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佬穿回七零 第229节
  苏窈把衣服拿了出来给她看。
  衣服都是前年夏天的衣服,款式比较老旧,但很干净,也不显旧。
  刘清清看到这衣服,道:“这衣服看着还很好,嫂子怎么就不要了?”
  苏窈笑着道:“家里都开服装厂了,也不愁没衣服穿,更何况,你嫂子就想穿时兴的。”
  清清也跟着笑了。
  苏窈给她说:“我还给你拿两尺棉布,你自己做两身里边的衣服穿。”
  清清有些害羞道:“多少钱,一会我给嫂子。”
  苏窈:“这棉布是从厂子里拿的,比较便宜,你就给我三毛五就好。”
  当然可以送,但苏窈没那么做。
  旧衣服可以送,但这些新的东西,在清清有能力的情况下,她会收一点。
  沈靳寄有瑕疵的衣服回来,她顺道也让他寄一些布料回来,三姐家和大嫂家里各送二十尺不同色的布料过去。
  大队长家里去年添了两个孩子,桂花家也添了一个。
  这几家百日的时候,也没法通知她,通知到的她也没回来。所以趁着这回,苏窈一次性把礼全部补上了。
  还有许娟调理好了身体,赶在计划生育的前一年,也就是四月份的时候,怀上了二胎,孩子出生的时候,她未必能回来,也就先把礼给准备好。
  她给这几个孩子都各准备了五尺柔软的棉布,可以做两三套衣服了。
  这些布料全部加起来,也就十五块,但在外头买,肯定得三十块。
  刘清清进屋拿了钱,给到了苏窈,随即问:“嫂子,我想问问你铺子里的男装要多少钱一身?”
  苏窈问:“你想给你哥买一身衣服。”
  刘清清点了点头:“我哥他都不舍得换新衣。我攒了点,但不知道够不够。”
  苏窈道:“正好,我刚拿一堆衣服给大队长,都是有一些瑕疵,但基本是看不出来的,一身加起来不用五块钱。”
  刘清清眼神一亮:“那我能给我哥拿两身吗?他的衣服都太久了,而且他还想去外地,我想让他穿得好一点。”
  苏窈应:“一会我回去后,就去大队长那里拿两身回来。”
  顿了一下,她问:“你哥想去外地,去哪里?”
  刘清清道:“他说去羊城,因为向东哥就在羊城,好歹能有个熟人,能知道方向。”
  苏窈心下有一些讶异。
  也不知是沈靳的话触动了刘欣荣,还是他自己想明白了:“那你哥打算什么时候过去?”
  刘清清:“应该快了,我哥已经把今年收的粮食都送去了粮站,换了钱,还把田地租给了生产队其他人耕种。”
  苏窈心里有了结伴去羊城的想法。
  “那你呢。”她问刘清清。
  刘清清:“我和我哥说我可以自己照顾我自己了,但我哥不放心,要带着我一块去。”
  说到这里,眉眼弯弯的。
  兄妹俩不是一母同胞,却已经亲过亲兄妹了。
  在刘欣荣这里,这个妹妹就是他唯一的亲人了。
  在刘清清这里,在生死面前被至亲抛弃后,是被堂哥救出来的,对于她来说,她堂哥也是她唯一的亲人了。
  苏窈听到她说会一块走,道:“我后天早上的火车下羊城,你问问你哥,要是家里这边都整理好了,要不一块走有个照应。要是一块走的话,明天就去买车票。”
  刘清清忙点头:“等我哥回来,我就和他说!”
  *
  苏窈傍晚做饭的时候,刘欣荣就带着刘清清一块来她,手里还用碗装了半条宰好的鱼。
  苏窈把鱼放到了厨房,问:“决定好了什么时候去羊城?”
  刘欣荣:“原本打算过几天去的,但听嫂子你说后天出发,那就一块过去,能有个照应。”
  苏窈:“那行,最好就是明天一早就去车站买了票,免得没票买。”
  刘欣荣点了头。
  苏窈还是问了:“为什么忽然决定要离开水柑生产队?”
  刘欣荣默了一会,才应:“一则是因为上次四哥说的那些话,二则是,虽然已经解决了成分的问题,但大家伙的成见不是一下子就消除的,与其留在生产队看人脸色,还不如出去闯一闯。”
  苏窈问:“想过去羊城干什么吗?”
  刘欣荣:“先看看,实在不行,就先找点零工来做,应该能养活自己。”
  苏窈:“你心里有打算就好。”
  她看向清清,问她:“那你呢?”
  清清一愣,实在没想到过会问她。
  两秒后,她才回道:“我想看看能不能找点手工来做。”
  她这样的身体,肯定没有厂子会要她的。
  苏窈:“那到时候我也帮你留意留意,看有什么合适做的手工。”
  第189章 到羊城
  去羊城的前一天,苏窈先回了县城,和刘家兄妹约好七点半在火车站碰头。
  苏窈煮了十来个水煮蛋在车上吃。
  她提前到的火车站,没想到兄妹俩比她还早到。
  她要带去羊城的东西并不多,就一个背包。而刘欣荣兄妹俩则带了一个满满当当的蛇皮袋行李。
  汇合后,苏窈问他们:“带搪瓷缸了吗?”
  清清不解:“坐火车要搪瓷缸吗?”
  苏窈:“火车上有热水喝的,但得自己搪瓷缸。”
  刘欣荣闻言,立马解开蛇皮袋,找出了之前奖励的搪瓷杯,然后放到了刘清清挎在肩上的布袋里。
  几个人吃了馒头,又等了一会后,就开始检票了。
  刘清清第一次出远门,周围第一次这么的人山人海,她本来就不自在了。还有人时不时因为她略微僵硬的走路姿势而投来打量的视线。
  对于这些异样目光,她感到了局促与不安。
  苏窈摘下头上戴的大遮阳帽,继而戴到了她的头上。
  刘清清疑惑地看向她,苏窈说:“别看我,看前边,别走丢了。”
  刘清清感激的说了“谢谢。”
  她明白嫂子的举动是在照顾她的情绪。她的心里既感激,又自责。
  她的心理承受能力应该更加强大才是。起码不能让人时时操心自己的处境和情绪。
  他们检票进了站,但因不是同一个车厢,所以要分开车厢。
  苏窈买的是卧铺。
  而清清身体原因,刘欣荣也给她买了卧铺,而他自己则是硬座。
  分开走前,苏窈和刘欣荣说:“上车后,我和别人换个位置,会照看清清的,你放心吧。”
  说着,叮嘱道:“下火车后,就跟着大部队的人走,在火车站外汇合。”
  分开后,苏窈护着清清找车厢。
  到了车厢的位置,她们排在最后才上的火车。苏窈护着她,拿着票找车厢和床位。
  找到了床位的位置,苏窈和同为中铺的人说换位置,好照顾身体不方便的妹妹,那人也理解,就换到了原本她的车厢。
  刘欣荣让大队长开了残疾证明,才给刘清清买到下铺。
  十个小时,她的身体肯定是受不住的。
  苏窈放好东西,把带给夏苗的连环画借给刘清清看,她也坐在下铺床边看专业书。
  等火车开了,刘清清看着窗外在苏窈身边小声说:“嫂子,这火车好神奇呀,都不用牛马拉着,也可以自己走。”
  苏窈笑道:“这火车是通过燃油燃烧产生的动力,才能自己往前。”
  刘清清疑问道:“为什么燃油燃烧就能走?”
  苏窈:“这个解释起来有点麻烦,而且我也不太清楚,你要是感兴趣的话,等到了羊城,我可以找一下这方面的书给你看。”
  刘清清摇了摇头:“可能太复杂了,我也不会。”
  说着看向苏窈的书,说:“嫂子你还要学洋文呀?”
  苏窈惊讶道:“你会英语?”
  刘清清道:“我的大伯母,也就是堂哥的娘留过洋。我小时候出不了屋子,大伯母也会来看我,然后教我念过一些,我会的不多。”
  苏窈忽然想起刘欣荣提起过他娘是留过洋的事,她忽然有了想法,问:“那你哥的洋文学得怎么样?”
  要是这刘欣荣有英语基础的话,没准还能搞搞外贸呢。
  刘清清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我哥没说过。”
  苏窈琢磨着要不要和刘欣荣说说外贸的事,但想了想,还是算了,先让他闯一闯吧。
  十个小时的车程,中间睡了两个多小时,五点半的时候,火车准点到了羊城。
  苏窈和刘清清下了火车,就跟着大部队后边慢慢地走。
  出到火车站,苏窈找刘欣荣身影的同时,发现火车站附近多了很多盲流乞丐。
  苏窈眉头皱了起来。
  这盲流一多,火车站就会开始乱起来,小偷和人贩子也会聚集在火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