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佬穿回七零 第212节
苏窈也知晓,服装买卖这块,只是沈靳积累资金的第一步,他之后肯定是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来打理,还不如只做个拿钱的二股东来得轻松。
苏窈数完钱后,说:“这估计就几个月,你投入的就可以彻底回本了。”
沈靳:“前期花钱的地方多。”
说着,他又道:“年后还得再找一个民营厂子做衣服,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要是资金充裕,争取在一年内也在羊城办个小厂。”
苏窈问他:“要是办厂的话,你是不是就不在运输队了上班了?”
沈靳摇头:“明年不行,因着上边有开放全国经济的苗头,年后运输队会培养一批司机,培养出来后,我再辞工就容易多了。”
苏窈点了点头:“再待一年,也行吧。”
发生拦路霸的事后,苏窈天天都提心吊胆的。
苏窈把钱都放到了钱罐子里:“咱们家现在全部家当加起来有三百多块,等年后,再把钱存回存折去,你用到再说。”
沈靳点了点头:“上半年暂时不用。”
钱包又鼓起来了,苏窈心里有了底,神色都轻省了不少。
第173章 一九八零年
过年了,沈靳的杀猪活计又找上门来了。
苏窈早上跟他出门的时候,嘀咕道:“这生产队里头年轻力壮的人也不少,怎么每年都喊你,你杀猪都成习俗了。”
沈靳眉头皱了皱:“这话我听着怎么觉得有些别扭?”
他转头看向她:“我好像也属于年轻力壮的,才二十八,没老呢。”
苏窈忽然笑了:“你也好意思说,两辈子加起来都三十好几,四舍五入都奔四了。”
不提起上辈子,沈靳都快忘了自己实际上到底活了多少个年头。
“但现在身体的实际年龄就是二十八,还有一把子力气,扛着你跑三里地都不成问题,要不试试?”
苏窈忙不迭的拒绝:“扛猪呢!我才不用你扛。”
沈靳也不依她,趁着夜黑风高,没人瞅得见,弯腰扛起她就跑。
“看路!看路!”苏窈都怕他摔,也把她给甩了出去。
沈靳扛着她跑了一小段路,见到前边有火光,他才把她给放了下来。
来到杀猪地点,大队长都已经抽上烟,和别人聊着呢。
见沈靳来了,把他喊了过去。
在夏禾生产队,要说男人堆里谁最有出息,除了沈靳也没别人了。大队长一年比一年瞧着他顺眼,回来的当天,肯定得喊他过去喝几口小酒,问他在外边的所见所闻。
大家伙几乎都没出过院门,有的人甚至连县城都没去过,所以每回,生产地大半大老爷们也都会凑热闹,这一去,肯定是半夜才能回来。
很快就开始杀猪了,苏窈自觉地躲一遍,等杀好了才过来接猪血。
今年生活条件提上来,粮食也充足,生产队都多养了两头猪,所以今年的猪肉管够,想买多一些都行。
年底开大会的时候,苏窈听到这话,都已经盘算好了,只要有剩下的猪肉,她就给包圆了,弄成各种腊味。
今年人头分猪,不论老少,都能分到一斤肉的份额。这一家子人口多的,七八斤肉都能吃得好久了,所以卖肉的人也少了很多,苏窈直接买了半扇猪回去。
当天,苏窈就使唤上沈靳帮忙灌肠,腌制,再晾晒腊肉。
今年天气好,也没什么雨,一直都有日头,弄腊肠腊肉再合适不过了。
桂花和许娟过来找她的时候,看到她一院子都灌满了腊肠腊肉,眼睛都直了。
许娟啧啧称道:“你们家这是大户人家呀,老鼠来了,都只呼是发粮了。”
苏窈:……
剜了她一眼:“要是老鼠偷吃了,我算你头上。”
说着,她也有怕,转头和长大的大黄说:“今晚给你啃骨头加餐,晚上在院子里守着,别让老鼠偷吃。”
苏窈转头问她们:“你们家的都弄好了?”
桂花:“我们家就那么十来斤肉,就弄了腊肉,都用不着我来弄。”
事都忙完了,苏窈也和她们一块唠嗑。
每年虽然都是一样的流程,苏窈却觉得很有趣,她想着,以后无论走多远,没有意外的话,她都会回来过年。
一年接着一年,这夏阳生产队还真的成了她人生中的第二个家。
出了年,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
苏窈学业逐渐加重,已经不止在课堂上课了,还得亲自种草药,研究药剂,有时候连续几天都待在实验室。
这年代的实验室,设备还没那么先进,都是轮流着用。
苏窈由霍老亲自带着,学校也向上头多申请了一套设备,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带着最优秀的学生制药剂。
日子一晃而过。
一九八零年四月份,清明节,苏窈和沈靳带着孩子俩回了趟生产队,刚好是周五,也就请了周五周六的假。
天才蒙蒙亮,夫妻俩带着两个孩子到后山坡祭拜,然后才回来和大家一块汇合祭拜祖宗。
这两年的政策逐渐宽松了,祭拜祖宗这些事,上头基本不咋管了。
在山头撇草收拾坟头后,不管有没有干活的,到的人都分了一个红薯饭团,就地就吃了起来。
大队长吃着饭团,站在山头上,往下边的农田看去。
有人问大队长看什么。
大队长道:“看庄稼,今年收完这一茬庄稼,就该分田了。”
苏窈离得不远,听到了大队长的话,也朝下边的田地望去。
虽然说一九八四年才是全国才推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从去年开始,就已经有很多地方试行推广了。
自家承担亏损,大大地刺激了大家伙的积极性,不但没有影响产量,反倒是大大的增产了。
市里也开了会,他们今年收到了这一茬粮食后,也开始量地分地。
沈靳这会走了过来,把帮撇草收的一兜子捻子给了她。
苏窈放到了兜里,回去洗洗再吃。
她抬头看向沈靳,今日也帮着撇草,出了一身汗,更是被四月的日头晒得满脸通红。
她忙把水递给了他,顺道拿起扇子就给他扇风。
沈靳喝了水,问她:“大队长他们在聊什么?”
苏窈道:“聊分田入户的事情呢。”
沈靳闻言,说:“时间过得也挺快的。”
这刚来这个时代的时候,都还干着大集体的活,不知不觉间都已经到了分田入户的时候了。
再过不久,就到允许个体经营了,创业浪潮也要来了。
沈靳顺手拿过了扇子,朝着苏窈方向用了巧劲,两个人都能吹到风。
苏窈时不时地朝孩子堆瞅去,找到两个孩子的身影,大声喊:“苗丫,看着你弟弟,别让他到处跑。”
夏苗高声应道:“知道了,看着呢。”
祭拜祖宗后,也就回去了。
累了一天,苏窈给沈靳推拿按摩的时候,夏禾也跑过来凑热闹,抡着小拳头也给他爹锤锤打打。
苏窈道:“你别添乱,去给你姐姐帮忙。”
夏苗在厨房看着做饭的火,勤快又懂事。
夏禾瘪了嘴:“姐姐嫌弃我碍事,不让我在厨房里待着,让我来给爹按摩。”
沈靳趴在床上,瞧着他的小胳膊小腿,说:“那你还是玩去吧,等再玩两年再挑水劈柴。”
苏窈笑了:“再过两年也才六岁,你真指望他能帮你挑得动水呀?”
沈靳问夏禾:“你能干得了吗?”
夏禾一挺小胸脯,颇有几分军姿的姿态,声音应得响亮:“我能!”
苏窈忍俊不禁,问:“你这都跟谁学的?”
沈靳:“之前有军人到县里拉练,估计那会跟着学的。”
苏窈起来,冲了两杯五分满的麦乳精,递给夏禾:“你一杯,姐姐一杯。去吧,给你送去。”
夏禾兴奋地应声:“好嘞。”
他这个年纪最爱帮忙干活,但也最是帮倒忙的时候。
他接过两杯麦乳精就小心翼翼出去了,一点也不着急喝。
*
出了清明,整个市里的生产队都开始风风火火地分地。
除此之外,苏窈看报纸,看到了工商行允许在城待业的部分人员,可以从事个体经营的新闻。
停滞许久的时代已经在一点一点地往前迈去了。
月中旬,杨树生产队的人到了县城运输大队,通知沈靳,他的岳父不在了,得回去一趟。
这李老汉自农场出来后,双腿都基本废了,身体也差不多被掏空了。
大嫂和李老大也分开来住了,当然不可能再去伺候李老汉。而李老大本来就是个自私自利的人,肯定不可能悉心照顾,甚至还会虐待,李老汉能苟延残喘地活两年,也是奇迹了。
苏窈收到消息,还是请了两天假回去,给大嫂帮忙准备李老汉的后事。
孩子带回去了,但没让他们跟去,就让他们待在生产队。
李老汉为人不咋地,年轻时是个无赖,老了也是个惹整个生产队嫌的老无赖,所以去李老汉葬礼的人,就没见着一个人是伤心的。
李家老大大概是这几年被折腾坏了,也不说话,也不扎堆,就找了个角落抽水烟。不仅不伤心,甚至好像这葬礼和他没有半点关系。
苏窈数完钱后,说:“这估计就几个月,你投入的就可以彻底回本了。”
沈靳:“前期花钱的地方多。”
说着,他又道:“年后还得再找一个民营厂子做衣服,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要是资金充裕,争取在一年内也在羊城办个小厂。”
苏窈问他:“要是办厂的话,你是不是就不在运输队了上班了?”
沈靳摇头:“明年不行,因着上边有开放全国经济的苗头,年后运输队会培养一批司机,培养出来后,我再辞工就容易多了。”
苏窈点了点头:“再待一年,也行吧。”
发生拦路霸的事后,苏窈天天都提心吊胆的。
苏窈把钱都放到了钱罐子里:“咱们家现在全部家当加起来有三百多块,等年后,再把钱存回存折去,你用到再说。”
沈靳点了点头:“上半年暂时不用。”
钱包又鼓起来了,苏窈心里有了底,神色都轻省了不少。
第173章 一九八零年
过年了,沈靳的杀猪活计又找上门来了。
苏窈早上跟他出门的时候,嘀咕道:“这生产队里头年轻力壮的人也不少,怎么每年都喊你,你杀猪都成习俗了。”
沈靳眉头皱了皱:“这话我听着怎么觉得有些别扭?”
他转头看向她:“我好像也属于年轻力壮的,才二十八,没老呢。”
苏窈忽然笑了:“你也好意思说,两辈子加起来都三十好几,四舍五入都奔四了。”
不提起上辈子,沈靳都快忘了自己实际上到底活了多少个年头。
“但现在身体的实际年龄就是二十八,还有一把子力气,扛着你跑三里地都不成问题,要不试试?”
苏窈忙不迭的拒绝:“扛猪呢!我才不用你扛。”
沈靳也不依她,趁着夜黑风高,没人瞅得见,弯腰扛起她就跑。
“看路!看路!”苏窈都怕他摔,也把她给甩了出去。
沈靳扛着她跑了一小段路,见到前边有火光,他才把她给放了下来。
来到杀猪地点,大队长都已经抽上烟,和别人聊着呢。
见沈靳来了,把他喊了过去。
在夏禾生产队,要说男人堆里谁最有出息,除了沈靳也没别人了。大队长一年比一年瞧着他顺眼,回来的当天,肯定得喊他过去喝几口小酒,问他在外边的所见所闻。
大家伙几乎都没出过院门,有的人甚至连县城都没去过,所以每回,生产地大半大老爷们也都会凑热闹,这一去,肯定是半夜才能回来。
很快就开始杀猪了,苏窈自觉地躲一遍,等杀好了才过来接猪血。
今年生活条件提上来,粮食也充足,生产队都多养了两头猪,所以今年的猪肉管够,想买多一些都行。
年底开大会的时候,苏窈听到这话,都已经盘算好了,只要有剩下的猪肉,她就给包圆了,弄成各种腊味。
今年人头分猪,不论老少,都能分到一斤肉的份额。这一家子人口多的,七八斤肉都能吃得好久了,所以卖肉的人也少了很多,苏窈直接买了半扇猪回去。
当天,苏窈就使唤上沈靳帮忙灌肠,腌制,再晾晒腊肉。
今年天气好,也没什么雨,一直都有日头,弄腊肠腊肉再合适不过了。
桂花和许娟过来找她的时候,看到她一院子都灌满了腊肠腊肉,眼睛都直了。
许娟啧啧称道:“你们家这是大户人家呀,老鼠来了,都只呼是发粮了。”
苏窈:……
剜了她一眼:“要是老鼠偷吃了,我算你头上。”
说着,她也有怕,转头和长大的大黄说:“今晚给你啃骨头加餐,晚上在院子里守着,别让老鼠偷吃。”
苏窈转头问她们:“你们家的都弄好了?”
桂花:“我们家就那么十来斤肉,就弄了腊肉,都用不着我来弄。”
事都忙完了,苏窈也和她们一块唠嗑。
每年虽然都是一样的流程,苏窈却觉得很有趣,她想着,以后无论走多远,没有意外的话,她都会回来过年。
一年接着一年,这夏阳生产队还真的成了她人生中的第二个家。
出了年,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
苏窈学业逐渐加重,已经不止在课堂上课了,还得亲自种草药,研究药剂,有时候连续几天都待在实验室。
这年代的实验室,设备还没那么先进,都是轮流着用。
苏窈由霍老亲自带着,学校也向上头多申请了一套设备,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带着最优秀的学生制药剂。
日子一晃而过。
一九八零年四月份,清明节,苏窈和沈靳带着孩子俩回了趟生产队,刚好是周五,也就请了周五周六的假。
天才蒙蒙亮,夫妻俩带着两个孩子到后山坡祭拜,然后才回来和大家一块汇合祭拜祖宗。
这两年的政策逐渐宽松了,祭拜祖宗这些事,上头基本不咋管了。
在山头撇草收拾坟头后,不管有没有干活的,到的人都分了一个红薯饭团,就地就吃了起来。
大队长吃着饭团,站在山头上,往下边的农田看去。
有人问大队长看什么。
大队长道:“看庄稼,今年收完这一茬庄稼,就该分田了。”
苏窈离得不远,听到了大队长的话,也朝下边的田地望去。
虽然说一九八四年才是全国才推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从去年开始,就已经有很多地方试行推广了。
自家承担亏损,大大地刺激了大家伙的积极性,不但没有影响产量,反倒是大大的增产了。
市里也开了会,他们今年收到了这一茬粮食后,也开始量地分地。
沈靳这会走了过来,把帮撇草收的一兜子捻子给了她。
苏窈放到了兜里,回去洗洗再吃。
她抬头看向沈靳,今日也帮着撇草,出了一身汗,更是被四月的日头晒得满脸通红。
她忙把水递给了他,顺道拿起扇子就给他扇风。
沈靳喝了水,问她:“大队长他们在聊什么?”
苏窈道:“聊分田入户的事情呢。”
沈靳闻言,说:“时间过得也挺快的。”
这刚来这个时代的时候,都还干着大集体的活,不知不觉间都已经到了分田入户的时候了。
再过不久,就到允许个体经营了,创业浪潮也要来了。
沈靳顺手拿过了扇子,朝着苏窈方向用了巧劲,两个人都能吹到风。
苏窈时不时地朝孩子堆瞅去,找到两个孩子的身影,大声喊:“苗丫,看着你弟弟,别让他到处跑。”
夏苗高声应道:“知道了,看着呢。”
祭拜祖宗后,也就回去了。
累了一天,苏窈给沈靳推拿按摩的时候,夏禾也跑过来凑热闹,抡着小拳头也给他爹锤锤打打。
苏窈道:“你别添乱,去给你姐姐帮忙。”
夏苗在厨房看着做饭的火,勤快又懂事。
夏禾瘪了嘴:“姐姐嫌弃我碍事,不让我在厨房里待着,让我来给爹按摩。”
沈靳趴在床上,瞧着他的小胳膊小腿,说:“那你还是玩去吧,等再玩两年再挑水劈柴。”
苏窈笑了:“再过两年也才六岁,你真指望他能帮你挑得动水呀?”
沈靳问夏禾:“你能干得了吗?”
夏禾一挺小胸脯,颇有几分军姿的姿态,声音应得响亮:“我能!”
苏窈忍俊不禁,问:“你这都跟谁学的?”
沈靳:“之前有军人到县里拉练,估计那会跟着学的。”
苏窈起来,冲了两杯五分满的麦乳精,递给夏禾:“你一杯,姐姐一杯。去吧,给你送去。”
夏禾兴奋地应声:“好嘞。”
他这个年纪最爱帮忙干活,但也最是帮倒忙的时候。
他接过两杯麦乳精就小心翼翼出去了,一点也不着急喝。
*
出了清明,整个市里的生产队都开始风风火火地分地。
除此之外,苏窈看报纸,看到了工商行允许在城待业的部分人员,可以从事个体经营的新闻。
停滞许久的时代已经在一点一点地往前迈去了。
月中旬,杨树生产队的人到了县城运输大队,通知沈靳,他的岳父不在了,得回去一趟。
这李老汉自农场出来后,双腿都基本废了,身体也差不多被掏空了。
大嫂和李老大也分开来住了,当然不可能再去伺候李老汉。而李老大本来就是个自私自利的人,肯定不可能悉心照顾,甚至还会虐待,李老汉能苟延残喘地活两年,也是奇迹了。
苏窈收到消息,还是请了两天假回去,给大嫂帮忙准备李老汉的后事。
孩子带回去了,但没让他们跟去,就让他们待在生产队。
李老汉为人不咋地,年轻时是个无赖,老了也是个惹整个生产队嫌的老无赖,所以去李老汉葬礼的人,就没见着一个人是伤心的。
李家老大大概是这几年被折腾坏了,也不说话,也不扎堆,就找了个角落抽水烟。不仅不伤心,甚至好像这葬礼和他没有半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