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佬穿回七零 第10节
“苗丫她娘,咋忽然来了?”
苏窈又复述了一遍刚说过的话:“家里进了条菜花,给四哥逮到了,就切了些,想来问问婶子家有没有余粮给我换一点,家里快没粮了。”
听到是菜花,大队长家兄弟都亮了一下,老大问:“肥不肥?”
苏窈把篮子往前递给他们看。
大队长家的老大一看,惊讶道:“呀,还挺肥的,看着粗细,得有几斤吧?”
平时不是农忙的时候,喊上生产队里边同龄的哥们,夜里去捕青蛙和蛇。
当然这蛇也不是那么好捕的,可能去个好几晚才能捕到一条。
玉兰婶也看了眼,问:“没吓着孩子吧?”
苏窈:“当时我和孩子们都在屋子里呢,没给吓着。”
玉兰婶:“那就好。”瞧向篮子里的蛇肉,犹豫了一下:“我家三个小子加上他们爹个头都大,吃得自然也不少,说实话也没太多粮食。
苏窈应:“这蛇肉也是自己进家来的,没花多少力气就逮到的,婶子看着匀点粮食和盐给应应急就成。”
玉兰婶子知道话这么说,但肯定不能太敷衍了,所以很为难。
现在这肉精贵,粮食也金贵得很。乡下人要是有二两肉票,都舍不得自己吃了,而是用来换粮食了。
只是最近这爷几个从早到晚累得不行,也都瘦了一圈,她瞧着也心疼。
而且这蛇肉比猪肉要补得多了,这看着有一斤左右蛇肉,也完全够一家人吃上一顿了。
琢磨了很久,她不大好意思说:“我只能拿得出一斤米,三斤玉米面,还有二两盐,你瞧行不?”
除了盐,这些粮食是家里所有人一天的伙食。
这米就不说了,但这一斤玉米面掺点菜也能有十个窝窝头,三斤三十个。
苗丫她娘省着吃,他们也是可以撑六七天了。
苏窈对这个时代也有些了解。农民可能把粮食看得比肉还要重,玉兰婶子能用这么多来给她换肉,已经是出乎她的意料了,所以她想都没想就说:“就按婶子说的来换。”
玉兰婶子松了一口气,说:“成,我去给你舀粮食。”
顿了一下,看到篮子里的马齿苋,猜到是咋回事,就说:“你这是来跟我换粮食,不怕人说,直接拿来就是了,不然你一会拿粮食回去,挨人说也没法解释。”
苏窈心里本来想着把马齿苋再带回去,这样别人以为她想讨好大队长,但没想到人不接受。
不过听玉兰婶子的话,应该是有更好的办法,问:“婶子有法子?”
玉兰婶子点头:“要不你先拿盐和半碗玉米面回去,就说借的,等发粮的时候再还。其他的粮食,等入夜了,再让咱家兴志给你送过去。”
玉兰口中的兴志,是她的二儿子。
苏窈应下:“那多谢婶子了。”
“谢什么,我还要谢你呢,要是你这一整条蛇拿到县里去换粮,不知道能换多少呢。”
苏窈:“这不是天气热不经放么,再说四哥摔伤了,还有苗丫和禾子都要人照顾,县城又太远,我也不认路呀。”
玉兰婶子叹了一口气,说:“也是。”
“得了,不说了,我先把粮给你,也好让你回去做饭。”
说着,她进屋舀了半碗玉米面出来。
搪瓷碗大,一碗鼓起来一些就是一斤左右,米则是七八分满是一斤。
玉兰婶子不知从哪找来的一张纸,折成三角锥形状,倒了大概二两盐进去,最后再把口给折好了。
她把蛇肉从篮子中拿出,再把东西放回去,说:“你赶紧回去做饭吧,这碗等晚上志兴去送粮食再顺道拿回来。”
苏窈“诶”了声,再次说了声“多谢婶子”,就带着夏苗出了大队长家。
才走到路口,就遇上刚回来的大队长和侄子,以及几个社员。
几个社员看见她篮子里的玉米面,表情都有些意味深长。
苏窈喊了声“大队长”,然后就是怯怯懦懦的道:“大队长,咱家断粮了,所以厚着脸皮来借了点粮,等下个月分粮了,我肯定还。”
夏大队长对孩子他娘还是比较信任的,知道她也不是烂好心的人,能给粮就说明信得过,所以点头“嗯”了一声,也没说啥。
苏窈挽着篮子,拉着夏苗低着头就从他们旁边走了过去。
大队长和侄子回到家里,院子里没人,他洗了把手,喊:“人呢?”
“都在这呢。”声音从厨房传出来的。
叔侄俩走到厨房,就看到所有人都围在了一块,都凑过去看了眼。
大队长似乎猜到了什么,出声问:“苗丫她娘送来换粮的?”
玉兰婶子惊讶地看向他:“你咋知道的?”
夏大队长:“在路口碰上,不过……”他看向两段较粗的蛇肉,有些委婉:“不过就给了那么点粮,是不是太黑心了?”
玉兰婶子白了他一眼:“大概是怕别人说事,人偷偷拿来换的,我难道还让她拿几斤面回去呀?”
说到这,她就把用多少粮换的,又怎么送去的解释了一遍。
夏大队长点头:“也行。”目光落在蛇肉上:“要不匀点出来,用油爆炒,夜里我喊上老二来喝两口酒?”
玉兰婶子念道:“就这么点还匀什么,也费油……”
念了后,但琢磨着一年到头也没几次机会吃肉,也还是同意了:“只能匀这一段的一半,和豆子一块炒,不然两口就没了。”
夏大队长顿时咧嘴一笑:“行,我上工再和老二说。”
然后又问:“那剩下的打算怎么弄?”
“还能怎么弄,当然是今晚炖蛇汤给大家补补。”
听见今晚吃肉,几个半大的孩子都馋了。
好一会,夏留芳看着蛇肉,忽然说:“也不知咋的,今天见到向东四哥家的四嫂,感觉和以前有点不一样了。”
玉兰婶子看了她一眼:“哪不一样?”
夏传芳想了想,说:“整个人好像亮堂了很多。”
她二哥顿时笑着调侃:“你这是看人家没直接来借粮,而是带东西来换的,所以才说人家亮堂了吧?”
夏传芳:“我是觉得以前和那嫂子说话,她都是头低低的不瞧人,今天竟然是抬着头看着我的眼睛说话的。”
玉兰婶子这么一听,好像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不过一会就给出了合理的解释:“这说明什么,说明人都是会变的。她再不变得厉害点,娘仨还不被夏老四和他们家欺负死。”
夏传芳嘀咕道:“还不是因为向东四哥偷了自家的钱去给彩礼钱。乡下不是八块八就是十八块八,可李家卖女儿似的要五十块钱。”
“那可是整整五十块钱呢,存一年才有可能存到的,有根叔家一大家子能给那嫂子好脸色才怪。”
玉兰婶子斥了一声,瞪了闺女一眼:“知道藏在心里就行了,别什么都往外说。”
夏传芳闭了嘴,却在心里腹诽这事她就算不说,整个生产队的人都是知道的。
平日里,李春华被夏老四还有老夏家欺负了,都没什么人帮忙,还不是因为大家伙都晓得这事,所以才不好帮。
第9章 夏二嫂抢粮
苏窈回去的时候,正是下工的时间,生产队里都是走动的人。
不少人都看到李春华手挎着个篮子,里边还放了半碗玉米面,也不知道她是去哪里弄的粮。
有人刚和她碰过面,又在回家路上碰见刚回来的夏家二嫂,就吆喝了一声:“向阳媳妇,你家老四的媳妇好像从家里拿了半碗玉米面。”
夏家二嫂长得高,心眼却很小。
自己八块八的彩礼钱,夏老四却偷拿了家里五十块去娶李春华,为这件事她还和夏老四干过架。
当时夏老四被逼急了拿了菜刀要砍她,要不是有人拦着,没准真砍了。
从那之后,她也不敢直接和夏老四作对,只能把所有的气都出到了李春华的头上。平时处处针对,自己的一家几口人的衣服,甚至也怂恿几个妯娌一块把衣服全扔给李春华一个人洗。
在李春华母女俩的吃喝上,全家人也都很默契。母女俩一顿却只有一碗没米的粥水和一个窝窝头,反正饿不死就行。
只有夏老四在家时,才会做做样子多给一个窝窝头。
五年过去了,夏二嫂还是对五十块钱的彩礼耿耿于怀,无时无刻不想着从夏老四夫妻里讨要这个钱。
所以当听到李春华从家里讨了粮食,登时瞪大了眼:“那李春华真的从家里拿了粮?!”
“是不是从你家里拿的就不知道了,但确实是有半碗的玉米面。除了你们家,还能谁家会给她粮?”
夏二嫂听到这话,她把手里的草帽重重一掷,骂道:“好她个李春华,她彩礼要了家里那么多钱,分了家就过他们自个过,饿死也是他们家的事,凭啥还回家去要粮食!”
“我找她去!”把地上的草帽捡起来,就往夏老四家跑去。
见人跑了,一旁的人说那个碎嘴的人:“万一那粮食不是从有粮家拿的呢?”
碎嘴的人一摊手:“我也没说一定是从有粮家拿的。”
见她这么无赖,一旁的人都皱起了眉头:“两家要是打起来了,最后发现粮是从别处来的,那两家都得来找你。”
中年妇女还是那么一副事不关己的表情:“找了又咋滴?关我什么事?”
“你是忘了夏老四是个什么样的浑人了,别麻烦到家门了,还以为自己没啥事。”说着就走开了。
碎嘴的妇人呸了一声,说:“夏老四就是个无赖,借他粮只怕是有借无还。除了有粮家能接济,生产队里头家家户户都是刚够填饱肚子,谁家有余粮赊给无赖夏他们!”
*
苏窈带着夏苗走得慢了一些,眼瞅着再转几个弯就要到家了,身后传来一声暴喝“李春华你给我站住!”,震耳欲聋的声音把苏窈喊得一激灵。
她这才转身看回去,就看见个三十岁左右,比她高了大概半个头的妇人好像来势汹汹地朝自己冲来。
来到自己跟前,也不过三秒,伸手就抢她的篮子。
抢劫?!
还在光天化日的抢劫?!
苏窈紧紧拽着篮子,惊喊:“你干什么!”
抢她篮子的妇女力气大得出奇,抢的时候,篮子提手刮得苏窈手腕辣疼辣疼的,尽管这样,她也不敢松手。
苏窈又复述了一遍刚说过的话:“家里进了条菜花,给四哥逮到了,就切了些,想来问问婶子家有没有余粮给我换一点,家里快没粮了。”
听到是菜花,大队长家兄弟都亮了一下,老大问:“肥不肥?”
苏窈把篮子往前递给他们看。
大队长家的老大一看,惊讶道:“呀,还挺肥的,看着粗细,得有几斤吧?”
平时不是农忙的时候,喊上生产队里边同龄的哥们,夜里去捕青蛙和蛇。
当然这蛇也不是那么好捕的,可能去个好几晚才能捕到一条。
玉兰婶也看了眼,问:“没吓着孩子吧?”
苏窈:“当时我和孩子们都在屋子里呢,没给吓着。”
玉兰婶:“那就好。”瞧向篮子里的蛇肉,犹豫了一下:“我家三个小子加上他们爹个头都大,吃得自然也不少,说实话也没太多粮食。
苏窈应:“这蛇肉也是自己进家来的,没花多少力气就逮到的,婶子看着匀点粮食和盐给应应急就成。”
玉兰婶子知道话这么说,但肯定不能太敷衍了,所以很为难。
现在这肉精贵,粮食也金贵得很。乡下人要是有二两肉票,都舍不得自己吃了,而是用来换粮食了。
只是最近这爷几个从早到晚累得不行,也都瘦了一圈,她瞧着也心疼。
而且这蛇肉比猪肉要补得多了,这看着有一斤左右蛇肉,也完全够一家人吃上一顿了。
琢磨了很久,她不大好意思说:“我只能拿得出一斤米,三斤玉米面,还有二两盐,你瞧行不?”
除了盐,这些粮食是家里所有人一天的伙食。
这米就不说了,但这一斤玉米面掺点菜也能有十个窝窝头,三斤三十个。
苗丫她娘省着吃,他们也是可以撑六七天了。
苏窈对这个时代也有些了解。农民可能把粮食看得比肉还要重,玉兰婶子能用这么多来给她换肉,已经是出乎她的意料了,所以她想都没想就说:“就按婶子说的来换。”
玉兰婶子松了一口气,说:“成,我去给你舀粮食。”
顿了一下,看到篮子里的马齿苋,猜到是咋回事,就说:“你这是来跟我换粮食,不怕人说,直接拿来就是了,不然你一会拿粮食回去,挨人说也没法解释。”
苏窈心里本来想着把马齿苋再带回去,这样别人以为她想讨好大队长,但没想到人不接受。
不过听玉兰婶子的话,应该是有更好的办法,问:“婶子有法子?”
玉兰婶子点头:“要不你先拿盐和半碗玉米面回去,就说借的,等发粮的时候再还。其他的粮食,等入夜了,再让咱家兴志给你送过去。”
玉兰口中的兴志,是她的二儿子。
苏窈应下:“那多谢婶子了。”
“谢什么,我还要谢你呢,要是你这一整条蛇拿到县里去换粮,不知道能换多少呢。”
苏窈:“这不是天气热不经放么,再说四哥摔伤了,还有苗丫和禾子都要人照顾,县城又太远,我也不认路呀。”
玉兰婶子叹了一口气,说:“也是。”
“得了,不说了,我先把粮给你,也好让你回去做饭。”
说着,她进屋舀了半碗玉米面出来。
搪瓷碗大,一碗鼓起来一些就是一斤左右,米则是七八分满是一斤。
玉兰婶子不知从哪找来的一张纸,折成三角锥形状,倒了大概二两盐进去,最后再把口给折好了。
她把蛇肉从篮子中拿出,再把东西放回去,说:“你赶紧回去做饭吧,这碗等晚上志兴去送粮食再顺道拿回来。”
苏窈“诶”了声,再次说了声“多谢婶子”,就带着夏苗出了大队长家。
才走到路口,就遇上刚回来的大队长和侄子,以及几个社员。
几个社员看见她篮子里的玉米面,表情都有些意味深长。
苏窈喊了声“大队长”,然后就是怯怯懦懦的道:“大队长,咱家断粮了,所以厚着脸皮来借了点粮,等下个月分粮了,我肯定还。”
夏大队长对孩子他娘还是比较信任的,知道她也不是烂好心的人,能给粮就说明信得过,所以点头“嗯”了一声,也没说啥。
苏窈挽着篮子,拉着夏苗低着头就从他们旁边走了过去。
大队长和侄子回到家里,院子里没人,他洗了把手,喊:“人呢?”
“都在这呢。”声音从厨房传出来的。
叔侄俩走到厨房,就看到所有人都围在了一块,都凑过去看了眼。
大队长似乎猜到了什么,出声问:“苗丫她娘送来换粮的?”
玉兰婶子惊讶地看向他:“你咋知道的?”
夏大队长:“在路口碰上,不过……”他看向两段较粗的蛇肉,有些委婉:“不过就给了那么点粮,是不是太黑心了?”
玉兰婶子白了他一眼:“大概是怕别人说事,人偷偷拿来换的,我难道还让她拿几斤面回去呀?”
说到这,她就把用多少粮换的,又怎么送去的解释了一遍。
夏大队长点头:“也行。”目光落在蛇肉上:“要不匀点出来,用油爆炒,夜里我喊上老二来喝两口酒?”
玉兰婶子念道:“就这么点还匀什么,也费油……”
念了后,但琢磨着一年到头也没几次机会吃肉,也还是同意了:“只能匀这一段的一半,和豆子一块炒,不然两口就没了。”
夏大队长顿时咧嘴一笑:“行,我上工再和老二说。”
然后又问:“那剩下的打算怎么弄?”
“还能怎么弄,当然是今晚炖蛇汤给大家补补。”
听见今晚吃肉,几个半大的孩子都馋了。
好一会,夏留芳看着蛇肉,忽然说:“也不知咋的,今天见到向东四哥家的四嫂,感觉和以前有点不一样了。”
玉兰婶子看了她一眼:“哪不一样?”
夏传芳想了想,说:“整个人好像亮堂了很多。”
她二哥顿时笑着调侃:“你这是看人家没直接来借粮,而是带东西来换的,所以才说人家亮堂了吧?”
夏传芳:“我是觉得以前和那嫂子说话,她都是头低低的不瞧人,今天竟然是抬着头看着我的眼睛说话的。”
玉兰婶子这么一听,好像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不过一会就给出了合理的解释:“这说明什么,说明人都是会变的。她再不变得厉害点,娘仨还不被夏老四和他们家欺负死。”
夏传芳嘀咕道:“还不是因为向东四哥偷了自家的钱去给彩礼钱。乡下不是八块八就是十八块八,可李家卖女儿似的要五十块钱。”
“那可是整整五十块钱呢,存一年才有可能存到的,有根叔家一大家子能给那嫂子好脸色才怪。”
玉兰婶子斥了一声,瞪了闺女一眼:“知道藏在心里就行了,别什么都往外说。”
夏传芳闭了嘴,却在心里腹诽这事她就算不说,整个生产队的人都是知道的。
平日里,李春华被夏老四还有老夏家欺负了,都没什么人帮忙,还不是因为大家伙都晓得这事,所以才不好帮。
第9章 夏二嫂抢粮
苏窈回去的时候,正是下工的时间,生产队里都是走动的人。
不少人都看到李春华手挎着个篮子,里边还放了半碗玉米面,也不知道她是去哪里弄的粮。
有人刚和她碰过面,又在回家路上碰见刚回来的夏家二嫂,就吆喝了一声:“向阳媳妇,你家老四的媳妇好像从家里拿了半碗玉米面。”
夏家二嫂长得高,心眼却很小。
自己八块八的彩礼钱,夏老四却偷拿了家里五十块去娶李春华,为这件事她还和夏老四干过架。
当时夏老四被逼急了拿了菜刀要砍她,要不是有人拦着,没准真砍了。
从那之后,她也不敢直接和夏老四作对,只能把所有的气都出到了李春华的头上。平时处处针对,自己的一家几口人的衣服,甚至也怂恿几个妯娌一块把衣服全扔给李春华一个人洗。
在李春华母女俩的吃喝上,全家人也都很默契。母女俩一顿却只有一碗没米的粥水和一个窝窝头,反正饿不死就行。
只有夏老四在家时,才会做做样子多给一个窝窝头。
五年过去了,夏二嫂还是对五十块钱的彩礼耿耿于怀,无时无刻不想着从夏老四夫妻里讨要这个钱。
所以当听到李春华从家里讨了粮食,登时瞪大了眼:“那李春华真的从家里拿了粮?!”
“是不是从你家里拿的就不知道了,但确实是有半碗的玉米面。除了你们家,还能谁家会给她粮?”
夏二嫂听到这话,她把手里的草帽重重一掷,骂道:“好她个李春华,她彩礼要了家里那么多钱,分了家就过他们自个过,饿死也是他们家的事,凭啥还回家去要粮食!”
“我找她去!”把地上的草帽捡起来,就往夏老四家跑去。
见人跑了,一旁的人说那个碎嘴的人:“万一那粮食不是从有粮家拿的呢?”
碎嘴的人一摊手:“我也没说一定是从有粮家拿的。”
见她这么无赖,一旁的人都皱起了眉头:“两家要是打起来了,最后发现粮是从别处来的,那两家都得来找你。”
中年妇女还是那么一副事不关己的表情:“找了又咋滴?关我什么事?”
“你是忘了夏老四是个什么样的浑人了,别麻烦到家门了,还以为自己没啥事。”说着就走开了。
碎嘴的妇人呸了一声,说:“夏老四就是个无赖,借他粮只怕是有借无还。除了有粮家能接济,生产队里头家家户户都是刚够填饱肚子,谁家有余粮赊给无赖夏他们!”
*
苏窈带着夏苗走得慢了一些,眼瞅着再转几个弯就要到家了,身后传来一声暴喝“李春华你给我站住!”,震耳欲聋的声音把苏窈喊得一激灵。
她这才转身看回去,就看见个三十岁左右,比她高了大概半个头的妇人好像来势汹汹地朝自己冲来。
来到自己跟前,也不过三秒,伸手就抢她的篮子。
抢劫?!
还在光天化日的抢劫?!
苏窈紧紧拽着篮子,惊喊:“你干什么!”
抢她篮子的妇女力气大得出奇,抢的时候,篮子提手刮得苏窈手腕辣疼辣疼的,尽管这样,她也不敢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