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崇祯摆摆手没说话,他也不知道说什么,因为他也不知道该信谁了,他现在真的好想退位让贤。
  [不过万历也不算白忙活,这件事还有一个小小的后续。
  楚王朱华奎还是会做人的,他寻思好歹是皇上,折腾这么一大顿一分钱没捞着,要是怀恨在心给自己穿小鞋怎么办?
  所以他决定还是拿出点儿钱来打发叫花哦不,孝敬皇上!
  朱华奎上表,愿意忍痛割肉,从十八万两白银中,捐出巨款两万两白银,充当修缮皇家宫殿的资金。
  万历虽然不高兴,但蚊子腿也是肉啊,就同意了。
  然后装银子的马车还没开出武昌地界呢!负责押运的官员本来吃着火锅吃着歌,突然就被麻匪被劫了!巡抚赵可怀当场被杀!
  明眼人都知道怎么回事,不然哪里的马匪敢这么猖狂?这简直不是马匪而是造反了。
  但是什么叫专业?人家肯定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挑不出一丝错来。
  调查过后,官方定论是楚王府的内斗
  简单来说就是王府内部争王位,一直有人想把朱华奎拉下王位。所以在知道朱华奎送万历两万两白银后,那些人决定劫马车。
  家里内斗很合理吧?都被劫了这钱你皇帝不要了也很合理吧?
  所以万历折腾了这么久,最后就是一分钱没捞到,还受了一肚子气。]
  楚王案是文华殿里君臣都知道的事情,所以大家听了没太大反应,除了天幕说话阴阳怪气让人不舒服这一点。
  [那么问题来了,楚王真的没钱么?
  那必然不是。]
  嗯?崇祯疑惑的抬起了头,十八万两还不够么?他内帑都没这么多钱!
  [崇祯十六年,张献忠率领军队攻打武昌。
  楚王身为天下四大最富庶的藩王,大家都知道他有钱,坐享万贯家产,富可敌国。所以武昌官员全体跪在楚王府门口,恳求楚王朱华奎捐献部分家产,以抵御叛军。
  但朱华奎呢?他耍起了无赖,指着一把外层裹金的椅子说:这是□□皇帝御赐的椅子,我只剩下这点破东西了,你们把椅子搬走变卖,充当军费吧。
  同样混账的还有秦王。
  up主真的不能理解这些宗藩是怎么想的,这天下难道不是你们老朱家的么?又不是鞑掳入关,还有个民族矛盾挡在前面,攻城可是张献忠,是和你老祖宗朱元璋一样的泥腿子出身,人家官员百姓在你们老朱家手底下过得不好,投靠别人岂不是很正常?
  这些流民军吃大户都是有名的,张献忠当初可是连凤阳的祖坟都敢烧,你觉得你秦王楚王是三头六臂、金刚不坏之身?
  如此危机的关头,竟然不肯出一点点力,那么就不要怪大家不给你卖命了。]
  朱元璋的脸色很难看。
  他是有把儿子都封出去镇守一方的打算的。
  就像天幕说的,这是他们老朱家的天下,大家一起保持着亲亲之谊互相守护不好么?怎么一个个的子孙后代都变成了这样呢?
  他不理解,而且是没有解决办法,所以很痛苦。
  [城破之后,张献忠从楚王府中,清理出数百车黄金白银,具体金额即便到现在,也没一个定论,反正是十八万两的许多倍就是了。
  而楚王一脉上下几千口,随后在叛军的胁迫下,被迫全族跳入长江,不愿意主动跳的都被扔下去了。首当其冲的就是楚王朱华奎,第一个被扔入长江。
  除楚王两个弟弟在城破时先跑了逃过一劫以外,楚王一脉全族都喂了长江里的鱼。
  是真正意义上的喂鱼。
  因为长江鱼腹里有人指,所以武昌百姓在此之后,有段时间没吃长江的鱼了。]
  崇祯脸色煞白,隐约觉得有些恶心。
  他短时间内可能也不想再吃鱼了。
  群臣的脸色也没有好看到哪里去,本来听到天幕说不给老朱家效忠那一段,他们还挺赞同的,甚至有几个现在就生出了辞官的想法,不伺候御座上那位爷了。
  毕竟就算换了朝廷,他们还不是一样当官?
  那些泥腿子起家的,不过是会些刀马武略罢了,治理天下还是要靠他们士大夫!
  现在他们有点犹豫了,这李自成张献忠,怎么听着像是黄巢一般的人物?
  韩爌更是尴尬,这天幕把所有的东西都直接摊开说出来了,还让他怎么圆?以后还怎么糊弄皇上?
  那一瞬间,他真的在想办法怎么给天幕泼脏水说是妖术。
  [说到底,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皇帝不再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大臣也不再是公忠体国的大臣当然,明朝的大臣好像从一开始对他们老朱家的皇帝就没啥敬畏之心哈哈哈。]
  嗯?朱元璋扫了底下一眼。
  大家瞬间都跪的很整齐。
  朱元璋心气顺了一点,但只有一点点。毕竟他也知道,这些文官最擅长做表面功夫,心里还不一定怎么骂他呢。
  哼,骂就骂,有本事就造反,看他拿不拿得动刀就是了!
  [当然啦,同为天下四大最富庶的藩王,人家周王就很拎得清。
  崇祯十四年,李自成大军路过黄河攻占洛阳,杀了福王朱常洵,《明史》里记载,李自成把三百多斤的福王和鹿肉一起煮了,分给大家吃,号称福禄宴。
  当然根据更多的史料挖掘佐证,这件事好像是假的。不过既然《明史》里记载了,就说明当时这个谣言应该传的挺广的,那威慑的效果自然是十分好。
  周王就亲自拿出了五十万两银子,来加固自己封地开封的城墙,并犒赏将士。
  虽然周王的举动并没有让开封上下同仇敌忾因为大势不可逆,当时大家都觉得明朝气数尽了。但是周王这个举动为他自己赢得了名声。李自成水淹开封攻陷城池的时候,有许多受过周王恩惠的百姓保护他一起逃到郊外,等待朝廷援军来接人。]
  [唉,百姓就是如此质朴。]
  【作者有话说】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7章 明末下4
  ◎哪里能满饷?关外黄台吉◎
  【所以,对于崇祯来说,抄家是一条看似有用实际上很难执行的方法。
  那么,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up主私以为,大明搞了两百年的兴文匽武,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朱元璋和朱棣同时瞪大了眼睛,感觉自己血压要上来了。
  这是怎么话说的?
  虽说当时打出的旗号是山河奄有中华地,日夜重开大宋天,但皇明可不是要全盘学习大宋啊喂!
  修文偃武、末期党争,民乱四起
  这是什么大宋翻版?!
  朱棣凶狠的瞪了朱高炽一眼,吓得他的大胖儿子一哆嗦,往后退了一步。
  只要你不是病重的要死了,就得天天来操练京营的兵马,听懂了没?!
  朱高炽再不愿意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忤逆他爹,不然那马鞭子真有可能抽在他身上,而且他也觉得学北宋不可取,赶紧答应道:儿子明白!
  天幕上出现了画面,一个将军骑在马上,带领着浩浩荡荡的士兵前行。
  士兵们的甲胄、武器各不相同。有的一看就是精锐,甲胄严整,简直武装到了牙齿,骑着马护卫在队伍两侧。有的则是连盔甲都不全,只披了一件薄薄的皮夹,腿上绑着布条绑腿,手里握着把木质长枪,跟在队伍中。
  但不论如何,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股坚毅的神色,气势高昂,一看就是精兵强将。
  一阵清风拂过,吹向那些徐徐如林的旗帜,最前面有一面大纛正在迎风飘扬,正是一个徐字。
  朱元璋思量了半天,问道:老徐,这怎么看着像你?
  徐达也惊愕的看着天幕,虽然骑在马上的将军带着兜鏖看不见面庞。可这些兵将的装扮、武器,甚至远处那凹字形的山谷,怎么看怎么眼熟
  这不是他前两年北伐,逼近通州时的情景么?
  天幕上的那些士兵正在急速的赶路,但队形却丝毫不乱,也不知是谁起了头,忽然大家都齐声唱起了歌谣。
  云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
  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
  看天下,尽胡虏,天道残缺匹夫补。
  好男儿,别父母,只为苍生不为主!
  徐达确信他没听过这种歌谣,更不可能带士兵一起唱,但这不妨碍他想起了当年北伐时的热血。
  跟着他北伐的士兵大多都是在淮西和应天招的老兵,他们基本出身草莽,在前元时命如草芥一般,连匹夫都称不上,但就是他们这群泥腿子,在陛下的带领下,做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他们赶走了胡虏,让六百年未闻王化的燕云十六州,重新插上了汉家的旗帜。
  就像是歌谣里唱的那样天道残缺匹夫补!