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佬穿回七零 第170节
大嫂放疯似的用扫把猛地拍李老大,眼尖看见菜刀,立马拿到了手上。
等李老大抓住扫把想反抗的时候,一眼看到她手里的菜刀,立马松开了扫帚,僵硬地赔笑道:“媳、媳妇你这、这是弄啥?咱们可是夫妻,不至于,真的不至于!”
大嫂瞪着他,说:“你还想过日子,你就给我管好你的嘴和你那双手,你要是不想好好过日子,非得闹,我就和你拼了!”
“我和你说,大不了我一刀砍死你,我再带着闺女一块投河!”
李老大忙道:“媳妇你别、别冲动!”
大嫂手中的菜刀猛地向他挥去,李老大蓦地蹲了下来,菜刀到了墙壁上,吓得李老大抖得厉害。
大嫂闻到了尿骚味,再瞧,就见他的□□湿了一大片,眼里露出了嫌弃。
“我警告你,李强你要敢把卖我的闺女,我就一刀把你的脑袋给劈了!”
说着把扫帚扔向了他,再把菜刀拿出了厨房。
她对仨闺女说:“把衣服和锅碗瓢盆都收拾了,咱们搬出去住!”
小姑子说得对,还是搬出去住的好。
一是在这看着父子俩,烦心得很。
还有,她不可能天天都守着三闺女,要是有一天没守住,被黑心肝的卖了,就难找得回来了。
不离婚,就只搬出去住,她们母女四个人的户口都还在杨树生产队,也还能领基本口粮,总该饿不死的。
第134章 止咳特效药
年后,沈靳也去上班了。
苏窈还是留在生产队的卫生所上班。
年后天气时冷时热的,这没有羽绒服的年代,身体不怎么好的人,感冒也是反反复复的不见好,也就成了流感。
这白天咳,晚上也咳,只差没把肺咳出来了,这开的药也不怎么管用。
生产队有超出一半的人感冒了,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劳作生产,所以大队长喊上卫生所的梁医生,还有周知青,苏窈一块开小会。
大队长:“从县里拿的药供应也有限,吃了一次,效果也不显著,但也没药了,大家伙讨论一下,看能不能有什么办法解决问题。”
周知青皱眉不展道:“就我知道的,咱们玉平县很多生产队的社员都生病了,就是县医院也都挤满了人,这药紧缺得很。”
她的话,都让大家伙陷入了沉思。
梁医生琢磨了一会后,说:“实在不行,就用古法来治。”
大队长听到这话,脸色凝重了起来。
这说得好听是古法,说得难听点,就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土方法,是不兴的。
梁医生看出了大队长的顾虑,说:“我特地了解了一下,今年大学招生,招收表现好的赤脚医生、民办教师和农业科技积极分子,这赤脚医生无外乎也包括了咱们之前屏弃的中医大夫,说不定慢慢开放,所以也不用太敏感。”
说到这里,周知青眼神中也闪烁着光亮。
她参加高考后,梁医生和大队长都给她写了介绍信,只要她高考成绩好,肯定能有好的大学念。
大队长思索了好一会,看向苏窈:“你别也藏拙了,我知道你跟着老中医学了本事,咱们这几个都是信得过的,你且说说有什么法子?”
梁医生和周知青不约而同地也懂苏窈,只有一瞬的惊讶,但仔细回想了一下,又觉得很合理。
要是没接触过这中医西医,刚到卫生所上班,怎么可能这么快就适应了卫生所的工作?
要是真和老中医学过本事,那也就说得通了。
梁医生说:“咱们这几千年来也没西医,还不是靠着中医走到现在,就是医院都还有中医,所以春华同志你也不用担心,有什么就说什么。”
苏窈衡量了一下,最终还是开了口,说:“我倒是想到了止咳糖浆的药方,但这药和用量都得调对了,需要经验丰富的老中医看过才行。”
二十一世纪有各种各样的止咳糖浆,每年流感的时候,家里头也总会备上几瓶止咳糖浆。
苏窈习惯了吃进口的东西,都会去看配料方,虽然不全记得,可自从跟着霍老学了中医之后,她也能写出一两个止咳糖浆的方子,只是这比例和用量,还得一个经验老道的老中医一块琢磨。
当然也有草药汤,但这光明正大的熬制大量草药汤,再还没有效果的时候,很容易就会被举报了。
这止咳糖浆能提前熬好装罐子,每次就喝一两勺,很难界定。
苏窈早早就想好了方子,但也不敢贸然提出来,但现在大队长先问的,她也就顺势说出来了。
大队长斟酌了一会,说:“我给你三天假,你就准备这个什么止咳糖浆,就算到时候用不上也没关系,也总比现在熬着强。”
“要用到什么东西,你就先说出来,我瞧瞧能不能有办法解决。”
苏窈点了头。
既然大队长有话了,她明天就上山采草药,有的草药采不到,梁医生应该也可以去医院申请一些。
糖浆要用到的青蔗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他们这地方盛产青蔗,到时候总有办法能换一点回来。
苏窈拿着几个没写多少量的药方子去了县里,给霍老瞧。
霍老看着她拿来的药方子,皱眉道:“这多少量都没有,怎么能算药方?”
苏窈:“我有一个大概的量,但得老师帮忙看看。”
说着,就拿铅笔在几张方子的药名下边,填上需要的重量,数量。
霍老再度拿起来看,看了一会后,再看向苏窈:“你自己想出来的?”
苏窈摇头:“根据一些旧医书东拼西凑凑出来的。”
霍老认可的点了点头,道:“就算是东拼西凑凑出来的。也要有这个能耐才行。”
说着就坐了下来,拿起笔涂涂改改,适当的改一下数目。
最后霍老拿着改出来的方子,说:“按照这两个方子熬糖浆,先看效果。”
两个药方,一个是有痰的咳,一个是无痰的咳。
这方子温和且没有副作用,区别在于效果如何而已。
要是效果轻微,就再调整方子的比例。
苏窈带着一些药材过来,然后师徒俩就围着砂锅转。
熬出第一锅,很稠,但太甜了,也就减少了蔗糖。
第二锅才勉强像样,只是少了试药的人。
霍老出了趟门,直接逮了两个咳嗽的年轻人回来。
其中就有公安局的小刘同志。
小刘同志和苏窈大眼瞪小眼。
就是时隔一年了,小刘同志还没有忘记这妇女。这妇女的咄咄逼人,给他带来不小的阴影。
很长一段时间,他面对来公安局的妇女,都想要退缩,怕自己说不过对方,还会被戴高帽。
两人相视了几秒后,都很有默契的移开了视线,当做不认识。
苏窈看得出来,对方似乎不大想和她打招呼。
两个年轻从进来后,就时不时的咳几声,偶尔会咳得很厉害。
霍老给他们把过脉,特地等他们咳嗽的时候,分别拿了两勺糖浆给他们。
“喝了,给反馈。”
两个人是相信霍老的,所以也没有任何怀疑,接过后就直接喝了。
喝了糖浆后,小刘惊诧道:“喉咙凉凉的,好像没那么痒了。”
一旁的年轻人砸吧了一下嘴,说:“这玩意还挺好喝的。”
霍老白了他一眼:“就知道吃,你个吃货。”
年轻人不好意思摸了摸头,讪笑。
“你呢,啥反应?”霍老问。
年轻人摇头:“不知道,但感觉好像把咳嗽压下去了。”
“舅公,这是什么?”
霍老:“止咳的糖浆。”
他转头看向苏窈:“小改一下,再注意一下火候,应该也就差不多了。”
苏窈记在了心里。
大概是这个年代的人们,对药物还没有产生那么强的抗性,所以药物的疗效也是最大化的。
苏窈和霍老观察了好一会,那两个人虽然还在咳,但显然频率没有那么快了。
两个人讨论了好一会后,又熬了一次药。
然后分给了两个人,让他们喝两天试试效果。
苏窈从霍老处离开,去了一趟运输队,听说沈靳不在,也就回了生产队。
回到生产队就直接去卫生所上班。
等没病人了,梁医生和周知青就围了过来,问她药的事情。
苏窈:“已经让人试药了,两天后就知道是什么效果了。”
周知青担心道:“这贸贸然就让人试药,会不会不太保险?要是试出了什么问题,怎么办?”
梁医生大概猜到了教苗丫娘的老中医是谁,因为知道是谁,心里也有了数,说:“能让人试药,也就说明药效温和,不会有什么副作用。”
苏窈点头:“老中医也是这么说的。”
下午下工后,大队长也没问苏窈,而是问了大队长情况。
大队长:“梁医生,你觉得教苗丫娘的那个老中医可靠不?”
梁医生笑道:“大队长不是也知道那老中医的本事么?要是不清楚,敢让春华同志去试?”
确实,梁医生的话一针见血。
等李老大抓住扫把想反抗的时候,一眼看到她手里的菜刀,立马松开了扫帚,僵硬地赔笑道:“媳、媳妇你这、这是弄啥?咱们可是夫妻,不至于,真的不至于!”
大嫂瞪着他,说:“你还想过日子,你就给我管好你的嘴和你那双手,你要是不想好好过日子,非得闹,我就和你拼了!”
“我和你说,大不了我一刀砍死你,我再带着闺女一块投河!”
李老大忙道:“媳妇你别、别冲动!”
大嫂手中的菜刀猛地向他挥去,李老大蓦地蹲了下来,菜刀到了墙壁上,吓得李老大抖得厉害。
大嫂闻到了尿骚味,再瞧,就见他的□□湿了一大片,眼里露出了嫌弃。
“我警告你,李强你要敢把卖我的闺女,我就一刀把你的脑袋给劈了!”
说着把扫帚扔向了他,再把菜刀拿出了厨房。
她对仨闺女说:“把衣服和锅碗瓢盆都收拾了,咱们搬出去住!”
小姑子说得对,还是搬出去住的好。
一是在这看着父子俩,烦心得很。
还有,她不可能天天都守着三闺女,要是有一天没守住,被黑心肝的卖了,就难找得回来了。
不离婚,就只搬出去住,她们母女四个人的户口都还在杨树生产队,也还能领基本口粮,总该饿不死的。
第134章 止咳特效药
年后,沈靳也去上班了。
苏窈还是留在生产队的卫生所上班。
年后天气时冷时热的,这没有羽绒服的年代,身体不怎么好的人,感冒也是反反复复的不见好,也就成了流感。
这白天咳,晚上也咳,只差没把肺咳出来了,这开的药也不怎么管用。
生产队有超出一半的人感冒了,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劳作生产,所以大队长喊上卫生所的梁医生,还有周知青,苏窈一块开小会。
大队长:“从县里拿的药供应也有限,吃了一次,效果也不显著,但也没药了,大家伙讨论一下,看能不能有什么办法解决问题。”
周知青皱眉不展道:“就我知道的,咱们玉平县很多生产队的社员都生病了,就是县医院也都挤满了人,这药紧缺得很。”
她的话,都让大家伙陷入了沉思。
梁医生琢磨了一会后,说:“实在不行,就用古法来治。”
大队长听到这话,脸色凝重了起来。
这说得好听是古法,说得难听点,就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土方法,是不兴的。
梁医生看出了大队长的顾虑,说:“我特地了解了一下,今年大学招生,招收表现好的赤脚医生、民办教师和农业科技积极分子,这赤脚医生无外乎也包括了咱们之前屏弃的中医大夫,说不定慢慢开放,所以也不用太敏感。”
说到这里,周知青眼神中也闪烁着光亮。
她参加高考后,梁医生和大队长都给她写了介绍信,只要她高考成绩好,肯定能有好的大学念。
大队长思索了好一会,看向苏窈:“你别也藏拙了,我知道你跟着老中医学了本事,咱们这几个都是信得过的,你且说说有什么法子?”
梁医生和周知青不约而同地也懂苏窈,只有一瞬的惊讶,但仔细回想了一下,又觉得很合理。
要是没接触过这中医西医,刚到卫生所上班,怎么可能这么快就适应了卫生所的工作?
要是真和老中医学过本事,那也就说得通了。
梁医生说:“咱们这几千年来也没西医,还不是靠着中医走到现在,就是医院都还有中医,所以春华同志你也不用担心,有什么就说什么。”
苏窈衡量了一下,最终还是开了口,说:“我倒是想到了止咳糖浆的药方,但这药和用量都得调对了,需要经验丰富的老中医看过才行。”
二十一世纪有各种各样的止咳糖浆,每年流感的时候,家里头也总会备上几瓶止咳糖浆。
苏窈习惯了吃进口的东西,都会去看配料方,虽然不全记得,可自从跟着霍老学了中医之后,她也能写出一两个止咳糖浆的方子,只是这比例和用量,还得一个经验老道的老中医一块琢磨。
当然也有草药汤,但这光明正大的熬制大量草药汤,再还没有效果的时候,很容易就会被举报了。
这止咳糖浆能提前熬好装罐子,每次就喝一两勺,很难界定。
苏窈早早就想好了方子,但也不敢贸然提出来,但现在大队长先问的,她也就顺势说出来了。
大队长斟酌了一会,说:“我给你三天假,你就准备这个什么止咳糖浆,就算到时候用不上也没关系,也总比现在熬着强。”
“要用到什么东西,你就先说出来,我瞧瞧能不能有办法解决。”
苏窈点了头。
既然大队长有话了,她明天就上山采草药,有的草药采不到,梁医生应该也可以去医院申请一些。
糖浆要用到的青蔗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他们这地方盛产青蔗,到时候总有办法能换一点回来。
苏窈拿着几个没写多少量的药方子去了县里,给霍老瞧。
霍老看着她拿来的药方子,皱眉道:“这多少量都没有,怎么能算药方?”
苏窈:“我有一个大概的量,但得老师帮忙看看。”
说着,就拿铅笔在几张方子的药名下边,填上需要的重量,数量。
霍老再度拿起来看,看了一会后,再看向苏窈:“你自己想出来的?”
苏窈摇头:“根据一些旧医书东拼西凑凑出来的。”
霍老认可的点了点头,道:“就算是东拼西凑凑出来的。也要有这个能耐才行。”
说着就坐了下来,拿起笔涂涂改改,适当的改一下数目。
最后霍老拿着改出来的方子,说:“按照这两个方子熬糖浆,先看效果。”
两个药方,一个是有痰的咳,一个是无痰的咳。
这方子温和且没有副作用,区别在于效果如何而已。
要是效果轻微,就再调整方子的比例。
苏窈带着一些药材过来,然后师徒俩就围着砂锅转。
熬出第一锅,很稠,但太甜了,也就减少了蔗糖。
第二锅才勉强像样,只是少了试药的人。
霍老出了趟门,直接逮了两个咳嗽的年轻人回来。
其中就有公安局的小刘同志。
小刘同志和苏窈大眼瞪小眼。
就是时隔一年了,小刘同志还没有忘记这妇女。这妇女的咄咄逼人,给他带来不小的阴影。
很长一段时间,他面对来公安局的妇女,都想要退缩,怕自己说不过对方,还会被戴高帽。
两人相视了几秒后,都很有默契的移开了视线,当做不认识。
苏窈看得出来,对方似乎不大想和她打招呼。
两个年轻从进来后,就时不时的咳几声,偶尔会咳得很厉害。
霍老给他们把过脉,特地等他们咳嗽的时候,分别拿了两勺糖浆给他们。
“喝了,给反馈。”
两个人是相信霍老的,所以也没有任何怀疑,接过后就直接喝了。
喝了糖浆后,小刘惊诧道:“喉咙凉凉的,好像没那么痒了。”
一旁的年轻人砸吧了一下嘴,说:“这玩意还挺好喝的。”
霍老白了他一眼:“就知道吃,你个吃货。”
年轻人不好意思摸了摸头,讪笑。
“你呢,啥反应?”霍老问。
年轻人摇头:“不知道,但感觉好像把咳嗽压下去了。”
“舅公,这是什么?”
霍老:“止咳的糖浆。”
他转头看向苏窈:“小改一下,再注意一下火候,应该也就差不多了。”
苏窈记在了心里。
大概是这个年代的人们,对药物还没有产生那么强的抗性,所以药物的疗效也是最大化的。
苏窈和霍老观察了好一会,那两个人虽然还在咳,但显然频率没有那么快了。
两个人讨论了好一会后,又熬了一次药。
然后分给了两个人,让他们喝两天试试效果。
苏窈从霍老处离开,去了一趟运输队,听说沈靳不在,也就回了生产队。
回到生产队就直接去卫生所上班。
等没病人了,梁医生和周知青就围了过来,问她药的事情。
苏窈:“已经让人试药了,两天后就知道是什么效果了。”
周知青担心道:“这贸贸然就让人试药,会不会不太保险?要是试出了什么问题,怎么办?”
梁医生大概猜到了教苗丫娘的老中医是谁,因为知道是谁,心里也有了数,说:“能让人试药,也就说明药效温和,不会有什么副作用。”
苏窈点头:“老中医也是这么说的。”
下午下工后,大队长也没问苏窈,而是问了大队长情况。
大队长:“梁医生,你觉得教苗丫娘的那个老中医可靠不?”
梁医生笑道:“大队长不是也知道那老中医的本事么?要是不清楚,敢让春华同志去试?”
确实,梁医生的话一针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