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我是早逝白月光[快穿] 第13节
  直到熟悉的马蹄声渐近。
  山间疾驰的白马恰似一朵浮云。
  有人跳下马来,宛如踏云而落。
  “少东家回来了!”一帮人仿佛终于等到救星,从观中一涌而出,迎上了越殊。
  后者茫然地对上众多惊喜的目光。
  他缓缓打出一个问号。
  “……?”
  弄明白前因后果,越殊打出的问号非但没有消失,反而飞快增殖:“?????”
  “就这?”
  越殊对他们的困扰表示难以理解。
  哄好两个孩子对他而言并不难。越殊没费多少心思,只是带着一帮“土匪”重新在小家伙面前露了一回脸,又领着他们在观中走了一圈,熟悉归一观内外的情况,尤其住在这里的人,一场误会便烟消云散。
  忐忑不安的两个小家伙重新振作起精神,两张拾掇干净的小脸也渐渐挂上了笑容。
  或许失亲之痛在他们心中永难磨灭,但待在归一观的短短时日已足以令他们安心。
  无论是看似寡言冷淡却体贴周到的小道长,还是长得凶神恶煞却对他们百般关爱的护卫叔叔,在他们看来都是天下顶好顶好的人……若是能一直留在这里就好了!
  这个念头甫一萌生便生根发芽。
  想到小道长曾经亲口说过“或许他们可以留在归一观”,言语中似乎乐意接受他们又不完全肯定,兄妹俩终是鼓足了勇气。
  他们主动找到了越殊面前。
  听完两人的来意,越殊一怔。
  见他沉默不语,兄妹俩愈发忐忑,他们忙不迭说道:“小道长,我们很有用的,只要留下来,我们什么都能干!洗衣、烧火、打扫、喂鸡喂鸭,我们都会——”
  未说完的话被一双落在头上的手打断。与此同时,少年道人轻如煦风的声音响起。
  “我应该说过吧,观主是我师父。等他回来,只要师父答应,你们就能留下来。”
  这也是此前他没将话一口说死的原因。
  虽说以越殊对清虚道人的了解,不至于将无处可去的孩子拒之门外,可是万一呢?
  尽管可能性极低,不过若真有万一,就只能另外给他们找个好人家了……转念之间,越殊已经在心中替他们安排好后路。
  不过,说到师父清虚道人……
  他出门在外也有一段时日,照理而言,前两日便该回来了。如今怎的不见影踪?
  越殊心中不由浮起几许担忧。
  ……总不会是倒霉地去了灾区吧?
  .
  三日后,望着灰头土脸、道袍泥泞,造型与灾民无异的清虚道人,越殊不由沉默。
  ——什么叫一语成谶啊!
  “小长生,我回来了!”
  清虚道人像是一阵风卷入观中,不等越殊问清楚情况,便大大咧咧向后一招手。
  “——来来来,为师来为你介绍一下,这仨是为师顺路捡回来的小崽子。”
  一颗、两颗、三颗。
  三颗毛茸茸的小脑袋从他身后怯生生探出,与越殊微带好奇的目光撞到了一起。
  他们眼底深处藏着紧张。
  见状,越殊微微一笑。
  他也像清虚道人一般转身朝身后招了招手:“正好我也想向师父介绍两个人。”
  两刻钟后,五只幼崽从高到低排排站,身上都换上了越殊安排人裁制而成的新衣。
  师徒俩凑在一起,各自交流过捡崽心得,清虚道人一双桃花眼弯弯,挨个rua过五只幼崽的脑瓜,整个人简直志得意满。
  他负手而立,再也忍不住大笑两声:“小长生,咱们师徒俩果然是心有灵犀啊!”
  第12章 神医妖道12
  ◎人世如洪炉,一念济苍生◎
  有过一次成功经验的清虚道人万万没想到,养崽竟是一件如此麻烦又费心的事。
  毕竟越殊从小到大都很好养,惟一令他操心的只有身体,这无疑赋予他强大的信心,自认在养崽的事业上有着杰出才能。
  一口气再养五只幼崽又如何?
  ……区区五只,小菜一碟。
  清虚道人丝毫不慌,只想多多益善。
  养崽第一步,从取名开始。
  五个孩子或是像吉祥如意一样只有小名、或是大名过于粗俗不符合清虚道人审美。既入归一观,首先要做的就是统一取名。
  同为取名废的师徒俩面面相觑。
  思来想去,清虚道人祭出了老办法:翻道书!翻到哪一页就是哪一页,从中挑几个看着顺眼的字排列组合一番,也就成了。
  当初他便是如此给越殊取名的。
  《道经》有言:“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这便是越殊此世姓崔名希夷,道号曰玄微的由来。
  一事不烦二主,取名不劳二书,清虚道人从怀中掏出一本密密麻麻写满注解的《道经》。随手翻开一页,他定睛看去。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念到这里,清虚道人将书一合。
  “有了!”他拿手一指从幼到长的五只幼崽,张口就来,“若冬、若涉、若朴、若谷、若浊,日后这就是你们的名字了。”
  “是,观主!”
  五个孩子高高兴兴地大声应了。
  相较于越殊,他们的身份连记名弟子都有些勉强,如今只能算是归一观的小道童,开口叫师父是不大敢的,于是口称观主。
  得了观主赐名,令他们无比安心。
  这意味着他们不用担心被送走了。
  尤其是年纪最小的吉祥、如意兄妹俩。他们用稚嫩的声音反复念着“林若涉”、“林若冬”这两个名字,情不自禁笑出了声。
  “……”
  一旁的越殊神情微妙。
  怎么说呢?哪怕都是翻道书取名,被冠以崔姓的“崔希夷”,论用心程度和画风,与这明显随口一取的名字简直天壤之别。嗯,莫非这就是开山大弟子的特殊待遇?
  取名之事,就此大功告成。
  养崽第二步,启蒙识字。
  用清虚道人的说法,堂堂归一观门人,岂能不识字?他这归一观主不要面子的吗?
  有越殊小小年纪便通读道书医书的先例在前,清虚道人对其教学能力充满自信。
  ——当初怎么教小长生的,如今怎么来就是了!照着小长生的模板养崽还不简单?
  事实证明,弟子出众并不意味着师父的教学能力突出,可能只是瞎猫撞到死耗子。
  对真相一无所知的清虚道人拿着道书和医书“照本宣科”时,五只幼崽集体傻眼。
  ……我是谁?我在哪?
  ……观主在讲什么登西?
  如此一来,轮到清虚道人傻眼了。
  说好的包教包会、一听就懂呢?
  眼前两眼迷茫的幼崽是什么情况?
  ——明明小长生他不是这样的啊!
  一遍、两遍、三遍……反复讲到口干舌燥,兴冲冲给道童启蒙的清虚道人蔫了。
  越殊应小伙伴之约到州牧府呆了几天,回到归一观时,见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师父。他头一回见到清虚道人如此无精打采。
  越殊大惊:“这是怎么了?”
  看了看蔫哒哒不下于师父的五只幼崽,一头雾水的他选择向王阿大几人探听情况。
  一刻钟后,了解事情原委的越殊不由陷入微妙的沉默。
  归根究底,这个锅大概、或许、可能是他的?谁教他从一开始就不是普通幼崽呢。
  清虚道人按照养他的方案养崽,堪比魔鬼教师,可不就把师生双方都整自闭了吗?
  越殊微微有几分心虚。
  ……看来是时候纠正误会了。
  至少别让师父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突然被徒弟找上门,一番促膝长谈的清虚道人,历经疑惑、震惊,而后陷入懵逼。
  过了半晌,大彻大悟的他发出一声“历经沧桑”的长叹:“……长生误我啊!”
  放弃“长生2.0计划”后,清虚道人从脑海深处挖掘出幼时在崔家受教的记忆,学着当年的先生一般从《三字经》开始启蒙。
  小道童们总算不至于如听天书。
  可进度依旧不如清虚道人之意。
  体验过“一教就会”的快乐,面对资质普通甚至偏下的学生,很难再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