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我们最后还是没有带走这个家里的其他东西,江崇说,总得留下点什么存在过的痕迹。
离开的时候,房东阿姨风风火火地提着一个红色的小桶上来了,我吓了一跳,默默让开一条道,总是忽略现在没有人看得见我们。
阿姨手上拿着几张纸,用刷子在小桶里蘸了几下,然后在纸上刷上胶水,最后贴在我们的家门口,上面是四个大字——“有房出租”。
我跟江崇相视一笑,手牵着手继续下楼。
第35章
35.江崇视角—“在我眼中”
情人眼里出西施?
跟祁丹伊在一起之前,我还不相信恋人之间真的存在某种可以美化一切的滤镜。
他眼中的我,跟我所熟悉的自己,几乎不像一个人。
而我比祁丹伊所认为的,还要早认识他一点。
第一次见到他,是学校球场边,我在喝水,太阳很大,没办法完全睁开眼睛。
耳边吵吵闹闹,很多种说话声加上白噪音,喝冰水都觉得热。
我的视线不经意地停下来,又像提前预设好一般,注意到某个安宁的、不起眼的角落。
有个人在乒乓球桌旁,坐在凳子上,拿着一本小说,边看边打瞌睡。
头发擦着书角,翘起了一撮,被太阳光照到,黑色的头发有些发棕,过了一会儿,大概是睡得更沉,脸快埋在书里,我看见他的额头被锋利的书角蹭得红红的。
当时在想,这个人的皮肤肯定很薄,有什么书那么好看?这么困还要看。
第二次遇见,冬天,校门口,擦肩而过。我跟朋友出去吃中午饭,他一个人,头低着看地面,貌似心情有点不好。放学的时候,校门口附近有点挤,他走路不看路,差一点撞到人,他踉跄了几步,突然离我很近,校服外套的金属拉链头碰到我手背,有点凉凉的。
这个人蠢蠢的,还没什么朋友。
第三次,分班,九月份开学,他变成我的前桌,班主任开班会把名单投到多媒体屏幕上,我知道了他的名字,祁丹伊,学号是25。
第一排的同学开始传新课本下来,我坐在最后一排,他拿到课本,没有回头,几乎只是伸手扔到我桌子上,一本英语书砸到我的手,新书表面沙沙的质感让我有点没由来的烦躁,我看了眼这个新前桌的后脑勺,毛茸茸的。
这个人有点没礼貌,跟名字和长相都不贴。
我的学校生活算不上丰富,跟大多数人一样两点一线,只是不回家,住宿舍,每天的活动范围就是宿舍、操场、食堂、教学楼。
学校住宿的人并不多,每升一个年级还要换一次宿舍,因为总是住不久,大家跟舍友普遍不熟,也没有必须交朋友的必要。
开学那天,我从洗衣房里出来,又看到祁丹伊了,他还在搬东西,怀里抱着一个大箱子,遮住半张脸,有点吃力,脸颊鼓鼓的,眉毛皱起来,我正犹豫,需不需要过去帮忙。
这是出于一个比较正式的原因。
下午放学前,班主任找到我,把我叫到办公室,拍了拍我的肩膀,像所有为学生担心的老师一般,压低了声音,郑重地嘱咐我一件事。
内容很短,而且有一点莫名其妙。
——“江崇啊,老师托你办一件事行吗?”
——“您说。”
她挪了挪鼻梁上的眼镜架,然后说:“你人缘不错,帮老师多照顾一下班上的祁丹伊,你前桌,同意吗?”
为什么?这么大的人了,有什么需要照顾的?我最讨厌麻烦。
他照顾不好自己吗?看起来就像。
心里这么想着,但我本质上十分擅长伪装,因此也变成老师眼中的“人缘不错”,抛开外貌的因素不谈,单论内里,我对大家偏爱哪一类性格的人十分了解,把自己变成这一种人并不是很难——成绩好的同时保持松弛感、不唯分数论、开得起玩笑、会一点其他人不会的技能,除此之外,平时对人不要过于热情,保持自己的个性。做得到这些,除非磁场不亲人,否则都会在一个群体里受欢迎。
所以即便不太愿意接下这么个照顾人的任务,我还是对眼角长出几条皱纹,嘴唇因为缺水有点干的班主任说:“行,我多注意一下。”
这种时候她应该告诉我一些深层次的原因,比如为什么要我关照一个同班同学,我不主动问,是贴心地把说出口的选择权交给老师,出于拜托我做事的感谢心理,她或许更愿意跟我讲那个人的事情。
班主任看了我一眼,轻轻叹了一口气,许是对我是否可信任作出新一轮的评估,随后她开始说我有一点好奇的部分。
——“祁丹伊个性有点孤僻,家里没什么人,一直住在学校,唉,在学校也没有特别熟悉的人,学习上自己给自己压力很大,我带他一年了,没见他真心笑过。”
——“老师想来想去,觉得还是拜托你比较合适,你们都是内宿生,又是同龄人,应该比我容易沟通一些,哦,别有压力,也不是交给你什么任务,就是希望你平时多跟他说点话,当成朋友那样相处,学习上有什么能帮的,你就多帮一下他。”
——“行,我知道了,您别担心。”
一番话里能提取的信息量十分有限,三言两语很难给一个人下判断,可是我听出了一点,这个叫祁丹伊的人,像也没家的样子。
擅长伪装,把自己变成大多数人喜欢的那种人,有时并不是时刻有用,就算一整个学校都没有讨厌你的人,也无济于事,奖励不了一个家。
—
犹豫的几秒钟,祁丹伊把装着杂物的箱子放到地上,不知道为什么抹了一下脸,手上的灰蹭到脸上,跟一只脏脏的三花猫似的。
然后他突然生气,对着箱子踢了一脚,没有踢动,搞不懂在干嘛。
——“诶,江崇,你笑什么呢?那边有什么好看的。”
——“哦…没什么,走吧。”
最终我还是没有上前帮忙,后来我反省了一下为什么要犹豫,明明答应了要多照顾他一点,拉不下面子吗?就是普通同学有什么?
可能我就是想观察一下吧,想看这个人在他的世界里是怎样的,想看他一些小小的反应,有点傻,可是还蛮有意思,就像在乒乓球桌旁打瞌睡把额头磕红,或者是没注意的时候头顶翘起来的一撮头发,诸如此类。
在学校里面,活成自己一个人,在心理上不太容易。祁丹伊不像我,他活得比我自在一些。
我的世界并不是平滑而明亮的,我有暗层,有回音,角落处有结起来的密密麻麻的蜘蛛网,灯泡坏掉了,大部分时间一动不动,偶尔频闪,房顶不坚固,天气坏一点,这里就摇摇欲坠,山雨欲来风满楼。
没有人会喜欢这样的世界,我也是。因此我把它修修补补加上可有可无的装饰,最后再把它套上一个还算看得过去的外壳,用心经营,它慢慢地变得受人喜欢和欢迎。
我对此还算满意,不敢把外壳揭开已经许久,甚至习惯。只在没有人关注到的时刻,悄悄地全副武装回去那个暗层坐一会儿,等雨把我全身淋得湿透,便匆匆离开。
我也为丢失自己而恐惧。
祁丹伊长得挺好看的,眼睛是偏圆的杏眼,头发多,看起来软,脖子白白的,耳垂和耳尖时常发红,因为他容易紧张、喜欢摸自己的耳朵。他很瘦,弯腰的时候、动的时候,肩胛骨会凸出来。写字慢,一板一眼,做题做不出来就喜欢托腮,还喜欢趴桌子。话非常少,不主动与人交流。
他上课经常开小差,盯着窗外发呆,一走神就是半节课,下课了就开始懊悔上课漏掉的内容,然后翻教辅硬学,哪里卡住了,就生自己的闷气,情绪都写在脸上。晚自习爱戴耳机,不知道在听歌还是别的,感觉不像学习的内容。
班主任说他没怎么笑过,确实不多,但也不是完全不笑,频率比较低并且隐蔽无法轻易发现。比方说一只飞到他面前的蚊子,被他一掌拍死的时候,比方说年级巡堂的领导在他附近站得太久的时候,他就开始把手放在嘴边,用小动作掩饰笑意,还有,英语小测全对的时候,他也会笑。
对一种生物的了解首先要从观察开始,孟德尔曾经不分日夜观察豌豆,持续达八年之久,才发现了遗传定律。
很长一段时间,我就这样看着祁丹伊坐在我前面的背影,例行“照顾”他的职责。
当然就算是许多年后,我们已经十分熟悉,可以交换任何情话,我也不曾告诉他,某个傍晚,班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说的这件事,还请她原谅我的自私,让祁丹伊不明白她作为老师的良苦用心。我就是有点害怕,担心他会认为我们关系的发展不是起源于纯粹的情感。
当前后桌很自然会产生交流,分发作业、上学放学例行的打招呼、体育课时偶尔分到一组、外加住隔壁宿舍抬头不见低头见,我们从完全不熟悉的同学变成互相认识,有点别扭有点心照不宣的关系。大概率还是照顾他的嘱托给我产生心理压力,导致必须分出注意在他身上,我确实怕麻烦。
离开的时候,房东阿姨风风火火地提着一个红色的小桶上来了,我吓了一跳,默默让开一条道,总是忽略现在没有人看得见我们。
阿姨手上拿着几张纸,用刷子在小桶里蘸了几下,然后在纸上刷上胶水,最后贴在我们的家门口,上面是四个大字——“有房出租”。
我跟江崇相视一笑,手牵着手继续下楼。
第35章
35.江崇视角—“在我眼中”
情人眼里出西施?
跟祁丹伊在一起之前,我还不相信恋人之间真的存在某种可以美化一切的滤镜。
他眼中的我,跟我所熟悉的自己,几乎不像一个人。
而我比祁丹伊所认为的,还要早认识他一点。
第一次见到他,是学校球场边,我在喝水,太阳很大,没办法完全睁开眼睛。
耳边吵吵闹闹,很多种说话声加上白噪音,喝冰水都觉得热。
我的视线不经意地停下来,又像提前预设好一般,注意到某个安宁的、不起眼的角落。
有个人在乒乓球桌旁,坐在凳子上,拿着一本小说,边看边打瞌睡。
头发擦着书角,翘起了一撮,被太阳光照到,黑色的头发有些发棕,过了一会儿,大概是睡得更沉,脸快埋在书里,我看见他的额头被锋利的书角蹭得红红的。
当时在想,这个人的皮肤肯定很薄,有什么书那么好看?这么困还要看。
第二次遇见,冬天,校门口,擦肩而过。我跟朋友出去吃中午饭,他一个人,头低着看地面,貌似心情有点不好。放学的时候,校门口附近有点挤,他走路不看路,差一点撞到人,他踉跄了几步,突然离我很近,校服外套的金属拉链头碰到我手背,有点凉凉的。
这个人蠢蠢的,还没什么朋友。
第三次,分班,九月份开学,他变成我的前桌,班主任开班会把名单投到多媒体屏幕上,我知道了他的名字,祁丹伊,学号是25。
第一排的同学开始传新课本下来,我坐在最后一排,他拿到课本,没有回头,几乎只是伸手扔到我桌子上,一本英语书砸到我的手,新书表面沙沙的质感让我有点没由来的烦躁,我看了眼这个新前桌的后脑勺,毛茸茸的。
这个人有点没礼貌,跟名字和长相都不贴。
我的学校生活算不上丰富,跟大多数人一样两点一线,只是不回家,住宿舍,每天的活动范围就是宿舍、操场、食堂、教学楼。
学校住宿的人并不多,每升一个年级还要换一次宿舍,因为总是住不久,大家跟舍友普遍不熟,也没有必须交朋友的必要。
开学那天,我从洗衣房里出来,又看到祁丹伊了,他还在搬东西,怀里抱着一个大箱子,遮住半张脸,有点吃力,脸颊鼓鼓的,眉毛皱起来,我正犹豫,需不需要过去帮忙。
这是出于一个比较正式的原因。
下午放学前,班主任找到我,把我叫到办公室,拍了拍我的肩膀,像所有为学生担心的老师一般,压低了声音,郑重地嘱咐我一件事。
内容很短,而且有一点莫名其妙。
——“江崇啊,老师托你办一件事行吗?”
——“您说。”
她挪了挪鼻梁上的眼镜架,然后说:“你人缘不错,帮老师多照顾一下班上的祁丹伊,你前桌,同意吗?”
为什么?这么大的人了,有什么需要照顾的?我最讨厌麻烦。
他照顾不好自己吗?看起来就像。
心里这么想着,但我本质上十分擅长伪装,因此也变成老师眼中的“人缘不错”,抛开外貌的因素不谈,单论内里,我对大家偏爱哪一类性格的人十分了解,把自己变成这一种人并不是很难——成绩好的同时保持松弛感、不唯分数论、开得起玩笑、会一点其他人不会的技能,除此之外,平时对人不要过于热情,保持自己的个性。做得到这些,除非磁场不亲人,否则都会在一个群体里受欢迎。
所以即便不太愿意接下这么个照顾人的任务,我还是对眼角长出几条皱纹,嘴唇因为缺水有点干的班主任说:“行,我多注意一下。”
这种时候她应该告诉我一些深层次的原因,比如为什么要我关照一个同班同学,我不主动问,是贴心地把说出口的选择权交给老师,出于拜托我做事的感谢心理,她或许更愿意跟我讲那个人的事情。
班主任看了我一眼,轻轻叹了一口气,许是对我是否可信任作出新一轮的评估,随后她开始说我有一点好奇的部分。
——“祁丹伊个性有点孤僻,家里没什么人,一直住在学校,唉,在学校也没有特别熟悉的人,学习上自己给自己压力很大,我带他一年了,没见他真心笑过。”
——“老师想来想去,觉得还是拜托你比较合适,你们都是内宿生,又是同龄人,应该比我容易沟通一些,哦,别有压力,也不是交给你什么任务,就是希望你平时多跟他说点话,当成朋友那样相处,学习上有什么能帮的,你就多帮一下他。”
——“行,我知道了,您别担心。”
一番话里能提取的信息量十分有限,三言两语很难给一个人下判断,可是我听出了一点,这个叫祁丹伊的人,像也没家的样子。
擅长伪装,把自己变成大多数人喜欢的那种人,有时并不是时刻有用,就算一整个学校都没有讨厌你的人,也无济于事,奖励不了一个家。
—
犹豫的几秒钟,祁丹伊把装着杂物的箱子放到地上,不知道为什么抹了一下脸,手上的灰蹭到脸上,跟一只脏脏的三花猫似的。
然后他突然生气,对着箱子踢了一脚,没有踢动,搞不懂在干嘛。
——“诶,江崇,你笑什么呢?那边有什么好看的。”
——“哦…没什么,走吧。”
最终我还是没有上前帮忙,后来我反省了一下为什么要犹豫,明明答应了要多照顾他一点,拉不下面子吗?就是普通同学有什么?
可能我就是想观察一下吧,想看这个人在他的世界里是怎样的,想看他一些小小的反应,有点傻,可是还蛮有意思,就像在乒乓球桌旁打瞌睡把额头磕红,或者是没注意的时候头顶翘起来的一撮头发,诸如此类。
在学校里面,活成自己一个人,在心理上不太容易。祁丹伊不像我,他活得比我自在一些。
我的世界并不是平滑而明亮的,我有暗层,有回音,角落处有结起来的密密麻麻的蜘蛛网,灯泡坏掉了,大部分时间一动不动,偶尔频闪,房顶不坚固,天气坏一点,这里就摇摇欲坠,山雨欲来风满楼。
没有人会喜欢这样的世界,我也是。因此我把它修修补补加上可有可无的装饰,最后再把它套上一个还算看得过去的外壳,用心经营,它慢慢地变得受人喜欢和欢迎。
我对此还算满意,不敢把外壳揭开已经许久,甚至习惯。只在没有人关注到的时刻,悄悄地全副武装回去那个暗层坐一会儿,等雨把我全身淋得湿透,便匆匆离开。
我也为丢失自己而恐惧。
祁丹伊长得挺好看的,眼睛是偏圆的杏眼,头发多,看起来软,脖子白白的,耳垂和耳尖时常发红,因为他容易紧张、喜欢摸自己的耳朵。他很瘦,弯腰的时候、动的时候,肩胛骨会凸出来。写字慢,一板一眼,做题做不出来就喜欢托腮,还喜欢趴桌子。话非常少,不主动与人交流。
他上课经常开小差,盯着窗外发呆,一走神就是半节课,下课了就开始懊悔上课漏掉的内容,然后翻教辅硬学,哪里卡住了,就生自己的闷气,情绪都写在脸上。晚自习爱戴耳机,不知道在听歌还是别的,感觉不像学习的内容。
班主任说他没怎么笑过,确实不多,但也不是完全不笑,频率比较低并且隐蔽无法轻易发现。比方说一只飞到他面前的蚊子,被他一掌拍死的时候,比方说年级巡堂的领导在他附近站得太久的时候,他就开始把手放在嘴边,用小动作掩饰笑意,还有,英语小测全对的时候,他也会笑。
对一种生物的了解首先要从观察开始,孟德尔曾经不分日夜观察豌豆,持续达八年之久,才发现了遗传定律。
很长一段时间,我就这样看着祁丹伊坐在我前面的背影,例行“照顾”他的职责。
当然就算是许多年后,我们已经十分熟悉,可以交换任何情话,我也不曾告诉他,某个傍晚,班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说的这件事,还请她原谅我的自私,让祁丹伊不明白她作为老师的良苦用心。我就是有点害怕,担心他会认为我们关系的发展不是起源于纯粹的情感。
当前后桌很自然会产生交流,分发作业、上学放学例行的打招呼、体育课时偶尔分到一组、外加住隔壁宿舍抬头不见低头见,我们从完全不熟悉的同学变成互相认识,有点别扭有点心照不宣的关系。大概率还是照顾他的嘱托给我产生心理压力,导致必须分出注意在他身上,我确实怕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