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回现代来修仙 第4节
“呜呜呜妈,您走好!”
房间内哭声此起彼伏,孟园却不知何时站了起来,两眼直愣愣看向门口。
无人能见,此刻房门外,正有一位身着黑袍、头戴高帽的男人站在那里,一张脸阴森冷漠,面无表情。
高高的帽子上,墨字写着一个“游”字。
“孟秋花,你该走了。”
男人语调冷冷地说。
于是刚刚漂浮起来,茫然立在床边的老人孟秋花,便像是被什么无形的东西牵引了似的,一步步飘向男人,跟在他身旁同他转身离去。
孟园抹了抹泪,朝屋外走去。
其他人没注意她,这会大家正是悲伤的时候,也不会去探究她的行为。
男人更是从始至终都没分给周围的人半个眼神,因为理论上,没人能看得见他。
男人头上那顶帽子上的游字,表明了他的身份,他是一位隶属于城隍庙的巡游神,也被称作为阴差。
一般日为游神,夜为巡神。
夜间多鬼怪,所以要巡,顺便惩治作乱的鬼怪。白日里阳光热烈,鬼怪大都躲藏起来,便只需要游。
孟园没想到,这个世界里竟然还会有阴差。
早在回家的途中,她便短暂尝试过修行,可惜天地间灵气稀薄,比之修仙界十分之一都不如。
在飞机上时,她又借着与天相近的机会,感悟此方天道,更是察觉到天道破碎,仙路几近断绝。
按理来说,这样的天道下,什么鬼怪妖魔都不应该存在,更别说阴差地府。
孟园一直跟到了屋外头。
外婆住在县城外的郊区,自家建的二层小楼,屋外是种了一片蔬菜的院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金红的晚霞弥漫了半边天,火红的一点残阳如血,缀在远方的山峦上,为墨绿色的青山勾勒出一条温柔的金色曲线。
山风裹挟着暖意,温和地拂过晚归之人的面颊。
游神似是察觉到什么,转身停下步伐。
孟园也停下脚步。
游神双眼轻轻一眯。
之前他只当这女人是个普通人,跟着出来只是巧合,如今与她对视,却发现竟然能在她眼底清晰看到自己的倒影。
“你能看见我?”
许久没见到能看见自己的人,游神意外之下,竟开口与孟园交谈。
“是。”孟园轻声应。
游神将她上下一打量,看出她只是个凡人,大概是有什么奇遇,又或是天生阴阳眼,便问:“跟着我作甚?”
略微停顿了下,阴差面色微整,严肃道:“人死后魂归阴曹,此乃天理,不可违背,无事不得妨碍阴差办事。”
孟园摇了摇头,低低道:“非是要妨碍阴差大人,只是想送外婆最后一程罢了。”
阴差闻言,又将她看一眼:“我只送她去城隍庙,你若要跟便跟吧。”
第4章
孟园跟着阴差一步步往外走去。
夕阳如血,染红了半边天,将人的影子拖成长长一条,投射在苍茫大地上。
随着残阳逐渐坠入山岚,夕光也慢*慢隐没,暮色悄然汇聚,为大地笼上一片黑色的纱衣。
外婆住的地方以前叫大庄镇,后来改革开放,镇就慢慢发展成现在的县城。
镇上是有庙的,恰好就在郊外,离孟家不远。
孟园小时候还去庙里玩过,只是隔着五百年的岁月,记忆已经十分模糊,跟着走了一阵,望见远处掩映在大榕树下的古旧小庙,才渐渐回忆起那些幼年的细碎回忆。
路途中无人讲话,孟园心情沉郁一声不吭,阴差自然更不可能开口,孟秋花的魂灵似乎陷入一种蒙昧的状态中,只知道无知无觉跟着阴差走,连身旁的孙女也不认得了。
走过田间小径,道路两旁是碧青的稻田,一片片平整如毯,刚刚抽穗的稻谷在柔和的晚风中轻轻摇摆,一层赶着一层,犹如起伏的绿色波浪。
“娃儿,这么晚上哪去?”
不远处田埂上,忽然有位扛着锄头的农人驻足,冲着这边喊来。
孟园脚步一顿,抬首望去。见是一位老大爷,已经记不清是哪家的了,暮色中面容也看不分明,但语气很是慈祥和蔼。
“天晚了,你一个女娃儿别在外头乱走,田里蛇虫多,早点回家哟!”
大爷应该也是不记得她的,但不妨碍做出善意的提醒。
孟园抿了抿嘴角,提了口气,扬声回道:“我去散散步,马上回去了!”
老大爷便点点头,扛着锄头慢悠悠地远去了。
等她转回头,却见阴差侧身立在前方不远处,一副等待的姿势。
外婆的灵魂同样茫然地朝着农人的方向,大概是感到熟悉,久久没有转移目光。
孟园便又抿了抿唇,轻轻道:“走吧。”
三人、不对,应该是一人两魂继续往前行去。
“阴差大人,这世上真的有地府吗?”
方才的小插曲如同一个开关,终于令孟园打开了嘴巴,开始询问自己心底的疑问。
阴差道:“自然有。”
“城隍庙里有城隍吗?”
“也有。”
“我还以为不会有了。”
城隍庙越来越近,这庙估计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庙宇不大,很是破旧,上方的圆木横梁都被虫蛀烂了半截,顶上的瓦片也缺了好几块,墙壁上白泥破碎斑驳。
孟园直到今日,才知道这是一座城隍庙,在此之前,大庄镇上的人都叫它土地庙。
她还记得,每年的大年初一,村里人都要大清早来庙里上香,也说不清是为什么,只知道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传统,老人们都这样做,于是一代一代的年轻人便也继承了下来。
人们连庙子的名字都忘了,也忘了因何而拜庙,却仍然沿袭着前人的传承,不知该欣慰还是叹息。
庙外的大榕树繁茂无比,撑开的枝叶犹如一柄大伞,直直伸展向天穹,为小庙投下一片清凉的绿荫。
“也许再过些年,就都没有了。”
阴差沉默许久,直到走到庙门前,才说出这么一句话。
孟园便一下子都明白了。
如她猜想的一样,地府和城隍之类的存在,在这破碎的天道之下,估计也只是苟延残喘罢了。
地府依托于天道,孟园猜测大概千百年前,天道还曾完好,才能孕育出地府。
此后不知因何天道破碎,地府自然也会渐渐消失。
城隍依托于信仰存在,算是鬼神之道。
可如今世间变换,再也没有了信仰,都是讲科技说科学。至于古时的传承,只看还留在乡里的基本都是老人,年轻人全都朝着大城市奔赴就知道了,香火鬼神之道已然断绝矣。
孟园在庙外站住了脚步,阴差也停了下来。
“你回去吧,我这便将她送进去了。”
“城隍大人会显身吗?”
阴差嗤笑一声:“不过是带一阴魂而已,用不着大人显身。”
当然,也有香火不足,要省着点用的缘故。
孟园看向无知无觉的老人,默然一瞬又问:“阴差大人应该也不是每一个阴魂都会带路的吧?不知我外婆是什么情况?可否告知?”
阴差望着她,一张脸依旧面无表情,口中却道:“你是第一个能看见我的人,我便稍稍通融于你。还望你知晓,如今天道破碎,鬼道艰难,地府难以维持,许多人死后便会沦为孤魂野鬼,被烈日一照如露散于天地。只有那些身有功德的善人,才会被我等引领走入地府重入轮回。你外婆一生为善,功德加身,我才来带她离去,下一世定然好命无忧,你也不必挂怀。”
孟园听完,这才露出一抹真挚的笑容。
那原本缺了一块的道心,此刻便悄然补足,浑然天成、圆融自满。
“那就好,那就好,孟园多谢阴差大人。”
她微微举手躬身,习惯性行了个古礼。
阴差诧异地看她一眼,却没深究,只道:“这便走了。”
孟园站在庙门前,道:“我送你们最后一程。”
阴差不再言语,带着孟秋花的灵魂走入城隍庙中,下一秒,便见城隍庙内地上浮现出一道柔和的白光,像是在月夜里搅动湖水,月光映照下来,湖面上荡漾出层层细碎的银色涟漪,两道影子便在那涟漪中缓缓下沉,沉入地面消失不见。
看来这城隍庙内的确还有城隍。
孟园向内打量,可惜夜已昏沉,头顶又有大树掩映,庙中更是一片阴暗,只隐约瞧见一道模糊的人像立在神台上,除了一个轮廓外,其他什么也看不清楚。
孟园并未停留太久,也没走进去细看,而是径自转身离开。
她的确有些事情想要了解,方才与阴差也不好多说,但她心情并不急切。
五百年修身养性,又补足了道心,此时的孟园心头再无缺憾。
日头一旦下落,天便黑的很快,从家出来时西边还有一丝光亮,回去却已是夜色浓重。
好在国家基础建设完善,村里路边也装上了路灯,隔上百米便有一盏明灯洒落,如霜如月的灯光驱散了黑暗。
才是暮春,夏虫却早早苏醒,走到近处就能望见路灯灯泡四周晃动的细小黑影,偶尔在灯柱上撞出啪啪的轻响,全是扑火的小虫。
头顶夜空中亮起几颗星子,犹如几点银钉钉入天幕,一轮明月也爬上山头,洒下冷白的清辉。
扑面的微风少了白日里的温度,似水般清凉,轻轻拂过耳畔。
耳边有不知名的夏虫啼鸣,稻田里传来青蛙的咕呱声,很是响亮。
这样的夜晚很吵闹,却又是那般宁静,丝毫不见都市的喧嚣。
房间内哭声此起彼伏,孟园却不知何时站了起来,两眼直愣愣看向门口。
无人能见,此刻房门外,正有一位身着黑袍、头戴高帽的男人站在那里,一张脸阴森冷漠,面无表情。
高高的帽子上,墨字写着一个“游”字。
“孟秋花,你该走了。”
男人语调冷冷地说。
于是刚刚漂浮起来,茫然立在床边的老人孟秋花,便像是被什么无形的东西牵引了似的,一步步飘向男人,跟在他身旁同他转身离去。
孟园抹了抹泪,朝屋外走去。
其他人没注意她,这会大家正是悲伤的时候,也不会去探究她的行为。
男人更是从始至终都没分给周围的人半个眼神,因为理论上,没人能看得见他。
男人头上那顶帽子上的游字,表明了他的身份,他是一位隶属于城隍庙的巡游神,也被称作为阴差。
一般日为游神,夜为巡神。
夜间多鬼怪,所以要巡,顺便惩治作乱的鬼怪。白日里阳光热烈,鬼怪大都躲藏起来,便只需要游。
孟园没想到,这个世界里竟然还会有阴差。
早在回家的途中,她便短暂尝试过修行,可惜天地间灵气稀薄,比之修仙界十分之一都不如。
在飞机上时,她又借着与天相近的机会,感悟此方天道,更是察觉到天道破碎,仙路几近断绝。
按理来说,这样的天道下,什么鬼怪妖魔都不应该存在,更别说阴差地府。
孟园一直跟到了屋外头。
外婆住在县城外的郊区,自家建的二层小楼,屋外是种了一片蔬菜的院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金红的晚霞弥漫了半边天,火红的一点残阳如血,缀在远方的山峦上,为墨绿色的青山勾勒出一条温柔的金色曲线。
山风裹挟着暖意,温和地拂过晚归之人的面颊。
游神似是察觉到什么,转身停下步伐。
孟园也停下脚步。
游神双眼轻轻一眯。
之前他只当这女人是个普通人,跟着出来只是巧合,如今与她对视,却发现竟然能在她眼底清晰看到自己的倒影。
“你能看见我?”
许久没见到能看见自己的人,游神意外之下,竟开口与孟园交谈。
“是。”孟园轻声应。
游神将她上下一打量,看出她只是个凡人,大概是有什么奇遇,又或是天生阴阳眼,便问:“跟着我作甚?”
略微停顿了下,阴差面色微整,严肃道:“人死后魂归阴曹,此乃天理,不可违背,无事不得妨碍阴差办事。”
孟园摇了摇头,低低道:“非是要妨碍阴差大人,只是想送外婆最后一程罢了。”
阴差闻言,又将她看一眼:“我只送她去城隍庙,你若要跟便跟吧。”
第4章
孟园跟着阴差一步步往外走去。
夕阳如血,染红了半边天,将人的影子拖成长长一条,投射在苍茫大地上。
随着残阳逐渐坠入山岚,夕光也慢*慢隐没,暮色悄然汇聚,为大地笼上一片黑色的纱衣。
外婆住的地方以前叫大庄镇,后来改革开放,镇就慢慢发展成现在的县城。
镇上是有庙的,恰好就在郊外,离孟家不远。
孟园小时候还去庙里玩过,只是隔着五百年的岁月,记忆已经十分模糊,跟着走了一阵,望见远处掩映在大榕树下的古旧小庙,才渐渐回忆起那些幼年的细碎回忆。
路途中无人讲话,孟园心情沉郁一声不吭,阴差自然更不可能开口,孟秋花的魂灵似乎陷入一种蒙昧的状态中,只知道无知无觉跟着阴差走,连身旁的孙女也不认得了。
走过田间小径,道路两旁是碧青的稻田,一片片平整如毯,刚刚抽穗的稻谷在柔和的晚风中轻轻摇摆,一层赶着一层,犹如起伏的绿色波浪。
“娃儿,这么晚上哪去?”
不远处田埂上,忽然有位扛着锄头的农人驻足,冲着这边喊来。
孟园脚步一顿,抬首望去。见是一位老大爷,已经记不清是哪家的了,暮色中面容也看不分明,但语气很是慈祥和蔼。
“天晚了,你一个女娃儿别在外头乱走,田里蛇虫多,早点回家哟!”
大爷应该也是不记得她的,但不妨碍做出善意的提醒。
孟园抿了抿嘴角,提了口气,扬声回道:“我去散散步,马上回去了!”
老大爷便点点头,扛着锄头慢悠悠地远去了。
等她转回头,却见阴差侧身立在前方不远处,一副等待的姿势。
外婆的灵魂同样茫然地朝着农人的方向,大概是感到熟悉,久久没有转移目光。
孟园便又抿了抿唇,轻轻道:“走吧。”
三人、不对,应该是一人两魂继续往前行去。
“阴差大人,这世上真的有地府吗?”
方才的小插曲如同一个开关,终于令孟园打开了嘴巴,开始询问自己心底的疑问。
阴差道:“自然有。”
“城隍庙里有城隍吗?”
“也有。”
“我还以为不会有了。”
城隍庙越来越近,这庙估计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庙宇不大,很是破旧,上方的圆木横梁都被虫蛀烂了半截,顶上的瓦片也缺了好几块,墙壁上白泥破碎斑驳。
孟园直到今日,才知道这是一座城隍庙,在此之前,大庄镇上的人都叫它土地庙。
她还记得,每年的大年初一,村里人都要大清早来庙里上香,也说不清是为什么,只知道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传统,老人们都这样做,于是一代一代的年轻人便也继承了下来。
人们连庙子的名字都忘了,也忘了因何而拜庙,却仍然沿袭着前人的传承,不知该欣慰还是叹息。
庙外的大榕树繁茂无比,撑开的枝叶犹如一柄大伞,直直伸展向天穹,为小庙投下一片清凉的绿荫。
“也许再过些年,就都没有了。”
阴差沉默许久,直到走到庙门前,才说出这么一句话。
孟园便一下子都明白了。
如她猜想的一样,地府和城隍之类的存在,在这破碎的天道之下,估计也只是苟延残喘罢了。
地府依托于天道,孟园猜测大概千百年前,天道还曾完好,才能孕育出地府。
此后不知因何天道破碎,地府自然也会渐渐消失。
城隍依托于信仰存在,算是鬼神之道。
可如今世间变换,再也没有了信仰,都是讲科技说科学。至于古时的传承,只看还留在乡里的基本都是老人,年轻人全都朝着大城市奔赴就知道了,香火鬼神之道已然断绝矣。
孟园在庙外站住了脚步,阴差也停了下来。
“你回去吧,我这便将她送进去了。”
“城隍大人会显身吗?”
阴差嗤笑一声:“不过是带一阴魂而已,用不着大人显身。”
当然,也有香火不足,要省着点用的缘故。
孟园看向无知无觉的老人,默然一瞬又问:“阴差大人应该也不是每一个阴魂都会带路的吧?不知我外婆是什么情况?可否告知?”
阴差望着她,一张脸依旧面无表情,口中却道:“你是第一个能看见我的人,我便稍稍通融于你。还望你知晓,如今天道破碎,鬼道艰难,地府难以维持,许多人死后便会沦为孤魂野鬼,被烈日一照如露散于天地。只有那些身有功德的善人,才会被我等引领走入地府重入轮回。你外婆一生为善,功德加身,我才来带她离去,下一世定然好命无忧,你也不必挂怀。”
孟园听完,这才露出一抹真挚的笑容。
那原本缺了一块的道心,此刻便悄然补足,浑然天成、圆融自满。
“那就好,那就好,孟园多谢阴差大人。”
她微微举手躬身,习惯性行了个古礼。
阴差诧异地看她一眼,却没深究,只道:“这便走了。”
孟园站在庙门前,道:“我送你们最后一程。”
阴差不再言语,带着孟秋花的灵魂走入城隍庙中,下一秒,便见城隍庙内地上浮现出一道柔和的白光,像是在月夜里搅动湖水,月光映照下来,湖面上荡漾出层层细碎的银色涟漪,两道影子便在那涟漪中缓缓下沉,沉入地面消失不见。
看来这城隍庙内的确还有城隍。
孟园向内打量,可惜夜已昏沉,头顶又有大树掩映,庙中更是一片阴暗,只隐约瞧见一道模糊的人像立在神台上,除了一个轮廓外,其他什么也看不清楚。
孟园并未停留太久,也没走进去细看,而是径自转身离开。
她的确有些事情想要了解,方才与阴差也不好多说,但她心情并不急切。
五百年修身养性,又补足了道心,此时的孟园心头再无缺憾。
日头一旦下落,天便黑的很快,从家出来时西边还有一丝光亮,回去却已是夜色浓重。
好在国家基础建设完善,村里路边也装上了路灯,隔上百米便有一盏明灯洒落,如霜如月的灯光驱散了黑暗。
才是暮春,夏虫却早早苏醒,走到近处就能望见路灯灯泡四周晃动的细小黑影,偶尔在灯柱上撞出啪啪的轻响,全是扑火的小虫。
头顶夜空中亮起几颗星子,犹如几点银钉钉入天幕,一轮明月也爬上山头,洒下冷白的清辉。
扑面的微风少了白日里的温度,似水般清凉,轻轻拂过耳畔。
耳边有不知名的夏虫啼鸣,稻田里传来青蛙的咕呱声,很是响亮。
这样的夜晚很吵闹,却又是那般宁静,丝毫不见都市的喧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