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他没有立刻反驳,而是思考良久,反问道:“可是如果没有皇帝,只靠官僚体系运作,天下能够正常运行下去吗?”
“不能。”卫勉果断地给出答案,“相反,没有官僚集团,只依靠军队,其实反而能能维持相对稳定的政权。”
崔遗琅不由地好奇:“你怎么知道?”
他开始对这个男人感到好奇,他觉得自己或许能从中领悟到更深层次的东西。
卫勉一边喝白鱼汤,一边娓娓道来:“其实我也不是从一开始就那么自甘堕落的,当年卫家当年还鼎盛的时候,我爹疏通人脉给我捐了个官,让我去一个穷乡僻壤当县官,你在姜绍身边应该很清楚这种操作。”
“我那时也还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原本那个县脑满肥肠的贪官被我砍了,但我那个时候脑子冒出个想法,如果我把权力分给每一个人,他们会怎么治理自己的村子呢?说干就干,我挑选了几百人,又选了一个偏僻的村子,把这个村子当做一个国家,开始我的试验。”
崔遗琅开始打起精神,他被卫勉口中说的试验吸引到了:“你是怎么进行试验的?”
卫勉回道:“我是先教这几百个人简单认了字,然后把土地和家畜都平均分给他们,这些人里有男有女,我告诉他们这个村没有村长,你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
一开始大家都很高兴,他们每天很努力地干活,食物很充足,精神气儿也很好。但是人聚居在一起,总会发生矛盾和冲突,我发现一个男人经常介入协调村民们之间的矛盾,这个男人我还记得,我教这几百个人认字时,他是里面学得最快最好的,他叫罗骏。”
听到这里,崔遗琅已经隐约能猜到后面的结果是什么了。
卫勉继续讲述:“罗骏干得很好,他渐渐地得到村民们的喜爱,后来在一次狼群袭击村子时,他更是带领十几个身材高大的男人赶跑了狼群,村民们这个时候更加崇拜他。罗骏顺势提出,他希望和这十几个男人能够分到更多粮食和物资,作为村子的保卫者,他们需要更多的粮食才能练出强壮的体魄,从而抵御狼群和危险,村民们全都同意了。如意,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崔遗琅犹豫地说道:“皇帝出现了。”
卫勉用十分赞赏的眼光看向他:“很聪明,是的,渐渐地,这个罗俊已然成为这个村的‘皇帝’,他开始不劳作,住村里最好的屋子,吃最好的食物,还娶了三个媳妇。他变成和我当时砍的那个贪官一样,村子里有人开始不满意他的行为,但罗俊身边有十几个人高马大的男人,他们合力镇压了不满意的人群。”
“事情发生到这个地步,我知道我的试验失败了,但是我并不死心,又重复了几次,但最终结果都大差不差。”
如果代入到真实世界,这是个很真实的农民起义推翻皇帝,建立起全新的王朝,然后再周而复始的过程。
崔遗琅听得入迷:“然后呢?你就这样放弃了?”
卫勉摇头:“没有,后来我改变了想法,把权力平分给少数的二十几个人,这些人有男有女,都有各自的技能,让他们一同治理这个村子,如果要推行一项决策,要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崔遗琅若有所思:“这等同于一开始就没有皇帝,让这些有权力的人之间相互制约,又彼此制衡。”
“是的,但我还是失败了。其实一开始也是进行得很不错,比一人独大的局面好很多。但渐渐的,这二十几个人之间开始争权夺利,他们无师自通地学会拉帮结派,居然还能分出十几个小团体,为此还推行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决策,比如,人可以和猪结婚。我都不清楚他们为什么能做出这种决策,反正肯定是拉帮结派的结果,最后的成果其实比第一种还要差。”
听到这个结果,崔遗琅也不意外,这有点像官场上的党争,区别是官场上的党争还有皇帝站出来阻止,但如果没有皇帝,党争的领袖之间谁也不服谁,后果可想而知。
卫勉不住地叹气:“后来我又陆陆续续地进行很多次试验,结果都大差不差。只有几个例外,记得有个人也是当上了‘皇帝’,但他和其他人都不同,他没有把村民们提拔到‘官僚’的位置,而是预先向一些拿得出财产的人收取税款,然后这些人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向村民收取地租和各种税款。这种手段非常简单粗暴,但是他的统治却相当稳定,村民们也很安分。”
崔遗琅思考:“只要保证税款能够保证军队的运行,或许不需要官僚系统,将权力下放给大地主贵族,这确实是种很不一样的方式。”
“是的,但还有更不一样的。”
卫勉说起他的最后一次实验:“最后一次实验时,我其实已经很麻木了,我以为无论怎么样都是差不多的结果。但那次挑选实验对象时,因为人数不够,我挑了十几个犬戎人进去。他们是边塞的少数民族,人人长得人高马大,进入村子里后他们很团结,很快就通过武力得到了这个村子的主宰权。”
“然后他们就实施了一项严苛的举动,只有犬戎人算是人,其他人只能算猪和狗,是犬戎人的奴隶,他们没收了村民的武器,只给村民们基本的口粮,保证能活下来就行,简直不把其他村民当人看。甚至在村民进行抗争时,他们把带头造反的人拖到村口打得皮开肉绽的,如果不是我即使赶到告诉他们不允许杀人,他们肯定会杀人的。”
“我很反感这支少数民族的统治方式,他们对其他村民实行暴力统治,有狭隘的民族歧视,只信任自己人。即使他们自己人之间也会发生矛盾,可只要面临村民们的造反,他们都会立马团结起来。因为手段实在太冷酷,其他村民们都渐渐地变得麻木和服从,反而达到了政权稳固。”
崔遗琅补充道:“犬戎人几十年前和大齐经常打仗,虽然后来他们部落选择臣服,但齐人还是非常敌视犬戎人。或许正是知道自己被敌视,所以完全放弃以和为贵,而是采用暴力的手段。”
“是呀,你说可笑不可笑,最不把人当人看的统治者,反而能获得较高的稳定性,这让那些叫嚣‘天子,德者居之’的士大夫怎么想。”
听他说完这一系列的试验,崔遗琅感觉自己受到极大的震动,即使这只是个在几百人的村子里进行的试验,但这些结论完全可以套用到现实生活中来。
他感觉自己过去的所有经验都没了用武之地,这让他感到很迷茫,前路也变得模糊起来。
卫勉吐出一口浊气:“这场长达十年的试验,我最后还是失败了,到头来我得出一个结论:人才是一切不稳定因素的根源,只有全天下的人都死绝了,天下才会彻底太平下来。你想要战争结束,不可能,只要人还没死光,战争就是不会结束的。”
对于这个结论,崔遗琅哑然失笑,这个结论乍一看非常荒谬,但仔细一品却有合理之处。
是呀,人是一切不稳定的因素。
他觉得他现在应该说点什么反驳,可是却什么也说不出口。
看出他内心的挣扎,卫勉拍拍他的肩膀:“好了,你还年轻,不要钻牛角尖,没事,你想做什么老爹都支持你,失败和走错路也不要紧,相信错人也不要紧。”
卫勉也没强求崔遗琅立刻转变自己的想法,儿子还小呢,想做什么就去做,任他生前搅得天下洪水滔天,死后也不过一抔黄土,人总得痛痛快快地活一遭。
崔遗琅轻声道:“你就是因为对人失望,所以才开始放纵自己的吗?”
因为卫勉在县里做了十年的试验,非但没能得到他想要的答案,还把这个县搞得乌烟瘴气的,上面有人参了他一本,他丢了官职,而卫家那时也到了气数将近的时候,他便从此于市井间吃喝嫖赌,尽情享乐,再不肯去做官。
卫勉摇头笑道:“这样太像是在给自己找借口了,如果实在是对人感到失望,看透了空色世界,大可以做和尚去。我只是觉得人生在世,活得糊涂点没什么不好的,几十年眨眼便过去了,不如痛痛快快地享受几十年,不要给自己负担,也不要去想什么家国大义,只对得起自己,那就行了。”
他长叹一口气,眼神终于流露出符合他年龄段的疲惫和沧桑:“虽然我失败了,但我还是坚信,这个世界上是可以不需要皇帝的,我不明白我到底哪里出错了,但我始终相信这一点。”
“不能。”卫勉果断地给出答案,“相反,没有官僚集团,只依靠军队,其实反而能能维持相对稳定的政权。”
崔遗琅不由地好奇:“你怎么知道?”
他开始对这个男人感到好奇,他觉得自己或许能从中领悟到更深层次的东西。
卫勉一边喝白鱼汤,一边娓娓道来:“其实我也不是从一开始就那么自甘堕落的,当年卫家当年还鼎盛的时候,我爹疏通人脉给我捐了个官,让我去一个穷乡僻壤当县官,你在姜绍身边应该很清楚这种操作。”
“我那时也还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原本那个县脑满肥肠的贪官被我砍了,但我那个时候脑子冒出个想法,如果我把权力分给每一个人,他们会怎么治理自己的村子呢?说干就干,我挑选了几百人,又选了一个偏僻的村子,把这个村子当做一个国家,开始我的试验。”
崔遗琅开始打起精神,他被卫勉口中说的试验吸引到了:“你是怎么进行试验的?”
卫勉回道:“我是先教这几百个人简单认了字,然后把土地和家畜都平均分给他们,这些人里有男有女,我告诉他们这个村没有村长,你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
一开始大家都很高兴,他们每天很努力地干活,食物很充足,精神气儿也很好。但是人聚居在一起,总会发生矛盾和冲突,我发现一个男人经常介入协调村民们之间的矛盾,这个男人我还记得,我教这几百个人认字时,他是里面学得最快最好的,他叫罗骏。”
听到这里,崔遗琅已经隐约能猜到后面的结果是什么了。
卫勉继续讲述:“罗骏干得很好,他渐渐地得到村民们的喜爱,后来在一次狼群袭击村子时,他更是带领十几个身材高大的男人赶跑了狼群,村民们这个时候更加崇拜他。罗骏顺势提出,他希望和这十几个男人能够分到更多粮食和物资,作为村子的保卫者,他们需要更多的粮食才能练出强壮的体魄,从而抵御狼群和危险,村民们全都同意了。如意,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崔遗琅犹豫地说道:“皇帝出现了。”
卫勉用十分赞赏的眼光看向他:“很聪明,是的,渐渐地,这个罗俊已然成为这个村的‘皇帝’,他开始不劳作,住村里最好的屋子,吃最好的食物,还娶了三个媳妇。他变成和我当时砍的那个贪官一样,村子里有人开始不满意他的行为,但罗俊身边有十几个人高马大的男人,他们合力镇压了不满意的人群。”
“事情发生到这个地步,我知道我的试验失败了,但是我并不死心,又重复了几次,但最终结果都大差不差。”
如果代入到真实世界,这是个很真实的农民起义推翻皇帝,建立起全新的王朝,然后再周而复始的过程。
崔遗琅听得入迷:“然后呢?你就这样放弃了?”
卫勉摇头:“没有,后来我改变了想法,把权力平分给少数的二十几个人,这些人有男有女,都有各自的技能,让他们一同治理这个村子,如果要推行一项决策,要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崔遗琅若有所思:“这等同于一开始就没有皇帝,让这些有权力的人之间相互制约,又彼此制衡。”
“是的,但我还是失败了。其实一开始也是进行得很不错,比一人独大的局面好很多。但渐渐的,这二十几个人之间开始争权夺利,他们无师自通地学会拉帮结派,居然还能分出十几个小团体,为此还推行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决策,比如,人可以和猪结婚。我都不清楚他们为什么能做出这种决策,反正肯定是拉帮结派的结果,最后的成果其实比第一种还要差。”
听到这个结果,崔遗琅也不意外,这有点像官场上的党争,区别是官场上的党争还有皇帝站出来阻止,但如果没有皇帝,党争的领袖之间谁也不服谁,后果可想而知。
卫勉不住地叹气:“后来我又陆陆续续地进行很多次试验,结果都大差不差。只有几个例外,记得有个人也是当上了‘皇帝’,但他和其他人都不同,他没有把村民们提拔到‘官僚’的位置,而是预先向一些拿得出财产的人收取税款,然后这些人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向村民收取地租和各种税款。这种手段非常简单粗暴,但是他的统治却相当稳定,村民们也很安分。”
崔遗琅思考:“只要保证税款能够保证军队的运行,或许不需要官僚系统,将权力下放给大地主贵族,这确实是种很不一样的方式。”
“是的,但还有更不一样的。”
卫勉说起他的最后一次实验:“最后一次实验时,我其实已经很麻木了,我以为无论怎么样都是差不多的结果。但那次挑选实验对象时,因为人数不够,我挑了十几个犬戎人进去。他们是边塞的少数民族,人人长得人高马大,进入村子里后他们很团结,很快就通过武力得到了这个村子的主宰权。”
“然后他们就实施了一项严苛的举动,只有犬戎人算是人,其他人只能算猪和狗,是犬戎人的奴隶,他们没收了村民的武器,只给村民们基本的口粮,保证能活下来就行,简直不把其他村民当人看。甚至在村民进行抗争时,他们把带头造反的人拖到村口打得皮开肉绽的,如果不是我即使赶到告诉他们不允许杀人,他们肯定会杀人的。”
“我很反感这支少数民族的统治方式,他们对其他村民实行暴力统治,有狭隘的民族歧视,只信任自己人。即使他们自己人之间也会发生矛盾,可只要面临村民们的造反,他们都会立马团结起来。因为手段实在太冷酷,其他村民们都渐渐地变得麻木和服从,反而达到了政权稳固。”
崔遗琅补充道:“犬戎人几十年前和大齐经常打仗,虽然后来他们部落选择臣服,但齐人还是非常敌视犬戎人。或许正是知道自己被敌视,所以完全放弃以和为贵,而是采用暴力的手段。”
“是呀,你说可笑不可笑,最不把人当人看的统治者,反而能获得较高的稳定性,这让那些叫嚣‘天子,德者居之’的士大夫怎么想。”
听他说完这一系列的试验,崔遗琅感觉自己受到极大的震动,即使这只是个在几百人的村子里进行的试验,但这些结论完全可以套用到现实生活中来。
他感觉自己过去的所有经验都没了用武之地,这让他感到很迷茫,前路也变得模糊起来。
卫勉吐出一口浊气:“这场长达十年的试验,我最后还是失败了,到头来我得出一个结论:人才是一切不稳定因素的根源,只有全天下的人都死绝了,天下才会彻底太平下来。你想要战争结束,不可能,只要人还没死光,战争就是不会结束的。”
对于这个结论,崔遗琅哑然失笑,这个结论乍一看非常荒谬,但仔细一品却有合理之处。
是呀,人是一切不稳定的因素。
他觉得他现在应该说点什么反驳,可是却什么也说不出口。
看出他内心的挣扎,卫勉拍拍他的肩膀:“好了,你还年轻,不要钻牛角尖,没事,你想做什么老爹都支持你,失败和走错路也不要紧,相信错人也不要紧。”
卫勉也没强求崔遗琅立刻转变自己的想法,儿子还小呢,想做什么就去做,任他生前搅得天下洪水滔天,死后也不过一抔黄土,人总得痛痛快快地活一遭。
崔遗琅轻声道:“你就是因为对人失望,所以才开始放纵自己的吗?”
因为卫勉在县里做了十年的试验,非但没能得到他想要的答案,还把这个县搞得乌烟瘴气的,上面有人参了他一本,他丢了官职,而卫家那时也到了气数将近的时候,他便从此于市井间吃喝嫖赌,尽情享乐,再不肯去做官。
卫勉摇头笑道:“这样太像是在给自己找借口了,如果实在是对人感到失望,看透了空色世界,大可以做和尚去。我只是觉得人生在世,活得糊涂点没什么不好的,几十年眨眼便过去了,不如痛痛快快地享受几十年,不要给自己负担,也不要去想什么家国大义,只对得起自己,那就行了。”
他长叹一口气,眼神终于流露出符合他年龄段的疲惫和沧桑:“虽然我失败了,但我还是坚信,这个世界上是可以不需要皇帝的,我不明白我到底哪里出错了,但我始终相信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