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王妃收回眼神,垂眸咽了口茶:约莫是她想多了。
姜绍的心沉了下去:他房里居然有母亲的人,看来是时候清理干净身边的人。
他心里这样想,但面色却没表露出来,转移话题道:“母亲,如今父王已死,宣华苑里的人就遣散吧。”
他早就看那一院子的莺莺燕燕不顺眼,好好的一个王府,让那个男人弄得像个大妓院一样。
王妃表示不赞同:“眼下各个郡县都有叛军,你让她们离开王府,她们一介弱女子又能去何处呢?”
姜绍沉吟片刻:“是我想的不周全。”
王妃便说:“我是这样打算的,这宣华苑是没有再留下的必要,里面的人有些是被人牙子卖进来的,愿意离开王府的,便发些盘缠与她们,让她们各自寻亲。不愿离开的也可以留下来,如今要打仗了,让她们给将士们做冬衣,按绣娘的月钱发给她们,你看这样可好?”
姜绍点头:“还是母亲想的周到。”
王妃笑道:“这些内宅女眷之事本该是你的王妃打理的,可如今你尚未娶亲,那便由母亲先代劳,等你成亲后再让她接手。”
姜绍也淡淡地笑起来,但笑容里却没什么诚意,眼神甚至显得有些冷漠。
当王妃和姜绍继续商议如何抵抗朝江宁赶来的叛军时,姜烈闷闷不乐地离开书房,他站在门口的青石台阶上,抬头忧心忡忡地看向天空。
天空笼着一层不详的灰翳和雾霭,云层的颜色越来越乌,那片乌云仿佛也在预示暴风雨的来临。
如意会去哪里呢?他们以后还能相遇吗?
……
这里是哪儿?
阳光从窗外射入屋里,照在躺在床上的少年的脸上,少年睫毛抖动,似是要醒来。
他伸出手,却只是抓住冰冷的空气,终于睁开沉重的眼皮,便看到有人在俯身看他,阳光从背后投射过来,那人的脸看得并不真切。
“咦,他醒来了?爷爷,他醒了!”
原来坐在床沿的女孩发现床上的人睁开眼,忙起身想去叫爷爷,可她的手却被床上的人死死拽住,紧紧的。
女孩心里一惊,一个重伤的人居然还有这样大的手劲。
“娘……”
崔遗琅还没从恍惚的状态中回过神来,下意识地轻声叫道。
阿芷两条细细的眉毛皱起来,气鼓鼓道:“娘?谁是你娘?我一个黄花闺女哪来你这个大的儿子?”
女孩娇蛮的声音入耳,崔遗琅恍惚的眼神逐渐恢复清明,这才发现自己睡在一张青石砖砌成的床上,朝四周望去,屋子的空间不大,周围的物件也很少,但收拾地很干净整洁,隐约还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药草味。
听到孙女的呼唤,白老爷子走上前,身边有个十几岁的少年搀扶住他。
少年和阿芷眉眼有些相似,两人一看便知是兄妹,都有一张圆润清秀的脸,瞳仁很黑很大,眼神透出点野气和倔气,是一看便让人很喜欢的那种长相。
白老爷子坐在床沿,只见床上的少年睁着一双水盈盈的眼睛,眉眼间满是纯稚之气,他黑亮的眼珠迟钝地转动,似是在观察面前的这一家老少。
看到老翁上前,崔遗琅轻声开口道:“我这是在哪里?”
杀掉那群反贼后,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走了多久,背后的伤口还在不停地往外渗血,失血过多让他大脑内的记忆一片混乱,他想起去年冬岁和姜烈坐在棠梨树下赏雪,想起母亲把他抱在怀里唱童谣,想起为世子绞头发时闻到的那股龙涎香……这些画面叠在一起,支离破碎。
听说人将死前,记忆就会如走马灯一样在脑海里回放,崔遗琅恍惚地想:我这是要死了吗?真遗憾,他还什么都没做,没报答世子的恩情,也没找到爹。
背后的伤口又开始疼起来,但崔遗琅不敢停下脚步,他还得去京城找爹,娘亲还在王府里等他,无论如何都不能在这里倒下。
他拼命地大口呼吸,咬牙继续往前走,山间的寒气一点点地侵蚀掉他的理智,终于,他体力不支地倒下,意识彻底消失。
原本以为他这样倒在山间,估计会有野兽闻到血腥味,出来啃噬他的身体,没想到他居然还能活下来。
一时间,崔遗琅心中庆幸不已,还好他没死,不然娘亲得多有伤心,她肯定还等他回去接她呢。
这样想着,他忍不住哭起来,眼泪珠子似地往下掉,尽管一路以来他都把自己伪装得很坚强,杀掉那群反贼时,连手也没有抖一下,可他心里还是怕得很。
至于怕什么,他也说不上来,可能是害怕自己孤孤单单地死在山上,身边一个人都没有,连尸骨都被野兽啃噬掉,在这世间没有留下半点痕迹。
他这样一哭,反而把阿芷吓得不轻:“你怎么哭了?”
她心里古怪地想:真奇怪,他哭起来像个女孩似的。
白老爷子本就是个心肠柔软的人,见他哭得跟个孩子似的,眼神委屈得不行,慈祥地安抚他道:“别怕,你这是在我家里,我和阿芷上山捡松茸的时候,看到你倒在草丛里,浑身都是血,身边还有两把刀,发现你还有气,就把你捡了回来。”
崔遗琅语气哽咽:“我以为我要死了,再也见不到我娘了……”
他在那群反贼面前拔刀冲上前,心中没有丝毫畏惧,根本就是个杀胚,但躺在床上凄凄惨惨地喊娘时,完全就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孩子当然会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意识到眼前这个老人和少女是他的救命恩人后,崔遗琅止住喉咙间的哽咽,忍住后背的疼痛,从床上挣起来,摇摇晃晃地跪在地上。
阿芷手足无措地想上前把他扶起来:“唉,你这人还真是的……”
可她怎么也扶不起来,明明这男孩细胳膊细腿的,力气倒是不小。
崔遗琅硬是跪在冰冷的地上,朝老人和少女行了个礼,只是这样简单的动作都让他痛得满头大汗,嘴唇苍白,但还是声音虚弱道:“多谢您老和这位姑娘的救恩之命……”
白老爷子见他不顾身上有伤,依旧强撑着下床行礼,便知道他救下的这孩子是个心性纯良的,一时也放下心来。
崔遗琅行过礼后,阿芷连忙把他扶回床上躺下,口中忍不住嗔怪道:“好了好了,你伤口还没好呢,要谢也不急于一时嘛。”
躺回床上后,崔遗琅如实道:“我姓崔,名遗琅,原是江宁人,不瞒您老人家,我本来是去北方寻亲的,结果刚出淮阴郡,当地便发生起义,我在赶路的路上遇到了叛军。这群贼人屠杀逃难百姓,我实在看不下去,出手阻止他们,可他们人多势众,我寡不敌众,杀掉那群人后只能狼狈地逃离,最后晕倒在山间。”
这时,那个搀扶老人的少年突然出声道:“你胡说,起义军的人都是因为官府欺压,才怒而揭竿而起的,怎会做出这种事。”
白老爷子忙呵斥道:“阿术不得无礼!”
被爷爷呵斥,男孩别过脸没再说什么,但眼神中满满都是不服气,倔强得很。
老翁对崔遗琅介绍道:“这是我孙儿孙女,老汉姓白,这里是桃源村。”
在他的讲述下,崔遗琅才知道这是个靠近大山的小村庄,人口不多,因为位置偏僻,起义军暂时没发现这样个小村子,听闻外面开始打仗,一时间很少有人敢出村子,就怕把贼人引过来。
面前的老人姓白,已是花甲之年,他儿子几年前在服徭役时,不幸让石头砸死,儿媳没过多久也因病去世了,家中仅剩下两个孙儿,男孩名为白术,女孩名为白芷,都和崔遗琅一般大。
老人会点岐黄之术,村里人生了病都来找他医治,就这样艰难地把孙儿们养活。
也正是因为他会点医术,崔遗琅背后的伤口才得到及时处理,没有因伤口感染而发热。
见崔遗琅露出疲倦之色,白老爷子便道:“你不是贼人,那便在我们这里暂且歇下吧,等伤好后再出发寻亲可好?”
崔遗琅再次谢过他们的收留。
白老爷子和白术兄妹离开屋子后,崔遗琅敛眉捂住胸口,总觉得心脏闷闷地不舒服。
像是……失去很重要的东西似的。
第55章 日常
“起来,你这懒骨头,爷爷让你陪我去山上捡松茸,你还在这里睡懒觉!”
崔遗琅是被一个娇蛮的女孩声吵醒的,睁开眼,日光已经隐约透入房内,那个叫白芷的女孩手里握着一根细细的柳条,抽在睡在他身边的男孩身上,偶尔还有几下不小心抽在他身上。
姜绍的心沉了下去:他房里居然有母亲的人,看来是时候清理干净身边的人。
他心里这样想,但面色却没表露出来,转移话题道:“母亲,如今父王已死,宣华苑里的人就遣散吧。”
他早就看那一院子的莺莺燕燕不顺眼,好好的一个王府,让那个男人弄得像个大妓院一样。
王妃表示不赞同:“眼下各个郡县都有叛军,你让她们离开王府,她们一介弱女子又能去何处呢?”
姜绍沉吟片刻:“是我想的不周全。”
王妃便说:“我是这样打算的,这宣华苑是没有再留下的必要,里面的人有些是被人牙子卖进来的,愿意离开王府的,便发些盘缠与她们,让她们各自寻亲。不愿离开的也可以留下来,如今要打仗了,让她们给将士们做冬衣,按绣娘的月钱发给她们,你看这样可好?”
姜绍点头:“还是母亲想的周到。”
王妃笑道:“这些内宅女眷之事本该是你的王妃打理的,可如今你尚未娶亲,那便由母亲先代劳,等你成亲后再让她接手。”
姜绍也淡淡地笑起来,但笑容里却没什么诚意,眼神甚至显得有些冷漠。
当王妃和姜绍继续商议如何抵抗朝江宁赶来的叛军时,姜烈闷闷不乐地离开书房,他站在门口的青石台阶上,抬头忧心忡忡地看向天空。
天空笼着一层不详的灰翳和雾霭,云层的颜色越来越乌,那片乌云仿佛也在预示暴风雨的来临。
如意会去哪里呢?他们以后还能相遇吗?
……
这里是哪儿?
阳光从窗外射入屋里,照在躺在床上的少年的脸上,少年睫毛抖动,似是要醒来。
他伸出手,却只是抓住冰冷的空气,终于睁开沉重的眼皮,便看到有人在俯身看他,阳光从背后投射过来,那人的脸看得并不真切。
“咦,他醒来了?爷爷,他醒了!”
原来坐在床沿的女孩发现床上的人睁开眼,忙起身想去叫爷爷,可她的手却被床上的人死死拽住,紧紧的。
女孩心里一惊,一个重伤的人居然还有这样大的手劲。
“娘……”
崔遗琅还没从恍惚的状态中回过神来,下意识地轻声叫道。
阿芷两条细细的眉毛皱起来,气鼓鼓道:“娘?谁是你娘?我一个黄花闺女哪来你这个大的儿子?”
女孩娇蛮的声音入耳,崔遗琅恍惚的眼神逐渐恢复清明,这才发现自己睡在一张青石砖砌成的床上,朝四周望去,屋子的空间不大,周围的物件也很少,但收拾地很干净整洁,隐约还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药草味。
听到孙女的呼唤,白老爷子走上前,身边有个十几岁的少年搀扶住他。
少年和阿芷眉眼有些相似,两人一看便知是兄妹,都有一张圆润清秀的脸,瞳仁很黑很大,眼神透出点野气和倔气,是一看便让人很喜欢的那种长相。
白老爷子坐在床沿,只见床上的少年睁着一双水盈盈的眼睛,眉眼间满是纯稚之气,他黑亮的眼珠迟钝地转动,似是在观察面前的这一家老少。
看到老翁上前,崔遗琅轻声开口道:“我这是在哪里?”
杀掉那群反贼后,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走了多久,背后的伤口还在不停地往外渗血,失血过多让他大脑内的记忆一片混乱,他想起去年冬岁和姜烈坐在棠梨树下赏雪,想起母亲把他抱在怀里唱童谣,想起为世子绞头发时闻到的那股龙涎香……这些画面叠在一起,支离破碎。
听说人将死前,记忆就会如走马灯一样在脑海里回放,崔遗琅恍惚地想:我这是要死了吗?真遗憾,他还什么都没做,没报答世子的恩情,也没找到爹。
背后的伤口又开始疼起来,但崔遗琅不敢停下脚步,他还得去京城找爹,娘亲还在王府里等他,无论如何都不能在这里倒下。
他拼命地大口呼吸,咬牙继续往前走,山间的寒气一点点地侵蚀掉他的理智,终于,他体力不支地倒下,意识彻底消失。
原本以为他这样倒在山间,估计会有野兽闻到血腥味,出来啃噬他的身体,没想到他居然还能活下来。
一时间,崔遗琅心中庆幸不已,还好他没死,不然娘亲得多有伤心,她肯定还等他回去接她呢。
这样想着,他忍不住哭起来,眼泪珠子似地往下掉,尽管一路以来他都把自己伪装得很坚强,杀掉那群反贼时,连手也没有抖一下,可他心里还是怕得很。
至于怕什么,他也说不上来,可能是害怕自己孤孤单单地死在山上,身边一个人都没有,连尸骨都被野兽啃噬掉,在这世间没有留下半点痕迹。
他这样一哭,反而把阿芷吓得不轻:“你怎么哭了?”
她心里古怪地想:真奇怪,他哭起来像个女孩似的。
白老爷子本就是个心肠柔软的人,见他哭得跟个孩子似的,眼神委屈得不行,慈祥地安抚他道:“别怕,你这是在我家里,我和阿芷上山捡松茸的时候,看到你倒在草丛里,浑身都是血,身边还有两把刀,发现你还有气,就把你捡了回来。”
崔遗琅语气哽咽:“我以为我要死了,再也见不到我娘了……”
他在那群反贼面前拔刀冲上前,心中没有丝毫畏惧,根本就是个杀胚,但躺在床上凄凄惨惨地喊娘时,完全就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孩子当然会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意识到眼前这个老人和少女是他的救命恩人后,崔遗琅止住喉咙间的哽咽,忍住后背的疼痛,从床上挣起来,摇摇晃晃地跪在地上。
阿芷手足无措地想上前把他扶起来:“唉,你这人还真是的……”
可她怎么也扶不起来,明明这男孩细胳膊细腿的,力气倒是不小。
崔遗琅硬是跪在冰冷的地上,朝老人和少女行了个礼,只是这样简单的动作都让他痛得满头大汗,嘴唇苍白,但还是声音虚弱道:“多谢您老和这位姑娘的救恩之命……”
白老爷子见他不顾身上有伤,依旧强撑着下床行礼,便知道他救下的这孩子是个心性纯良的,一时也放下心来。
崔遗琅行过礼后,阿芷连忙把他扶回床上躺下,口中忍不住嗔怪道:“好了好了,你伤口还没好呢,要谢也不急于一时嘛。”
躺回床上后,崔遗琅如实道:“我姓崔,名遗琅,原是江宁人,不瞒您老人家,我本来是去北方寻亲的,结果刚出淮阴郡,当地便发生起义,我在赶路的路上遇到了叛军。这群贼人屠杀逃难百姓,我实在看不下去,出手阻止他们,可他们人多势众,我寡不敌众,杀掉那群人后只能狼狈地逃离,最后晕倒在山间。”
这时,那个搀扶老人的少年突然出声道:“你胡说,起义军的人都是因为官府欺压,才怒而揭竿而起的,怎会做出这种事。”
白老爷子忙呵斥道:“阿术不得无礼!”
被爷爷呵斥,男孩别过脸没再说什么,但眼神中满满都是不服气,倔强得很。
老翁对崔遗琅介绍道:“这是我孙儿孙女,老汉姓白,这里是桃源村。”
在他的讲述下,崔遗琅才知道这是个靠近大山的小村庄,人口不多,因为位置偏僻,起义军暂时没发现这样个小村子,听闻外面开始打仗,一时间很少有人敢出村子,就怕把贼人引过来。
面前的老人姓白,已是花甲之年,他儿子几年前在服徭役时,不幸让石头砸死,儿媳没过多久也因病去世了,家中仅剩下两个孙儿,男孩名为白术,女孩名为白芷,都和崔遗琅一般大。
老人会点岐黄之术,村里人生了病都来找他医治,就这样艰难地把孙儿们养活。
也正是因为他会点医术,崔遗琅背后的伤口才得到及时处理,没有因伤口感染而发热。
见崔遗琅露出疲倦之色,白老爷子便道:“你不是贼人,那便在我们这里暂且歇下吧,等伤好后再出发寻亲可好?”
崔遗琅再次谢过他们的收留。
白老爷子和白术兄妹离开屋子后,崔遗琅敛眉捂住胸口,总觉得心脏闷闷地不舒服。
像是……失去很重要的东西似的。
第55章 日常
“起来,你这懒骨头,爷爷让你陪我去山上捡松茸,你还在这里睡懒觉!”
崔遗琅是被一个娇蛮的女孩声吵醒的,睁开眼,日光已经隐约透入房内,那个叫白芷的女孩手里握着一根细细的柳条,抽在睡在他身边的男孩身上,偶尔还有几下不小心抽在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