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她因这种曲折的拥有感到满足。
祁影在废墟堆里搜寻片刻,凭借极佳的记忆和方向感寻向东南角一个荒坡,那里是整片废墟的边沿,有几间房屋倒塌得只剩下一层半,又被黑黄的沙砾埋了一半。从前我们住的应该是那里。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下去看看可以吗?孜曦很有兴致:检测系统说附近没有黑沙虫活动的迹象。
祁影不太情愿:应该没什么好看的。还是找找可能是出入口的位置吧。
孜曦开始撒娇,大眼睛水汪汪,萌萌地扒拉她:可是我就是想下去看看你的老家,好不好,好不好嘛?上校?
坏了,对女研究员拒绝不了一点。祁影不得不答应了:行吧。但你要听我指挥,必须随时注意安全。
好的,好的,会的会的!孜曦立刻转身去拎她的米黄色悬浮实验箱,就算天崩地裂,一名称职的研究员都不能忘记随身带她的家伙事儿!
祁影操作飞船在荒坡旁停下,调整屏蔽系统覆盖了以飞船为圆心的一大片区域。空气中闪过微弱的,人眼无法察觉的屏蔽波,从星球监控系统中,就只会看见大片毫无变动的废墟景象。
防御力场展开,制造出足够的氧气空间之后,两个人下了飞船。地面的浮沙有七八厘米厚,在人的脚步扰动下飞起一阵一阵尘烟。这处仅剩的一些墙垣被风沙暴摧残得极为严重,外墙的保护涂层和合板结构磨损殆尽,较为坚固的金属框架结构倒是大部分都残留下来。
孜曦戴上了透明的简易防护面罩避免吸入灰尘,边走边说道:还真是荒无人烟。还找得到小时候生活的痕迹吗?
祁影苦笑:怎么可能还有呢?我12岁的时候就离开这里,去了其它聚居点。后来进入军部,没再回来过。这里废弃应该有10年以上了。
孜曦注意到她说的时间,问:所以你,12岁的时候已经在独自生活了吗?
祁影浑不在意:比那早,10岁左右吧。小时候,养我的奶奶叫祁花,那时还有一个姐姐跟我们住在一起,叫祁清。但我们三个人彼此没有血缘关系,祁清和我都是奶奶收养的。聚居点人员管理混乱,这样的小孩并不少。大约我10岁的时候,她俩离开去捕猎,后来没有再回来。
悄无声息消失在野外的人一直都很多的。我去找过几次,没有找到。
啊。孜曦油然生了心疼。相比起来,她虽然从小就生活在家人的高压之下,但至少是衣食无忧着长大。
没什么的,祁影很平常地安慰她,那时候我捕猎黑沙幼虫的技巧已经很不错了,靠自己也能赚到钱。而且,那时候商人收黑沙虫幼体的价格比现在更高些,所以只要能捕到幼体,我就能养得起自己。
明明是这样的孤苦无依的一个小孩子,竟然也如此坚强、平静、自律地长大了,而且把自己养得这样优秀。
星际联盟中绝大多数生活无忧的孩子长大,都不可能比如今的祁影更优秀了。
孜曦认真说:上校,在我心里你比我厉害。
祁影失笑。但心里却很熨帖。
两人在断壁残垣中搜寻片刻,一无所获。几乎任何足以留下记忆的物品都在风沙暴中消失了。
忽然,一只指甲盖大小的土黄色甲虫从墙角沙砾堆中爬出,展开背甲飞了起来,化成土黄色的残影,立刻就要往废墟外飞去。
第 28 章
28
孜曦注意到了这只土黄色的甲虫。
她的速度是追不上了,孜曦立刻叫祁影:试试看抓住它!用我的引力捕捉器!
祁影动作迅速,从实验箱中抽出小型引力捕捉器开启,锁定监测范围内唯一的生物,引力很快将不停扑翅挣扎的甲虫吸入透明捕捉瓶中。祁影将捕捉瓶取下递给孜曦,询问:它有什么特别的吗?
不确定,我先看看。孜曦眉头微皱,盯着这只土黄色的甲虫看了片刻。她的记忆力不错,清晰记得这是助理们收集过的月神星本土物种之一。
她忽然问祁影:你小时候住在这里,还记得聚居点里有什么能自然生长的本土植物吗?
孜曦点开光脑,拉出投影,给祁影展示了长长一串月神星本土植物和昆虫的影像资料。
祁影凝目一一看过去,点出三种植物:比较熟悉的是这三种。
其中有一种亚灌木,植株长成仅10余厘米高,叶片细尖,紫红色,富含水分,叶片间生细刺。这种亚灌木的叶子是这种甲虫的食物之一。但这种植物含水量高,叶片较脆弱,对氧气的需求量也偏高,裸生在风沙暴经常吹袭的地表并不容易存活。
孜曦在附近转了转,忽然问:这只虫子吃什么呢?
嗯?祁影不理解她的意思。
孜曦一边表述一边整理思路:这样的小虫子飞不远。活动半径最多3至5千米。附近一定有它的食物和窝。也一定有水源。在哪里呢?难道是风沙暴卷过来的?
她开始到处寻找植物的踪迹,在隐蔽系统覆盖的大片范围内并无所获。这就是一片彻底没有生命迹象的废弃遗址。毕竟月神星本就荒芜,原生动植物稀少,地表环境极其恶劣,常年有风沙暴肆虐的环境,除了黑沙虫,没有什么生物能随意存活。
祁影耐心陪她找着,最后还是回到了祁影曾经的家。
虫子到底从哪里来的呢?
孜曦抱着手臂站在几堵断墙间冥思苦想,有些灵光瞬息闪过,却难以抓住。
祁影觉得好笑,越发认识到孜博士其实是很倔的人。不过,能长期搞研究的人,哪个不倔呢?
祁影好笑,随口道:不然,先去别的地方看看吧?要么,在地面上找不到,也许在地下
孜曦:!!!
她猛地抬头,使唤祁影回到小飞船上:打开飞船扫描,把这片区域的地下结构扫描给我看看。
好的,我去。祁影从善如流,但是提醒她:防御手环不能关闭,否则我不敢放你一个人在这里。
知道了,快点去。孜曦朝她翻白眼。上校这个人什么都好,但是也许有点太谨慎了!
祁影很快把附近的地下结构三维建模做了出来。
飞船的扫描并不精确,并非针对性开发的程序,只能大致展示出地面以下的泥土和金属结构。
大部分建筑遗址的地下都是较为稳固的金属混合板材地基结构,深入地面下约15至20米,这也是这些废墟还能残留部分在地面的主要原因。
两人一起查看这份三维建模,同时发现了奇怪的地方。
在祁影家的旧址之下,深入约40米左右,除了扫描波识别出的泥土层,还有一段细长条状空白结构,斜向下延伸。
孜曦说:第一,这部分结构是一种可以吸收、不反馈扫描波的特殊材质,所以在建模中只能显示空白。第二,这种形状和比例,大概率是一段人可以通过的通道。
自然界中能够吸收或屏蔽扫描波的物质其实很多,这种特殊的地方太微小,不是亲身来到这片废墟,又刚好有些渊源,根本不会有人去注意。
祁影表情渐渐严肃。孜曦纤长的手指点一点那段细长的空白,朝祁影笑:该不会,你家奶奶和姐姐以前住在地底下吧?
祁影没什么表情,半晌说:确实有这种可能吧,万一她们并没有死在野外,是回到了地底下。
如果真是这样,意味着,她曾经是被亲人抛弃的那一个孩子。
这种可能性并不会让人感到快乐。
孜曦过去抱她,软软安慰:只是几率很小的一种可能性而已。
但要怎么解释,这样的通道结构会出现在祁影家曾经的旧址呢?以这些小聚居点的使用需要,建筑本就造得矮,地基打到20米深都已经算非常结实了。而这段通道藏在地下40米以下,绝不是普通人有能力挖掘和接触的深度。
来吧,我们把下面挖开了看看。孜曦鼓励她:事实不存在于任何想象之中,我们相信科学。
低落的心情瞬间全飞了,剩下的全是无语。祁影问:真的挖?现在就挖?
挖呀!不挖开来亲自看看,我们怎么知道下面是什么?
祁影试图委婉说出事实:我们只有两个人。要往下挖40米。是挖40米深的泥土,不是40米的空气
重点是她的飞船只是一艘私人生活飞船,不像一些工程船上面会携带完善的采掘工具。
即使祁上校天天训练,力气也大,但一想到要两个人用不太顺手的工具挖四十米深,还是会觉得眼前发黑的。
祁影在废墟堆里搜寻片刻,凭借极佳的记忆和方向感寻向东南角一个荒坡,那里是整片废墟的边沿,有几间房屋倒塌得只剩下一层半,又被黑黄的沙砾埋了一半。从前我们住的应该是那里。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下去看看可以吗?孜曦很有兴致:检测系统说附近没有黑沙虫活动的迹象。
祁影不太情愿:应该没什么好看的。还是找找可能是出入口的位置吧。
孜曦开始撒娇,大眼睛水汪汪,萌萌地扒拉她:可是我就是想下去看看你的老家,好不好,好不好嘛?上校?
坏了,对女研究员拒绝不了一点。祁影不得不答应了:行吧。但你要听我指挥,必须随时注意安全。
好的,好的,会的会的!孜曦立刻转身去拎她的米黄色悬浮实验箱,就算天崩地裂,一名称职的研究员都不能忘记随身带她的家伙事儿!
祁影操作飞船在荒坡旁停下,调整屏蔽系统覆盖了以飞船为圆心的一大片区域。空气中闪过微弱的,人眼无法察觉的屏蔽波,从星球监控系统中,就只会看见大片毫无变动的废墟景象。
防御力场展开,制造出足够的氧气空间之后,两个人下了飞船。地面的浮沙有七八厘米厚,在人的脚步扰动下飞起一阵一阵尘烟。这处仅剩的一些墙垣被风沙暴摧残得极为严重,外墙的保护涂层和合板结构磨损殆尽,较为坚固的金属框架结构倒是大部分都残留下来。
孜曦戴上了透明的简易防护面罩避免吸入灰尘,边走边说道:还真是荒无人烟。还找得到小时候生活的痕迹吗?
祁影苦笑:怎么可能还有呢?我12岁的时候就离开这里,去了其它聚居点。后来进入军部,没再回来过。这里废弃应该有10年以上了。
孜曦注意到她说的时间,问:所以你,12岁的时候已经在独自生活了吗?
祁影浑不在意:比那早,10岁左右吧。小时候,养我的奶奶叫祁花,那时还有一个姐姐跟我们住在一起,叫祁清。但我们三个人彼此没有血缘关系,祁清和我都是奶奶收养的。聚居点人员管理混乱,这样的小孩并不少。大约我10岁的时候,她俩离开去捕猎,后来没有再回来。
悄无声息消失在野外的人一直都很多的。我去找过几次,没有找到。
啊。孜曦油然生了心疼。相比起来,她虽然从小就生活在家人的高压之下,但至少是衣食无忧着长大。
没什么的,祁影很平常地安慰她,那时候我捕猎黑沙幼虫的技巧已经很不错了,靠自己也能赚到钱。而且,那时候商人收黑沙虫幼体的价格比现在更高些,所以只要能捕到幼体,我就能养得起自己。
明明是这样的孤苦无依的一个小孩子,竟然也如此坚强、平静、自律地长大了,而且把自己养得这样优秀。
星际联盟中绝大多数生活无忧的孩子长大,都不可能比如今的祁影更优秀了。
孜曦认真说:上校,在我心里你比我厉害。
祁影失笑。但心里却很熨帖。
两人在断壁残垣中搜寻片刻,一无所获。几乎任何足以留下记忆的物品都在风沙暴中消失了。
忽然,一只指甲盖大小的土黄色甲虫从墙角沙砾堆中爬出,展开背甲飞了起来,化成土黄色的残影,立刻就要往废墟外飞去。
第 28 章
28
孜曦注意到了这只土黄色的甲虫。
她的速度是追不上了,孜曦立刻叫祁影:试试看抓住它!用我的引力捕捉器!
祁影动作迅速,从实验箱中抽出小型引力捕捉器开启,锁定监测范围内唯一的生物,引力很快将不停扑翅挣扎的甲虫吸入透明捕捉瓶中。祁影将捕捉瓶取下递给孜曦,询问:它有什么特别的吗?
不确定,我先看看。孜曦眉头微皱,盯着这只土黄色的甲虫看了片刻。她的记忆力不错,清晰记得这是助理们收集过的月神星本土物种之一。
她忽然问祁影:你小时候住在这里,还记得聚居点里有什么能自然生长的本土植物吗?
孜曦点开光脑,拉出投影,给祁影展示了长长一串月神星本土植物和昆虫的影像资料。
祁影凝目一一看过去,点出三种植物:比较熟悉的是这三种。
其中有一种亚灌木,植株长成仅10余厘米高,叶片细尖,紫红色,富含水分,叶片间生细刺。这种亚灌木的叶子是这种甲虫的食物之一。但这种植物含水量高,叶片较脆弱,对氧气的需求量也偏高,裸生在风沙暴经常吹袭的地表并不容易存活。
孜曦在附近转了转,忽然问:这只虫子吃什么呢?
嗯?祁影不理解她的意思。
孜曦一边表述一边整理思路:这样的小虫子飞不远。活动半径最多3至5千米。附近一定有它的食物和窝。也一定有水源。在哪里呢?难道是风沙暴卷过来的?
她开始到处寻找植物的踪迹,在隐蔽系统覆盖的大片范围内并无所获。这就是一片彻底没有生命迹象的废弃遗址。毕竟月神星本就荒芜,原生动植物稀少,地表环境极其恶劣,常年有风沙暴肆虐的环境,除了黑沙虫,没有什么生物能随意存活。
祁影耐心陪她找着,最后还是回到了祁影曾经的家。
虫子到底从哪里来的呢?
孜曦抱着手臂站在几堵断墙间冥思苦想,有些灵光瞬息闪过,却难以抓住。
祁影觉得好笑,越发认识到孜博士其实是很倔的人。不过,能长期搞研究的人,哪个不倔呢?
祁影好笑,随口道:不然,先去别的地方看看吧?要么,在地面上找不到,也许在地下
孜曦:!!!
她猛地抬头,使唤祁影回到小飞船上:打开飞船扫描,把这片区域的地下结构扫描给我看看。
好的,我去。祁影从善如流,但是提醒她:防御手环不能关闭,否则我不敢放你一个人在这里。
知道了,快点去。孜曦朝她翻白眼。上校这个人什么都好,但是也许有点太谨慎了!
祁影很快把附近的地下结构三维建模做了出来。
飞船的扫描并不精确,并非针对性开发的程序,只能大致展示出地面以下的泥土和金属结构。
大部分建筑遗址的地下都是较为稳固的金属混合板材地基结构,深入地面下约15至20米,这也是这些废墟还能残留部分在地面的主要原因。
两人一起查看这份三维建模,同时发现了奇怪的地方。
在祁影家的旧址之下,深入约40米左右,除了扫描波识别出的泥土层,还有一段细长条状空白结构,斜向下延伸。
孜曦说:第一,这部分结构是一种可以吸收、不反馈扫描波的特殊材质,所以在建模中只能显示空白。第二,这种形状和比例,大概率是一段人可以通过的通道。
自然界中能够吸收或屏蔽扫描波的物质其实很多,这种特殊的地方太微小,不是亲身来到这片废墟,又刚好有些渊源,根本不会有人去注意。
祁影表情渐渐严肃。孜曦纤长的手指点一点那段细长的空白,朝祁影笑:该不会,你家奶奶和姐姐以前住在地底下吧?
祁影没什么表情,半晌说:确实有这种可能吧,万一她们并没有死在野外,是回到了地底下。
如果真是这样,意味着,她曾经是被亲人抛弃的那一个孩子。
这种可能性并不会让人感到快乐。
孜曦过去抱她,软软安慰:只是几率很小的一种可能性而已。
但要怎么解释,这样的通道结构会出现在祁影家曾经的旧址呢?以这些小聚居点的使用需要,建筑本就造得矮,地基打到20米深都已经算非常结实了。而这段通道藏在地下40米以下,绝不是普通人有能力挖掘和接触的深度。
来吧,我们把下面挖开了看看。孜曦鼓励她:事实不存在于任何想象之中,我们相信科学。
低落的心情瞬间全飞了,剩下的全是无语。祁影问:真的挖?现在就挖?
挖呀!不挖开来亲自看看,我们怎么知道下面是什么?
祁影试图委婉说出事实:我们只有两个人。要往下挖40米。是挖40米深的泥土,不是40米的空气
重点是她的飞船只是一艘私人生活飞船,不像一些工程船上面会携带完善的采掘工具。
即使祁上校天天训练,力气也大,但一想到要两个人用不太顺手的工具挖四十米深,还是会觉得眼前发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