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回宫后,公主亲自为姜姜涂了药,让姜姜没忍住一直咧开嘴笑,“奴婢真的是天下最有福气的人,能承蒙公主厚爱!”
“别贫嘴!”上完药,公主突然别扭的开口,“对了,最近几日,你晚上不睡觉都在干什么?是不是背着本宫偷偷做了什么!”
姜姜会意地点头,无奈的笑了笑,“公主真是明察秋毫!”
她说着起身,拿出了一双亲手缝制的手套。
母妃去世,这座曾经辉煌的宫殿迅速落寞下来,后宫看人下菜,天冷时连每月的碳火都会克扣许多,为了让公主不冻伤手,姜姜熬夜做了这双手套。
手套并不是用上好的布料制作,摸着有些许粗糙,不过却很是温暖。
握着这双手套,公主鼻子有些发酸,心里默默留下信念。
她想强大起来,可以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
于是,她决定去学武!
公主说起的时候,姜姜以为这只是孩子气的话,没想到公主当真了。
因为偷偷的学习武功,公主开始频繁“逃课”。
太傅派人来寻,公主总借口说身子不适。
渐渐的,太傅也不再关心公主了。
姜姜每次看公主练习武功辛苦的模样,都心疼的想劝公主放弃。
但当对上公主认真的眼神时,她又化作一声无奈的叹息。
姜姜也问过公主,为何执意的想学习武功,这本就不是女子应该学的事。
然而,公主却安静地靠在她肩头,半晌才轻声道,“本宫…我想保护,想保护的人呀…”
这句话像一把钝刀,缓慢地割着姜姜的心。
她突然意识到,那个需要她哄着睡觉的小公主,真的长大了。
随着皇上对公主的遗忘,御膳房的太监见风使舵,送来的膳食越来越敷衍,有时甚至“忘了”送。
深冬时节,炭火供应也时断时续,主仆二人常常裹着被子挤在一起取暖。
这日傍晚,御膳房又“忘”送晚膳了。
公主的肚子咕咕直叫,姜姜正要去理论,却被公主一把拉住,“算了,别去了。”
她说着,神秘兮兮地从袖中掏出两个沾着泥土的红薯,“姜姜,你看!”
姜姜瞪大眼睛,“公主!这是从哪里…”
“嘘!”公主得意地眨眨眼,“这可是本宫从御膳房库房里拿出来的!走,咱们烤着吃!”
没等姜姜反对,公主已经拉着她悄悄溜出宫殿,七拐八绕来到一处偏僻的角落。
这里杂草丛生,半堵残墙挡风,是个绝佳的隐蔽之处。
公主慢吞吞的捡来枯枝,堆成一个小堆,然后从怀中掏出火折子。
姜姜紧张地环顾四周,“公主,如果要是被发现了,您就先跑,奴婢就在这顶着!”
公主没忍住笑了起来,“放心,侍卫半个时辰后才巡逻到这里。”
她看着刚点燃的小火苗,小脸被忽明忽暗的火光映得通红,“本宫在书籍上看到过烤红薯的方法,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火苗终于蹿起来,公主小心翼翼地把红薯埋进热灰里。
冬夜的风呼啸而过,两人紧紧挨在一起,盯着那簇小小的火堆。
“姜姜,你还记得你之前给本宫讲的嫦娥的故事吗?”公主突然问。
姜姜微微一笑,“当然记得,那时公主才八岁,因为犯了错被娘娘责罚打手心,奴婢才给公主讲的民间故事。”
“那时候你给本宫讲,月亮上住着嫦娥仙子,每天晚上都会往下看着大地上的人们。”公主接话,眼中闪着温暖的光,“当时本宫每天晚上还怕嫦娥仙子认为本宫这堂堂公主睡姿不好闹笑话,每天在睡觉前都不敢乱动,生怕弄乱了被褥呢!”
红薯的香气渐渐飘散开来,勾得人食指大动。
公主用树枝扒拉出那两个黑乎乎的家伙,烫得直甩手。
姜姜连忙用手帕包住一个,轻轻掰开。
金黄色的瓤冒着热气,香甜的气息扑面而来。
二人不自觉地咽了咽口水。
“姜姜,快尝尝!”公主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她,满是期待。
姜姜刚要推辞,公主就板起脸:“这是本宫的命令!你必须吃!”
姜姜无奈,只好先咬了一口,甜香软糯的滋味在舌尖绽放,她惊讶地睁大眼睛,“公主,好吃!真的好好吃!”
公主也咬了一口,烫得直哈气,却笑得眉眼弯弯,“真的哎!比御膳房做的点心还好吃!不愧是本宫!”
“嗯,公主好厉害!”姜姜夸赞。
火光映照下,公主沾了灰的小脸格外生动,眼中跳动着久违的活力。
姜姜突然觉得,这个寒冷的冬夜似乎也没那么难熬了。
两人你一口我一口地分食着烤红薯,时不时相视一笑,仿佛这世上只剩下这一方温暖的小天地。
“什么人!”远处突然传来侍卫的呵斥。
公主反应极快,一脚踢散火堆,抓起剩下的红薯拉着姜姜就跑。
两人猫着腰在灌木丛中穿梭,直到确认甩开了侍卫,才气喘吁吁地停下来。
回到空旷的宫殿里,关紧房门,主仆二人看着对方灰头土脸的样子,忍不住咯咯笑起来。
笑着笑着,公主突然凑近,用拇指擦去姜姜嘴角的红薯渣,轻声道,“姜姜,下次,本宫给你做别的吃食好不好?”
姜姜愣住了。
月光从窗棂间洒落,她看见公主眼中闪烁着奇异的光彩,像是藏了一整条银河的星星。
那一刻,姜姜心中涌起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暖暖的,又带着酸涩,让人下意识想排斥。
她不知道的是,公主看着她吃红薯时满足的表情,心里悄悄种下了一个念头。
她要学做更多美食,只为看姜姜眼中那抹因她而生的光亮。
这种陌生的情愫像一颗种子,在少女心底悄然生根,连她自己都不明白为何如此执着。
……
日子一天天过,又是一年冬天。
这一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大雪封了宫门,连檐角的铜铃都冻得发不出声响。
公主已经十四岁了,她裹着旧斗篷,站在回廊下,望着灰蒙蒙的天。
皇上沉迷上了长生之术,开始广招道士入宫炼丹,朝政荒废,边境战事节节败退。
匈奴铁骑踏破边关,朝中大臣纷纷进言,有大臣提出,要求和亲送礼,以此来换一时太平。
大公主早已嫁入权贵之家,二公主远嫁江南郡守,四公主早夭,五公主才十四还未及笄,如今宫中适龄的公主只剩三公主赵悦安一人。
消息传来那日,公主端着茶盏的手抖了抖,差点把茶盏摔了。
她匆匆拉着姜姜低声道,“三皇姐…事情确定准确??”
姜姜嗓音干涩,许久才回答,“公主,陛下已经下旨…”
公主双目放空,神魂仿佛被抽空了一样坐在院中。
许久她才长叹。
事后,她想去见三公主,可宫中眼线众多,贸然前去只会给三皇姐惹来麻烦。
于是她准备等到深夜,披着夜色悄悄往三公主的寝殿摸去。
然而,她还未走近,便看见三公主独自一人踏雪而行,身影单薄如纸。
公主屏息跟上,只见三公主一路走到柔嫔的偏殿,轻轻叩门。
门开了,柔嫔站在灯下,素衣如雪,眉眼间带着几分倦意。
三公主猛地扑上去,紧紧攥住她的手,声音哽咽,“柔姐姐,我不想走…”
柔嫔浑身一僵,随即轻轻抽回手,低声道,“三公主,您糊涂了!”
“我没有!”三公主声音发抖,“柔姐姐,你知道的,我…”
“三公主殿下即将远嫁匈奴,不该再说这样的话!”柔嫔打断她,声音冷得像冰,“我已是柔嫔,是皇上的女人,而您是公主,为国家为社稷,您不能如此任性…”
三公主踉跄后退一步,脸色惨白如雪。
她张了张口,最终什么也没说,转身踉跄离去。
公主躲在暗处,心跳如鼓。
她看见柔嫔在三公主转身的刹那,死死咬住嘴唇,眼泪无声滚落,却硬是没发出一丝声响。
原来…她们互相,竟有如此情愫。
公主心里闷闷的,像是有什么东西堵在胸口,又酸又涩。
她似乎明白了什么,却又不敢深想。
第四十九章
几日后,三公主启程和亲。
送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嫁妆绵延数里,金银珠宝,丝绸锦缎,很有排面。
毕竟是两国和亲,代表着和平,肯定盛大。
公主站在人群里,远远望着三公主登上马车。
三公主一身红衣,似乎消瘦了许多。
一阵风吹来,吹开三公主脸颊面纱,公主看到三公主的脸色苍白如纸,眼神空洞,仿佛灵魂早已抽离。
皇上带着后宫嫔妃公主皇子亲自送亲,显得很是重视。
“别贫嘴!”上完药,公主突然别扭的开口,“对了,最近几日,你晚上不睡觉都在干什么?是不是背着本宫偷偷做了什么!”
姜姜会意地点头,无奈的笑了笑,“公主真是明察秋毫!”
她说着起身,拿出了一双亲手缝制的手套。
母妃去世,这座曾经辉煌的宫殿迅速落寞下来,后宫看人下菜,天冷时连每月的碳火都会克扣许多,为了让公主不冻伤手,姜姜熬夜做了这双手套。
手套并不是用上好的布料制作,摸着有些许粗糙,不过却很是温暖。
握着这双手套,公主鼻子有些发酸,心里默默留下信念。
她想强大起来,可以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
于是,她决定去学武!
公主说起的时候,姜姜以为这只是孩子气的话,没想到公主当真了。
因为偷偷的学习武功,公主开始频繁“逃课”。
太傅派人来寻,公主总借口说身子不适。
渐渐的,太傅也不再关心公主了。
姜姜每次看公主练习武功辛苦的模样,都心疼的想劝公主放弃。
但当对上公主认真的眼神时,她又化作一声无奈的叹息。
姜姜也问过公主,为何执意的想学习武功,这本就不是女子应该学的事。
然而,公主却安静地靠在她肩头,半晌才轻声道,“本宫…我想保护,想保护的人呀…”
这句话像一把钝刀,缓慢地割着姜姜的心。
她突然意识到,那个需要她哄着睡觉的小公主,真的长大了。
随着皇上对公主的遗忘,御膳房的太监见风使舵,送来的膳食越来越敷衍,有时甚至“忘了”送。
深冬时节,炭火供应也时断时续,主仆二人常常裹着被子挤在一起取暖。
这日傍晚,御膳房又“忘”送晚膳了。
公主的肚子咕咕直叫,姜姜正要去理论,却被公主一把拉住,“算了,别去了。”
她说着,神秘兮兮地从袖中掏出两个沾着泥土的红薯,“姜姜,你看!”
姜姜瞪大眼睛,“公主!这是从哪里…”
“嘘!”公主得意地眨眨眼,“这可是本宫从御膳房库房里拿出来的!走,咱们烤着吃!”
没等姜姜反对,公主已经拉着她悄悄溜出宫殿,七拐八绕来到一处偏僻的角落。
这里杂草丛生,半堵残墙挡风,是个绝佳的隐蔽之处。
公主慢吞吞的捡来枯枝,堆成一个小堆,然后从怀中掏出火折子。
姜姜紧张地环顾四周,“公主,如果要是被发现了,您就先跑,奴婢就在这顶着!”
公主没忍住笑了起来,“放心,侍卫半个时辰后才巡逻到这里。”
她看着刚点燃的小火苗,小脸被忽明忽暗的火光映得通红,“本宫在书籍上看到过烤红薯的方法,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火苗终于蹿起来,公主小心翼翼地把红薯埋进热灰里。
冬夜的风呼啸而过,两人紧紧挨在一起,盯着那簇小小的火堆。
“姜姜,你还记得你之前给本宫讲的嫦娥的故事吗?”公主突然问。
姜姜微微一笑,“当然记得,那时公主才八岁,因为犯了错被娘娘责罚打手心,奴婢才给公主讲的民间故事。”
“那时候你给本宫讲,月亮上住着嫦娥仙子,每天晚上都会往下看着大地上的人们。”公主接话,眼中闪着温暖的光,“当时本宫每天晚上还怕嫦娥仙子认为本宫这堂堂公主睡姿不好闹笑话,每天在睡觉前都不敢乱动,生怕弄乱了被褥呢!”
红薯的香气渐渐飘散开来,勾得人食指大动。
公主用树枝扒拉出那两个黑乎乎的家伙,烫得直甩手。
姜姜连忙用手帕包住一个,轻轻掰开。
金黄色的瓤冒着热气,香甜的气息扑面而来。
二人不自觉地咽了咽口水。
“姜姜,快尝尝!”公主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她,满是期待。
姜姜刚要推辞,公主就板起脸:“这是本宫的命令!你必须吃!”
姜姜无奈,只好先咬了一口,甜香软糯的滋味在舌尖绽放,她惊讶地睁大眼睛,“公主,好吃!真的好好吃!”
公主也咬了一口,烫得直哈气,却笑得眉眼弯弯,“真的哎!比御膳房做的点心还好吃!不愧是本宫!”
“嗯,公主好厉害!”姜姜夸赞。
火光映照下,公主沾了灰的小脸格外生动,眼中跳动着久违的活力。
姜姜突然觉得,这个寒冷的冬夜似乎也没那么难熬了。
两人你一口我一口地分食着烤红薯,时不时相视一笑,仿佛这世上只剩下这一方温暖的小天地。
“什么人!”远处突然传来侍卫的呵斥。
公主反应极快,一脚踢散火堆,抓起剩下的红薯拉着姜姜就跑。
两人猫着腰在灌木丛中穿梭,直到确认甩开了侍卫,才气喘吁吁地停下来。
回到空旷的宫殿里,关紧房门,主仆二人看着对方灰头土脸的样子,忍不住咯咯笑起来。
笑着笑着,公主突然凑近,用拇指擦去姜姜嘴角的红薯渣,轻声道,“姜姜,下次,本宫给你做别的吃食好不好?”
姜姜愣住了。
月光从窗棂间洒落,她看见公主眼中闪烁着奇异的光彩,像是藏了一整条银河的星星。
那一刻,姜姜心中涌起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暖暖的,又带着酸涩,让人下意识想排斥。
她不知道的是,公主看着她吃红薯时满足的表情,心里悄悄种下了一个念头。
她要学做更多美食,只为看姜姜眼中那抹因她而生的光亮。
这种陌生的情愫像一颗种子,在少女心底悄然生根,连她自己都不明白为何如此执着。
……
日子一天天过,又是一年冬天。
这一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大雪封了宫门,连檐角的铜铃都冻得发不出声响。
公主已经十四岁了,她裹着旧斗篷,站在回廊下,望着灰蒙蒙的天。
皇上沉迷上了长生之术,开始广招道士入宫炼丹,朝政荒废,边境战事节节败退。
匈奴铁骑踏破边关,朝中大臣纷纷进言,有大臣提出,要求和亲送礼,以此来换一时太平。
大公主早已嫁入权贵之家,二公主远嫁江南郡守,四公主早夭,五公主才十四还未及笄,如今宫中适龄的公主只剩三公主赵悦安一人。
消息传来那日,公主端着茶盏的手抖了抖,差点把茶盏摔了。
她匆匆拉着姜姜低声道,“三皇姐…事情确定准确??”
姜姜嗓音干涩,许久才回答,“公主,陛下已经下旨…”
公主双目放空,神魂仿佛被抽空了一样坐在院中。
许久她才长叹。
事后,她想去见三公主,可宫中眼线众多,贸然前去只会给三皇姐惹来麻烦。
于是她准备等到深夜,披着夜色悄悄往三公主的寝殿摸去。
然而,她还未走近,便看见三公主独自一人踏雪而行,身影单薄如纸。
公主屏息跟上,只见三公主一路走到柔嫔的偏殿,轻轻叩门。
门开了,柔嫔站在灯下,素衣如雪,眉眼间带着几分倦意。
三公主猛地扑上去,紧紧攥住她的手,声音哽咽,“柔姐姐,我不想走…”
柔嫔浑身一僵,随即轻轻抽回手,低声道,“三公主,您糊涂了!”
“我没有!”三公主声音发抖,“柔姐姐,你知道的,我…”
“三公主殿下即将远嫁匈奴,不该再说这样的话!”柔嫔打断她,声音冷得像冰,“我已是柔嫔,是皇上的女人,而您是公主,为国家为社稷,您不能如此任性…”
三公主踉跄后退一步,脸色惨白如雪。
她张了张口,最终什么也没说,转身踉跄离去。
公主躲在暗处,心跳如鼓。
她看见柔嫔在三公主转身的刹那,死死咬住嘴唇,眼泪无声滚落,却硬是没发出一丝声响。
原来…她们互相,竟有如此情愫。
公主心里闷闷的,像是有什么东西堵在胸口,又酸又涩。
她似乎明白了什么,却又不敢深想。
第四十九章
几日后,三公主启程和亲。
送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嫁妆绵延数里,金银珠宝,丝绸锦缎,很有排面。
毕竟是两国和亲,代表着和平,肯定盛大。
公主站在人群里,远远望着三公主登上马车。
三公主一身红衣,似乎消瘦了许多。
一阵风吹来,吹开三公主脸颊面纱,公主看到三公主的脸色苍白如纸,眼神空洞,仿佛灵魂早已抽离。
皇上带着后宫嫔妃公主皇子亲自送亲,显得很是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