有脸的人家。”
耿大有觑着崔兰愔的脸色,“二小姐,我觉着这些人都是冲着你来的,是来给你抬轿子的。”
耿大有都能看出来的,崔兰愔又怎会不明白。
真是世事难料,短短两月,她就从落魄伯府的穷酸崔二小姐摇身一变,成了应城里众高门争相交好的崔二小姐了,站到了大郢的权势中心。
一切都是因着她住在卫王府里,卫王那里走不通,就都往她这里来了。
昨天宣宁帝宣布由卫王、安王、平王三人监国理政,三人里卫王最长,母族最显,卫王一下子成了最瞩目的那个。
端王大婚前都要禁足,康王妃的丧事还未结束,丧事结束后康王也要禁足三个月,两人都是处境尴尬。
加之康王妃降分位后跟着就落水去了,有些过于巧合了,一般人可能想不到,却瞒不过那些身居要位老谋深算的老臣,他们虽不会揭破,但在心里已经否定了康王。
同在兵部时不同,卫王没有放手政务不管,且他坐在那里就很有气势,就算没几句话,安王和平王不由自主就要忖度着他的态度行事,两天下来,监国的事就是以卫王为主了。
如此局面下,卫王又不往外交际,可不就都往她这里示好来了。
只是崔兰愔没想到会有这么些人,康王妃出事后,崔兰愔就谨慎起来,她很怕不自觉中被人利用,坏了卫王的大事。
让桑枝带着耿大有去厨房调食材,崔兰愔回到了寝殿里,躺在床上却是没有一点困意。
她干脆就不睡了,跑到廊下喊来灰羽说话。
端午那日后,虽说叫灰羽不要乱讲乱背诗时,它点了好几下鸟头,崔兰愔却不敢信,再不敢让灰羽往前头书房去了。
不过也怕拘着它,问了养鹦哥鸟的内侍小满,知道如灰羽这样灵性的散养着也不会飞走后,她就叫给灰羽松了绑着的链子,由着它在宜安殿和王府园子里自由来去。
灰羽还真知道,只一日就摸清了门路,会在上下午崔兰愔理事时往园子里逛,其余时候都会守在崔兰愔身边儿,一般是在大案上守着,瞧着崔兰愔心绪好时就会落在她的肩头说话。
为了将功补过,小满又教了灰羽不少吉祥的话和诗词,灰羽大概是那一日被卫王的那
句“蒸了”吓狠了,这两日还真没念那些旖旎多情的诗句。
待歇晌的时候过了,长史找过来,手里拿了一沓帖子摆到崔兰愔案前,“二小姐,这都是各家递来的。”
“是有推不得的人家,要我问下表叔?”崔兰愔不解,卫王哪家的请都不去,这是全应城人都知晓的,收到的帖子攒到一筐了,长史就会拿去给厨房的人引火用。
长史将帖子展开叫她看,“都是下给二小姐的。”
长史怕她也像卫王一样哪家的请都不应,掰开来给她说道,“别的二小姐都可不理,有些却不好推掉。”他拣出敬王家的帖子,“敬王是宗令,这回又是敬王府老太妃的寿辰,二小姐得去。”
“王爷现在正是关键时候,该争取的还是要争取下,他不愿,二小姐就要担起来。”他还是平日样笑眯眯的,说出的话却让崔兰愔心惊。
原来长史心里什么都知道,他却始终如一,之前卫王和她得罪端王康王时是这样,现在卫王明显得势了,他依然不变。
这样一心扑在卫王府的长史该好好珍惜,他提的建议,就该认真听取。
“那长史就给敬王府回帖子吧,回头我跟表叔说一下就成。”
心里有事,崔兰愔下午一遍遍地看着滴漏,才到酉时,她就带着不语迎到了书房廊外。
今儿却晚了,直到酉末了才见卫王转过前殿往过来,崔兰愔再等不及,小跑着过去迎他进了书房。
才迈进书房,崔兰愔就问:“怎么晚了这许多时候?”
卫王甩了下手臂,崔兰愔就知道他今儿没少动笔,挽了他的手臂一下下给他顺着:“是临时有事了?”
“嗯。”卫王转问她,“有何事?”
崔兰愔推着他坐到罗汉榻上,她挨着坐下继续给他顺着手臂,一边说了铺子开业那么些家过去捧场的事,“表叔,这样不要紧么?申阁老和古侍郎府上的小姐不都在太后那里,他们这是有何用意?”
那日福宁宫里水蓝衫裙的就是申阁老家的孙女,那位揭孟茹短的杏眼桃腮的粉衫美人则是古侍郎的小女儿。
“我明日许他两家的小姐回去。”
“所以,申古两家是想走通我这里,想求自家的孩子离开福宁宫?”
“嗯。”
“表叔要不要等几天再说,这样来我铺子捧场第二天你就许了,人家都会以为是我说通的,往后往我这里走门路的不得更多了?”
第56章 日常二三事就算表叔家里人了
“是事实。”卫王蹬了鞋子,盘腿往里坐了。
“表叔早想着打发人走了,可不好安到我这里?”崔兰愔才不肯认这个帽子。
“你不提,我想不起。”
“晚些时候你总会做的。”
“未必。”
“所以这个帽子必得我来戴是吧?”
“嗯。”
猜到卫王或是有别的考量,需要她站出来担这个名声,崔兰愔只得认下了。
“唉!”她肩膀垮下,老气横秋地叹了声,“表叔,你不知道现在应城里都喊我什么?‘崔二猛’知道么,再叫人知道我能影响表叔的决定,人家不得喊我‘崔大能’啊,所过之处,都得低头喊‘威武’了。”
“崔二猛?”卫王嘴角微勾,“倒贴切。”
“表叔!”崔兰愔剜了他一眼,随即拖着他胳膊往起拉,“冠不摘,外袍也不换,怎么就坐上了,”
卫王定在那里不动,“累!”
只一个字就让崔兰愔妥协,她也蹬掉鞋上了榻,给他去头冠,去外袍,又接过不言拿来的家常便服给他换上。
卫王这会儿倒配合,低头,抬胳膊,左右侧身,崔兰愔说一句,他就跟着动作。
崔兰愔忍不住念他,“这样也不少折腾,还不如站起来换了轻省。”她看着因卫王不肯起身,堆叠在一起的衣摆,她是真见不得这样,只能用手一点点给掖到他腿下边去。
卫王也知道她这样的毛病,一声不吭地由她摆弄,直到她满意了,才松散地向后靠坐了。
不言递来热茶,崔兰愔接过给卫王,她自己也端了一盏,两人对着喝了半盏茶,崔兰愔让不语去厨房传膳。
等膳的时候,崔兰愔跟卫王说了长史的那番话,“表叔遇到个好长史,他的提议表叔也要听一听。”
卫王虚空弹了一指,崔兰愔就知道卫王这是许了。
“我应了长史,五月二十一去赴敬王府老太妃寿宴。”她才想到了,“端王和李宜锦十八日大婚,二十一已过了三朝,他们岂不是也要去。”
崔兰愔不由蹙眉,即便是男女眷分开,不会见到端王,可知道端王对她有那样的心思后,一想到要和他同处一个府邸里,这会儿她就开始不舒服。
“一起罢。”
“表叔也去?”崔兰愔惊喜地看向卫王,想到那么些人在他眼前晃,他又该烦好几日了,“算了,照长史的说法,现在满应城的人家都想请我的客呢,敬王府该会礼让我,我一个人能应付,表叔还是在家里养神吧。”
“敬王府老太妃和太后有旧。”卫王慢吞吞来了句。
“原来是我自做多情了。”崔兰愔笑嘻嘻地做着怪样,“那就同去吧。”
有卫王一起,端王在不在都影响不到她了。
第二日,陈太后发了道懿旨,说宣宁帝病着,她日夜悬心,更没有心思留那几个贵女陪她解闷,如此就都回家罢!
不但申阁老和古侍郎家的小姐,就连孟茹和另三家的小姐也都放了家去。
宣宁帝病中都被感动了,往福宁宫方向行了大礼,直说他这一病扰得太后不得安宁,心里很是不安如何的。
听了卫王那些过往后,面上不敢露,崔兰愔心底里却对宣宁帝没了尊崇,这会儿更觉着他是别有用心。
宣宁帝凉薄又没有格局,可说随时都在辜负身边的人,陈太后养他一场,一旦登基他就转向了李太后和李家那里。
徐后和徐家帮他压制了陈家,待陈家一倒他又怕徐家坐大,找了个罪名就将徐家流放。
明明高宗给他指了姚妃,是想让姚家制衡李家的,他却偏信李家放逐了姚家,让姚妃落寞去了,冷眼看着卫王同陈太后去了行宫,转头迎了李淑妃生了端王,之后端王取代卫王成了他最疼爱的儿子。
到如今,眼看着李家势大不可控了,他又开始打压分化李家,对端王弃如敝履,一点不念这许多年的父子情。
陈太后此举实是将李太后架了起来,她这里放了六位闺秀,李太后不放人,就显得她不顾儿子病着只管自己乐呵,放人,她怕是又会记起那段跟在陈太后面前伏低做小的日子。
待到下午,李老夫人进了宫,不多会儿,李太后也发话让她宫里的六位闺秀回了家。
崔兰愔以为等捧场的人散了,后面点心铺子和酒楼的生意就不会那样人满为患了。
却是想错了,尝过味道后,一传十,十传百的,点心铺子和酒楼的生意一路走高,虽没有开张头日的盛况,酒楼外头始终有坐马扎等位置的,都成了应城的景了。
不过几日,云外楼以其独到的美味,已有和珍馐阁相提并论的趋势。
一点酥点心铺子也一样,只要来买过一遭的,后面就会忍不住一再的来。
吴杨河对岸的那些家也使人来订点心,张贵一律没接,知道这是谁的买卖,那些也不敢多纠缠。
由此,那些传崔二小姐想截祥顺斋手里吴杨河对岸生意的说法就不攻自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