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123节
  罗斯福理解德州财团的意图,他并没有反感,实际上,李思华的存在,可能也是罗斯福家族的机会,司徒一直与李思华保持这极好的关系。但他是美国总统,需要为美国的总体利益考虑。
  世界的中心是欧洲,或者说,是欧美经过大西洋联结的西方世界。美国尚未成为全球霸主,在英法与德国日益紧张的关系下,美国有着巨大的潜在机会,所以重心不能偏,这是美国政府的核心任务。
  当然新中国必然是未来美国的重要方向,实际上,这个新中国并不是美国愿意的变化,但是原来国民党的蒋介石政府实在是无能。由于美国对原来西华的影响力薄弱,并没有能影响新中国的建立,此时美国的军事力量还不值一提。
  至于是否与新中国建交,他个人认为是应该的,不正式建交,美国就不可能建立与新中国的良好关系,也就无法影响新中国。甚至隐患很大,如果中苏基于共产主义的信仰而联盟,那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当然是最不利的,虽然新中国本质上并不强,但既然统一了,他们就很可能快速地发展。
  但是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的阻碍并不小,有很多疯狂反共的议员,也有认为此前西华他们粗暴收回租界,不遵守清廷条约,完全废除了过去美国与清廷和国民政府所签署的一切条约的作为,是一个不守约的政权,美国干嘛要承认他们呢?尤其是新中国根本不承认不支付庚子赔款,这让美国直接损失了利益。
  对于这种说法,罗斯福本人当然是心知肚明,这是扯淡,实力决定一切,新中国有了足够的实力,怎么可能让过去那些不公平不平等的条约继续生效?就像他们所说的,还想维持这些不平等条约,就用战争来说话。没看到英国也就是嚷嚷几声,却毫无动作吗?
  最终他认为,确实需要推动中美建交,不过是否能在新中国开国大典时建交,他不能确认。
  实际上,新中国对于外交,并没有那么迫切。
  毛泽东、李思华与周恩来等人协商的结果,是“顺其自然”,我们是一个巨量规模的大国,你承不承认,我们都在这里,在东方的主体位置。东方的任何事情,都绕不过新中国。
  尤其是当年的庚子赔款,李思华建议未来对于比、荷、西、葡、瑞典和挪威这6国,如果他们不退还所有的庚子赔款,中国无需与他们建交。说白了,英、法、美、苏(俄)是大国,奥地利已经并入德国,而意大利是德国的盟友,新中国可能有妥协的必要,不追诉前账,大家看各自国家的发展,未来再算总账。至于这些小国,算什么玩意?
  而日本,李思华当然是打算拿他们的领土来还账的。
  整个庚子赔款,从清廷到国民政府,一共支付了五亿七千六百多万两,平均每个中国人,都承担了1.3两以上。这不仅是奇耻大辱,还是对中国人民无耻的剥削。新中国自然要记住这笔账,也不会因为外交而改变根本的立场。
  第196章 天降横财100亿?
  对东部各省的社会改造,开始全面进行。
  12月25日这天,李思华却因为财政部统计的意外数据,乐得简直是找不到北。今天她神清气爽,非常高兴。毛泽东和周恩来都笑她,说是东北解放的时候,都没有看到她如此高兴。她心里却暗暗地想,先不和你们说,等我彻底搞清楚再说。
  她高兴的,是一笔她此前完全没有预计到的巨大财富。
  财政部副部长,早先她的管事龚光宗,今天早上,是彻夜未眠、红着眼睛来找她的。她还以为出了什么事,结果龚光宗汇报完毕后,她一下子惊呆了,一颗心简直要跳出来,不迭连声地问龚光宗:“你确认吗?会不会算错了?怎么可能呢?哪来的那么多钱?”
  龚光宗汇报,确实就是那么多,财政部的专案小组,这几天已经确认了超过十遍,因为一开始大家都以为算错了。
  这让李思华彻底的底呆滞了,她让龚光宗将报表留下,她再琢磨一下。
  龚光宗走后,她一下子也没有思绪。反复琢磨了好一会,也没有头绪。不过看着报表上“总计”那一栏里巨大的数字,她不由得心里乐开了花,这使得她一整天都乐呵呵、笑眯眯的。
  这笔钱,来自于两个方向,第一是对国内被镇压和被没收的剥削实利阶级剥夺财产的统计,不包括固定资产,只是浮财,黄金白银居多;第二是从日军、伪军和日本在华机构和企业等手中,夺回的财富资金。她本来就准备从这笔钱中,预算1939年的部分国家投资,所以让龚光宗他们务必在12月25日给她一个具体的数字。
  现在龚光宗他们给了她一个巨大的惊喜,用黄金来作为衡量物的话,预计所有财物的总额超过1亿两黄金!而且至少60%,就是可以立即动用的黄金、白银和金银币!
  这真的是天降横财!1亿两黄金,就相当于500万公斤即5000吨黄金,也就是超过1.6亿盎司的黄金,按照此时35美元:1盎司的价格,就是56亿美元!单单这个数字,就远远超过了她和同志们,在美国辛苦布局几年获得的40多亿美元!
  而且这还是目前统计出来的,按照龚光宗的预计,1939年仍然会有大笔的收入,各地尤其是江南和东北,很多清理工作尚未完成,这样也许这笔“浮财”,最终会超过100亿美元!
  1939年的100亿美元呀,完全可以当成2020年的1万多亿美元了,国家突然多了这么大一笔财富,李思华怎么会心情不好?
  但是为什么这笔钱会那么多呢?李思华自己原来预计有个价值几亿美元就不错了。
  她吃完晚饭的时候也心不在焉,吃完饭散步的时候同样心不在焉,两名贴身护卫王春妮和周小红,都觉得首长今天有点怪,一直笑眯眯的,可是又一直在出神。
  晚上想了半天,还是不得要领,已经是深夜,李思华准备睡觉了,睡前她喝了一口水,突然一个念头闪过,原来如此!
  她站了起来,在屋子里急促地走着、思考着——自己的思维陷入了一个“知见障”,不知不觉用前世建国时的基本情况,套入了此时的情况,所以才会有了这种错误的提前认知!
  在这个时空的中国,日本和国民政府国民党,对于中国传统的剥削食利阶层的掠夺,还是有限的,他们没有来得及!
  在原时空,日本经过14年侵华,以及侵略东南亚,单单是天皇名下掠夺的财物,就是6000万两黄金,这笔钱最后被天皇家族用来买命,贡献了90%给美国人,但还有10%留下,也是巨大的财富。
  天皇的名下就有6000万两黄金,整个日本侵略者集团掠夺的总财富,估计10倍都不止,就算6亿两黄金好了,其中至少4~5亿两,是从中国掠夺的,这是14年时间内,他们犯下的滔天大罪!?1
  在这个时空,918之后的6年是一样的,日本从东北掠夺了大量财富,但毕竟中国的精华是华北和江南,而1937年抗战后,几乎每一个地区,他们都没能占据几个月,很快就遭到中华军的打击而覆灭,也就是说,他们几乎来不及深度掠夺,很多掠夺也被中华军截断夺回!
  而且蒋介石政府也没能跑掉,前世他们带到台湾的黄金财物,据说相当于几十亿美元,而且很多剥削食利阶层,自身还携带了大量资本。在这个时空,几乎都留在了大陆!
  所以在这个时空的中国,政府是穷的,底层人民是穷的,但是中间的剥削食利阶层一点都不穷,他们有着几百年积累的大量财富!
  在原时空,日本侵略者先是狠狠地割了最多的韭菜,剩下的又被蒋介石逃跑台湾割了一把。所以连韭菜根都没有剩下,新中国从镇压剥削食利阶层那里获得的资本少得可怜,所以才会是不得不从一穷二白起步,资本极端匮乏的局面,持续了几十年!
  就像一道闪电划过她的头脑,思维至此,豁然开朗!这个时空,中国根本不缺资本!不,对大国来说,还是缺,但情况要好得多!
  她急促地思考着,相比前世,国家起码能通过清算,增加100多亿美元的资本,而国内民间留存的资本,只要能让他们动起来,估计还至少能增加不少于100多亿美元的资本,加一起估计有200多亿美元,这是中国几百年的积蓄!幸好在这个时空,还没有被日寇和蒋介石搜刮干净!这是中华民族,幸存的元气!
  想到日本,她不由得牙根都恨得痒痒的。前世日本在侵华(华北和江南)期间,和美英敌对上了,无从用这笔资金套购工业原料和战略物资,所以只能失败。但是他们战后的崛起,就是依靠这笔资本,有个狗屁的日本奇迹?都是中国人的血肉!前世人们都只注意了中国牺牲的3500万军民性命,而忽略了财富上的巨大损失。 新中国要是有这笔资本,后来的路怎么会如此坎坷?这笔财富,一部分被日本侵吞了,而美国人则从日本人那里,敲诈了不少。
  今生如果不把日本的骨髓都榨出来,老娘就不叫李思华!还有美国那个狗日的!她一拳砸在桌子上,恨恨地发了毒誓。
  “首长,有事吗?”门外传来王春妮轻轻的呼喊,她们听到门里的动静,有点担心。
  李思华看了看手表,已经是凌晨1点,她自己兴奋得睡不着,想着也让毛泽东他们好好高兴一下,虽然对破坏了他们的睡眠有点抱歉,但是自己太高兴,就恶作剧他们一回吧。
  她走出门,安排通知毛泽东、周恩来、朱朱德等全体西华政治局在北平的人员、计委、经委、财政部的主要领导,在凌晨2点半召开紧急会议!
  与会的众人,包括毛泽东都一头雾水,不知道李力胜同志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发生什么大事了,需要那么晚召开临时会议?赶到会场的高级领导们纷纷打听发生什么事了,可是同样刚刚爬起来的工作人员们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啊。
  大家到齐,李思华笑吟吟地走上了讲台。周恩来反应了过来:“是不是白天你那么高兴的事情?当时还不告诉我们。”
  李思华笑着点点头,然后说道:
  “同志们,抱歉把你们凌晨就叫起来,实在是想尽快与你们分享一个天大的消息!”有些人还有点睡意,被她的这一句话,提起了精神,什么好消息,让李副主席居然连几个小时都不愿意等待,不是等到早晨而是要立即开会?
  “好消息就是,在1939年,我们在财政上有了一笔会超过250亿元人民币,即超过10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换言之,我们建国初期需要的建设资金,有着落了。”
  会场上大家一下子就惊呆了,都以为自己听错了。毛泽东刚刚点上的香烟,一下子落在了他的手上,烫了他手一下,他正瞪着李思华,完全没感觉到;周恩来正在喝茶,结果呛了,一口茶水当场就喷了,溅到好几个人身上,开始剧烈咳嗽;朱朱德本来坐得四平八稳、笑呵呵的,结果马上换上了一副惊愕的表情,嘴巴张得大大的;满场都是惊愕的、目瞪口呆的、不敢置信的表情,甚至有的人感觉自己就要晕厥过去了。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怎么可能?接下来会场上就爆发了对李思华急切的追问。
  李思华满意地看着这些平时讲究“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朱德们的神情,今天她还特意安排了王春妮她们不断拍照,她要把这些朱德们的“丑态”拍下来,洗出照片来送给他们,呵呵你们也有今天啊?
  她摇了摇手,笑着继续说:
  “大家没有听错,就是250亿人民币,相当于10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
  接下来她才解释了这笔资金的来源,以及她对为什么这笔资金有如此规模的分析(当然不涉及到前世的内容),最后笑着对周恩来说:“白天我还没想通呢,所以先憋一下你们。到深夜我才想通了,所以让你们也高兴高兴。”
  等到李思华说清楚,会场已经成为了欢乐的海洋,同志们激动得手舞足蹈。这不可是单单钱的问题啊,这是国家发展的根基!建国的时候我们有了这笔资金,可以安排多少项目、多少建设?可以办多少大事?国家的建设发展速度,必然因此而大大加快!
  一向冷静的周恩来,激动得一把扯开自己的衣领,对毛泽东说道:
  “主席,今晚太激动了,不行,得喝几杯,我让人拿酒来!”
  毛泽东同样是心潮澎湃、难以遏制。周恩来的提议一下子就被他接受了:
  “好好好!让人赶紧拿酒来!”他连说了三个“好”字。
  周恩来的酒量很大,西华政治局的领导,好酒量的也不少,但平常几乎很少人会有意地喝酒,大家都很克制。可是今天周恩来的提议,正中所有同志们的下怀,就算是从不喝酒的人,也觉得今晚,不,是今晨,应该喝一杯。
  李思华赶紧笑着吩咐已经赶来的她的秘书戴明诗,小戴的脸上也满是兴奋之情。她让戴明诗去安排厨房,赶紧做几个小菜或者拿一些点心过来。
  上次同志们如此“疯狂”,还是在东北会战胜利、确定新中国即将建国的时候,那天李思华破例喝了三小杯酒,她是从不喝酒的。今天是第二次破例。
  大家趁着酒劲,还鼓捣李思华唱首歌,因为都知道她喜欢歌曲并“创作”了不少新歌。李思华想了想,改编了一下原时空邓丽君的《漫步人生路》,去掉了那些情情爱爱的歌词。她悠扬的歌声,让同志们的心绪高扬!
  “在你身边,路虽远未疲倦,伴你漫行一段接一段
  越过高峰另一峰却又见,目标虽远让理想永远在前面
  路纵崎岖亦不怕受磨练,愿一生中苦痛快乐也体验
  愉快悲哀在身边转又转,风中赏雪雾里赏花快乐迴旋
  毋用计较快欣赏身边美丽每一天,还愿确信美景良辰在前边
  ……”
  第二天,李思华又安排计委、经委、财政部等经济工作部门,召开了专项会议,有了这笔资金,在1939~1940年的经济恢复期,以及1941~1945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都必须大幅度的调整,整体建设的规模、速度,显然必须大大加强,原来的整个计划几乎都废了,需要重新进行顶层规划!
  按照李思华自己的考虑,需要重点加强几个方面:
  第一是“两弹一电”这三大战略科学技术的研发,包括原子弹、导弹科技,以及电子信息技术。在目前团队研发的基础上,继续加码并开辟不同的“支路”,例如导弹科技,品种繁多,除了最重要的弹道导弹外,包括空射,面射,潜射导弹,或者空空、空地、空舰、地空、地地、地舰、舰舰、舰空等多种性质的导弹,虽然有共同的导弹原理,但很多需要的技术是不同方向的,现在就要逐步地建立起来。还有不同的导航技术,例如惯性制导、惯性-地形匹配制导、电视制导及红外制导等科技。
  原子弹的相关科技,也要朝向多个领域研发,例如弹头的小型化、氢弹的预研、多弹头技术等方面。
  电子信息科技,那当然就有着更多的领域。例如各种基础电子元器件、模拟和数字电路、电磁场、感测技术,一直到最新的自动控制、电子计算机等方面。
  除了这些与军工和工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科技,李思华也琢磨着在基础科研方面要开始奠基了,主要是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球科学、逻辑学这七门基础学科,还有它们的一些分支学科及边缘学科。边缘科学里面的物理化学、化学物理、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球生物等,也非常重要。
  这个时代中国自己的基础科学还非常差,西华时代也主要是强调应用技术,所以现在几乎是从头开始。不过李思华有一张王牌,那就是犹太人。到1938年末1939年初,德国人疯了般地迫害犹太人,导致犹太人现在只要是有个能接受的国家,先跑出去就行,现在根本没有人要求中国提供高工资了,能先活下来就行。而且中国这样得到德国官方许可接纳犹太人的国家,几乎是唯一性的,因此吸纳了大量的原来德国的犹太科技人员。目前人数几乎达到了5万人,加上亲属什么的,超过20万人。
  这5万人中,就有不少当初在德国是做基础科学研究的,所以师资短期并不缺乏。而“十年翻译运动”也进行近5年了,大量的科学教材、以及科学著作被翻译出来,基本也能满足科学和教育界的需求。以前李思华犯愁的就是经费,基础科研可是个高投入“无产出”的领域,总算现在有了解决方法,那就赶紧做。
  当然,借此机会梳理建立全国的主要大学体系,也是重点保障的方向之一。
  除了科研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建设方面的加强以外,李思华也决心加强海军的研发和建设。重点是研发,因此自己太落后,其次才是装备,现在也没办法搞到什么好装备。在这个时代,苏联的海军也还是垃圾,与美日几乎都不好比,这就是后起工业国家的弱点,海军需要太长的发展周期。
  所以李思华是安排先将海军的一整套各种研究所构成的研发体系建设起来。她前世“7”字头的一连串海军舰艇各个技术方向的研究所,可谓是赫赫有名,在这个时空,她也决心复制,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央企名下,一口气设立了19个研究所,从701到719所,每个研究所承担不同的任务方向,例如701是负责水面舰艇及常规潜艇总体的研究所,703是船舶锅炉涡轮机和燃气轮机的研究所,704是船舶特辅机电设备与系统总成的研究所,711是船用柴油机的研究所等。
  她的决心是先夯实基础,小步快跑。在短期生产规模上先实现基于德国技术的“空潜快”,即飞机、潜艇、快艇的近海海军组合,建立海军航空兵,发展潜艇作为重点,然后配套鱼雷艇、猎潜艇、导弹艇等快艇。总之,是先奉行 “近海防御战略”,再逐步发展成为远海蓝海军。
  导弹科技目前发展的速度比较快,她已经有把握,中国会在德国之前就更早掌握导弹科技,所以她指望导弹成为中国薄弱的海军的第一个杀手锏,当然,由于缺乏大型先进舰艇,导弹出来后形成的“不对称”优势,也只能保持很短的年份,但能掩护海军发展一段时间就好。
  第197章 中苏摩擦与抗日成果?
  1939的1月,对于此时的中苏边境来说,是不平静的,一共发生了117起中苏军队之间的摩擦,频率之高,大大出乎了政治局所有高层的预料,也包括李思华本人,而“边民”之间的冲突,更是高达几百起。
  本来在12月的时候,政治局已经向苏联发出建交的正式邀请,然而迄今为止苏联一直保持沉默,这就很耐人寻味了,而1月份,明明是个冰天雪地的日子,不适合军队进行规模性的运动,苏联偏偏在这个时候挑事,更是耐人寻味。
  其中最大的一起,接近于一场小型战争。发生的位置很有意思,正是李思华前世中,著名的1969年冲突的地点,黑龙江省虎林县的珍宝岛,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的一个0.74平方公里的小岛,实际上对面也本来是我们的领土,就是被割让的外东北的一部分。
  1月9日,苏联边防军3次出动50余辆坦克、装甲车和步兵200余人,在远程远炮火支援下,向守卫珍宝岛的国卫边防分队发起猛烈进攻,并用多种火炮轰击中国境内纵深地区。国卫部队奋起反击,在抗击苏军约2个小时、牺牲了10余人后,第10集团军一个坦克营赶到,对苏军发起了反击,在一轮快速的坦克战后,苏军损失近30辆坦克后全面撤退。同时我军的炮群毫不犹豫地攻击了苏军的远程炮群,压制了他们的火力助攻。
  这场“小战役”中,苏军现役主力的t-26坦克,当然完全不是已经属于二战主力水平的猛虎坦克的对手。t-26是全重仅10.5吨的轻型坦克,重量几乎仅相当于猛虎的1/3,其坦克炮是45mm,速度只有30km/h。在所有性能上都远远落后于32吨的中型猛虎,一场坦克战几乎在5分钟之内就结束了,还在t-26的射程之外,猛虎就已经纷纷开炮,并精准地命中t-26,而这种轻型坦克是理所当然的“薄皮”,在猛虎的72mm穿甲弹之下,只要被命中一弹,几乎肯定是完蛋。
  就是因为这是边境-冲突,剩余的t-26才能逃回去。否则在猛虎追击之下,慢速度的他们,没有活命的机会。苏军伤亡已超过百人,部队认为对他们的教训已经足够了。
  对于类似的冲突,中央军委经过详细讨论,还是认为这是苏联的一种测试。李思华就讽刺地说,苏军就是想让我们见识一下强大的红军,好威慑我们尊重苏联的利益嘛。
  所以最后政治局和中央军委决定,对于苏军发起的挑衅,坚决回击,并且通过此前的苏联领事馆表示强烈抗议;外交上,我们已经表示了足够的善意,无需再催促苏方,让他们决定对于新中国的态度,我们不在乎。如果苏联不公开宣传,我们也对与苏联冲突的事情秘而不宣。
  很快,到1月19日后,苏联的挑衅基本上全停了下来,边境突然变得非常平静,让高度警惕的主力和国卫部队,以及新组建的边境民兵,都感到有点奇怪,老毛子怎么不搞事了?
  实际上,就是由于珍宝岛冲突,使得苏军提前停止了“火力测试”。在珍宝岛逃掉的苏军中,就有苏军专门派来观察中华军的“专家”,他们亲眼目睹猛虎坦克的火力、装甲和敏捷性后,几乎都是震惊到无语,苏军此时的所有坦克完全不是敌手!
  苏军此时使用的主要坦克还是轻型的t-26,甚至还有更轻型的t-27(全重仅2.4吨),最新型27.8吨的t-28,其实苏军自己都不满意,非常笨拙,而且此时尽在苏芬前线,装备了两个旅,远东根本没有。专家们相信,t-28根本不可能是猛虎坦克的对手。
  只能是使用重型坦克来对付猛虎。但是此时苏军也没有能令人满意的重型坦克。在t-28基础上放大的t-35,重达52吨,火力是够猛的,可是被称为“放大的邮政列车”,笨拙到无语,车身高达3米,在战场上简直就是活耙子,看到猛虎,专家们就知道t-35已经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