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佬穿回七零 第21节
与晚上乌漆嘛黑不一样,现在是亮堂的白天。
沈靳一进来,苏窈就闭上了眼睛。
反正闭上眼睛,看不见人就不尴尬了。
至于沈靳会不会尴尬,那就和她没关系了。
两个人中间还是隔了两个孩子,各占据一头。
沈靳今天也确实是累了,一躺下去,眼一闭,困意就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
不过一会就睡着了。
沈靳这一觉睡得很死,苏窈起来的时候,他还没醒。
苏窈瞧了眼,和刚醒的夏苗做了个噤声的动作。
她想让沈靳多睡一会,就小心翼翼地抱起也还在睡的夏禾,带着夏苗就出了屋子。
苏窈出来后,夏禾就醒了。
她到厨房喂了夏禾,就把他放在盆里,开始把茅草扎到两条竹条上。
苏窈扎好三板茅草时,沈靳才从屋子里头出来。
她舒展了一下手臂,与他说:“见你睡得香,就没喊你。”
沈靳看了眼她做的活,大概知道她什么时候起的。
他说:“我去挑水,一会再弄些柴火回来。”
这有人配合着干活,都能松一口气了。
苏窈点了头,也起了身:“我也得整理一下今天买回来的东西。”
她把背篓提进了屋子里头。
倒出山药和番薯,都堆放到床底下。
五斤听着还挺多的,但堆放在一块还真不多。
山药不是很大,就三根。番薯大概和夏苗拳头大小,十来个左右。
她这手里还有两斤粮票,有半个月的时间才过期,就先放着吧。万一沈靳要去县城,吃饭都还得要用到粮票呢。
玉米面和昨天玉兰婶子送来的一块放,剩下的就是一斤豆子。
陶罐里头还有一把番薯干和两个鸡蛋,反正番薯干也不多,她就把豆子都倒进去。
盖上盖子把陶罐推进了床底,苏窈站起来后拍了拍手,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家里有点存粮,她这心里也不慌了。
苏窈看了眼自己脏兮兮的手,就把肥皂拿了出来。
别的不说,这年代的商品很实在,这肥皂又大又厚,还挺大一块的。
她把菜刀洗干净擦干,把肥皂切成了四块。
她和沈靳一人一块,一块用来洗手,两个孩子用一块。夏禾还小,隔三差五用一回就好了,姐弟俩也不用另外分。
至于洗衣服,她记忆里,在山上有一棵皂角树。
等沈靳上去找柴火的时候,她也一块去摘些皂角回来。
切好肥皂,用来洗了手,果然干净了很多。
切好的肥皂也没个放的地方,就暂时放在肥皂盒里。
她看向院子外头的茅草。琢磨了一下,就有了法子,一会回来再试编几个盒子大小的小篮子。
原主做过大的篮筐,她再仔细研究研究,应该也能得到要领。
这会沈靳已经去打第二遍水回来了,水缸基本上满了,但他没忘苏窈每天下午都会晒两桶水来洗澡,复而又出去一趟。
等打了水回来就放在太阳底下晒着。
才歇一会,又拿上柴刀和扁担,麻绳,准备出门去山坡上捡柴,或砍点干树枝。
苏窈喊住他:“我也跟着你出去一趟。”
转头安排夏苗看着弟弟后,她套上长袖,再戴上帽子,背上背篓就和沈靳出了门,
出了门后,沈靳问:“你去干什么?”
苏窈:“找皂角洗衣服。”
沈靳:“不是有了肥皂?”
苏窈斜睨了他一眼,揶揄道:“洗澡洗头都不够的,你见哪个乡下人会用它洗衣服?”
沈靳这才反应过来确实是这么回事。
“你和我说就是了,也没必要出来跑这一趟。”
苏窈看向他,用怀疑的语气问:“你知道皂角树长什么样子吗?”
沈靳愣了一下,翻找了一下记忆,只一闪而过的树,不怎么清晰。
见他迟疑了,苏窈笑道:“所以还是我去吧,我也知道在哪。”
沈靳看向她身后的背篓,不确定的道:“皂角需要到很多吗?”
苏窈顺着他的视线扭头往后看,说:“既然去了,就顺道也捡点柴火回去。”
这山坡也是有松树的,地上除了树叶树枝,还有松枝。
松枝好燃火,很实用。
苏窈到了山坡上,就用几根树枝把松枝耙到一堆,再用手捧到背篓里。
沈靳看向干着活的苏窈,暗暗松了一口气。
有些庆幸是和苏窈一块穿来的。
要是和个千金大小姐一块穿过来,他估计这个年代的活能把他的腰干折了。
看了一会,沈靳也开始就找有干树枝的树。有较矮的干树枝都给砍了下来。
伐木肯定是不允的,但不影响砍一点来烧火。
沈靳一路跟在苏窈身后砍柴,多了就放做一堆,下来的时候再捆起来。
等苏窈的背篓装上满满的一筐松枝的时候,她也找到了皂角树。
皂角树很高,矮处的皂角已经被人摘走了,只剩下高处的了。
她抬这头,衡量着扁担能不能够得着上边的皂角时,沈靳这会走到了她的身后,也抬头看向树上的皂角。
沈靳看了一会,就说:“等我一会。”
苏窈看向他拿着柴刀往一小片竹丛走了过去。
不一会他看了一根相对细长的竹子回来,然后就开始打皂角。
皂角很难打,所以需要点力气,换做苏窈肯定是打不下来的。
沈靳打了一会,陆续有皂角掉下来。
打了好久,才掉下来有二十来个,苏窈说:“先用这些,等下回用到再借把镰刀来弄。”
沈靳也就停了手。
苏窈把皂角捡到背篓里,捡完就背上背篓,脸上挂着满足的笑意:“那我先回去了,你也早点回来。”
沈靳眉头微微一动,她这话说得越来越像一家人了。
沈靳目送她下山,一会才收回视线。
*
苏窈回到家里,也就开始尝试编小篮子。
所谓的编,还不如说是缝。
把打湿的茅草缠成一股,顶端固定住了,就像编辫子一样编下来,然后再添上茅草延长。
差不多够长了,她就向蚊香旋那样盘起来。每盘一圈就用针线把紧挨着的两圈茅草缝起来。
一圈都缝上一遍,然后继续重复一样的步骤。
她的小框就巴掌大,第一个因不熟练所以编得丑。
编到第二个才逐渐熟练,第三个才算精巧。
正编完最后一个,大概是下午四点多,沈靳就挑着一担柴回来了。
苏窈忙起身去帮忙放下来。
夏苗也很殷勤地去把放凉的开水端来。
双手把碗捧得高高的,仰着脸看着他,虽然小模样磕碜,但一双眼睛却是亮晶晶的。
沈靳在这双亮晶晶的眼里看到了自己。
夏苗脆生生地喊:“爹,喝水。”
沈靳愣了一下,这还是这小丫头第一次喊爹。
这两天沈靳也就只把这俩孩子当成普通邻家孩子来照顾。就是现在被喊了一声“爹”,他也只是恍惚了一下。
如果早早结婚了,估计孩子都和夏苗差不多大。
沈靳接过水,说了一声“谢谢”,也不看夏苗惊讶的表情,端起就喝了。
苏窈又坐回了位置上,沈靳把碗放下的时候,她拿起一个小篮子问他:“你看我编的篮子怎么样?”
沈靳转头看去,应道:“很小巧,做什么用的?”
“放肥皂的,你也有一个。”说着,把手中的小篮子递给夏苗:“这个用来放你和弟弟的肥皂,今天晚上就能用肥皂洗澡洗头了,你和弟弟都能香香的了。”
香皂盒就放在板凳上,夏苗时不时去闻一下,可稀罕了。
夏苗拿着小篮子,问:“那我可以放肥皂了吗?”
“那还不行,先用热水烫一烫,晾干了才能用。”
沈靳一进来,苏窈就闭上了眼睛。
反正闭上眼睛,看不见人就不尴尬了。
至于沈靳会不会尴尬,那就和她没关系了。
两个人中间还是隔了两个孩子,各占据一头。
沈靳今天也确实是累了,一躺下去,眼一闭,困意就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
不过一会就睡着了。
沈靳这一觉睡得很死,苏窈起来的时候,他还没醒。
苏窈瞧了眼,和刚醒的夏苗做了个噤声的动作。
她想让沈靳多睡一会,就小心翼翼地抱起也还在睡的夏禾,带着夏苗就出了屋子。
苏窈出来后,夏禾就醒了。
她到厨房喂了夏禾,就把他放在盆里,开始把茅草扎到两条竹条上。
苏窈扎好三板茅草时,沈靳才从屋子里头出来。
她舒展了一下手臂,与他说:“见你睡得香,就没喊你。”
沈靳看了眼她做的活,大概知道她什么时候起的。
他说:“我去挑水,一会再弄些柴火回来。”
这有人配合着干活,都能松一口气了。
苏窈点了头,也起了身:“我也得整理一下今天买回来的东西。”
她把背篓提进了屋子里头。
倒出山药和番薯,都堆放到床底下。
五斤听着还挺多的,但堆放在一块还真不多。
山药不是很大,就三根。番薯大概和夏苗拳头大小,十来个左右。
她这手里还有两斤粮票,有半个月的时间才过期,就先放着吧。万一沈靳要去县城,吃饭都还得要用到粮票呢。
玉米面和昨天玉兰婶子送来的一块放,剩下的就是一斤豆子。
陶罐里头还有一把番薯干和两个鸡蛋,反正番薯干也不多,她就把豆子都倒进去。
盖上盖子把陶罐推进了床底,苏窈站起来后拍了拍手,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家里有点存粮,她这心里也不慌了。
苏窈看了眼自己脏兮兮的手,就把肥皂拿了出来。
别的不说,这年代的商品很实在,这肥皂又大又厚,还挺大一块的。
她把菜刀洗干净擦干,把肥皂切成了四块。
她和沈靳一人一块,一块用来洗手,两个孩子用一块。夏禾还小,隔三差五用一回就好了,姐弟俩也不用另外分。
至于洗衣服,她记忆里,在山上有一棵皂角树。
等沈靳上去找柴火的时候,她也一块去摘些皂角回来。
切好肥皂,用来洗了手,果然干净了很多。
切好的肥皂也没个放的地方,就暂时放在肥皂盒里。
她看向院子外头的茅草。琢磨了一下,就有了法子,一会回来再试编几个盒子大小的小篮子。
原主做过大的篮筐,她再仔细研究研究,应该也能得到要领。
这会沈靳已经去打第二遍水回来了,水缸基本上满了,但他没忘苏窈每天下午都会晒两桶水来洗澡,复而又出去一趟。
等打了水回来就放在太阳底下晒着。
才歇一会,又拿上柴刀和扁担,麻绳,准备出门去山坡上捡柴,或砍点干树枝。
苏窈喊住他:“我也跟着你出去一趟。”
转头安排夏苗看着弟弟后,她套上长袖,再戴上帽子,背上背篓就和沈靳出了门,
出了门后,沈靳问:“你去干什么?”
苏窈:“找皂角洗衣服。”
沈靳:“不是有了肥皂?”
苏窈斜睨了他一眼,揶揄道:“洗澡洗头都不够的,你见哪个乡下人会用它洗衣服?”
沈靳这才反应过来确实是这么回事。
“你和我说就是了,也没必要出来跑这一趟。”
苏窈看向他,用怀疑的语气问:“你知道皂角树长什么样子吗?”
沈靳愣了一下,翻找了一下记忆,只一闪而过的树,不怎么清晰。
见他迟疑了,苏窈笑道:“所以还是我去吧,我也知道在哪。”
沈靳看向她身后的背篓,不确定的道:“皂角需要到很多吗?”
苏窈顺着他的视线扭头往后看,说:“既然去了,就顺道也捡点柴火回去。”
这山坡也是有松树的,地上除了树叶树枝,还有松枝。
松枝好燃火,很实用。
苏窈到了山坡上,就用几根树枝把松枝耙到一堆,再用手捧到背篓里。
沈靳看向干着活的苏窈,暗暗松了一口气。
有些庆幸是和苏窈一块穿来的。
要是和个千金大小姐一块穿过来,他估计这个年代的活能把他的腰干折了。
看了一会,沈靳也开始就找有干树枝的树。有较矮的干树枝都给砍了下来。
伐木肯定是不允的,但不影响砍一点来烧火。
沈靳一路跟在苏窈身后砍柴,多了就放做一堆,下来的时候再捆起来。
等苏窈的背篓装上满满的一筐松枝的时候,她也找到了皂角树。
皂角树很高,矮处的皂角已经被人摘走了,只剩下高处的了。
她抬这头,衡量着扁担能不能够得着上边的皂角时,沈靳这会走到了她的身后,也抬头看向树上的皂角。
沈靳看了一会,就说:“等我一会。”
苏窈看向他拿着柴刀往一小片竹丛走了过去。
不一会他看了一根相对细长的竹子回来,然后就开始打皂角。
皂角很难打,所以需要点力气,换做苏窈肯定是打不下来的。
沈靳打了一会,陆续有皂角掉下来。
打了好久,才掉下来有二十来个,苏窈说:“先用这些,等下回用到再借把镰刀来弄。”
沈靳也就停了手。
苏窈把皂角捡到背篓里,捡完就背上背篓,脸上挂着满足的笑意:“那我先回去了,你也早点回来。”
沈靳眉头微微一动,她这话说得越来越像一家人了。
沈靳目送她下山,一会才收回视线。
*
苏窈回到家里,也就开始尝试编小篮子。
所谓的编,还不如说是缝。
把打湿的茅草缠成一股,顶端固定住了,就像编辫子一样编下来,然后再添上茅草延长。
差不多够长了,她就向蚊香旋那样盘起来。每盘一圈就用针线把紧挨着的两圈茅草缝起来。
一圈都缝上一遍,然后继续重复一样的步骤。
她的小框就巴掌大,第一个因不熟练所以编得丑。
编到第二个才逐渐熟练,第三个才算精巧。
正编完最后一个,大概是下午四点多,沈靳就挑着一担柴回来了。
苏窈忙起身去帮忙放下来。
夏苗也很殷勤地去把放凉的开水端来。
双手把碗捧得高高的,仰着脸看着他,虽然小模样磕碜,但一双眼睛却是亮晶晶的。
沈靳在这双亮晶晶的眼里看到了自己。
夏苗脆生生地喊:“爹,喝水。”
沈靳愣了一下,这还是这小丫头第一次喊爹。
这两天沈靳也就只把这俩孩子当成普通邻家孩子来照顾。就是现在被喊了一声“爹”,他也只是恍惚了一下。
如果早早结婚了,估计孩子都和夏苗差不多大。
沈靳接过水,说了一声“谢谢”,也不看夏苗惊讶的表情,端起就喝了。
苏窈又坐回了位置上,沈靳把碗放下的时候,她拿起一个小篮子问他:“你看我编的篮子怎么样?”
沈靳转头看去,应道:“很小巧,做什么用的?”
“放肥皂的,你也有一个。”说着,把手中的小篮子递给夏苗:“这个用来放你和弟弟的肥皂,今天晚上就能用肥皂洗澡洗头了,你和弟弟都能香香的了。”
香皂盒就放在板凳上,夏苗时不时去闻一下,可稀罕了。
夏苗拿着小篮子,问:“那我可以放肥皂了吗?”
“那还不行,先用热水烫一烫,晾干了才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