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我是早逝白月光[快穿] 第36节
  狗头军师为方天王献上了一条“绝妙”的计策。
  ——尊奉“玄微上师”指引,以“替天行道”为号,团结辽源百姓,共抗大楚暴政!
  十二月初九,一则消息震动安平。
  辽源百姓暴动,天王军趁势而起,三日下辽源,以水筑城,凝水成冰。天王军与百姓齐心协力,官军数度反攻,竟不能克!
  于是,这伙反贼的首领方鼎,以及神秘的精神领袖“玄微上师”,都出现在安平郡守的案上,想必很快就会名扬安平。
  倘若侥幸不死,或许还会声动冀州、乃至大楚。
  玄微上师本人对此一无所知。
  广德二十五年的尾巴就这样在一片“兵荒马乱”中度过,初春的朝气再次唤醒大地时,越殊的脚步已横跨大半个安平郡。
  一路上,他见到更多的动乱,有人饿死,有人病死,有人死于刀兵……越殊只做了一件事,救下面前每一个尚未咽气的人。
  金手指记录了越殊的收获。
  [真名:越殊]
  [魂能:7]
  [寿数:19]
  [功德:8427]
  [备注:行百里者半九十。你已经走在正确的路上。功成之日,前景自生。]
  来不及为即将达成的目标而激动,甫一进入新的县城,看见城门口明晃晃贴着的官府文书,越殊的表情都有一瞬间的空白。
  ……辽源百姓暴动?
  ……辽源城几度易主?
  ……反贼精神领袖玄微上师?
  越殊缓缓打出了一排问号。
  “??????”
  第33章 神医妖道33
  ◎人世如洪炉,一念济苍生◎
  广德二十六年正月,青河县。
  人来人往的县城门口,官府张贴的榜文下,出现了一排奇怪的“仰望者”。
  为首的少年道人神清气秀,有若山巅之云。四名随从个个精悍,人手一匹骏马,从另类的角度诠释了“人高马大”的定义。
  此时,五人在榜文下站成一排,目光凝在那白纸黑字上,连仰头的角度都相差无二。尤其是中间的越殊,看得尤为认真。
  张重光从接收完全新信息的状态中回过神,就看到边上齐刷刷仰头的三个人。
  他眼中的问号如有实质。
  印象中,在场的五个人,除却他与玄微道长之外都是文盲。那么问题就来了……
  “……你们看得懂吗?”
  听到张重光脱口而出的问题,被他如有实质的目光射在身上,三个“文盲”反应过来,感觉有被冒犯到,却也只能摇头。
  “看不懂啊。”向豹说得理直气壮,“只是看你和小道长都很重视的模样,想来这官府的文书不一般,咱们能不好奇吗?”
  周猎虎默默点头,承认了这份好奇。
  而王阿大直接问出了口:“所以这上面究竟写的什么?难不成是要打仗拉壮丁?”
  张重光看了越殊一眼,实在不知该怎么解释,索性原样复述了一遍榜文上的内容。
  三人的眼睛不知不觉瞪大了。
  王阿大听了一阵,率先明白过来。
  “东家这是……被甩了黑锅?”
  向来寡言少语的周猎虎也在思考过后得出猜测:“是方天王在扯虎皮竖大旗?”
  “什么,方鼎那厮敢捣鬼?”后知后觉明白过来的向豹怒极反笑,他不满道,“要我说,当初就不该与他好言相劝。小道长也算帮了他一把,这厮竟然恩将仇报!”
  几人的神色立时微妙起来。
  ……你管虚言恐吓叫好言相劝?
  尽管情不自禁地吐槽了向豹一句,几人并未歪了重点。考虑到此时是在城门口,人多眼杂,王阿大赶紧拉了他一把,让他小心些,别教人知晓“玄微上师”就在这里。
  直到抵达客栈,进了房间,他们才放开了讨论起此事来,皆是义愤填膺,不约而同对恩将仇报的方天王展开“口诛笔伐”。
  “姓方的不会是故意想坑小道长吧?”
  “我就说那厮不可信……”
  “咱们是不是该想办法澄清?”
  “怎么澄清?找官府怕不是自投罗网!”
  房间内热闹异常,你一言我一语之间,他们恍然发现,还有一个人始终不曾发言。
  ——那就是这件事的正主,不知何时成了辽源起义军精神领袖的“玄微上师”本人。
  于是,他们齐刷刷转移视线。
  此时,少年道人坐在窗边沉思,侧脸沉静而平和,散落的发梢遮住了他的眉眼。
  初春的风透着沁人的凉意吹拂而过,少年青涩的眉眼让人恍惚想起他不过舞象之年。
  莫名其妙天降黑锅、成为站在朝廷对立面的反贼精神领袖,对一个尚且不曾度过十七岁生辰的少年而言,会否太过沉重了?
  这样的压力他们想想都头皮发麻,纵然是向来冷静稳重、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心智的小道长,只怕也很难面对如此局面吧?
  ……无怪乎他沉默至今。
  念头闪动间,几人对胡乱甩锅、恩将仇报的方天王更是气愤难平,而看向少年道人的视线之中却聚集起越来越浓的担忧。
  “……小道长,你没事吧?”
  最终还是向豹开口打破沉默。
  他心思直来直去,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搞出问题的人,正想说要不调头回辽源,寻个机会炸了那讨人厌的方天王,他便是豁出这条命也无妨,越殊却摇摇头。
  “我没事。”
  窗边的少年转过头来,于是阳光从他身后洒落,他整个人似乎都陷入了巨大的光源。
  “只是稍稍有些感慨罢了。”
  他对如今辽源县的情况并不了解。但辽源百姓与天王军都被团结在同一面名为“玄微上师”的旗帜下,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周猎虎说这是方天王在扯虎皮、竖大旗,越殊赞同他的看法。这正是他感慨之处。
  试问方天王为何能成功?为何扯上这“虎皮”、竖上这“大旗”,就能让辽源百姓与之戮力同心?为何“玄微上师”有这般号召力?难道是因为百姓愚昧无知容易受骗?
  所有的疑问指向同一个答案。
  ——辽源百姓不见得愿意相信天王军,却愿意相信同样信奉“玄微上师”的天王军。
  ——他们相信方天王会遵守“玄微上师”的教诲,善待小民;践行他替天行道的承诺,带所有走投无路的人闯出一条生路。
  并非百姓愚昧无知,只是这个世道不肯给他们活路,只有“玄微上师”曾向他们伸出援手,于是病急乱投医的他们将希望寄托于“玄微上师”,如同从黑暗中奔赴唯一一点光源。
  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值得动容。
  又令人受之有愧、受宠若惊。
  说到底,“玄微上师”并无举手投足间改天换地的神通,只是力所能及救过一些人而已。
  越殊自认只是个普通人,做的也并不多。至少,远远不足以成为别人的精神信仰。
  从和平安定的世界来到腐朽落后的时代,自身的生命尚且在生死线上挣扎,越殊既没有统治世界的野心,也没有改天换地、造福万民的想法,所作所为不过是为了让自身活下去、活得长久,活得精彩罢了。
  他愿意对发生在眼前的苦难伸出援手,为力所能及之事提供帮助,却从来不会去想发生在千里之外的苦难与力所不及之事。
  归根究底,他并无济世救人之情怀。在他自我认知中只是三观健全的普通人而已。
  正因如此,突然成为辽源百姓揭竿而起的旗帜、精神领袖般的存在,他心中涌出的并非愤怒,而是深深的震撼与不知所措。
  ……何德何能,负此厚望?
  听完越殊的感慨,几人沉默了。
  他们内心高涨的愤怒之火突然熄灭,取而代之的是微微的茫然与由衷而生的钦佩。
  怎么说呢?有种思想境界被碾压的感觉。仿佛他们的焦虑与愤怒都变得微不足道。成为反贼的精神领袖似乎也不值得担忧。
  尽管越殊半句不曾提及该如何应对这顶突如其来的黑锅,几人却莫名安下心来。
  ……无论如何,小道长依旧是那个可靠的小道长。
  向豹忍不住摸摸后脑勺,爽快地道出几人的心声:“只能说,不愧是小道长啊!”
  此事于越殊而言只是小插曲。
  他既不可能主动找上官府,写作澄清真相,读作自投罗网;也不可能折返辽源,阻止“玄微上师”的名号流传……反正流传在外的不过是个常见的道号,无人知晓他的具体来历。而“玄微上师”的形貌亦在口口相传中不断被歪曲,与越殊相差甚远。
  既然如此,又有何可虑?
  越殊置若罔闻,继续前行。
  金手指的提示已然明了。功成之日不远,行百里者半九十。
  他本是贪生怕死之徒,并不希望这侥幸重活的一世早早结束。他还有家人、朋友,与值得珍惜的一切。
  贪生怕死之徒行走在救人亦救己的路上。殊不知辽源并非个例,一切只是开始。
  这一路走来,就连越殊都不清楚自己救过多少人,又有多少人,在死里逃生之际,心中暗暗记下了“玄微”这个普通的道号。
  当“玄微上师”之名伴随辽源起义军的名声一道向四方传开,他们心中首先浮现出少年道人的面孔。那是他们在濒死的黑暗中浮沉,终于回归人间后见到的第一个人。
  惟有此人,担得起上师之名!
  于是,当这些被越殊给予第二次生命的人再度被世道逼至绝境,为存活而奋起反击之时,他们便不约而同地效仿辽源百姓,将“玄微上师”奉为前行路上的精神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