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呼风唤雨 第224节
“才貌双全,可先留在陛下身侧做个拟旨郎中。”蔡琰浅笑。
她与貂蝉如今在朝中担任要务,不能如先前一样随时陪伴陛下,是该为陛下再选几个能贴身辅佐的贤才了。
参照自家陛下喜好,蔡琰早早就在书院中挑到了合适人选,就等甄宓出仕了。
“知我者,文姬也。”陈昭一笑。
科举之事安排妥当后,陈昭命人给曹操送去一个食盒。彼时曹操正在府中教导子女诗文,自归降以来,陈昭一直未予任用,他便深居简出,以课子为乐。多年的宦海沉浮,早已让他学会了耐心等待。
听闻这是陈昭所赐,曹操挥退子女,独自在书房中揭开盒盖——依然空空如也。
曹操:“……”
陈昭都当皇帝了,怎么还这么喜欢使坏?哪天陈昭在朝堂上指着他笑“短腿的是曹操”,他都不觉得奇怪。
他深吸一口气,起身仔细观察食盒,终于从食盒底部找到了一封故意压在木板下的信。
【征西将军、国子监祭酒】
显然,这是一道二选一的题目。
作者有话要说: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尚书·尧典》
禅位诏书参考:
朕在位三十有二载,遭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炎精之数既终,行运在乎曹氏。是以前王(曹操)既树神武之绩,今王(曹丕)又光曜明德以应其期,是历数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唐尧不私于厥子,而名播于无穷。朕羡而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魏王。——刘协禅位给曹丕的诏书
第220章
曹操并未立刻抉择,而是细细看完了这封信。国子监祭酒倒是没什么特殊之处,就是在国子监钻研文赋,因着日后各州都要设立昭明书院,连教导学子的差事都轮不到国子监了。到点上下职,十分悠闲,倒能做个富贵闲人,含饴弄孙。
至于征西将军,名义上是将军,没有一兵一卒,只给粮草兵器,许他带着旧部西出阳关。凭此去西域招兵买马,一切事务自行决断。在外立下的战功,既能为自己加官进爵,也可为子女换取荫封。
“也不怕我一去不回……”话说到半截,曹操先笑了。
十年之后,天晓得大昭会在陈昭手底下发展成什么模样。这些年北方一年比一年寒冷,陈昭地方种高产的昭明稻,西域可没地方种粮食。掐着粮草命脉,陈昭岂会担心他一去不返?
何况他已年过不惑,膝下那些子嗣显然不是陈昭的对手。难道要他在中原败一遍,再让子嗣日后在西域再败一遍不成?
曹操霍然起身,长吐一口浊气,目光掠过国子监祭酒的闲职,径直按在“征西将军”的朱红印文上。
多年殚精竭虑的操劳与让他头疼不止的头风叠加,使得曹操早生华发,他已经不再年轻了。
可是。
曹操将信揣如袖中,快步走到窗边,眺望着一行大雁从院子上空掠过:“老夫虽已年过不惑,却还是心有不甘啊。”
他还想要建功立业。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昭明元年十月初,征西将军曹操率部众前往西域。
曹洪、夏侯惇、程昱等人随行。
昭明二年开春。
十数艘巨大的楼船静静停泊在江岸,船帆猎猎作响。刘备从为首的楼船上缓步而下,身后陈群紧随其后,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用看囚犯的眼神死死盯着刘备。
这大半年来,刘备早已习惯了这种如影随形的监视。偏偏陈群还很聪明,知道他在这两个义弟就不会跑,所以一心一意盯着他监视。此刻即将远离故土,刘备心中竟无多少离愁,反倒涌起一丝如释重负的轻松。
终于能摆脱陈群的监视了!天晓得他半夜起夜,一推门看到陈群派来监视他的人站在茅厕门外的时候有多无奈。
不能因为他祖宗刘邦曾经借口这事逃离鸿门宴,就也认定他会这么干吧?
“大哥!你说俺张翼德就真生得那般可怕吗?”另一艘楼船上,张飞人未至声先到,粗犷的嗓音里竟透着一丝委屈。
刘备无奈摇头,抬眼望去,只见张飞一马当先跳下最后几步台阶,其后关羽正从船舷踏下,臂弯里还挂着个死活不肯松手的刘协,这位曾经的汉室天子,如今的汉王,自抵达建业便如溺水者抓住浮木般紧抱关羽的胳膊,任谁劝说都不肯放开。
“许是汉王与云长投缘。”刘备只能如此安慰张飞,尽管他自己也百思不得其解。
好歹他和刘协还有隔了十八代的血缘,他相貌生的也比不怒自威的二弟更亲和些,可刘协放着他这位皇叔不黏,非跟着关羽,也只能往眼缘上想了。
江风凛冽,刘备拢了拢披风。初春的寒意渗入骨髓,想到海上更刺骨的风浪,他不由轻叹。
“玄德公。”忽然一声清朗呼唤传来。刘备蓦然回首,脸上浮现出一个真切的笑容。江岸边,一道修长身影踏着晨雾而来,羽扇纶巾,衣袂飘飘。
“诸葛军师。”
刘备迎上前去,江风拂动他飘扬的鬓发。他望着诸葛亮:“备今日出海,日后还要劳烦军师了。”
诸葛亮含笑道:“陛下已将汉国之事尽数交给亮,日后亮与将军多的是通信机会。”
汉国便是那片封地的新名字。
陈昭把人放出去也不是不管了,刘备与大昭还签了契书,能以金银之物与中原交换粮种、农具等物,子嗣也能送入昭明书院读书。有些类似周天子分封诸侯,只是陈昭分封的地方是离大陆千里之外的海国而已。
二人又叙谈片刻,临近尾声,刘备忽然从披风下取出两顶编织精巧的草帽。他摩挲着帽檐,露出罕见的腼腆笑容:“备数年前欠陈使君一顶小帽,如今才有空闲编草帽。”
说着将其中一顶递给诸葛亮,“还请军师将此顶交给陈使君。”
不待诸葛亮回应,刘备又将另一顶草帽塞入他手中:”这顶赠给军师。这些时日劳烦军师为船队操劳,备见军师实在辛苦,结小帽一顶,赠给军师,聊表心意。”
他略显局促地摩挲着帽檐,“备身无长物,只有一手早年编织草帽的本事,还望军师莫要嫌弃。”
诸葛亮接过草帽,当着刘备的面微笑戴在头上:“亮便却而不恭了。”
刘备望着远方的海平线,声音有些飘忽,“待到那边安定,备若有机会回中原养老,日后再与军师把酒言欢。”
诸葛亮微微颔首,目送刘备转身登船。
船队缓缓驶离港口,顺着入海口进入茫茫大海。那一排黑点渐渐变(mkmd)小,最终消失在海天相接之处。
昭明二年春,大汉征东将军刘备、关羽、张飞三人跟随汉王刘协前往海外就藩。
船队刚消失在江天之际,一艘轻快的小舟突然如离弦之箭般掠过水面。刚长成半大女郎的孙尚香单脚踩在船头,一手持剑,一手高举船桨,乌黑的长发在风中猎猎飞舞。
周瑜盘膝坐于船中,神色从容。孙策与孙权却紧抓船栏,江风呼啸,将二人发丝吹得凌乱飞舞。
“呸、呸。”孙策吐出口中发丝,大喊,“小妹,让人慢些,慢些!”
孙尚香立于船头,高举船桨,衣袂翻飞:“不行!我可是要当定海侯的女郎。”
她笑声清亮,“我才不怕大风!”
话音未落,小舟已如游鱼掠波,划过江心,只余一串清脆的笑声在风中飘散。
*
春去秋来,这是昭明二年的秋日。
阜城县外的村落静卧在山水环抱间。蔡琰站在矮墙下,仰头望着探出墙头的梨树枝桠,盘算着能否自己若是跳起来能否摘到那几颗饱满的梨子。
忽然,墙头上探出一张熟悉的脸。陈昭笑吟吟地俯身,发梢沾着几片金黄的落叶:“这是谁家的小娘子,与我私奔如何?”
“不知陈家女郎家中田产几何?以何聘我这大家之女?”蔡琰仰头看着陈昭,眉眼弯弯。
“以尚书之位聘之可够?”陈昭向蔡琰伸出手。
“那便说定了。”蔡琰伸出手,任陈昭将她拉上墙头,”这回可不怕家父知晓了。”
陈昭挑眉:“哦?”
“他如今也在陈家女郎麾下为官,”蔡琰轻笑,“不敢反对了。”
秋风掠过,蔡琰坐在墙头撑着衣袂,陈昭爬到树顶,很快就带了满兜的梨下墙。
摘完了梨子,陈昭与蔡琰沿着田埂往回走。远远便见赵溪和吕玲绮从林子里钻出来,两人灰头土脸,发间还沾着枯叶。吕玲绮手里拎着三只野兔,远远看到陈昭,得意洋洋地跳起来晃了晃。
“主公,我一下就抓到了三只野兔!”吕玲绮偷瞄了一眼陈昭,心想赵溪告诉她,主公小时候蹲一天都不一定能抓到一只野兔,她半个时辰就抓到了三只野兔。
打猎这方面,她略胜主公两筹!
空地中央,赵云正蹲在篝火旁翻烤野味。他手腕沉稳地转动木枝,肉香混着松木烟气飘散开来。
另一辆马车后,郭嘉鬼鬼祟祟地探出半个身子,正偷抿一口酒,见陈昭来了,慌忙把酒壶往身后藏。
好不容易抛下其他同僚跟随主公一起出门,能有痛快喝酒的机会,可不能让主公抓住他的小辫子再把他的酒断了。
尽管郭嘉也知道这是欲盖弥彰,毕竟酒坛好藏,酒气难藏。可只要不被主公抓着现行,他就能厚着脸皮装作没这回事。
陈昭兜着梨子走来,衣摆还沾着墙头的青苔。她冲赵溪一笑:“当年那棵小梨树也长大了,结的果子也比以前大多了。”
陈昭二人身后还跟着几个小尾巴。
几个村童从陈昭摘梨的时候就凑了过去,踮着脚张望,望着陈昭怀里的梨流口水。
这些稚童身手没有陈昭利索,摘不到树顶上长得最好的些梨。
陈昭先给自家亲朋一人分了一个梨,剩下的全抛给那几个村童:“吃去吧。”
几个小孩得了梨,欢快跑开了。
陈昭在赵云身旁坐下,接过刚烤好的兔腿,油脂还在滋滋作响。她朝众人招手:“快些吃,若被人认出来,咱们可就得落荒而逃了。”
郭嘉抱着酒坛摇摇晃晃走来,打了个酒嗝:“陛下英明神武,被认出来也是万人景仰。”
“是啊,”陈昭笑吟吟咬了口兔肉,“然后咱们就会被围得水泄不通。到时候就看谁跑得最慢,留下来当’神女座下童子‘了。”
郭嘉一愣,不可思议地看了看众人,突然指着自己鼻子:“臣?”
可不就是他跑得最慢。
火旁顿时爆发出此起彼伏的哄笑,惊起林间几群飞鸟。
与此同时,邺城之中。
某位沮姓谋士还在念叨:“唉,陛下一向勤奋……都怪,咦,竟没人能怪了……”
于是沮授冥思苦想,又给陈昭找好了理由:“陛下登基以来,夙兴夜寐,偶尔沐休几日,无可厚非。”
因为勤奋可靠被留下来处理政务的荀彧、貂蝉、诸葛亮面无表情埋头批阅文书。
两耳不闻窗外事,从而根本不知道主公有休假计划的贾诩叹了口气。
……陛下还是很坏啊。
广宗郊外,一座孤坟前,几朵枯黄的野花被风卷起,飘向天际。
视野渐高,俯瞰万里山河——
她与貂蝉如今在朝中担任要务,不能如先前一样随时陪伴陛下,是该为陛下再选几个能贴身辅佐的贤才了。
参照自家陛下喜好,蔡琰早早就在书院中挑到了合适人选,就等甄宓出仕了。
“知我者,文姬也。”陈昭一笑。
科举之事安排妥当后,陈昭命人给曹操送去一个食盒。彼时曹操正在府中教导子女诗文,自归降以来,陈昭一直未予任用,他便深居简出,以课子为乐。多年的宦海沉浮,早已让他学会了耐心等待。
听闻这是陈昭所赐,曹操挥退子女,独自在书房中揭开盒盖——依然空空如也。
曹操:“……”
陈昭都当皇帝了,怎么还这么喜欢使坏?哪天陈昭在朝堂上指着他笑“短腿的是曹操”,他都不觉得奇怪。
他深吸一口气,起身仔细观察食盒,终于从食盒底部找到了一封故意压在木板下的信。
【征西将军、国子监祭酒】
显然,这是一道二选一的题目。
作者有话要说: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尚书·尧典》
禅位诏书参考:
朕在位三十有二载,遭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炎精之数既终,行运在乎曹氏。是以前王(曹操)既树神武之绩,今王(曹丕)又光曜明德以应其期,是历数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唐尧不私于厥子,而名播于无穷。朕羡而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魏王。——刘协禅位给曹丕的诏书
第220章
曹操并未立刻抉择,而是细细看完了这封信。国子监祭酒倒是没什么特殊之处,就是在国子监钻研文赋,因着日后各州都要设立昭明书院,连教导学子的差事都轮不到国子监了。到点上下职,十分悠闲,倒能做个富贵闲人,含饴弄孙。
至于征西将军,名义上是将军,没有一兵一卒,只给粮草兵器,许他带着旧部西出阳关。凭此去西域招兵买马,一切事务自行决断。在外立下的战功,既能为自己加官进爵,也可为子女换取荫封。
“也不怕我一去不回……”话说到半截,曹操先笑了。
十年之后,天晓得大昭会在陈昭手底下发展成什么模样。这些年北方一年比一年寒冷,陈昭地方种高产的昭明稻,西域可没地方种粮食。掐着粮草命脉,陈昭岂会担心他一去不返?
何况他已年过不惑,膝下那些子嗣显然不是陈昭的对手。难道要他在中原败一遍,再让子嗣日后在西域再败一遍不成?
曹操霍然起身,长吐一口浊气,目光掠过国子监祭酒的闲职,径直按在“征西将军”的朱红印文上。
多年殚精竭虑的操劳与让他头疼不止的头风叠加,使得曹操早生华发,他已经不再年轻了。
可是。
曹操将信揣如袖中,快步走到窗边,眺望着一行大雁从院子上空掠过:“老夫虽已年过不惑,却还是心有不甘啊。”
他还想要建功立业。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昭明元年十月初,征西将军曹操率部众前往西域。
曹洪、夏侯惇、程昱等人随行。
昭明二年开春。
十数艘巨大的楼船静静停泊在江岸,船帆猎猎作响。刘备从为首的楼船上缓步而下,身后陈群紧随其后,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用看囚犯的眼神死死盯着刘备。
这大半年来,刘备早已习惯了这种如影随形的监视。偏偏陈群还很聪明,知道他在这两个义弟就不会跑,所以一心一意盯着他监视。此刻即将远离故土,刘备心中竟无多少离愁,反倒涌起一丝如释重负的轻松。
终于能摆脱陈群的监视了!天晓得他半夜起夜,一推门看到陈群派来监视他的人站在茅厕门外的时候有多无奈。
不能因为他祖宗刘邦曾经借口这事逃离鸿门宴,就也认定他会这么干吧?
“大哥!你说俺张翼德就真生得那般可怕吗?”另一艘楼船上,张飞人未至声先到,粗犷的嗓音里竟透着一丝委屈。
刘备无奈摇头,抬眼望去,只见张飞一马当先跳下最后几步台阶,其后关羽正从船舷踏下,臂弯里还挂着个死活不肯松手的刘协,这位曾经的汉室天子,如今的汉王,自抵达建业便如溺水者抓住浮木般紧抱关羽的胳膊,任谁劝说都不肯放开。
“许是汉王与云长投缘。”刘备只能如此安慰张飞,尽管他自己也百思不得其解。
好歹他和刘协还有隔了十八代的血缘,他相貌生的也比不怒自威的二弟更亲和些,可刘协放着他这位皇叔不黏,非跟着关羽,也只能往眼缘上想了。
江风凛冽,刘备拢了拢披风。初春的寒意渗入骨髓,想到海上更刺骨的风浪,他不由轻叹。
“玄德公。”忽然一声清朗呼唤传来。刘备蓦然回首,脸上浮现出一个真切的笑容。江岸边,一道修长身影踏着晨雾而来,羽扇纶巾,衣袂飘飘。
“诸葛军师。”
刘备迎上前去,江风拂动他飘扬的鬓发。他望着诸葛亮:“备今日出海,日后还要劳烦军师了。”
诸葛亮含笑道:“陛下已将汉国之事尽数交给亮,日后亮与将军多的是通信机会。”
汉国便是那片封地的新名字。
陈昭把人放出去也不是不管了,刘备与大昭还签了契书,能以金银之物与中原交换粮种、农具等物,子嗣也能送入昭明书院读书。有些类似周天子分封诸侯,只是陈昭分封的地方是离大陆千里之外的海国而已。
二人又叙谈片刻,临近尾声,刘备忽然从披风下取出两顶编织精巧的草帽。他摩挲着帽檐,露出罕见的腼腆笑容:“备数年前欠陈使君一顶小帽,如今才有空闲编草帽。”
说着将其中一顶递给诸葛亮,“还请军师将此顶交给陈使君。”
不待诸葛亮回应,刘备又将另一顶草帽塞入他手中:”这顶赠给军师。这些时日劳烦军师为船队操劳,备见军师实在辛苦,结小帽一顶,赠给军师,聊表心意。”
他略显局促地摩挲着帽檐,“备身无长物,只有一手早年编织草帽的本事,还望军师莫要嫌弃。”
诸葛亮接过草帽,当着刘备的面微笑戴在头上:“亮便却而不恭了。”
刘备望着远方的海平线,声音有些飘忽,“待到那边安定,备若有机会回中原养老,日后再与军师把酒言欢。”
诸葛亮微微颔首,目送刘备转身登船。
船队缓缓驶离港口,顺着入海口进入茫茫大海。那一排黑点渐渐变(mkmd)小,最终消失在海天相接之处。
昭明二年春,大汉征东将军刘备、关羽、张飞三人跟随汉王刘协前往海外就藩。
船队刚消失在江天之际,一艘轻快的小舟突然如离弦之箭般掠过水面。刚长成半大女郎的孙尚香单脚踩在船头,一手持剑,一手高举船桨,乌黑的长发在风中猎猎飞舞。
周瑜盘膝坐于船中,神色从容。孙策与孙权却紧抓船栏,江风呼啸,将二人发丝吹得凌乱飞舞。
“呸、呸。”孙策吐出口中发丝,大喊,“小妹,让人慢些,慢些!”
孙尚香立于船头,高举船桨,衣袂翻飞:“不行!我可是要当定海侯的女郎。”
她笑声清亮,“我才不怕大风!”
话音未落,小舟已如游鱼掠波,划过江心,只余一串清脆的笑声在风中飘散。
*
春去秋来,这是昭明二年的秋日。
阜城县外的村落静卧在山水环抱间。蔡琰站在矮墙下,仰头望着探出墙头的梨树枝桠,盘算着能否自己若是跳起来能否摘到那几颗饱满的梨子。
忽然,墙头上探出一张熟悉的脸。陈昭笑吟吟地俯身,发梢沾着几片金黄的落叶:“这是谁家的小娘子,与我私奔如何?”
“不知陈家女郎家中田产几何?以何聘我这大家之女?”蔡琰仰头看着陈昭,眉眼弯弯。
“以尚书之位聘之可够?”陈昭向蔡琰伸出手。
“那便说定了。”蔡琰伸出手,任陈昭将她拉上墙头,”这回可不怕家父知晓了。”
陈昭挑眉:“哦?”
“他如今也在陈家女郎麾下为官,”蔡琰轻笑,“不敢反对了。”
秋风掠过,蔡琰坐在墙头撑着衣袂,陈昭爬到树顶,很快就带了满兜的梨下墙。
摘完了梨子,陈昭与蔡琰沿着田埂往回走。远远便见赵溪和吕玲绮从林子里钻出来,两人灰头土脸,发间还沾着枯叶。吕玲绮手里拎着三只野兔,远远看到陈昭,得意洋洋地跳起来晃了晃。
“主公,我一下就抓到了三只野兔!”吕玲绮偷瞄了一眼陈昭,心想赵溪告诉她,主公小时候蹲一天都不一定能抓到一只野兔,她半个时辰就抓到了三只野兔。
打猎这方面,她略胜主公两筹!
空地中央,赵云正蹲在篝火旁翻烤野味。他手腕沉稳地转动木枝,肉香混着松木烟气飘散开来。
另一辆马车后,郭嘉鬼鬼祟祟地探出半个身子,正偷抿一口酒,见陈昭来了,慌忙把酒壶往身后藏。
好不容易抛下其他同僚跟随主公一起出门,能有痛快喝酒的机会,可不能让主公抓住他的小辫子再把他的酒断了。
尽管郭嘉也知道这是欲盖弥彰,毕竟酒坛好藏,酒气难藏。可只要不被主公抓着现行,他就能厚着脸皮装作没这回事。
陈昭兜着梨子走来,衣摆还沾着墙头的青苔。她冲赵溪一笑:“当年那棵小梨树也长大了,结的果子也比以前大多了。”
陈昭二人身后还跟着几个小尾巴。
几个村童从陈昭摘梨的时候就凑了过去,踮着脚张望,望着陈昭怀里的梨流口水。
这些稚童身手没有陈昭利索,摘不到树顶上长得最好的些梨。
陈昭先给自家亲朋一人分了一个梨,剩下的全抛给那几个村童:“吃去吧。”
几个小孩得了梨,欢快跑开了。
陈昭在赵云身旁坐下,接过刚烤好的兔腿,油脂还在滋滋作响。她朝众人招手:“快些吃,若被人认出来,咱们可就得落荒而逃了。”
郭嘉抱着酒坛摇摇晃晃走来,打了个酒嗝:“陛下英明神武,被认出来也是万人景仰。”
“是啊,”陈昭笑吟吟咬了口兔肉,“然后咱们就会被围得水泄不通。到时候就看谁跑得最慢,留下来当’神女座下童子‘了。”
郭嘉一愣,不可思议地看了看众人,突然指着自己鼻子:“臣?”
可不就是他跑得最慢。
火旁顿时爆发出此起彼伏的哄笑,惊起林间几群飞鸟。
与此同时,邺城之中。
某位沮姓谋士还在念叨:“唉,陛下一向勤奋……都怪,咦,竟没人能怪了……”
于是沮授冥思苦想,又给陈昭找好了理由:“陛下登基以来,夙兴夜寐,偶尔沐休几日,无可厚非。”
因为勤奋可靠被留下来处理政务的荀彧、貂蝉、诸葛亮面无表情埋头批阅文书。
两耳不闻窗外事,从而根本不知道主公有休假计划的贾诩叹了口气。
……陛下还是很坏啊。
广宗郊外,一座孤坟前,几朵枯黄的野花被风卷起,飘向天际。
视野渐高,俯瞰万里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