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宫里打秋风的日子 第28节
只看姚家三房人到应城后,卫王始终不咸不淡的态度就可窥得一二。
世人都说姚家有风骨,崔兰愔却觉着他们也挺会审时度势的。
比如现在,在卫王得罪了端王和李家的前提下,姚家人依旧如常往卫王府走动,表明了无论何种境地都和卫王同进退的态度。
可是,她这种对朝局一知半解的都分析得出,将来的事有很大的变数,端王未必就等稳当上位,姚家这样传承了上百年的大家族,家里只进士出身的就多少位,只会看的比她更多更远。
因着姚家要来,常氏几番犹豫要不要叫崔冕和崔昶过来。
还是崔昘说道:“姚家那样的家族,遇上事至多避一避就过了,是崔家没法比的。”常氏才歇了念头。
才到巳初,谭家同姚家人一起到了。
崔兰愔觉着自己要学的很多,如姚家这样的人一旦想示好,就会方方面面都会做齐全了。
进门寒暄过后,对崔家大房居所的局促没露一丝异样,入坐后姚家三位夫人就拉着姜氏说话,察觉到姜氏是什么样性子后,就同她聊衣裳样式,侍弄花草这些,没多会儿姜氏就放松下来,偶尔还会主动提起话头。
不用去看,都能知道前头姚家的老爷公子们必也同崔晟父子相谈甚欢了。
说的融洽时,项氏拉着姚三夫人的手对姜氏笑道:“这阵子见你们忙着就没告诉,前儿我们两家说定了子循和瑛姐儿的亲事,准备等过了秋闱就给他们两个办婚事,家里就等着来喝喜酒吧。”
好在姜氏早已被崔兰愔说的放下了,这会儿已能真心实意地道喜:“多好的事儿,到时我们一家子都去。”
常氏拉着姜氏凑趣道:“待会儿席上你得好好敬显大嫂子一杯,谢她带亲家来捧你的场。”
项氏被她说的很受用,“一家子亲戚,这都是该当的。”
姚五夫人微拧了下眉,“是啊,姚家和昇弟妹这里也是一样的亲戚,以前不在应城还罢了,这会儿都在应城,往后可不能生分了,要常来常往才好。”摆明了姚家是当崔家大房正经亲戚走的。
项氏脸上红了一瞬,还是常氏岔话说起别的,她才恢复了。
姜氏陪着客人在正厅说话,小姐们则在东间的起居间说话,听项氏说了后,崔家三姐妹都笑着称呼起了“表弟妹”“表嫂”,那样大方的姚七小姐都羞窘起来。
姚六小姐就给她解围:“天福寺的樱花开了,约一日咱们去吧?”
这时外头一阵喧哗,没多会儿耿顺家的气喘吁吁地过来,“二小姐,陈太后宫里的钱内官来了。”
福宁宫里都知道崔家大房今日摆席,有什么事也会避开了这时候才是,
崔兰愔出来说了一声,带着不言往外迎去。
姚三夫人就道:“内官们咱们也不用避着,去瞧瞧,有什么事也好照应下。”
明知没什么好照应的,只姜氏是个嘴拙的,只能应着同这些一起出了院子。
竹丛的夹道上,不言引着几个福宁宫的内侍往里送着点心匣子,钱和笑着跟崔兰愔道:“能这会儿来的都是难得的好亲戚,这些点心都是才出炉的,待会儿客人走时都叫带上两盒,也是咱们家的一点心意。”
这样有长辈出面给她周全的情形有多久没见了?
从谭氏走后都是她自己打点家里的一切,崔兰愔泪睫于盈,“钱内官,太后……”
“哟,咱家二小姐还害羞了,等我回去告诉太后,她一定会觉着稀奇。”
“钱内官,你还打趣人”
“我哪儿敢,叫那几个知道得念叨死我。差点忘了,好叫二小姐知道,咱院里有只鹦哥儿鸟已经会说‘二小姐发财’,另一只也开始学背诗了,太后叫你得空去看呢。”
“这么快,等两日我就过去,回头我也要抓紧,不然我那几只要被比下去了。”
那边内侍们已搬好了点心,钱和也不留,朝两边的崔晟和姜氏拱了拱手,“我就不打搅家里宴客了,先回了。”
他拦住要送的崔兰愔:“莫非离了福宁宫,二小姐就不当我是自家人了?”
崔兰愔只好让不语跟着送了出去。
这么一会儿,席面已经摆好了,男女各自在内外院里入席。
见到席上寻常见不到的江鲜,还有内供的好酒,问了一应的食材和酒水都是卫王府送过来的,才陈太后又是那样的关爱崔兰愔,谭士显心里压的石头落了地。
他是真为表弟崔晟一家担忧了,又因为项氏另给长子定了姚家的小姐,他心里又多了愧疚,所以,崔晟宴客,他不顾项氏的反对坚持带着一家来了。
他也是官场浸润多年的,早计较明白了,崔晟这里最坏不过两代不得出头,到时他帮一把总能叫日子过得下去。
说到牵连,本朝还没有皇帝为着娶不着人家闺女,连带着人家的亲戚都要打压的,不过是升迁上更艰难些,且就是不被打压,他也没什么机会往上升了,所以对他来说是没差的。
因着卫王替崔兰愔出头的事,项氏怕姚家被牵连,又想反悔同姚家的亲事。
做人哪能这样一而再的,他给项氏狠狠训斥了,出面和姚家说定了亲事。
之后他细细分说了,姚家在李家的打压下都毫发无损,和这样的人家结亲于谭绍只有好没有坏,给项氏说回转了。
昨儿姚家又捎话来,说今日要一起来崔家大房赴宴,姚家都如此,项氏才没了顾虑,一家子高高兴兴来了。
这会儿见姚家在崔晟面前一点没摆姿态,谭士显心里就更有谱了。
却不知姚家的三位老爷心里其实都不大受用,姚家摆宴卫王虽去了,却是一个人在邀月楼一直呆着。
崔家摆宴,卫王是没来,可他不但自己包了食材酒水,还发动陈太后送点心当回礼,孰近孰远一目了然。
听那内侍说话,陈太后是拿那崔兰愔当卫王的至亲小辈待的。
第34章 转折我们王爷最护短
菜式美味,人也质朴,这场宴席可说是宾主尽欢。
姚家本是为着给卫王看才来的,崔家大房一家子的乐天心宽却让姚家人生了些许好感。
等和崔晟聊开来,发现他所会所学很繁杂,精通的很多,于很多学问及事上都有独到精辟的见解。
崔谡、崔戬、还有洪佶也都各有出众之处。
待到散席时,姚家三位老爷都诚心邀请崔晟有空时往姚家坐坐。
姚家几位公子也和崔家两房的子弟约了以后常来常往。
二房的崔甫几个有自知之明,知道姚家在意的是大房的人,听听也就算了。
女眷那里也是差不多的情形,之前被打断了,送到竹丛夹道时,姚六小姐又提起了往天福寺赏樱的事。
崔兰愔觉着事关姚家,她还是和卫王保持一致的好。卫王对姚家的态度不明,她和崔家大房就不能和姚家走近了。
遂婉言拒道:“我也早想往天福寺去了,只这阵子却是抽不出时候。”
姚八小姐是个心直口快的,“愔表姐,你不像我七姐姐还要绣嫁妆,这会儿你又住在表叔的王府里,一应都有人管着,怎会没空,是不想和我们姐妹一块儿玩吧?”
说着姚八小姐看了眼谭莲,懂的都懂,她是觉着崔兰愔还放不下谭绍,所以不想和姚家小姐,特别是姚七小姐走近。
因着洪大夫人连告诉一声都没有,就急慌慌地返回了无锡,洪佶气的早饭都没吃下去,崔兰芝心里也不好受,总是晃神,说话也不赶趟。
待要替妹妹怼回去时,崔兰亭已经先出头了,“才不是都见了么,陈太后宫里那位内官让二姐姐得空就往福宁宫去么,远的不说,二姐姐昨儿还有大前日可都去了福宁宫,照这个去法,二姐姐哪还有时候往别处去。”
崔兰亭说的是事实,姚八小姐没了话说。
谭莲还和以前那样熟稔地点了崔兰亭一下,“论嘴快,哪个也比不上你。”
她又转向崔兰愔道:“愔表姐,太后那样疼你,你同她说要和好姐妹出门玩耍一日,她老人家还能不许么?”
一直不大说话的姚七小姐也道,“不单咱们,我五哥他们也说要去的,那样叫表哥表弟们也去吧,咱们赏樱,他们讨教学问,两边都多亲近亲近。”
崔兰亭待要再说,却被常氏过来在手臂后掐了一把,知道常氏是被那句“讨教学问”给引的,崔兰亭只好对崔兰愔投来一个爱莫能助的表情。
几回下来,崔兰愔越来越觉着崔兰亭是个不错的姐妹,回了一笑,“太后她老人家最是体恤孩子的,哪会不许我出去玩儿,是表叔叫我给他理些账册子,之前我已耽搁了,后面必得抓紧了。”
“我说王爷怎留你住下了呢,原是有事要你做,王爷的事为重,赏樱还有时候,慢慢再约吧。”姚三夫人说了一嘴,这事就算过了。
之后姚五夫人就拉着姜氏道:“你说你怎有那些巧思,寻常的一件衣裳加了两道镶边儿就贵气了许多,回头我得了好料子,都要找你要衣裳样子了。”
姜氏谨记崔兰愔提前给她说的无论什么事都不要应的话,打马虎眼道,“我是个上不得台面的,给别个想我就好紧张,这会儿我手上就出汗了。”说着往外张手,还真是见汗了。
于是都笑了起来,姚五夫人就不好再提了。
待二房人都回了,只剩自家人时,姜氏喊来知春给她捏着肩膀:“身累心也累,也不知那些高门大户做什么那么愿意宴客。”
一家人都深有同感,就连洪佶也是,还是喜欢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
知道卫王等着吃,崔晟掐着时候下厨做了道糖醋话梅排骨、白灼鱼片、炒三丝、虾仁蒸饺四样,又有如意凉卷、藤罗饼两样点心,热腾腾装了两大食盒,让崔兰愔带了回去。
这么些好吃的,都是她满满的诚意,吃人嘴软,崔兰愔想着卫王怎也会许她进屋了。
到卫王府时刚好酉初,崔兰愔信心满满地在书房门上拍了一记:“表叔,我回来了,给你带了晚膳。”
果然不言很快来开了门,崔兰愔接过艾叶手里的食盒,准备和提着另一个食盒的不语往书房里进。
“二小姐都给我吧。”不言接过她手里的食盒后,又给不语手里的拿去了。
“还不让我进?”崔兰愔杏眸睁得老大。
不言默默点头,两手各提一个食盒进去了。
所以真有吃人嘴不软的,崔兰愔只能退散了。
第二天用了早膳,崔兰芝就一头扎进了理账的偏室,直忙到近午她才停下来,接过不语递来的热茶喝着歇口气。
她准备今儿就耗在这里了,午膳都要叫不语提来在这里用,她就不信了,她这样卖力卫王会视而不见,还能接着不搭理她?
就着茶吃了块点心,已经午初了,再一柱香的时候,卫王就该从兵部回来了。
崔兰愔叫不语又搬过一摞帐册,继续苦干。
“二小姐,那我去提膳了?”不语问。
“去吧。”崔兰愔摆摆手。
只不语才出去一会儿,又兴匆匆跑回来,“二小姐,我听了好大一桩新鲜事,先回来说给你听。”
“又什么事?”崔兰愔头都没抬,不语是个
好信儿的,最好听个新鲜,走哪儿听到哪儿,她都习惯了。
“二小姐,陛下下旨说,之前封端王妃的旨意他给名字写错了,他当时被一件事岔开了,一时不察给李宜锦写成了李宜馨,到今儿才发现弄错了,就赶紧给改回来了。”不语闪亮着眼看着她。
崔兰愔手里的账册掉下来,“真的假的?”
“这还能假了,去李家换旨意的队伍才过去呢。”
金口玉言可不是随口说说的,前朝末帝那样昏聩的都没做过发了旨意反口的事,这样的事但有一次,皇帝的威信就要打折扣了。所以,很多时候即使错了,也要将错就错。
还给李宜锦错写成了李宜馨,这话也就三岁小孩子能信了。
怎么可能会弄错,在燕城的时候,朝野内外就都知道,端王妃是李宜馨的。
“御史们没有进言么?”
世人都说姚家有风骨,崔兰愔却觉着他们也挺会审时度势的。
比如现在,在卫王得罪了端王和李家的前提下,姚家人依旧如常往卫王府走动,表明了无论何种境地都和卫王同进退的态度。
可是,她这种对朝局一知半解的都分析得出,将来的事有很大的变数,端王未必就等稳当上位,姚家这样传承了上百年的大家族,家里只进士出身的就多少位,只会看的比她更多更远。
因着姚家要来,常氏几番犹豫要不要叫崔冕和崔昶过来。
还是崔昘说道:“姚家那样的家族,遇上事至多避一避就过了,是崔家没法比的。”常氏才歇了念头。
才到巳初,谭家同姚家人一起到了。
崔兰愔觉着自己要学的很多,如姚家这样的人一旦想示好,就会方方面面都会做齐全了。
进门寒暄过后,对崔家大房居所的局促没露一丝异样,入坐后姚家三位夫人就拉着姜氏说话,察觉到姜氏是什么样性子后,就同她聊衣裳样式,侍弄花草这些,没多会儿姜氏就放松下来,偶尔还会主动提起话头。
不用去看,都能知道前头姚家的老爷公子们必也同崔晟父子相谈甚欢了。
说的融洽时,项氏拉着姚三夫人的手对姜氏笑道:“这阵子见你们忙着就没告诉,前儿我们两家说定了子循和瑛姐儿的亲事,准备等过了秋闱就给他们两个办婚事,家里就等着来喝喜酒吧。”
好在姜氏早已被崔兰愔说的放下了,这会儿已能真心实意地道喜:“多好的事儿,到时我们一家子都去。”
常氏拉着姜氏凑趣道:“待会儿席上你得好好敬显大嫂子一杯,谢她带亲家来捧你的场。”
项氏被她说的很受用,“一家子亲戚,这都是该当的。”
姚五夫人微拧了下眉,“是啊,姚家和昇弟妹这里也是一样的亲戚,以前不在应城还罢了,这会儿都在应城,往后可不能生分了,要常来常往才好。”摆明了姚家是当崔家大房正经亲戚走的。
项氏脸上红了一瞬,还是常氏岔话说起别的,她才恢复了。
姜氏陪着客人在正厅说话,小姐们则在东间的起居间说话,听项氏说了后,崔家三姐妹都笑着称呼起了“表弟妹”“表嫂”,那样大方的姚七小姐都羞窘起来。
姚六小姐就给她解围:“天福寺的樱花开了,约一日咱们去吧?”
这时外头一阵喧哗,没多会儿耿顺家的气喘吁吁地过来,“二小姐,陈太后宫里的钱内官来了。”
福宁宫里都知道崔家大房今日摆席,有什么事也会避开了这时候才是,
崔兰愔出来说了一声,带着不言往外迎去。
姚三夫人就道:“内官们咱们也不用避着,去瞧瞧,有什么事也好照应下。”
明知没什么好照应的,只姜氏是个嘴拙的,只能应着同这些一起出了院子。
竹丛的夹道上,不言引着几个福宁宫的内侍往里送着点心匣子,钱和笑着跟崔兰愔道:“能这会儿来的都是难得的好亲戚,这些点心都是才出炉的,待会儿客人走时都叫带上两盒,也是咱们家的一点心意。”
这样有长辈出面给她周全的情形有多久没见了?
从谭氏走后都是她自己打点家里的一切,崔兰愔泪睫于盈,“钱内官,太后……”
“哟,咱家二小姐还害羞了,等我回去告诉太后,她一定会觉着稀奇。”
“钱内官,你还打趣人”
“我哪儿敢,叫那几个知道得念叨死我。差点忘了,好叫二小姐知道,咱院里有只鹦哥儿鸟已经会说‘二小姐发财’,另一只也开始学背诗了,太后叫你得空去看呢。”
“这么快,等两日我就过去,回头我也要抓紧,不然我那几只要被比下去了。”
那边内侍们已搬好了点心,钱和也不留,朝两边的崔晟和姜氏拱了拱手,“我就不打搅家里宴客了,先回了。”
他拦住要送的崔兰愔:“莫非离了福宁宫,二小姐就不当我是自家人了?”
崔兰愔只好让不语跟着送了出去。
这么一会儿,席面已经摆好了,男女各自在内外院里入席。
见到席上寻常见不到的江鲜,还有内供的好酒,问了一应的食材和酒水都是卫王府送过来的,才陈太后又是那样的关爱崔兰愔,谭士显心里压的石头落了地。
他是真为表弟崔晟一家担忧了,又因为项氏另给长子定了姚家的小姐,他心里又多了愧疚,所以,崔晟宴客,他不顾项氏的反对坚持带着一家来了。
他也是官场浸润多年的,早计较明白了,崔晟这里最坏不过两代不得出头,到时他帮一把总能叫日子过得下去。
说到牵连,本朝还没有皇帝为着娶不着人家闺女,连带着人家的亲戚都要打压的,不过是升迁上更艰难些,且就是不被打压,他也没什么机会往上升了,所以对他来说是没差的。
因着卫王替崔兰愔出头的事,项氏怕姚家被牵连,又想反悔同姚家的亲事。
做人哪能这样一而再的,他给项氏狠狠训斥了,出面和姚家说定了亲事。
之后他细细分说了,姚家在李家的打压下都毫发无损,和这样的人家结亲于谭绍只有好没有坏,给项氏说回转了。
昨儿姚家又捎话来,说今日要一起来崔家大房赴宴,姚家都如此,项氏才没了顾虑,一家子高高兴兴来了。
这会儿见姚家在崔晟面前一点没摆姿态,谭士显心里就更有谱了。
却不知姚家的三位老爷心里其实都不大受用,姚家摆宴卫王虽去了,却是一个人在邀月楼一直呆着。
崔家摆宴,卫王是没来,可他不但自己包了食材酒水,还发动陈太后送点心当回礼,孰近孰远一目了然。
听那内侍说话,陈太后是拿那崔兰愔当卫王的至亲小辈待的。
第34章 转折我们王爷最护短
菜式美味,人也质朴,这场宴席可说是宾主尽欢。
姚家本是为着给卫王看才来的,崔家大房一家子的乐天心宽却让姚家人生了些许好感。
等和崔晟聊开来,发现他所会所学很繁杂,精通的很多,于很多学问及事上都有独到精辟的见解。
崔谡、崔戬、还有洪佶也都各有出众之处。
待到散席时,姚家三位老爷都诚心邀请崔晟有空时往姚家坐坐。
姚家几位公子也和崔家两房的子弟约了以后常来常往。
二房的崔甫几个有自知之明,知道姚家在意的是大房的人,听听也就算了。
女眷那里也是差不多的情形,之前被打断了,送到竹丛夹道时,姚六小姐又提起了往天福寺赏樱的事。
崔兰愔觉着事关姚家,她还是和卫王保持一致的好。卫王对姚家的态度不明,她和崔家大房就不能和姚家走近了。
遂婉言拒道:“我也早想往天福寺去了,只这阵子却是抽不出时候。”
姚八小姐是个心直口快的,“愔表姐,你不像我七姐姐还要绣嫁妆,这会儿你又住在表叔的王府里,一应都有人管着,怎会没空,是不想和我们姐妹一块儿玩吧?”
说着姚八小姐看了眼谭莲,懂的都懂,她是觉着崔兰愔还放不下谭绍,所以不想和姚家小姐,特别是姚七小姐走近。
因着洪大夫人连告诉一声都没有,就急慌慌地返回了无锡,洪佶气的早饭都没吃下去,崔兰芝心里也不好受,总是晃神,说话也不赶趟。
待要替妹妹怼回去时,崔兰亭已经先出头了,“才不是都见了么,陈太后宫里那位内官让二姐姐得空就往福宁宫去么,远的不说,二姐姐昨儿还有大前日可都去了福宁宫,照这个去法,二姐姐哪还有时候往别处去。”
崔兰亭说的是事实,姚八小姐没了话说。
谭莲还和以前那样熟稔地点了崔兰亭一下,“论嘴快,哪个也比不上你。”
她又转向崔兰愔道:“愔表姐,太后那样疼你,你同她说要和好姐妹出门玩耍一日,她老人家还能不许么?”
一直不大说话的姚七小姐也道,“不单咱们,我五哥他们也说要去的,那样叫表哥表弟们也去吧,咱们赏樱,他们讨教学问,两边都多亲近亲近。”
崔兰亭待要再说,却被常氏过来在手臂后掐了一把,知道常氏是被那句“讨教学问”给引的,崔兰亭只好对崔兰愔投来一个爱莫能助的表情。
几回下来,崔兰愔越来越觉着崔兰亭是个不错的姐妹,回了一笑,“太后她老人家最是体恤孩子的,哪会不许我出去玩儿,是表叔叫我给他理些账册子,之前我已耽搁了,后面必得抓紧了。”
“我说王爷怎留你住下了呢,原是有事要你做,王爷的事为重,赏樱还有时候,慢慢再约吧。”姚三夫人说了一嘴,这事就算过了。
之后姚五夫人就拉着姜氏道:“你说你怎有那些巧思,寻常的一件衣裳加了两道镶边儿就贵气了许多,回头我得了好料子,都要找你要衣裳样子了。”
姜氏谨记崔兰愔提前给她说的无论什么事都不要应的话,打马虎眼道,“我是个上不得台面的,给别个想我就好紧张,这会儿我手上就出汗了。”说着往外张手,还真是见汗了。
于是都笑了起来,姚五夫人就不好再提了。
待二房人都回了,只剩自家人时,姜氏喊来知春给她捏着肩膀:“身累心也累,也不知那些高门大户做什么那么愿意宴客。”
一家人都深有同感,就连洪佶也是,还是喜欢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
知道卫王等着吃,崔晟掐着时候下厨做了道糖醋话梅排骨、白灼鱼片、炒三丝、虾仁蒸饺四样,又有如意凉卷、藤罗饼两样点心,热腾腾装了两大食盒,让崔兰愔带了回去。
这么些好吃的,都是她满满的诚意,吃人嘴软,崔兰愔想着卫王怎也会许她进屋了。
到卫王府时刚好酉初,崔兰愔信心满满地在书房门上拍了一记:“表叔,我回来了,给你带了晚膳。”
果然不言很快来开了门,崔兰愔接过艾叶手里的食盒,准备和提着另一个食盒的不语往书房里进。
“二小姐都给我吧。”不言接过她手里的食盒后,又给不语手里的拿去了。
“还不让我进?”崔兰愔杏眸睁得老大。
不言默默点头,两手各提一个食盒进去了。
所以真有吃人嘴不软的,崔兰愔只能退散了。
第二天用了早膳,崔兰芝就一头扎进了理账的偏室,直忙到近午她才停下来,接过不语递来的热茶喝着歇口气。
她准备今儿就耗在这里了,午膳都要叫不语提来在这里用,她就不信了,她这样卖力卫王会视而不见,还能接着不搭理她?
就着茶吃了块点心,已经午初了,再一柱香的时候,卫王就该从兵部回来了。
崔兰愔叫不语又搬过一摞帐册,继续苦干。
“二小姐,那我去提膳了?”不语问。
“去吧。”崔兰愔摆摆手。
只不语才出去一会儿,又兴匆匆跑回来,“二小姐,我听了好大一桩新鲜事,先回来说给你听。”
“又什么事?”崔兰愔头都没抬,不语是个
好信儿的,最好听个新鲜,走哪儿听到哪儿,她都习惯了。
“二小姐,陛下下旨说,之前封端王妃的旨意他给名字写错了,他当时被一件事岔开了,一时不察给李宜锦写成了李宜馨,到今儿才发现弄错了,就赶紧给改回来了。”不语闪亮着眼看着她。
崔兰愔手里的账册掉下来,“真的假的?”
“这还能假了,去李家换旨意的队伍才过去呢。”
金口玉言可不是随口说说的,前朝末帝那样昏聩的都没做过发了旨意反口的事,这样的事但有一次,皇帝的威信就要打折扣了。所以,很多时候即使错了,也要将错就错。
还给李宜锦错写成了李宜馨,这话也就三岁小孩子能信了。
怎么可能会弄错,在燕城的时候,朝野内外就都知道,端王妃是李宜馨的。
“御史们没有进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