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周文元派杨帆继到京外赈灾,一方面是要支开他免得添乱,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个人为官清廉,为人正直,此刻派他去方能避免灾民的赈灾款粮被挪用。
  可这一切比周文元想的要更糟,京郊的官府自己都没能按时拿到官饷,对这些难民更是冷淡了许多,越到后面,粥棚里的粥不止越来越稀,竟然连量都不够了。杨帆继赶到的时候,京郊管理赈灾的官员正窝在当地的孔子庙里喝着家仆端过来的鸡汤。杨帆继来得快,竟然比调令来的还快!这个官员还不认识他,只是看补子知道比自己官大,就把汤放到一旁,站起来迎接。
  杨帆继没有理会他,只是吩咐自己带来的人:打开孔子庙,让灾民们住进来。
  这?赈灾的官员略感尴尬:这位大人,您这是。
  不只是孔子庙,把所有能住人的地方都腾出来,让灾民住进来。
  大人,这,这住不下啊!就算全都打开都住不下啊!赈灾的官员挡在杨帆继面前。
  杨帆继的脸上看不出喜怒:我不管你住不住的下,我只是告诉你,如果再饿死一个人呢,冻死一个人,就算是周阁老都保不了你!
  这,这,话不是这样说的啊,朝廷不给钱,不给粮,我这是没办法啊。赈灾的官员摊开手。
  那碗冒着热气的鸡汤,此刻额外碍眼,杨帆继冷笑了一下:来人,到许大人家里去看看。
  您!?
  连赈灾的粮款都敢挪用,眼看着百姓冻死饿死在门口都不为所动,许甬,你枉为人了!
  杨帆继端起那碗鸡汤,猛地摔在地上:开门!开门!!!
  孔子庙的门打开了,粥锅重新架起来了,但是路旁冻僵的饥民已经走不动,哭不动了。杨帆继想要扶起身旁的一位老人,但是老人僵硬的胳膊像一块冰冷的石头,半睁的眼睛中只有凝固的视线。杨帆继还是想把他搀扶起来:大爷,大爷,你醒醒,可不能睡啊,起来喝粥了,粥棚架起来了。
  杨大人,他,他已经死了。
  杨帆继的眼眶忍不住湿润了,漫天的雪花似乎要将倒伏满街的人们掩盖,而不只是这个县,还有许多县,不只是京郊,不只是佳兴,还有许多许多人,许多许多地方,要艰难的捱过这凄凉的冬季。
  杨帆继奔波了数日,总算是勉强规划出了几日的粥饭,但是这还不够,如果朝廷不能有所作为,那不过是让百姓缓死几日。所以他即刻赶回京城,想要面圣。
  但到了一墙之隔的京城,陈熵却正被百官挤的抽不出时间来见他。直到他回京三天,杨帆继的奏疏还没有呈到陈熵面前。杨帆继终于等不了,凭借顾命大臣的身份求见。陈熵想要见他,但是现在他不得不忙着自己的婚事了。
  这不是百姓嫁娶,这是皇帝大婚。
  这不是随便哪家的女孩,她背后是掌控几十万兵权的王家。
  兹事体大。
  魏池对专程来见他的杨帆继说:兹事体大。
  杨帆继依旧是板着冷淡的表情:还请魏大人代本官向皇上表明。
  魏池无奈:杨大人错估了下官,下官只是皇上众多的老师之一,下官并没有信心能够动摇皇上的想法。荀大人不帮杨大人引荐是因为还有十多天就是皇上大婚了,这期间不能出岔子。
  如果出了岔子,那王允义会有怎样的想法,谁都说不定,要知道现在不论是秦王还是王允义都绝不会听命于朝廷。西南原本有的兵力都折损在漠南了,皇上手上并没有兵权。
  魏大人的意思就是让百姓饿死?
  魏池叹了一口气:那大人请随下官进宫试一试。
  果然,还没见到皇上就被内阁的人和荀大人堵住了,荀秉超看杨帆继的眼光中满是不满。魏池主动迎上去,和两位大人问好。
  内阁当值的是王毅,魏池迎上去给他行了个礼,笑容满面:王大人好,今天您在值房啊?
  王毅对周文元之外的人可懒得有好脸色,只是冷冰冰的嗯了嗯。
  王大人,荀大人,下官有请奏想要面圣。
  王毅看了看一旁拉着脸的杨帆继:两位何事?
  杨帆继正要开口,魏池递了个本子上来:关于陛下大婚的礼仪,皇上之前命臣梳理,现在准备呈给皇上看。
  王毅冷笑:这个白天呈上来即可,现在不用这样急着。更何况魏大人不在礼部了,何必又要兼差。
  魏池即便强装笑容,脸上都有点拉不住了。
  荀秉超接过话:皇上大婚为重,那魏大人和杨大人就去吧。
  王毅这才算卖了个面子,冷冷的笑了笑,不再追问了。
  进去见陈熵的时候,他正在试着礼服,一个礼部的官员还在一旁详细的介绍各种礼仪规矩。
  魏师傅来了?陈熵高兴地转过头,脑袋却被正在更换的帽子勒了一下。
  陈熵只好又配合的回正了头:赐座。
  魏池思考着措辞,正准备开口,杨帆继突然站起来,向前了一步跪下:皇上,臣有一件急事请奏。
  魏池有些吃惊的看了他一眼,杨帆继却没与理他:臣今日被派往京郊赈灾,去的这几日看来,京郊已经汇集了大约十万灾民,赈灾粮现在已经不够了。
  这件事情归内阁调派,陈熵知道得并不详细:还差多少粮食?
  还差十万石。
  这件事情内阁知不知道?
  臣已经向内阁递了疏了。
  内阁怎样说?
  内阁没有批复粮食。
  陈熵挥了挥手,帮他穿戴的宦官退到了一旁,陈熵摘下帽子扔到了一边:把周文元叫来。
  魏池一惊。
  周文元进内殿时,陈熵依旧在试着礼服,像是没事人一样,他扫了一眼皇帝,就看到了跪在前面的杨帆继,心中不由得冷笑,但当他看到魏池时,表情便复杂了很多。
  陈熵还是让人给周文元赐了座:周阁老,国库的粮食不够了?
  周文元先是看到了杨帆继,又听陈熵这样说,大概明白了缘由:回皇上的话,今年粮食歉收,多地大灾,所以收上来的粮食不多,且佳兴,
  不过是两年时间,国库不至于就被掏空了吧?陈熵打断了周文元的话。
  周文元正要回答,陈熵从帘子背后走了出来:朕的婚宴还可以更加节俭,只是朕这结婚的钱可是拿给灾民买粮的,再挪作他用可就别怪朕不客气了。
  周文元满脸冷汗,陈熵却又回头对杨帆继说:这钱是朕借给你应急的,可别忘了还。
  三个人走出内殿的时候,周文元表情非常的凝重,看了杨帆继一眼,又看了魏池一眼,没说一句话就走了。
  魏池郁闷的看着杨帆继的脑后勺,杨帆继却不准备回头的样子,径直往外走去。
  杨大人,您为何不按说好的行事?!魏池忍不住了。
  入宫前说好是让魏池来劝说陈熵的,而且并没有说要让陈熵把大婚的钱拿出来赈灾!!谁敢拿皇帝大婚的钱赈灾!
  按照魏大人的说法,钱粮还没有到,灾民就饿死了。杨帆继并没有太多表情。
  那!那你就骗我!?魏池简直愤怒了。
  如不这样说,我哪能进得了宫?杨帆继的嘴角在笑。
  这不是进不进的了宫的问题!魏池气得发抖:杨大人,你这样说,这样做,都是有问题的!
  魏池被气糊涂了,指着杨帆继,半天说不出话来。
  杨帆继冷笑:本官倒不像魏大人一般如此在意自己的官位,如果魏大人没有要说的,本官就要去赈灾了,告辞。
  宫灯下的甬道并不明亮,杨大人很快消失在了魏池的视线中,魏池愣在当下,此刻她觉得,如果她能吐血,现在已经被气得吐血了!
  正僵着,一个宦官提着灯急冲冲追了上来:魏大人,请问是魏大人?魏大人!皇上请您回去。
  魏池再进内殿的时候,陈熵已经更换了睡觉的衣裳,面前放着一碗羊羹汤。
  魏师傅,天冷了,您这么晚还要回去,不如喝碗热汤再走,免得着凉。陈熵说着,亲自端着递到了魏池手上:师傅先别忙着说话,先喝汤。
  魏池只好先端起碗来把汤喝了,御厨的手艺很好,汤温而不燥。
  朕知道这不是魏师傅的意思,一定是杨大人哄师傅带他进宫的。看魏池吃惊的表情,陈熵苦笑:杨大人那句话一出口,朕看魏师傅的表情就猜到了。朕是在想,这件事情迟早要让周阁老知道的,虽然没法让他明白此事与师傅无关,但至少要让他知道,是杨大人告了他的状,而且朕得让他知道将来要查他的是谁,这样即便他迁怒于师傅,但总不至于让师傅顶了黑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