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河养家日常 第87节
陆文泰从小不曾管过家中生计,五六岁开蒙便与书本为伴,毕生追求是科考入仕,庇护一方百姓。
讽刺的是,他的理想拯救不了自家面临的残酷现实。
面对现实的无力,他只能妥协屈从,学着去赚钱,去侍候病重的父亲,宽慰痛苦的母亲,照顾怀孕的妻子,奔波于药店跟当铺之间,奔波在养家糊口的路上。
拔剑的义士不怕血溅四方,还能喊出那句“脑袋掉了不过碗大的疤”,还能对下一世有所期许:“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可陆文泰白晳修长浸染着书香笔墨之气的双手不得不担起生活的重担,腰杆早被压垮,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岁月风霜,早已被蹂躏的面目全非。面对年轻气盛追问旧事的儿子,他双手捂脸羞惭欲死:“谦儿,我没脸见人!对不起你祖父!”
陆泉后来装聋作哑,陆文泰多年不敢直视父亲的眼睛,更不敢旧事重提,只敢在父亲过世的许多个日夜里清醒的回忆往事,凌迟自己。
普通人没有侠者勇士的慷慨激昂快意恩仇,可普通人还得一日三餐,照顾父母妻儿,还得出门,陪着笑脸赚那仨瓜俩枣,用尽全力为一家人遮风挡雨。
杨桂兰轻抚丈夫肩膀,眼圈红红轻声问儿子:“谦儿,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的父母都很无能懦弱?”
陆谦手中握着厚厚一沓画纸,打开看时,上面画的应该是同一个人,每张脸上左边都有个小儿半掌大小的胎记,但每张画上的人年纪都不同,从年轻时候到中年,五官有变,容貌也有变化,只有胎记不变,画画的日子不变。
每一年,陆文泰都会把自己关在房里,重新画一张凶手的画像。
后来的日子渐渐好起来,孩子们都大了,家里的生活也算得安稳,大家在芭蕉巷里扎下了根,而过去永不再来。
他每日撑船去卖东西,走过苏州的大河小道,角角落落,还曾去过出事的河道,然后一年又一年,从来也不曾遇见过凶手。
当年出事没有走出去追查凶手,后来的这些年,他好像被困在了原地,哪怕多少次出门寻常,也觉得是因为自己的
原因而错失追捕凶手的机会。
陆谦不知道该如何安慰父亲:“阿爹,你不必太过自责,阿翁也从来没怪过你。这件事情错在凶手,错在官府,却唯独不该是我们的错误。当官者不曾护佑百姓,缉凶严惩,为匪着丧尽天良,随意残害人命劫掠钱财,所有的苦果却要我们来承担。”
陆文泰没想到儿子竟然这样想,他渐渐放下双手,露出一张痛苦的脸:“谦儿,你当真不怪父亲懦弱?”
“当然不会,阿爹你别多想,早点休息!”
从父母房里出来,陆谦回到房间,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
小时候他曾因自己读书成绩不错而有一些自傲,小孩子的不知天高地厚,总以为一腔热血能够拯救世上苦难,能够荡尽天下不平之事,可是后来渐渐长大,才知道普通人的一生,连自己都不能拯救,更何况他人的苦难?!
他不觉得父亲的选择有错,比起追查凶手,当时要安抚死去的伙计家属,要照顾家中父母妻子,先要稳定后方,才有余力追凶。
而缉凶之事,本是官府职责,却因官员的渎职而拖延多年,成一桩悬案。
他坐在灯下,细细观看每一张画像,脑中想象凶手的样子,想象当年之事,想象祖父后来的沉默,还有父亲这些年风雨无阻的撑船出门,先还提议为父亲另寻营生,开个店也行,都被他拒绝。
他的心,忽然很疼。
第117章 第一百一十七章年轻的一辈长大之后……
张记绣庄之事,一时半刻还没有结果,但绣庄被查封的数日之后,便有人奉官府之令接手张记的产业。
林宝棠坐在妹妹的船上,向前来探听消息的陆婉耐心解释:“张家的罪名未定,便有人迫不及待接手绣庄,还对外放出消息要招张记所有绣工回去,肯定是有人想要侵吞张家财产。”
陆婉想起二公子张宁所说,从去年开始便有人上门想要买张记绣庄,都被张家人婉拒。
张家虽然还有别的产业,但绣庄却已经传了三代,绣庄不但有外面招进来的绣娘,还有家养的几十口子绣娘,每年的绣品生意畅销江淮,就为着张记的绣品要送去宫里,招牌也是响当当的。
“是谁接手的张记绣庄?”
林宝棠面色难看:“我原也不知道,不过听胡师爷不小心漏出来的口风,好像姓梁……听说韩大人的夫人便姓梁。”
张记绣庄算是平江府丝织绣品头一家,不但有绣庄织坊还有缫丝坊,许多绸缎庄都向他家进货,生意红火。
没想到一朝被查封,罪名未定,产业已经被侵吞。
陆谦冷笑一声:“姓韩的未免吃相太难看了!他当平江府是自己家的钱袋子?什么生意赚钱都想捞一笔,也不管百姓死活!”
陆婉面色难看:“那二公子呢?”
林宝棠有时候会去牢里提犯人审讯,跟狱卒也打过交道,道:“我借着提人的机会去瞧过,张家二公子身子弱,再说也不掌家,瞧着气色差点之外,倒也不打紧。可张大公子就惨了,被打得血肉模糊,要他承认以次充好当贡品,大公子不肯认罪,便被打了好几轮,只恐凶多吉少。”
张大公子也不傻,他不承认尚能拖延一阵子,盼着事有转机。可若是认罪,等于坑害了一家老小,不但自己要丢性命,便是家人也保不住!
四人坐在船舱内,陆婉忧心忡忡,陆谦满面义愤,林宝棠在官衙待得越久,越觉得百姓之艰,都奔着好日子去的,可遇上贪得无厌的父母官,就算挣下金山银山,破家毁业还不是在一念之间。
林白棠也不知该如何安慰陆婉,只能想点实际的办法:“阿兄,要不……我想办法去弄点好药,你下次进牢房里,偷偷给张家大公子送点药,想办法帮帮他们。”只要保得住一条性命,说不定还能有别的办法。
陆谦道:“等我回去就写信给恩师,让他想办法问问去京里探问消息。”他宽慰六神无主的亲姐:“阿姐,二公子定然能够早日出来的,我们一起想办法。”
自家阿姐好不容易有了意中人,谁知张家却遭横祸。
林宝棠也安抚她:“你别着急,我在衙门里盯着。”
他进衙门当差的时候,众人还不觉得有什么,如今遇上事了反觉出便捷。陆谦想起自家的事情,便问起林宝棠江淮之地盘踞年头久远的水匪,当着林家兄妹也没什么可隐瞒之处:“二十多年前,我父母刚成婚之时,家中便遭遇了水匪,船上伙计全都被劫杀,只有阿翁逃得一命,至今仍是悬案。宝棠哥在衙门可有打听到水匪之事,烦请告之。”
陆家旧事,芭蕉巷众邻居并不知底细,便是陆婉也是头一次听说,她呆呆问:“阿弟,此事当真?”
林白棠与自家阿兄交换个震惊的眼神,两人目中都是同情,没想到不仅林宝棠的生父遭遇水匪劫杀,连陆家也遇此惨祸。
“自然是真的,我以前听阿翁念叨过几句,不清楚底细,后来特意问过阿爹。这件事情是阿翁一辈子的心结,便是阿爹也走不出来,要是能肃清当年水匪,也算给家里有个交待!”从严家遇水匪,恩师来信,陆谦才想起自家之事。
几乎同一个时刻,林宝棠也开口:“不瞒你们说,我去衙门当差,也是为了追查生父死因。十几年前,孙震治理疏浚运河,我生父当河工,当时河工全都被克扣工钱。我父亲年轻气盛,联系关系好的河工兄弟跟督工的官吏争执数次,讨要工钱。后来几名带头讨要工钱的河工全都被杀,对外只说遇上盗掘堤坝开辟私道的盐贩子,这才被杀。我心中不甘,只想查清楚当年之事。”
上一代选择了保全家小,隐忍仇恨活了下来。
但年轻的一辈长大之后,却不肯咽下这仇恨。
陆谦跟陆婉听到此事,同样震惊的回望身着公服的林宝棠,没想到往日沉默寡言的林宝棠竟然背负着血海深仇。
两家皆毁于水匪之后,结合十几年前之事,陆谦大胆假设:“我家出事已经是二十三四年前,当时阿爹阿娘刚成婚,便遭遇水匪。宝棠哥生父也死地十九年前,也就是说中间相隔没几年。而且你家之事,说明一个问题,当年的水匪跟孙震说不定有勾连,不然为何死的偏偏是带头讨要工钱的河工?”
林宝棠道:“我也怀疑孙震跟水匪有勾连,但是没有证据,河道总督又不招人,便只能去知府衙门当差。想着多年旧案,衙门总也有卷宗。”
严家遭遇水匪,连同微服出巡的巡按御史都遭遇不测,江淮水匪猖獗至此,无论是河道总督府还是苏州知府衙门,竟都纹丝不动,只派出一些差人例行去出事地点走个过场。
“严家人来报案,韩大人派一队兄弟去案发地点转了一卷,回来之后袁捕头还带着兄弟们喝酒吃肉,似乎一点也不着急要尽快破案。”
林宝棠当时假装好奇,跟一位交情不错的衙差打听:“严家死了这么多人,大人不会限破案时间吧?要是忙起来回不了家,我还得找人跑腿去家里说一声,免得数日不着家,我阿娘惦记。”
那衙差正喝到半酣,拍着他的肩膀笑话
:“兄弟,你别是家里还有新媳妇吧?着什么急啊,到点就回家了。咱们韩大人就这点好,不拘多大的事情,都不会为难咱们兄弟。再说……是严家死了当家人,与咱们何干,不会影响咱们吃肉喝酒的!”
林宝棠虽不识严家人,但想象到受害者家属的悲痛心情,心中对韩永寿及其手下这帮衙差都很厌恶。
严家来报官的正是大房,严大太太得知丈夫出事之后,差点昏过去,醒来便催着府里管家去官衙报案:“无论如何,都要把人找回来!”
严大少奶奶更惨,挺着八个多月的肚子,骤闻丈夫出事,动了胎气,当时肚子便疼了起来,疼了一天一夜,最后生下来个死胎,自己也差点跟着去了,用百年老参吊着一口气,总算是活了过来。
可孩子胎死腹中,丈夫也已经死了,严大少奶奶遭逢重击,心中早萌死志,若非还有儿女未成年,眼巴巴守在床边,她早随丈夫去了。
陆谦深吸一口气,仿佛想吐出胸口浊气:“江南水匪成患,这帮疯狗背后,恐怕还有主子!”他语声沉沉道:“宝棠哥,你放心,总有肃清匪患的时候!”
过得一日,新接手张记绣庄的梁家,便派人前往张记许多雇佣的绣娘家中游说,请她们回去干活。
梁记的管事来陆家,是个团团脸的胖子,跟发面馒头一般白胖圆润,一脸喜色道:“听说您母女二位可是张记顶尖的绣娘,如今张记易了主,活儿也不少,便想着请二位过去做事,不知道两位意下如何?”
杨桂兰在张家多年做事,相处的还不错。可张记莫名其妙被查封易主,也不知其中有多少猫腻,心中不大舒服,便以身体不好为由推脱:“不瞒您说,我年纪大了,孩子学业有成,家里如今也能过得去,眼睛也花了,实是做不了什么绣活了,便想在家里歇一歇的。”
为女儿的借口都想好了:“我家婉儿年纪也不小了,再不嫁出去都要成老姑娘了,如今正好留在家中好好择婿,过了孝期便能成亲了。”
梁家管事再三相邀:“小人知道太太家里如今可是不缺银钱过活,可谁还会嫌银子多?再说以您母女两位的手艺,也不必计件,到时候专门教一批绣娘出来,我家主子定然不会亏待了您二位!”
杨桂兰还要再拒绝,没想到陆婉却应承了下来:“我阿娘年纪大了,就留在家中养老。左右我在家中无事,既然贵主人有意,我正好去帮忙。”
那胖管事喜笑颜开:“我家主子刚刚接手绣庄,就想招陆姑娘这样有本事的绣娘。多谢姑娘了!”高高兴兴离开。
杨桂兰很不是满,拦着女儿不肯让她去:“张记绣庄被查封才几日,便有人迫不及待接手。那头罪名都没定,这头便已经抢人家绣庄。婉儿,你不能去!”
陆婉眼神坚定,头一次忤逆母亲:“阿娘,正因为张记被查封的不明不白,我才要去当绣娘,说不定还能知道一点什么消息。张记老板向来待人宽厚,我想帮他们一把!”
杨桂兰没好气道:“你到底是想帮张记一把,还是想帮张二公子一把?”
第118章 第一百一十八章你们嘴巴没说,眼睛说……
陆谦回来的时候,陆家母女俩正在闹别扭。
杨桂兰坚决不肯让陆婉去原张记绣庄,而陆婉铁了心要去,母女俩互不相让,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转为冷战。
吕氏在厨房里听得娘俩吵翻了天,而郑氏在房间里休息,连个声气儿也没出,她们娘俩就更不敢搅和主人家的事儿,只敢关起厨房门做饭,盼着陆文泰跟陆谦赶紧回来。
陆谦进门的当口,杨桂兰便拉着儿子的手要他评理:“谦儿你来说说她,好好的女孩儿,非要搅和到张记去,能落得什么好?”
陆婉心系张二公子安危,态度也出人意料的强硬:“我也没指望落什么好,只想有个善始善终!”
陆谦深知张记绣庄背后另有隐情,自家阿姐去上工,说不定还有意料之外的危险,但人生在世又岂能事事趋吉避凶,有时候还是要遵从本心,于是为难道:“阿娘,阿姐已经成年,她也不是小孩子了,既然她非要去,就别拦着她了!”
他话音落地,向来性格温柔的杨桂兰便恼了:“我还不是为了她好?你们一个个翅膀都硬了,我的话都不管用了,也不将我放在眼里了?”说着说着竟哭起来。
陆谦:“……”
他不是这个意思!
显然再解释已经徒劳,杨桂兰已经从这件事情跳过去,转而讨伐姐弟俩的态度问题。
陆婉已经同自家阿娘翻来覆去讲过好几遍,发现此路不通。她讲道理的时候,杨桂兰讲态度,她讲态度的时候,杨桂兰讲父母恩情……两人好像永远走在岔路上,讲不到一起去。
她拉起陆谦往外走:“算了,反正怎么都讲不清,不如不讲!”
身后,杨桂兰显然也气得狠了:“嫌我不讲道理?你们小时候要吃要喝的时候,怎么不嫌我不讲道理?这会都能顶天立地了,反而嫌弃起我来了?”
陆婉气得回头,眼泪直流:“我几时嫌弃你了?”
杨桂兰的眼泪也流个不住:“我也知道你如今大了,嫌我管东管西不自在,只盼着你明儿赶紧寻个婆家,有婆婆丈夫管着,也省得我操闲心!”
往日娘俩也曾为着陆婉的婚事吵过架,但那只是吵结婚一件事情,如今却是借张记之事再吵回婚事,等于绕了一圈牵出线头又扯回旧账。
陆婉气得几欲跌足:“好没意思!我们说的是张记的事情,你又牵三扯四说什么婆婆丈夫,非要把两件事情混在一处,就为了往我心上插刀子?我知道自己年纪大了没嫁出去,在家碍了你的眼了,这才吵架想赶我走……”
母女俩为着陆婉的婚事,续起先前的话头又吵了起来。
杨桂兰一步踏出厅堂,站在廊下哭道:“你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几时碍了我的眼?我就算养你一百岁,也不会放你去跳张家的火坑!”
先时绣庄里还传过一些风言风语,杨桂兰虽埋头绣花,却也听到一言半句,心里为女儿不值。不过张家不曾上门提亲,便是张二公子见到她也规规矩矩,在女儿面前也是有礼貌知进退,对方不曾明言她便装不知道,赚银子供儿子赶考。
张记要好的绣品,她只想凭手艺吃饭,大家各取所需而已。
“张家怎么就成了火坑了?”陆婉曾经也想过要跟母亲讲讲张二公子的事情,但苦于没寻到合适的机会,对方也不曾请媒人上门,贸然不好出口,谁知拖来拖去张记便出了事。
杨桂兰骂女儿:“人家还没怎么着呢,你自己先凑上去,连点女孩儿的矜持都没有……”
讽刺的是,他的理想拯救不了自家面临的残酷现实。
面对现实的无力,他只能妥协屈从,学着去赚钱,去侍候病重的父亲,宽慰痛苦的母亲,照顾怀孕的妻子,奔波于药店跟当铺之间,奔波在养家糊口的路上。
拔剑的义士不怕血溅四方,还能喊出那句“脑袋掉了不过碗大的疤”,还能对下一世有所期许:“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可陆文泰白晳修长浸染着书香笔墨之气的双手不得不担起生活的重担,腰杆早被压垮,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岁月风霜,早已被蹂躏的面目全非。面对年轻气盛追问旧事的儿子,他双手捂脸羞惭欲死:“谦儿,我没脸见人!对不起你祖父!”
陆泉后来装聋作哑,陆文泰多年不敢直视父亲的眼睛,更不敢旧事重提,只敢在父亲过世的许多个日夜里清醒的回忆往事,凌迟自己。
普通人没有侠者勇士的慷慨激昂快意恩仇,可普通人还得一日三餐,照顾父母妻儿,还得出门,陪着笑脸赚那仨瓜俩枣,用尽全力为一家人遮风挡雨。
杨桂兰轻抚丈夫肩膀,眼圈红红轻声问儿子:“谦儿,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的父母都很无能懦弱?”
陆谦手中握着厚厚一沓画纸,打开看时,上面画的应该是同一个人,每张脸上左边都有个小儿半掌大小的胎记,但每张画上的人年纪都不同,从年轻时候到中年,五官有变,容貌也有变化,只有胎记不变,画画的日子不变。
每一年,陆文泰都会把自己关在房里,重新画一张凶手的画像。
后来的日子渐渐好起来,孩子们都大了,家里的生活也算得安稳,大家在芭蕉巷里扎下了根,而过去永不再来。
他每日撑船去卖东西,走过苏州的大河小道,角角落落,还曾去过出事的河道,然后一年又一年,从来也不曾遇见过凶手。
当年出事没有走出去追查凶手,后来的这些年,他好像被困在了原地,哪怕多少次出门寻常,也觉得是因为自己的
原因而错失追捕凶手的机会。
陆谦不知道该如何安慰父亲:“阿爹,你不必太过自责,阿翁也从来没怪过你。这件事情错在凶手,错在官府,却唯独不该是我们的错误。当官者不曾护佑百姓,缉凶严惩,为匪着丧尽天良,随意残害人命劫掠钱财,所有的苦果却要我们来承担。”
陆文泰没想到儿子竟然这样想,他渐渐放下双手,露出一张痛苦的脸:“谦儿,你当真不怪父亲懦弱?”
“当然不会,阿爹你别多想,早点休息!”
从父母房里出来,陆谦回到房间,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
小时候他曾因自己读书成绩不错而有一些自傲,小孩子的不知天高地厚,总以为一腔热血能够拯救世上苦难,能够荡尽天下不平之事,可是后来渐渐长大,才知道普通人的一生,连自己都不能拯救,更何况他人的苦难?!
他不觉得父亲的选择有错,比起追查凶手,当时要安抚死去的伙计家属,要照顾家中父母妻子,先要稳定后方,才有余力追凶。
而缉凶之事,本是官府职责,却因官员的渎职而拖延多年,成一桩悬案。
他坐在灯下,细细观看每一张画像,脑中想象凶手的样子,想象当年之事,想象祖父后来的沉默,还有父亲这些年风雨无阻的撑船出门,先还提议为父亲另寻营生,开个店也行,都被他拒绝。
他的心,忽然很疼。
第117章 第一百一十七章年轻的一辈长大之后……
张记绣庄之事,一时半刻还没有结果,但绣庄被查封的数日之后,便有人奉官府之令接手张记的产业。
林宝棠坐在妹妹的船上,向前来探听消息的陆婉耐心解释:“张家的罪名未定,便有人迫不及待接手绣庄,还对外放出消息要招张记所有绣工回去,肯定是有人想要侵吞张家财产。”
陆婉想起二公子张宁所说,从去年开始便有人上门想要买张记绣庄,都被张家人婉拒。
张家虽然还有别的产业,但绣庄却已经传了三代,绣庄不但有外面招进来的绣娘,还有家养的几十口子绣娘,每年的绣品生意畅销江淮,就为着张记的绣品要送去宫里,招牌也是响当当的。
“是谁接手的张记绣庄?”
林宝棠面色难看:“我原也不知道,不过听胡师爷不小心漏出来的口风,好像姓梁……听说韩大人的夫人便姓梁。”
张记绣庄算是平江府丝织绣品头一家,不但有绣庄织坊还有缫丝坊,许多绸缎庄都向他家进货,生意红火。
没想到一朝被查封,罪名未定,产业已经被侵吞。
陆谦冷笑一声:“姓韩的未免吃相太难看了!他当平江府是自己家的钱袋子?什么生意赚钱都想捞一笔,也不管百姓死活!”
陆婉面色难看:“那二公子呢?”
林宝棠有时候会去牢里提犯人审讯,跟狱卒也打过交道,道:“我借着提人的机会去瞧过,张家二公子身子弱,再说也不掌家,瞧着气色差点之外,倒也不打紧。可张大公子就惨了,被打得血肉模糊,要他承认以次充好当贡品,大公子不肯认罪,便被打了好几轮,只恐凶多吉少。”
张大公子也不傻,他不承认尚能拖延一阵子,盼着事有转机。可若是认罪,等于坑害了一家老小,不但自己要丢性命,便是家人也保不住!
四人坐在船舱内,陆婉忧心忡忡,陆谦满面义愤,林宝棠在官衙待得越久,越觉得百姓之艰,都奔着好日子去的,可遇上贪得无厌的父母官,就算挣下金山银山,破家毁业还不是在一念之间。
林白棠也不知该如何安慰陆婉,只能想点实际的办法:“阿兄,要不……我想办法去弄点好药,你下次进牢房里,偷偷给张家大公子送点药,想办法帮帮他们。”只要保得住一条性命,说不定还能有别的办法。
陆谦道:“等我回去就写信给恩师,让他想办法问问去京里探问消息。”他宽慰六神无主的亲姐:“阿姐,二公子定然能够早日出来的,我们一起想办法。”
自家阿姐好不容易有了意中人,谁知张家却遭横祸。
林宝棠也安抚她:“你别着急,我在衙门里盯着。”
他进衙门当差的时候,众人还不觉得有什么,如今遇上事了反觉出便捷。陆谦想起自家的事情,便问起林宝棠江淮之地盘踞年头久远的水匪,当着林家兄妹也没什么可隐瞒之处:“二十多年前,我父母刚成婚之时,家中便遭遇了水匪,船上伙计全都被劫杀,只有阿翁逃得一命,至今仍是悬案。宝棠哥在衙门可有打听到水匪之事,烦请告之。”
陆家旧事,芭蕉巷众邻居并不知底细,便是陆婉也是头一次听说,她呆呆问:“阿弟,此事当真?”
林白棠与自家阿兄交换个震惊的眼神,两人目中都是同情,没想到不仅林宝棠的生父遭遇水匪劫杀,连陆家也遇此惨祸。
“自然是真的,我以前听阿翁念叨过几句,不清楚底细,后来特意问过阿爹。这件事情是阿翁一辈子的心结,便是阿爹也走不出来,要是能肃清当年水匪,也算给家里有个交待!”从严家遇水匪,恩师来信,陆谦才想起自家之事。
几乎同一个时刻,林宝棠也开口:“不瞒你们说,我去衙门当差,也是为了追查生父死因。十几年前,孙震治理疏浚运河,我生父当河工,当时河工全都被克扣工钱。我父亲年轻气盛,联系关系好的河工兄弟跟督工的官吏争执数次,讨要工钱。后来几名带头讨要工钱的河工全都被杀,对外只说遇上盗掘堤坝开辟私道的盐贩子,这才被杀。我心中不甘,只想查清楚当年之事。”
上一代选择了保全家小,隐忍仇恨活了下来。
但年轻的一辈长大之后,却不肯咽下这仇恨。
陆谦跟陆婉听到此事,同样震惊的回望身着公服的林宝棠,没想到往日沉默寡言的林宝棠竟然背负着血海深仇。
两家皆毁于水匪之后,结合十几年前之事,陆谦大胆假设:“我家出事已经是二十三四年前,当时阿爹阿娘刚成婚,便遭遇水匪。宝棠哥生父也死地十九年前,也就是说中间相隔没几年。而且你家之事,说明一个问题,当年的水匪跟孙震说不定有勾连,不然为何死的偏偏是带头讨要工钱的河工?”
林宝棠道:“我也怀疑孙震跟水匪有勾连,但是没有证据,河道总督又不招人,便只能去知府衙门当差。想着多年旧案,衙门总也有卷宗。”
严家遭遇水匪,连同微服出巡的巡按御史都遭遇不测,江淮水匪猖獗至此,无论是河道总督府还是苏州知府衙门,竟都纹丝不动,只派出一些差人例行去出事地点走个过场。
“严家人来报案,韩大人派一队兄弟去案发地点转了一卷,回来之后袁捕头还带着兄弟们喝酒吃肉,似乎一点也不着急要尽快破案。”
林宝棠当时假装好奇,跟一位交情不错的衙差打听:“严家死了这么多人,大人不会限破案时间吧?要是忙起来回不了家,我还得找人跑腿去家里说一声,免得数日不着家,我阿娘惦记。”
那衙差正喝到半酣,拍着他的肩膀笑话
:“兄弟,你别是家里还有新媳妇吧?着什么急啊,到点就回家了。咱们韩大人就这点好,不拘多大的事情,都不会为难咱们兄弟。再说……是严家死了当家人,与咱们何干,不会影响咱们吃肉喝酒的!”
林宝棠虽不识严家人,但想象到受害者家属的悲痛心情,心中对韩永寿及其手下这帮衙差都很厌恶。
严家来报官的正是大房,严大太太得知丈夫出事之后,差点昏过去,醒来便催着府里管家去官衙报案:“无论如何,都要把人找回来!”
严大少奶奶更惨,挺着八个多月的肚子,骤闻丈夫出事,动了胎气,当时肚子便疼了起来,疼了一天一夜,最后生下来个死胎,自己也差点跟着去了,用百年老参吊着一口气,总算是活了过来。
可孩子胎死腹中,丈夫也已经死了,严大少奶奶遭逢重击,心中早萌死志,若非还有儿女未成年,眼巴巴守在床边,她早随丈夫去了。
陆谦深吸一口气,仿佛想吐出胸口浊气:“江南水匪成患,这帮疯狗背后,恐怕还有主子!”他语声沉沉道:“宝棠哥,你放心,总有肃清匪患的时候!”
过得一日,新接手张记绣庄的梁家,便派人前往张记许多雇佣的绣娘家中游说,请她们回去干活。
梁记的管事来陆家,是个团团脸的胖子,跟发面馒头一般白胖圆润,一脸喜色道:“听说您母女二位可是张记顶尖的绣娘,如今张记易了主,活儿也不少,便想着请二位过去做事,不知道两位意下如何?”
杨桂兰在张家多年做事,相处的还不错。可张记莫名其妙被查封易主,也不知其中有多少猫腻,心中不大舒服,便以身体不好为由推脱:“不瞒您说,我年纪大了,孩子学业有成,家里如今也能过得去,眼睛也花了,实是做不了什么绣活了,便想在家里歇一歇的。”
为女儿的借口都想好了:“我家婉儿年纪也不小了,再不嫁出去都要成老姑娘了,如今正好留在家中好好择婿,过了孝期便能成亲了。”
梁家管事再三相邀:“小人知道太太家里如今可是不缺银钱过活,可谁还会嫌银子多?再说以您母女两位的手艺,也不必计件,到时候专门教一批绣娘出来,我家主子定然不会亏待了您二位!”
杨桂兰还要再拒绝,没想到陆婉却应承了下来:“我阿娘年纪大了,就留在家中养老。左右我在家中无事,既然贵主人有意,我正好去帮忙。”
那胖管事喜笑颜开:“我家主子刚刚接手绣庄,就想招陆姑娘这样有本事的绣娘。多谢姑娘了!”高高兴兴离开。
杨桂兰很不是满,拦着女儿不肯让她去:“张记绣庄被查封才几日,便有人迫不及待接手。那头罪名都没定,这头便已经抢人家绣庄。婉儿,你不能去!”
陆婉眼神坚定,头一次忤逆母亲:“阿娘,正因为张记被查封的不明不白,我才要去当绣娘,说不定还能知道一点什么消息。张记老板向来待人宽厚,我想帮他们一把!”
杨桂兰没好气道:“你到底是想帮张记一把,还是想帮张二公子一把?”
第118章 第一百一十八章你们嘴巴没说,眼睛说……
陆谦回来的时候,陆家母女俩正在闹别扭。
杨桂兰坚决不肯让陆婉去原张记绣庄,而陆婉铁了心要去,母女俩互不相让,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转为冷战。
吕氏在厨房里听得娘俩吵翻了天,而郑氏在房间里休息,连个声气儿也没出,她们娘俩就更不敢搅和主人家的事儿,只敢关起厨房门做饭,盼着陆文泰跟陆谦赶紧回来。
陆谦进门的当口,杨桂兰便拉着儿子的手要他评理:“谦儿你来说说她,好好的女孩儿,非要搅和到张记去,能落得什么好?”
陆婉心系张二公子安危,态度也出人意料的强硬:“我也没指望落什么好,只想有个善始善终!”
陆谦深知张记绣庄背后另有隐情,自家阿姐去上工,说不定还有意料之外的危险,但人生在世又岂能事事趋吉避凶,有时候还是要遵从本心,于是为难道:“阿娘,阿姐已经成年,她也不是小孩子了,既然她非要去,就别拦着她了!”
他话音落地,向来性格温柔的杨桂兰便恼了:“我还不是为了她好?你们一个个翅膀都硬了,我的话都不管用了,也不将我放在眼里了?”说着说着竟哭起来。
陆谦:“……”
他不是这个意思!
显然再解释已经徒劳,杨桂兰已经从这件事情跳过去,转而讨伐姐弟俩的态度问题。
陆婉已经同自家阿娘翻来覆去讲过好几遍,发现此路不通。她讲道理的时候,杨桂兰讲态度,她讲态度的时候,杨桂兰讲父母恩情……两人好像永远走在岔路上,讲不到一起去。
她拉起陆谦往外走:“算了,反正怎么都讲不清,不如不讲!”
身后,杨桂兰显然也气得狠了:“嫌我不讲道理?你们小时候要吃要喝的时候,怎么不嫌我不讲道理?这会都能顶天立地了,反而嫌弃起我来了?”
陆婉气得回头,眼泪直流:“我几时嫌弃你了?”
杨桂兰的眼泪也流个不住:“我也知道你如今大了,嫌我管东管西不自在,只盼着你明儿赶紧寻个婆家,有婆婆丈夫管着,也省得我操闲心!”
往日娘俩也曾为着陆婉的婚事吵过架,但那只是吵结婚一件事情,如今却是借张记之事再吵回婚事,等于绕了一圈牵出线头又扯回旧账。
陆婉气得几欲跌足:“好没意思!我们说的是张记的事情,你又牵三扯四说什么婆婆丈夫,非要把两件事情混在一处,就为了往我心上插刀子?我知道自己年纪大了没嫁出去,在家碍了你的眼了,这才吵架想赶我走……”
母女俩为着陆婉的婚事,续起先前的话头又吵了起来。
杨桂兰一步踏出厅堂,站在廊下哭道:“你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几时碍了我的眼?我就算养你一百岁,也不会放你去跳张家的火坑!”
先时绣庄里还传过一些风言风语,杨桂兰虽埋头绣花,却也听到一言半句,心里为女儿不值。不过张家不曾上门提亲,便是张二公子见到她也规规矩矩,在女儿面前也是有礼貌知进退,对方不曾明言她便装不知道,赚银子供儿子赶考。
张记要好的绣品,她只想凭手艺吃饭,大家各取所需而已。
“张家怎么就成了火坑了?”陆婉曾经也想过要跟母亲讲讲张二公子的事情,但苦于没寻到合适的机会,对方也不曾请媒人上门,贸然不好出口,谁知拖来拖去张记便出了事。
杨桂兰骂女儿:“人家还没怎么着呢,你自己先凑上去,连点女孩儿的矜持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